分类目录归档:写作这件事儿

Blog的头8年

要不是我的好心读者提醒,我都忘了今天是我写blog的八周年纪念日。从2002年9月11日到2010年9月11日这2922天中间,我总共写了2805篇英文blog,338篇中文blog,合计3143篇,平均每天1.08篇文章,可以说,在过去的八年里面,我还是坚持了每天一篇文章的频度。在8年前写第一篇blog的时候,真的没有想到写blog,会占据我生命的十分之一的时间。既然是第九年的第一篇blog,总要总结些什么,才对得起这特殊的日子。

写blog的意义

写blog的意义,远不不仅仅是分享,而在于自省。记录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和思考。我们以为自己知道,或者以为自己想清楚了,若非用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远不及自己想象的那样。所以有了blog,写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在文章写完,点击发布按钮之前的那一刻,blog的作用其实已经达到了。关于这点,可以参照以前和阮一峰的对话

每天不超过一篇

一件事情可以坚持每天做,连续八年,要说是挺不容易的,尤其对于绝大多数东西都没有常性的我。要说其中的秘诀,可能源于一个早期的原则:绝不在一天写超过一篇blog。这个原则看似和绝大多数人相反,它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小小的想写的文章的队列,不至于轻易断掉。所谓要想长流,必要用细水。这条自己的规矩在6年前废除了,但在初期的两年,对于养成一个习惯非常重要。唐诗(或者twitter)对于字数的限制,反而促进了创造是同样的道理。

上海

blog的8年,是上海巨变的八年,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八年。我很高兴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记录上海这个城市的生活,希望过了一个世纪以后,就算从报纸上已经看不到的细节可以在无数blogger的记录上找到。我从来不敢说我在记录中国,因为按照盲人摸象的道理,我仅仅对于上海徐家汇到浦东一线的一小部分有所涉及,我也仅仅认识这个城市几十万分之一的人。与其通过自己摸到的象腿揣测大象也必然像柱子,不如认真的记录这条腿是什么样子的。也只有一个个数据点的真实,才有可能在合适的时间,拼出完整的图景。这种记录方法,和美国现代艺术馆里面《Here is New York》展览中,用无数的业余摄像机记录911时间的方法类似。

中国和世界

在过去的8年里,Wangjianshuo’s blog这个英文的blog忠实的通过记录日常小事的方式,帮助了一些希望了解中国的老外。其中,34412篇对于我写的东西的回复,像上万个人热情的老师教育着一个学生,就是我。可以想见一个人在一字不落的阅读了针对自己观点的三万多条回复之后会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上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blog也记录了十几次的美国之旅,以及每次的感想,如何从表面上了解这个不同与中国的社会,到和从政治到普通美国人的上百次聊天中慢慢了解到的更深的东西。经历这件事情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只可体验呢,无法传递,却可记录。

盲人摸象和小马过河

如果用两个成语来形容我在这八年和几万对着交互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基本上就是这两个成语。用心的体会这两个成语,可以让我们更加安静和坦然的面对观点的不一致。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世界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有超过一种相互相反的正确答案的事实。或许,我们仅仅看到了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部分,或者对同一事物的相同部分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而已。一个事物,可以同时是柱子也是扇子,既深又浅。。。

未来

最近的一年,是写blog最累的一年。当生活的重心因为逸凡而偏向日常的琐事,当百姓网的业务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复杂,或许没有前些年的心境来弯下腰来,观察蚂蚁并且饶有兴致的写写东西,脑子里的思绪,也越来越难于用blog来梳理,但blog作为我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工具,依然非常的有效。我希望在我写blog第十年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几个人的庆祝仪式,然后迈入我写blog的第二个十年。

在这里感谢阅读我的blog的各位,还有留言的各位。

关于我的中文Blog的思考

自从2003年我的中文blog开张,我这7年确写得不多,才303篇文章。而英文的在同期是2408篇。

前几天和阮一峰的开放对话,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

R:建硕,我知道你有两个Blog,一个是英文的,另一个是中文的。但是,你更新英文Blog的频率,远远高于更新中文 Blog,这是为什么?

我的回答是“机缘巧合”,不过在回答完毕以后,我又重新思考这个答案。是不是应该继续“机缘巧合”下去。

频度

写英文blog八年。主题是关于上海。起因是因为英文的信息过少。

八年过去了,这个事实是不是变了呢?或许。8年间互联网的信息在翻翻,关于上海的英文信息或许增长更快;
这八年,我是不是也变了呢?是的。2002年的时候,我是微软的工程师,擅长写回答问题形式的文章。8年后,在创建一家创业公司,我的关注点,也慢慢的从城市转向创业,公司,管理,和技术。

所以我想,我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两个blog的频度呢?

关于公司

还有关于另外一个问题

R:看来你把blog和公司分得很开。确实如你所说,个人blog不是宣传公司的窗口。事实上,很少人有动力,无偿为公司做宣传,这也是为什么商业公司的Blog大多不成功的原因。但是,如果公司是你自己的,你会不会在Blog上写自己的公司?我的问题其实是,创业者应不应该利用Blog,作为宣传自己的工具?

这个问题也让从重新思考。创业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最大的部分,引领公司的心得是我最值得分享的知识。为什么一定要分得那么开呢?

结论

大家会发现今后我的中文blog更新会加快,记录一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和心得。

愿,对大家有些帮助。

后注:再次谢谢阮一峰,这再次证明了问正确的问题比回答更加重要。

明天去不了第三届网志大会

明天,中文网志年会在北京开第三届了。

要说,这是对于我来说(请注意,这仅仅是从一个小小的我的角度来看)全年最不该错过一个聚会。但正好这两天家人需要我来照顾,所以只好小心翼翼的收起了blog右面挂了好久的“我要去”的牌子。毕竟家庭是我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向大量一年前就约好下届网志大会再见的朋友说一声抱歉,“对不起,我去不了了”。

在此回顾一下前面两届的情形:

当今中国,理想主义者的聚会,非此会莫属。

作为比较早的blogger,不妨趁此机会晒一晒这五年多写的2000多篇中英文blog,作为大会开幕的礼物,预祝大会像前两届一样成功。

222篇中文的 (2003年 到 2007年)


October 2007


September 2007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December 2006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ly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December 2005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May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uly 2004


June 2004


April 2004


March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December 2003

还有1811篇英文的(2002年至2007年)


October 2007


September 2007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December 2006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ly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December 2005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May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anuary 2005


December 2004


November 2004


October 2004


September 2004


August 2004


July 2004


June 2004


May 2004


April 2004


March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December 2003


November 2003


October 2003


September 2003


August 2003


July 2003


June 2003


May 2003


April 2003


March 2003


February 2003


January 2003


December 2002


November 2002


October 2002


September 2002

晚归

晚上8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组织的美国国会代表团的来访。大约14个人在锦江饭店附近一直聊到11点,刚刚回来,有些累。

之后,老朋友白莉娟女士(Jan Berris)送了我本书,名叫: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扉页上用花体英文写着:

July 6, 2007
To Wang Jian Shuo,
Who is always so helpful and who has s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to share.
US-China Working Group,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这是我第三次和Jan一起来接待来自美国政府的官员,上一次是市长代表团,就在上个月,还有一次是去年六月,是美国知识分子代表团。。。

南浦大桥早上不是堵车

每天早上开车通过南浦大桥,要从杨高南路的转盘的引桥开始,到汇入龙阳路,直到进入南浦大桥得主桥面。这一路大约2公里,在过去的三年里面的每一个早上,几乎都是以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挪动。我和Wendy三年做了上千次梦,就是希望“南浦大桥今天不要堵车”,结果都是失望告终。

每天早上都没有任何交通事故,为什么就不能走得快一些呢?

这两天自己做了个简单的计算,得出结论,这不叫堵车。这个大桥就是这么设计的。

在主桥面上,有三根车道。而在浦东方向汇入主桥面的,有10根车道。分别是如下:

直走的,是三根龙阳路的车道(A)。从杨高南路南向北方向汇入一根车道(B)(实际早上一直是一条用作两条),从杨高南路北向南方向有两根车道(C)。C先和B汇成两条,再汇成一条,并且和A并入形成最后的三条。

之后,在前进不到一公里的主桥面上,从浦东南路北向南过来的两条车道先并成一条,浦东南路南向北方向的两条车道,也先并成一条,两条车道经过一个夸张的空中U字弯,在进入主桥面前再汇成一条车道(已经是4并一了)。

这时龙阳路上来的三条车道先并成两条,再和浦东大道过来的一条,一起成为南浦大桥桥面的三条车道。也就是说,来自龙阳路,浦东大道,杨高南路三条大道的10条车道,在主桥面变成3条车道。

再看一下主桥面的限速 – 60公里每小时。而在浦西方向的三个圈上面的限速是40公里每小时(当然,这个没有人遵守过)。我们以在主桥上面的60公里每小时的标准速度(多数时间还达不到)来计算,进来的10条车道的平均速度应该是 60*3/10 = 18公里每小时。再加上车辆汇聚时候的双发减速(这导致了南浦大桥上的车距明显过大,导致道路利用更加不足),在10条车道的速度,显然正常情况下还达不到18公里每小时。

在南浦大桥引桥方向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还可以保证有效通行(通行能力的要求随着车距增加而减少),但是一旦早高峰10条车道中的多数或全部开始有车辆积压(就是饱和情况),就会出现我们早上出现的“堵车”状况。其实,这不叫堵车,而仅仅是饱和状况的设计时速而已。

注:如果更加刨根问底一下,假设多车道交汇的时候平均分配通行能力,并且主桥面60公里每小时的话,浦东大道上来的引桥的设计时速是:60/4 = 15km/h,而龙阳路应该是 60*2/3*2/3 = 26.6km/h,而我过来的杨高南路南向北方向就应该是:60*2/3/3 = 13.3km/h。换言之,从设计角度,通行速度最快的应该是龙阳路方向,其次是浦东大道方向,最慢的就是我走的杨高南路方向了。这和实际情况大体相符。

注:本来还想翻一下MIT OCW的关于道路交通设计的资料,后来想了想,就自己一个外行瞎想一下,让大家来看看就算了。

一个2000年的难题

2000年的时候,我刚刚注册了wangjianshuo.com。感谢王超群同学的帮助,给我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服务器,不过这个服务器上面只能存放纯静态HTML的文件,没有任何的PHP,CGI这些东西的支持,不过我已经知足了,用FrontPage发布上去就好了(我曾经负责过FrontPage这个产品的支持)。

当时我不太想让微软里面的人看到我们网站,于是我居然很变态的想出来一种办法,让凡是在微软里面的人都看不到网站的内容,而在微软以外的人都可以看得到。也就是在微软里面访问http://wangjianshuo.com看到的是空白页,在外面就是正常的。当时想了好久才想到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做到。

今天下午开会的时候,提到什么来着,就想起这件事情了。大家能不能也想想这个问题。我相信我明天帖答案之前一定有人能想出来办法,或许是比我那时候想出来的更简单的办法。

呵呵。动脑筋真好。

大前天在飞机上读了一本书,是斯特凡-克莱因写的一本书,叫做《幸福之源》,里面就提到,完全没有事情干,人是不会幸福的。人一定要干点什么,无论是除草,还是做家务,或许读书。。。总之,人不能在不干什么的时候感觉到幸福。或许这就是人为什么总想自己给自己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事情和小猫喜欢玩线团或者捉自己的尾巴没什么不同。

在中国网志大会上

坐在中国网志大会的最后一排,发现以前的很多担心都是多余,一个活动,参与者最重要,组织并不见得是决定因素。

我见到很多人,留了照片,列如下。

王佩

叶子

Christina

小没

忍痒

11:18 AM

Topku

李宇

车东

Jack Gu

庞升东

王建硕

Paul Denlinge

袁子

王文斌

15:33

雄杰

王庆胜

方刚

横戈

毛向辉

卢亮

吕欣欣

会议现场

这个大会至少是很好玩的。

更多照片在Flickr.com

注:同意Christina的说法blogger·china’s photos 这样专业的,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好,才是最快乐的。我也来学习一下。
注二:昨天从Livid那里发现,Dash同学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对Google广告的研究非常专注,不仅仅送了我一个Google广告做礼物,并更加善于利用Google的公益广告。比如在很多站点上都有这个广告“世界上最大建筑”。大家看到以后,去点它,就到了Google的这个结果页,而Dash就成功的优化了自己的网站,并成为第一个返回的结果。这也叫做专业。

Blog能赚钱吗?瞧这问题问的!

周六有幸被斯坦福的Andreas Weigend教授邀请到交大EMBA课堂,和CEO们分享什么是blog。大家问的第一个问题,“Blog能赚钱吗?”问的第五个问题:“Blog能赚钱吗?”问的最后一个问题还是:“Blog能赚钱吗?”瞧这问题问的!

什么是blog?

在讨论以前,先分分清大家说得blog是不是一个blog。

Blog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

Blog可以用来指blog工具
Blogger用来表示写blog的人
Blog可以表示按时间顺序用blog工具写作的行为
Blog Service Provider (BSP) 表示提供blog服务的提供商

通常大家把这些都笼而统之的叫做blog。所以说blog能挣到钱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blog工具,免费的很多,收费的也有。总之,是有挣钱可能性,却不保证挣钱的。

Blogger写blog能不能挣到钱呢?这也不一定。

写字容易,却十有八九挣不了钱,反而还要掏钱买笔墨纸砚。而写得像金庸那样出书的人就能挣到钱。

吃饭说几句好吃,没听说过就不给钱的;不过吃到有见地,吃到美食家的地步就能靠吃挣钱;

以此类推,绝大多数blog不挣钱,就跟绝大多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要花钱一样;只有那最顶尖的一小部分有非常大的阅读量,或者特定的阅读量的,才可能挣得到钱。

那么提供blog服务能不能挣钱呢?这很明显,如果经营的好,应该可以挣钱。虽不必一定要收(挣不到钱的)blogger的钱,但广告,出书,增值服务等等还是大大的有希望的。

那为什么要写blog呢?

“既然不挣钱,你为什么要写blog呀?”有人问。

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原因很简单,人是要交流的。

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广播节目在哪里?在广播电台里吗?未必。广播电台每天播出的内容无论再好听,也比不上电话中亲人的一句问候。每天网站编辑们写出来的文章再多,也多在邮件系统里传递的海量的邮件信息,更多不过这个世界写着情话的小纸条。大家看看,再挣钱的电视台有电信公司挣钱吗?

每当大家谈及blog的时候,总觉得一定要变态的每天写blog的人才是blogger。其实,这真是大大的误解了blog。Blog写给谁呢?

不写给任何人看的文字,可以放在网上吗?以前看到好文章,拿写字板记下来,不还要输一个文件名,放一个地方,还要自己作索引,改天就找不到了。现在一直连在网上的人,打开网页,往里面输内容,按个保存,万事大吉。这样叫不叫blog?写好的东西不见得就是为了分享,但也不保密,这叫写给自己看的blog。作为简单的记事工具,blog的流行,有它的原因。

写给一个人看的blog,可以吗?恋爱中的两个人,懒得写电子邮件,省得丢了,直接各写一个blog,给对方看可以吧?写给老师当作业的,可以吧?像公开的电子邮件一样用blog工具,可以吗?作为简单的网站发布工具,blog的流行,有它的优势。

写给一小群人看的blog,可以吗?当然。给自己周围的朋友分享旅行的照片,和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分享经验,这都可以用到简单发布的blog。

当然,写给上万人看的可以吧?这样的blogger,数量少,却名气大,但就像写字的不全是写书的,写书的不见得都是著名作家一样,著名的blog启发着一批又一批的新的blogger,但不代表blog最广大的群体。刘韧语:“立志将Blog写成专栏的人,其实是在写专栏,不是Blog”。甚是。

为什么要持续的blog?

有位CEO问,“你坚持三年blog,会不会很难?”

我问:在座有人坚持三年持续的写电子邮件吗?估计不在少数。除了周末,平常总归是要发出些的。有人坚持连续10年如一日的和人讲话吗?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三天不讲一句话的才是真功夫。我仅仅是选择用英文向世界介绍上海的普通的生活而已。所以不要叫我blogger,我顶多算是个选择了MovableType这样的blog工具,并选择blog这种形式的一个志愿者而已。

有多少种交流的理由,就有多少种blog的理由。用blog还是用电话,用电话还使用电子邮件?选择不同。

Blog的生意到底是什么?

“既然不挣钱,为什么这么多人blog?blog的生意到底在哪里?”

我问:

– 在座的各位有人写过blog吗?
– 没有。

– 有人打过电话吗?
– 都有。

– 有人写过电子邮件吗?
– 几乎都有。

打电话的人挣不到钱,是不是意味着电话公司挣不到钱呢?写blog挣不到钱,是不是意味着blog服务的提供商挣不到钱吗?所以挣钱要看是谁。一棒子打死说blog能挣钱或者不能挣钱,太武断了。

话又说回来,不说blog服务提供商,就写blog的人,挣得到钱吗?

打电话挣钱吗?非但不挣钱,还要花钱。但,大家都同意,电话帮他们挣到了钱。
写电子邮件挣钱吗?也不挣钱,但从电子邮件中得到生意,挣到钱的不在少数。
写blog一般来说挣不到钱,不过通过blog产生更多的机会,现在大家感觉不深,因为blogging的群体还是以尝试者居多,将来会慢慢展现blog对商业社会的影响。

所以,blog这个生意是比较复杂的。最简单的模型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交流需要,有些人付费写blog,更多人免费用BSP提供的服务(以为BSP产生内容作为交换),BSP靠这些额外的价值赚钱。Blog中写得好的,也能赚钱,但是少数。这和社会现在的状况,不是惊人的一致吗?

blog能挣钱吗?瞧这问题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