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吹捧出中国自己的产业来

看到一条留言,说:“让互相吹捧蔚然成风。这是时代最缺乏的精神”。我一般对留言不做辩解,因为,我们何需抱怨被误解。不过这让我生成一个新的想法。

刘韧Keso登高聊起英雄和伟人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我的好友朱海军。以他从来不会谦逊的张狂个性和多少人也遮蔽不了的光芒,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在33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他必定是当今的一颗巨星。他每天写作几万字(注意,是每天),累年不疲;如果他现在在世,必定把blog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对我说,“人们都不能接受身边的伟人”,此话本身已经张狂得可以,他指的伟人是他自己。《中国青年报》在他辞世时整版报道时说,“你寂静了,整个网络便寂寞了了”。

他说的有道理:为什么人不能接受身边的伟人呢?如烟的历史中的伟人,在他们身边的人,或许,根本感觉不到他们任何的光芒,就像我们周围的朋友一样。Keso说,当年在八一厂的时候,到处到电影明星,反而从没想过签名什么的。在中央台工作的朋友,看到的各位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主持人,不也是普通的同事吗?其实,名人不见的是伟人,伟人在朋友圈里,也未必混得上名人的份。

只有时间可以判断谁是伟人,但名人,我还是可以说两句的。

从上海这个地方上来到我们首都北京的我有种感觉,在北京之外,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做大事,做实事的IT人岂止千万计?但是为什么媒体上出现的,我们的眼球关注的,老百姓谈论的那些被称为名人的,乃是数得过来的北京的几十位而已。在我拜见的大牛中,各个亲和有理,丝毫不觉得是名人。在硅谷的几位,不也是平常人吗?以至我说:“在近距离接触的时候,都觉得很熟悉,在他们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很多我周围的朋友的影子。”

百思终得其解:其实,本无名人。公众视线中的名人乃是靠媒体(包括blog)不断强化,包装出来的。产生一个名人很容易。像我这样为每个月总忘了贴发票报销而痛苦不已的凡人一个,被各位真正的大牛错爱,竟然也成了本周最有人气人物。淡然一笑,这名,来得容易的,去得也容易。

反观硅谷,乃至整个美国IT业之于中国及其他国家,不也有些像北京的IT圈之于中国全国么?以Heypix.com为例,波士顿三个人的小公司,一个想法,一个工具,经Robert Scoble等已经著名的人物,以及本地的,全美的各种媒体吹捧,迅速的四个月让大家看到了价值,被CNET买了去,又我们国内的网媒纷纷翻译过来,转载在重要位置,搞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而我看到的多少国内的好公司,东西比他们好很多,不就是我们的IT评论圈缺乏“吹捧”的习惯,不屑去注意,不屑去“吹捧”,甚至没有勇气去吹捧,才使他们默默无闻吗?

让我带个头,给出个例子。吕欣欣做的冬冬就是比我在硅谷见过的好得多的想法和团队,他们在六月份会出东西来,让我们大家来“吹捧”他,鼓励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一个新的本土的,中国自己的小公司的价值。这也就是我在硅谷的感想:让我们更多地把目光转向本土的小公司,都来做那可爱的授粉的小蜜蜂,关注着这些小公司的诞生,成长,新产品的发布,像小蜜蜂一样让想法和投资联姻,让产品和市场结合。

我会从我做起,我会一如既往的“吹捧”我见到的又思想的人,人为的造出些名人,“吹捧”需要帮助的公司,让他们更加成功。我就不信,我们放着我们如繁星一样的人才,非要去“吹捧”那大洋彼岸的公司,还抱怨中国没有创新的环境。没有环境,还不是拜我们自己所赐吗?。让我们一起“吹捧”出中国自己的产业来。

注:今天惊人发现:Yahoo起家的时候不就是一个网址站吗?哈哈。

《让我们吹捧出中国自己的产业来》上的34个想法

  1. BTW,我不认同“吹”的概念,我认为是借风力。没有这股风,好的东西很可能就沉下了。即使有了这股风,不好的东西也会被淘汰

  2. 朱海军是你的好友?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友”?
    我跟海军虽未有过谋面,但也是当年网上论战的“战友”,一起在中青论坛的那段日子。活得真是很经典。
    他走的时候,我和李方、魔鬼教官、蝴蝶飞等等曾经与之或敌或友的ID们无不为之一震。
    那样一个亢奋的人,生命竟然如此脆弱。
    几天前,是中青在线-中青论坛庆祝五周年的生日,这么一算,海军已经离开我们大概4年时间了。
    现在,我只知道他在老家河南还留有一妻一子,此时,看到你的帖子,真是感慨万千。
    前几天和李方在一起参加中青五周年,都没能自觉想起四年前的这个海军。哎!人之记忆,真如抽丝阿,不知不觉,漂若无存。

  3. 1,名人一般指的是那些名气比较大的人,而不管其本身是什么,所以,你说名人就在自己身边,那你就问问别的人,知道他吗?都不知道,OK,那就不是名人,就这么简单!
    2,Yahoo起家的时候就是个网址站,不假!可那时候的网址站能拿到现在来说吗?原始人掌握工具的时候,就是打磨了一块石头,可从此有了人类的进步,你能说“噢,原来就是一块石头呀,我也来打磨一个“。能嘛?离开了环境,单纯地谈论事情,有什么意义呢?
    3,“吹捧”是一种营销手段,人们如何看待,关键是你“吹捧”背后的东西。你“吹捧”希特列,别人就会说你残忍,不人道!你“吹捧”安徒生,别人就会说你有爱心!事情就这么简单!
    4,总之,千万不要为了“吹捧”而“吹捧”。

  4. 刚才顺着链接看了李方关于朱海军的文章,感觉“他每天写作几万字(注意,是每天),累年不疲”并不是值得推崇的一件事,除非说这么做对身体健康没有伤害。

  5. 我留言那条只是转述王朔小说里面的一句话,读的时候觉得挺有道理,留言在此总的来说是句中性的话。呵呵,不过“我们何需抱怨被误解”。

    拜读了这一篇,吹捧的褒义这一边又多放了几颗砝码。如果大牛们坚持做“小蜜蜂”,而不是牛魔王,那是很值得敬重的,也是很难的。

  6. iceshow,吹捧本是贬义,不过如果说我做的事情实在吹捧,我倒是借用这个词,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了。其实,写什么,关注什么,都是个人自己掂量。

  7. cvu,别在意,我知道,大家都没有可能把100%的想法写出来。写一句话的人,脑子里是100句话,写出来只有5句,看到的人理解其中的一句,误解成另外一句,并推论写这句话的头脑里面有100句同样的话,这100句和原来的100句的差别,就是误解。欣赏你也持“我们何需抱怨被误解”的态度。

  8. 呵呵,老王说得有理,不妨也吹捧一下我吧 ~^.^~
    我的小站:http://www.buyren.net,自己觉得还是有点前途的。

  9. 建硕对我的“吹捧”实际上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尤其是他公布了我们6月份产品出来的讯息,现在我们再赶两个东西,一个是要保证六月份能按时推出;另一个就是用户体验,我们希望推出的是一个大家觉得还能用的产品。然后我们再不断改进和完善。
    谢谢建硕,今天用这篇文章激励我们团队的全体人。

  10. 吹是的牛,是泡沫,实力才是本质的东西。

    当然,对于有前景而又少有人知的事物进行适当的“吹捧”,使其能更广泛地为人们所了解,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还是可取的。

  11. 明顺,提起海军,得知你是他的“战友”,感觉万分亲切。现在能记起海军的人,估计实在不多了。而这一充满争议的人物的辞世,似乎除了在当年引发规模巨大的悼念以外,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连他奋战多年的《西湖评论》和《中青在线》,也觅不到多少他的文章了。

    海军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在所有和朱海军先生有过交往的人中间,我可能是交往比较深的一个。他被赶出来的初中,就是我的初中;他所教书的小学,就是我的小学;他所在的石化,就是我父母所在的单位。我翻看我以前的作文时,还屡屡发现提及他的名字。认识他时,我高一,他25岁,刚刚开始他的朱海军力的研究。他坚持英文学习应该从口语开始,所以我每周都要和他一起骑自行车到涧西桥头的英语角,我现在能写些英文的blog,有他的功劳。

    对于他来说,不把他当作异类,愿意听他讲述的人,偌大的城市,倒也不多了。我非常清楚他在所在的学校受到的压力,甚至我也为和他在一起交往承受着压力,他在论坛上受到了很多的攻击,正像他在现实社会中一样。我不敢轻言我有足够的辨别力可以区分真的伟人或是论战里对他的诸多贬义称谓,但无论如何,我很难想象一个比他更勤勉,诚恳,浪漫和大胆的人了。我第一次见到他,他正在我门家属院门口摆着台电脑招揽暑期电脑班的学生。现在想起来,在1992年做这件事情,真够神的。25岁的他,在我的眼中,乃一神人。

    忽然回想起来朱海军,感慨万千,我们一起在蒸汽弥漫的澡堂里洗澡的情形似乎就在眼前。他借我的书还没来得及还给他,他就这样离我们去了。昨天,无意中提起他的名字,在他过世将近5年以后,居然还有人记起,他也该欣慰了。

    (真的是有感而发,很怀念他呀)

  12. Jian Shuo Wang ,有时间写份你要吹捧的网站清单吧,来分析分析他们的价值,实际的动作是不是更有价值?

    注:盗版及非法的网站一定要除外.

  13. 王建硕

    王建硕是客齐集的中国负责人吧.注意他首先是从注意客齐集开始的,没想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成为了本周最有人气人物.真正让人体验到了互联网时代什么是信息.仔细的阅读了他

  14. Jian Shuo

    当年,海军在网上虽然树“敌”很多,甚至被人大骂,但他从不针对人进行攻击,所以,多数朋友都对他的君子谦谦之风表示钦佩!

    他在网上的观点以及主要的争议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海洋学说;
    (2)人类进化学说;
    (3)大胆演说,与方舟子对战;

    特别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质疑--提出“站立性交是帮助猿直立后进化为人”的观点,被很多人所不屑。

    当然,我也不能同意这种观点。但是,那时候他的认真却远远征服了我们,在很多人指出他理论荒谬的时候,他却一板一眼地找理由找证据进行论证。

    从他那里,我感受到的是互联网对人性对个性对多元化社会建设的不朽功勋。

    虽然海军因操劳于互联网而离开,但他生前却一直说互联网救了他。让他从孤独的10年苦读中找到表达的机会。

    2000前后,互联网打开了中国世纪转换前后的启蒙思潮,人们讨论哲学、文学,讨论政治、社会、历史和地理,很多人因为互联网张开了关闭很久的口,很多人因此改变了命运,并变更了人生的轨迹。包括我本人和身边的很多朋友在内。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这是李方对离去海军的悼词。

    四年之后,在网上认识你--曾经海军的学生及朋友,看来,互联网真的覆盖范围很大。

    真期望,天堂里也有互联网!

  15. jianshuo,人家只不过揶揄你一两句,你却反弹如此猛烈。虽然自称“我一般对留言不做辩解”,未免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其实,以你现在的身份,以客集齐的现状,以你最近发的一两篇文章,以你过去谦谦君子的作风,难免不让人觉得你在为自己的网站公关造势。公关造势本没有错,哪个做网站的不来这一手呢。不过硬要把自己搞得理直气壮,还把死去的故友拉出来壮胆,我看也没有什么必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现在是做了老板,有了把自己网站做大的“欲”,所以有点耐不住性子了。

  16. 很奇怪,我通常不会记得人名,只记得某人做了些什么值得敬佩的事,真的很奇怪,真的,我通常都是先敬佩某人的事,才想到要不要记下什么人的名字。
    所以,尽管吹吧。。。

  17. 在中国先看人再看事,因为中国人喜欢脸面,有人捧很显威风,办起事来也有方便的裙带关系。
    但通常人和事都是要一起的。

  18. 中国人喜欢窝里斗,没有吹捧别人的习惯.
    中国的IT体制也是有问题的,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制.
    对你的”吹捧”仁义之心非常赞赏!

  19. 哈哈.声明一下,其实,我提倡的是对中国本土小公司,本土的有思想的人的”关注”.在我关注的时候,有评论说这是”吹捧”(后来证明又是一次误会),我就顺水推舟,你说”吹捧”,那就教吹捧吧.其实,估计我的想法大家都看得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关注”本身已经因为稀缺而可贵了.”吹捧”是贬义词,表示”吹嘘”和”夸大”的意思.用这个词,只是当被人误解后,自我解嘲的说法.

  20. [Blog话题]如果只有五个BLOGGER,你会选谁?

    如果只有五个BLOGGER,你会选谁?或者更说明确的说,如果限制只能订阅五个BLOG,你会选那个?

    下面是我的选择:

    1、BLOG前沿类,KESO,其实内容并非至上,而是BLOG信息量大,规律(每天更新),排版以人为本,提供网摘,这还不够?看了KESO的BLOG以及网摘,很难漏掉什么重要信息了,尤其是IT和网络方面的。

    其他优秀:王建硕

    2、学生类,瞎讲三千 http://zhangteng.blogbus.com 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BLOG,规律(几乎每天更新),主要是有独特视角,一个人难得有创意这并不希奇,难得的是几乎每天能”瞎讲”三个以上名词和现象。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而且照片也拍的不错。这些“语录”哪天集结成册出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其他优秀:、FLYPIG 李大杭 http://www.lawyou.com/blog/

    3、媒体类,按摩乳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asp?id=361 ,人不需要按摩,怎么回有这样的书会出版,当然,看了这位老兄的BLOG,你会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一大群男女流氓…不知道人类失去联想会怎样,但知道人类失去按摩会疯掉的,有空还是来按摩按摩吧

    其他优秀:安替 http://anti.blog-city.com

    思维的乐趣 http://www.mindmeters.com

    4taiwan类 蚂蚁看天下 http://antworld.weblogs.us 的BLOGGER,写的不错,很平和的内容;最主要的他的《初学入门》联接,给我很大的启蒙,这些内容是菜鸟BLOG必看的。

    其他优秀:OUI-BLOG http://www.oui-blog.com/

    5、MM类,木子美 http://www.wenxue.com/T3/?q=blog/353 ,食色,性也。知道BLOG也是因为她吧!BLOG本身并没有什么新鲜,只是将性这些隐私的文字公布于众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先驱者。有时候看评论更有意思。。。

    其他优秀:梅子

    每天在博与忍住不博之间徘徊,因为有这些精彩的BLOGGER,给了我博下去的理由。。。

    注:本评论经过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