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真的过载吗?

最近Twitter出现,信息过载的呼声越来越多。我看,信息从来没有过载过,只不过一个人可能获取的信息不断增加而已。

信息从远古到现在一直都有,只不过以前都没有变成公众信息。设想一下,每一分钟里,中国移动的网络上传递着多少的对话!想象一下,每天的电子邮件系统里周转着多少只有两个人才看得到的内容。再推广到离线的,在我写下这不过百字的blog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字的面对面的交流?比起这些信息来说,互联网上的,尤其其中一小部分的blog上的信息总和,估计还没有这个社会一秒钟产生的信息总和多。

只不过区别是,以前的信息都是只有两个人或很有限的人可以看到,听到的,现在随着带宽,程序,硬件成本的降低,其中的一部分的信息变成了公共的信息,而且是全球任何人都有“可能性”获取到的信息而已。

当然,有可能知道,并不意味着你需要知道

未来,还会有一些应用让人把一部分信件都变成了明信片(blog),把一部分对话公开出来(podcast),甚至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可以让其它人随时看到(就像Justin.tv这样的应用)。

接下来,每个人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这些你可以获取得到,却和你无关的信息。事事关心,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或者偷窥狂,看到哪里有热闹就停下来看半个小时,看谁家们没有关就进去转转,或许看到蚂蚁打架也停下来审视一番,然后仰天长叹:信息过载呀!

信息的公开化给人的好处是,只有公开信息的急剧增加,才有可能让其中自己感兴趣而以前没有办法获取的信息出现。试想,没有上千万的blogger总数,哪轮得到你有几个些blog的朋友呢?而正是这几个(而不是几千个)你关心的朋友的blog,是你真真关心的。这也就是适当的过滤必要。100多个广播电台的声音如果没有收音机的调谐功能,就是噪音。大量的信息,如果自己没有一个调谐器,选定频段,就只有苦恼的份了。

《信息真的过载吗?》上的9个想法

  1. 首先信息被更多的提供出来,公开出来,有机会被更多的人获取,然后强化过滤机制,让用户更有效率更准确的找到有用的信息。

  2. 不错,时间的有限和信息的巨量会让很多人觉得信息选择的重要。在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网上浏览信息的同时,日常生活所有的时间就少了。最后还是会归结到如何更好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信息,还有如何更有效率的浏览信息这个问题。

  3. 是的。正在重读Tipping Point这本书。术中提及人脑的容量是147.8个人,约等于150个人。超过这个限度,人脑就很难同时认出来了。看来,技术发达了,人脑还是几百万年前的那个脑子。

  4. 记得比尔盖茨讲过:“现在的问题不是信息过载,而是怎样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真正发现对自己重要的信息!”(非原话,大概这个意思)

    所以,我认为RSS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可以让自己对一些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订阅,以及时知道这些信息的变化。

    对我而言,每天有大于8个小时的网络在线时间,但是,我甚至对sina,sohu都很少去。我无非去几个固定的网站,阅读固定的blog,单这些信息已经足够我去处理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在无边的信息大海中遨游是会淹死自己的。

  5. 我们用了越来越多的时间进行信息的管理,而我们对信息的思考的时间多了吗?我们增长了智慧吗?信息比智慧更重要吗?
    非常喜欢博主的此文!受益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