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跨公司的技术交流成为流行

昨天和晓良,Gary(客齐集的Gary,而非土豆网的Gary)一起到亿唐举行一场小型技术交流。这场交流的想法是Dave一周前提出的,我非常高兴的答应了。公司间的交流是个很好的方式,让两个公司的人都开阔思路。道理容易,做起来很难。一定要两个公司的人都有开放的心态。

在亿唐的办公室,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舒服和随意。海松是很好的人,邻家大哥那种,睿智,博学。亿唐上海的办公室,在一个市区里的厂房中,面积大,中间没有间隔,尤其是他们的会议室,清清爽爽,有古色古香的柜子(我开心的把两个大包仍在上面),地上铺着四块草席,空气里弥漫着草的味道。海松穿着时尚,脖子里带着很酷的链子,光着脚坐在一群年轻的程序员和市场,策划人员中间,这图景真不错,我真想一边讲,一边拍张照片,那一定是个完美的团队照片。两个小时,我们从美国的互联网,聊到中国的互联网,又聊到韩国和日本;从Web 2.0聊到AJAX,还看了代码;从Hao123这样的网址站,聊到最新最酷的新一代互联网网站;又从互联网聊到网游,手机,;最后料到客齐集,不亦乐乎。

交流促进发展。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都需要更多更快的传播。我一直有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人类的科技的发展,总是以一个固定的速度发展,而无论如何无法超越?我们没有办法把相对论的提出和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之间的时间从几个世纪缩短为几年,也没有办法更快的促生出下一个惊世的理论。估计其中一个恒定的因素就是知识传播的速度,这口口相传,写书印刷相传,直到互联网相传,都需要时间。但着传播速度越快,创新的速度越快。

老冒曾经满怀期待的搬进了南京软件园,希望可以和园区的其它软件公司多交流。当老冒跑了一圈,和邻居们打招呼的时候,才发现经常聊一聊并不容易。大家都把自己的东西捂得很死,生怕别人知道,更不用谈交流。其实,好的主意是不怕抄的,因为一流的主意加上二流的执行永远比不上二流的主意加一流的执行。好的技术更是不怕说。自己知道了,就捂住不说了,生怕其他公司知道了,这就好比看过一本好书,就试图把所有这本书的拷贝都买来烧掉,以免其他人也学了去一样愚蠢。

对于创新型的公司,每个人都需要充电。关在办公室里,很容易离开互联网最新的技术和想法越来越远,从而缺乏创新,所以要不断的交流。客齐集想做新型的服务,首先要做新型的公司。创新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团队结构的创新。Google里20%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微软经常请外面的人来微软讲课,我记得连作家陈村也曾被请到微软在徐家汇的办公室,微软研究院更是三教九流,方方面面的人,都可以来交流。与此类似,客齐集每周会有半天是为了充电用的,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参加培训,或者和其他公司交流,都可以放到这半天了。这对个人的发展有利,大家才会把公司当作长久的发展的地方;个人变得更强了,公司才会有利,才会做出对用户好的东西来。

如果大家想在技术上面交流,不妨和产品内容经理晓良联系,在客齐集网站功能与开发论坛里的名字为xipan的就是他了。我希望把客齐集变得非常透明。大家可以随时通过合适的渠道找到我们,了解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客齐集小聚就是这种尝试,我的blog也算一个,晓良主持的论坛也是一种。有人说,公司的经营者以真实的名字示人,在blog里面沟通还不常见,但我相信,这是一种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优友地带的很多做法我是认同的,老冒不单写blog,还把照片放上来,宣传片的片花也给大家看了。Blogbus也推出加油时间,都是这种尝试。这种新的公司模式将会慢慢的推广开去,这本身是件令人高兴的地方。这种机制的变化,更比新的主意更令人兴奋,因为他们都是创新的种子,埋在地里,会开花。

注一:吕欣欣下午忽然在MSN上面说:“告诉你一个有意思的消息,我们公司找了一个做饭的大婶,是从客齐集找的”,我满心欢喜。
注二:我们的客服中心经常作调查,追踪大家在客齐集的上面发布信息的效果。在三个月前最开始的一次,100%在24小时内没有任何回复;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提到大多数有效果了。报纸上面,有些消息会得到50个以上的电话。联系过多或过少都会有问题,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努力微调的地方。希望经过3个月的调整,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值。
注三:最近越来越多的例子让我怀疑我原来的判断:原来以为不会上网的群体到底在不在上网?我上周自己在客齐集上登了一个找清洁工的帖子,第二天接到4个电话,而且都是在网上看到的,这令我很惊讶。欣欣的做饭的大婶好似也在网上。我等着Gary对网站数据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来解释这个现象。

《愿跨公司的技术交流成为流行》上的32个想法

  1. 其实南京的软件圆我也去过,一个字,静!
    经常让你想到这是不上墓地什么的………而且周围荒凉……….人去楼空….当年的那个买场……

  2. 最后一句最逗,果然跨公司技术交流。:)

    顺便说说,我的大冰箱也是从柏林客齐集上买到的。

  3. 最后一句话,哈哈哈。
    不过我个人感觉kijiji的城市还是太少了,大部分都是盛会级的大城市,没有我们地级市这样的中小城市。这当然是kijiji中国还处在初级开发的结果,不过我希望等kijiji成熟并开始盈利以后能够顾及我们这些中小城市,毕竟距离越近越方便越能提高信任度,虽然整体盈利肯定不如大城市来得多,但是服务项目还是全面一点好,不知道健硕大哥是什么看法。

  4. Fermi,中小城市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领域。客齐集从气质上市更适合小城市的。上海不代表中国,省会也不代表中国,这是我一概的观点。赢得县一级,才能赢中国市场。我希望能够迅速的把模式做好,把产品完善,进入最多的城市。我们会有本地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这就是我们在做的合作伙伴计划。Fermi,你在哪个城市?能不能告诉我你们那里的信息?

  5. 我目前人在新加坡,不过我来自河北省邢台市,我的爸爸妈妈在更低一级的县城(威县),我想我11月份回国会给您反馈一些县城里面的网络设备以及相关信息,我也想为kijiji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是我很喜欢您的个人经历以及您对事物的看法,从而使我很希望能帮您;二是我很希望能做点关于IT的事情,我是学电脑的,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也可以帮助我未来就业和累积我的相关经验。

  6. 曾经有太原的一个县里,有位朋友给我写信,讲述了在一个30万人口的小镇上,已经有两个非常火的分类广告杂志,看客齐集是不是可以开那个县版面。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在一个相对人少些的地方,分类会更有效。这就是最早Kijiji这个斯瓦西里语“村庄”所代表的意思。红红火火的Craigslist,在最热的湾区,人口也不过650万,而旧金山市区,只有76万。所以上海在量起来的时候,是一定要分成小的区域才对社区的发展有好处。

  7. 我喜欢建硕和kijiji
    喜欢你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态度
    喜欢kijiji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态度

  8. 创新这个话题,我是最热衷的!昨天发了一个略带挑衅意味的留言,是希望王先生和Keso就习惯问题能够继续叫板。。但还是握手言和了!多好的一个话题,早早的over了。无奈,多么期待看到两位高人高屋建瓴论战,搞不好会迸发出惊世骇俗的言论和idea。交流是创新很好的介质。。不是吗?交流吗。。有时候需要顶牛的精神和心态。。。同时也好让我们这些楼下之人开开眼。

  9. 楼上的朋友,敢问为什么喜欢呢?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思维枯竭的时候,何谈创新?假如每一个来王先生小居的朋友少些赞美,啧啧,多些为什么,质疑,或许大家可以进步快点。。。

  10. 创新这个话题,我是最热衷的!昨天发了一个略带挑衅意味的留言,是希望王先生和Keso就习惯问题能够继续叫板。。但还是握手言和了!多好的一个话题,早早的over了。无奈,多么期待看到两位高人高屋建瓴论战,搞不好会迸发出惊世骇俗的言论和idea。交流是创新很好的介质。。不是吗?交流吗。。有时候需要顶牛的精神和心态。。。同时也好让我们这些楼下之人开开眼。

  11. 可能上面我的回帖大家看不懂。。。

    其实。。我是想说。。公司间的技术交流在大陆是根本行不通的。。。

  12. 一直分享你的文字中所闪烁的很有价值的思考,我在上海,主页不是互联网,但最近也结合自己的工作感悟,尝试做了一个网站,,希望能有机会和你当面沟通一下,我的MSN如上,报名参加了你们7月28号的活动,希望能见到你。

  13. 公司间的交流的普及我不抱希望,但我的准则是,从来不去幻想改变世界,改变自己身边的一点点就足够了。在小小的局部,在上海数十万家公司中,和自己有关系的几家,可以经常性的交流一下,已经足够了。

  14. 几大门户不来做这件事,但如果QQ这样拥有广大客户群的IM做,即便是现在动手,您的客齐集也不很乐观!
    发展下去,吞掉某IM或自创一个,是社区和IM结合的必然之路,我是这么想的,在IM上发消息,定向的,区域的,局部的,在社区安家,每个人都能通过IM得到即时的对自己有用的服务信息。
    请到donews论坛IM看我的观点。

  15. 既然是kijiji的老大的blog,为什么这个blog上没有到达那个网站的链接?害得我每次还要从google搜过去……

  16. 关于跨公司的技术交流
    我想,只要交流的双方都能得到好处,也未必不能成风。

    互联网其中一个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人的沟通的方便性。虽然wangjiangshuo讲的是面对面的交流,但前面的联系工作已经放在网上了。

    那种在我国原来传统制造行业,连一本产品说明书也要遮遮掩掩的时代已经会一去不复返了。

  17. “。。。连一本产品说明书也要遮遮掩掩的时代已经会一去不复返了。”
    楼上的朋友,看你的留言恍若进入2015年,,,
    脱离实际喽。。。。

  18. 一流的主意加上二流的执行永远比不上二流的主意加一流的执行?你能不能就这个问题多谈谈?这么多公司比你更有钱,更有用户,在加上快速的复制别人的想法,那里还有新公司的活路?

  19. 很可惜呀,我们的合作开发机会被cancle了!
    不过应该还是有会机会的!

  20. 打着web2.0的旗号,共创未来

    不可否认,web2.0让大家在繁琐的工作、生活中又看到了希望。第一次网络热潮的时候,飞翔鸟,fanso等都是从个人网站起家。但今天,网络个人英雄主义已经很难获得成功。一个人力量太薄弱

  21. 技术交流是可以促进科技等进步,但是核心技术看来还是不会开源啊,呵呵zzwz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