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的相对性

我总是一个时间被一种自己想出来的理论迷住,看到什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近关于观点的相对性。

在上周六5G评论的现场,我潜水一下午以后,在本子上记下这么一句话:

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不一定代表事物的不同,而是不经意间泄露了评论者所处的位置。

一件标价n百块钱的衣服,有人说贵,有人说便宜。从评论中我大概可以判断出评论者的收入水平。

一篇blog,有人说空洞无物,有人说心有戚戚。这倒不一定说明这篇文章的本身,却让我大概了解评论者的想法。

上一次和朋友走到一处地方,他说这楼难看死了。哦。我知道了,一句简单的话泄露了这个朋友的品味,却没有泄露任何这幢楼在其他人眼中呈现样子。

在5G上面对于网博会该怎么办。大家众说纷纭:

说应该在展台设计,统一VI上努力的,泄露了我们这位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背景;
说应该在网络上更长期的办展的,让我知道他来自一个兴盛的B2B企业;
说应该有公益的部分的,来自donatorhour
说应该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解决好参展者和参展者,参展者和观众,观众和观众互动的三大问题的,泄露了这个人是老华。:-)

PS. 最近重读《庄子》内篇,觉得自己越发像有满脑子不着边际的庄子了。这种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思考,美其名曰“哲学问题”,实际上就像阿兰德波顿说的那样,作用仅仅是给人的心灵有些慰籍。比如今天思考的观点的相对性,就帮助我在看到不同的观点,甚至是粗鲁的指责的时候,不至于生气,不至于怀疑自己,或者过于难过。

《观点的相对性》上的23个想法

  1. 不要分开吧? 这样是不是我就手不到英文得blog了?

    呵呵,我觉得这些思考对于理解一些人得行为习惯,还有预计能力很有帮助。不能说绝对没有用。不过这种思考最好有个度,如果不想从事哲学研究得话,不然会转牛角尖。把简单得道理复杂化。 我得愚见。

  2. 不赞同楼上的观点,门类各异的理论与技术已经将人头脑中世界的本茂撕扯得支离破碎,若再没有哲学的思考,人们恐怕很难真正获得世界整体面貌的知识了。
    ——敢问博主通过我对楼上观点的另一观察视角中看出我属于哪一类人呢 :P

  3. Chen Yanqing, 英文有专门的RSS: http://home.wangjianshuo.com/index.xml
    中文的:http://feeds.feedburner.com/wangjianshuo 要订什么就订什么吧。

    从我的角度来看,momo和Yanqing说的不是完完全全的一码事吗?一个说,思考要有个度(比方说10分中的不要走到9分),一个说,没有哲学思考人“很难真正获得世界整体面貌的知识了”(10分中不要走到0分)。我想双方内心是同意另外一个人的看法的,虽然用了“不赞同楼上的观点”这样的描述。

    更进一步,到底一种思考是3分(没有思考)还是8分(钻牛角尖),也完全看自己所处的地方。说白了,没有10分或0分这样绝对的标尺,而没有思考和钻牛脚尖都是相对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一个相对值的判断而已。

  4. 不错,听了楼主的观点大受启发,我很少完全跳出圈子想问题……
    但我还是那个观点,谈论问题是为了影响对方的观念,即使我口头上没这么说或者没有意识到。我不在乎具体 10 分 8 分 还是 3 分,只希望在合适的地方将某个特性调节到合适的分值。在我看来那位老兄试图调低分值的观点不合自己的判断所以才会表达相反的看法,如你所说的确泄露了我的位置信息。
    不过我并不怕泄露自己的位置,因为我看好哲学思考,相信它能给人更多智慧而非偏执,如果像楼主一样有时间和精力,我就会花更多时间在这上面。

  5. 在我看来,楼主是真正把握了一个概念的核心,把矛盾双方的对比关系看清楚了,知道同一个东西无论正方占优势还是反方占优势,都没有脱离同一个概念。但这仅仅是旁观,真正的困难在于怎么因势利导,让一个方面占优势从而把事情推进下去。我相信真正的智者不会花大力气去推进一个本来在整体上不占优势的东西,用通俗的话讲:“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对”。

  6. 人都不用说话,我看他的脸就可以判断他的受教育程度,气量,宽容度,也许职业,等等。
    对这样的想法,感觉“心灵的慰籍”这个词组比较恰当。
    不过在反映表达者偏向的同时,我觉得观点仍有是非之辩,事实仍有真假之分。

  7. 面对粗鲁的指责,不同的观点和误解时,能够助以冷静,不至于生气.其实,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前提.

    能够找到这种事情的根源,对症下药的方法和本领才是关键.

  8. 这个问题对我是间歇性的冒出来,有时却不大能获得新的体会,至多是找到一个新方式更清晰的表达出来

  9. jianshuo,
    当你的自我越来越透明,看世事越来越澄清,是否会有失去自我的感觉?
    或者说任何观点由于立场不同都具有可取之处,或者说不存在对错,则如何拥有自我的观点?或者我支持或反对的观点?

  10. 我来尝试回答一下楼上的问题: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人的意识包括显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显意识是冰山一角,潜意识才是真正深藏在水下的大头。根据一篇纽约时报科技专栏文章的说法,显意识就像一只猴子,很机敏,能自主;潜意识却像一头斑斓猛虎,不知疲倦地左冲右撞,很盲动。两者合在一起形成人的思维,就像猴子骑在老虎背上,看起来是猴子在指挥,实际却是老虎带着猴子乱跑。猴子当然也不笨,他飞快地观察着老虎的动向,对老虎的行为做出解释。

    如果接受这个猴子骑老虎的模型,答案就很简单了,你的自我观点已经在生活中悄无声息地产生了,只是需要你将它们逐渐把握住。无论看世事多么澄清,最多是让自己的逻辑陷入矛盾罢了,不会真正失去自我。

    至于坚持自我的观点,这个没什么好担心的,观点是在日常行为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关键时刻仅靠逻辑推理改变不了多少,除非有人帮忙决策。

  11. thanks, momo.
    则我的后半个问题,如何评价他人观点?就变成没有观点,除非是企业内的决策或者团体共同目标性质的讨论?…

  12. 企业的事情我不太懂…… 只好表达自己现在持有的未必成熟的观点了。

    有自己的观点,别人跟自己的不一致,当然就可以反对了,反对最好能讲出理由,分析别人观点的漏洞在哪里,而不是随便反对。就算是附和,也得看对方的想法是否真的出于辨证的分析,而不是凭直觉蒙出来的结论。

    至于决策,如果你是员工,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就够了;如果你是老板,听完别人的观点,能触动你的就接受,触动不了就按自己的意思办,担责任的人拍板了大家才能安心干活啊。(免责声明:此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因接受此观点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读者自行承担)

  13. 我现对楼主希望表达的意思体会更深了,盲人摸象,幸福的错觉,成功的假象……
    其实回想起来,平时之所以很多事做不好,不是因为不用心,而恰恰是急于促成一些事情本身并未要求的目标,并希望借此取得成功。实际上成功恰恰不是做事的标杆,更未必带来幸福,而仅仅是一种错觉。
    不过,依我看楼主也有忽略的地方,就是并非每个人都因被错误宣传才形成这种想法,而恰恰可能是生活的压力和知识的匮乏迫使他们接受短视的追求。
    最终,要彻悟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看淡生死。生和死的差别无非是是否存在自我意识,当物质以这种形态运动时,自我意识就存在;以另一种形态运动时,就消失。但实际上,两者只是同一种运动的不同表现方式。

  14. 我也经常有被自己想出来的理论迷住的时候
    特别是自己所经历或者所处的事情较丰富的时候

    但是头脑真正清醒地时候,发现这些“理论”,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或者变成了自己妥协自己的借口。
    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

  15. 立竿见影的未必是理论,更可能是经验。
    转化生产力的不仅是立竿见影的大头,更可能是难以规划的长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