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爱上不正常的上海

注:本文应杨栗小姐邀约,为《时尚旅游》写的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写于2006年1月5日。当时要到北京出差,看起来有些伤感和酸秀才味道,可见当时不想去出差。今天《时尚旅游》3月期上架,我也就可以放心转载过来了。

今天上海下雪了。

我正准备登上到北京的上航飞机白色的玄梯,忽然发现随着寒风飘摇的,一把一把的白色颗粒,居然是雪。那是一种像鹅毛一样,没有一点重量,看起来丝毫没有造就积雪的可能性的雪。雪片是不规则的,像被子里飘出的棉花丝一样几片粘连在一起,丝毫没有北方那种六角型标准的雪花的样子。

上海很少下雪。这估计是我经历的第四个下雪的冬天,也是我洛阳来到上海的第十个冬天。虽然很多人不把洛阳看作一个典型的北方城市,我却一直以北方人自居。上海,对于我,永远是南方,永远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也像很多人一样,急忙的,傲慢的把世界分成两大阵营:正常的和不正常的阵营的话,上海,对于在北方长大的我,一直是一个“不正常”的城市。十年,这种不正常的感觉少了不少,却总是固执的认为,不是上海变得正常了,而是自己变得不正常了。

对不正常的城市的心理上的接纳,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认识的从北方移居上海的朋友中,从来没有一个在前两年就喜欢上上海的。冰冷,乱糟糟,小气,排外等等贬义词都是大家过节聚在一起吃火锅时,就着热腾腾的锅底常用来形容上海的词语。“离开上海”,“一定要离开上海”,大家七嘴八舌的说。

不过也怪,在我的这些朋友中,过了两年还不喜欢上海的,好像只有一个叫Joanna的姓肖的北京女孩,其它的北方朋友,包括我在内,都融到了这个城市了。虽然口上还或多或少的表露出都这个城市的不屑,却越来越喜欢这里,更是不可救药的染上了以前最讨厌上海人身上出现的那种无时不在的优越感。

我记得95年刚刚到上海的时候,这个城市如此陌生。对于来自一个古都的人,怎么想得通为什么街道都是那么狭窄,并且毫无方向,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比如华山路为什么可以开始是条南北的路,走着走这就变成了东西方向,却又在不经意的时候折回南北?为什么小的弄堂可以小到似乎猫走过去都会费劲?“或许是历史的原因吧”,我坚持这样认为。或许在这个城市里新建的部分,大家会有些“正常的”规划呢。于是,当我看到交大闵行校区的规划中,在广袤的农田上,先画了大大的两个相交的圆圈,以此作为主干路,把楼房乱七八糟的点缀在路的两旁,我就彻底绝望了。后来又看到浦东的规划,在还完全没有路的时候,硬是一望无垠的空地上,划出了一条从陆家嘴到世纪公园的45度的斜线,命名曰世纪大道。在这条宽宽的马路路的尽头,画了一个1/4圆的一段圆弧,包裹起来世纪公园,命名为锦绣路。上海很特殊,很有趣,有他自己的想法。就像她的道路一样,弯的,实用的是她的精神,而不会是有严格的,有气势的,和容易理解的。

这时,我总算明白,我与这个城市的不合,不仅仅在和建筑上,在食物上,在市井的人们的交往上,更是在更深层次的思维的习惯上。不仅仅是城市建筑的形态塑造了这个城市的思维,更是这种思维不断地在塑造这个城市的外观,她的细节,也在默默地塑造着像我这样的一个上海新移民的心态。

两年过去了。慢慢的,开始喜欢这个城市。上海话不见得是一种嘲弄了。糍饭团不见得是不能下咽,上海的冬天很冷,但也有些清凉的味道。百盛门口号称每天都有几万人在那里相约见面,但这已经不是我专程去参观的原因,而是我也成了那几万人中间的一员。平平常常的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中,这个城市越来越熟悉,一个又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慢慢的探索这个城市每一个还没有去过的街道还有小店。在街边的小饭馆,小公园,小店铺或者小弄堂里,都留下了一些故事和记忆。自己就这样融到这个城市里去了。

四年前,到成都出差。住在成都的市中心。晚上九点左右走出宾馆,想买包餐巾纸,却发现街道都黑了,好似没有商店的样子。就这样,不经意间就的想念起上海的好似无处不在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营业的便利店,想念起来便利店在深夜里白得刺眼的灯光,柜台上面冒着热气的黄金虾球,以及后面穿着格格衣服,讲着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的店员们。进而又想起了上海的或喧闹或幽静的街道,以及熟悉的充斥耳朵的各种声响。。。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平生第一次很真切地感到,我想上海了。

我以前是从来不想念一个他乡的城市的。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想念这个城市的各种味道,各种声音,还有她的气质。我很吃惊,怎么会爱上一个那么不正常的城市?怎么会想念一个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踏实,不会讲当地的语言,甚至街道都是歪歪扭扭的城市呢?

如果说爱一个人,会从一个瞬间开始,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是开始爱这个城市了。从十年前带着一个箱子只身来到上海,到习惯她,直到爱上他,我花了六年的时间。从成都回来,每一天,我越发喜欢这个城市,被这个城市同化,说起话来,也开始使用“造”房子,而不是“盖”房子;也开始用“不要太开心”这样原来看起来怪怪的说法了。开始很自豪的带朋友来参观每一个新建成的景点。

“离开这个城市?”谁还在乎这个傻乎乎的建议呢?

shanghai-jianshuo.eric.tang-xujiahui.jpg
摄影:张千里

P.S. 和《三联》一样,这次我的名字还是王硕。我相信编辑用的是微软拼音输入法。。。

北斗投诉(投资)客齐集

晚上回到家,大约11点左右,照例看了一下中文blog的留言,发现热心的SiliCon招聘帖后面转贴了一封北斗公园的一篇文章《客齐集…我对你有点失望….》。读后,觉得北斗公园的抱怨完全属实,在这件事情上,客齐集的客户服务的确错了。刘老师的文章《投诉你是投资你》我是非常认同的。我自己也是一个Tough Customer,投诉起来没完的。

多数的投诉是不求结果的,认真的投诉的确是一种投资。这篇文章会对客齐集有很大的改变,对于这个投资,我非常感谢。

网站的根

网站的用户,用户和用户只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是大树的根。网站的具体做什么,无论是卖书也好,卖票也好,交友也好,拍卖也好,或者分类也好,是根生出来的树干。树干上有枝杈和树叶,结出的果子才是商业上的成功。

Craigslist是Mail-list起家,有了这个根,才长出了分类的干,结出了盈利的果.
新浪是个论坛,有了这个根,才结出了新闻的干,结出了广告的果.
没有根,树干难成,更不用说果.客齐集,还有所有的分类网站需要更深的根。这个道理,我懂.

北斗公园的经历

在管理员审核帖子的事情上,北斗的帖子就是属于误删的。网站管理员每天要看所有城市,所有类目的数据,虽然是不能完全避免误删,但是后面的自动回复的语气,还有之后没有及时回复,如果我是北斗,估计也会非常愤怒。尤其是在久等不复的情况下。

比如这次的错误在于:误删。这是机制所致,希望尽快把所有的权利交给斑竹和用户,而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茫茫多的帖子中(注意,是后台工具,而不是直接看网站)看到一个太原,又看到一个上海,知觉好像城市除了问题,出错的可能性太大,这很危险。这是体制上的改变。这个有待于工具的提高。

错误之二:发出的信中间,不知什么时候漏掉了标准的声明:这是没有监控的邮件地址,请勿直接回复。请联系:kijiji-cn-support@kijiji.com.cn。正如北斗看到的那封回信,发到ended@kijiji.com.cn,回信却来自ended@ebay.com,因为这两个地址是一个邮箱,连进了eBay.com的后台支持系统,也就是说,那一封信没有到达客齐集的客户服务。这是个很大的bug。需要解决。老实说,这个bug,我刚刚知道。这要多谢北斗的提醒。

被这个bug害的用户估计不止北斗一个,发多封信去催的,估计也不止北斗一个,写一篇blog把事情讲清楚,帮助我们的改正的,却只有看到北斗一个。

大的系统的难于处理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人的智力,眼里,脑力能够理解大系统的复杂度,所以对于大的系统,难以像小系统这样容易看出来问题。这是其难之一。就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还是无法适应所有人在所有情况下需求。这是其难之二。

家家有本难见的经。不论多难见的经,总要念好它。。。这需要大家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