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细节的缺失

Helen是上海商学院的学生,我记得很清楚,上一次在商学院和同学聊天的时候,她站起来,直接质问道:

我们学生经常听讲座,看到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侃侃而谈,依稀给人一种感觉,好象他们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都成竹在胸,从来不知茫然,彷徨,那么,学生的心理落差怎样去平衡呢?

老实说,这个问题让我很难堪。第一反应是有些委屈,感觉我放弃了十几个小时休息的时间在深夜核实细节,准备这个演讲,却被称为“侃侃而谈的所谓的成功人士”。不过在被人误解的时候,我不希望误解别人。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她说的不无道理。她的感觉,正是因为我在回忆的时候,缺失了他们真正需要的细节.

我从上海坐火车到了杭州”。

这就好比我回忆从上海到杭州的旅程。我会这么描述:“我从上海坐火车到了杭州”。

听起来好像我瞬间就到达了杭州一般。这其间多少的细节,都被这简单的一句话带过了:比如车厢里的夹杂着汗味和很久没洗的座位罩的味道;比如脚下脏脏的有些发潮的红色地板;比如我们看看窗外又看看车厢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或许我刚刚吃的午饭还在肚子里翻腾;再比如车窗外面的每秒都在变化的景物。我的回忆,给听众一种错觉,好像其间的两个小时根本就不曾存在:成功的旅客从来不曾经历这些就到达的终点站,而我们必须承受这中间的旅途。

这就是回忆中细节的缺失。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忍受着重复和琐碎的细节,只是当写出了文章,或者在回忆的时候,就变得只有光辉的,井然有序的成功故事,好似主人公一开始就“胸有成竹”的样子,而所有的细节都自然而然的丢失了。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说,“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有道理。

不“胸有成竹”的时刻

关于迷茫,每个人都会有。我现在还会有迷茫,有的时候比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少些,有时候多些。回顾以前的事情,从来都是“成竹在胸”的感觉。而过着现在的生活,却常常要经历太多不“胸有成竹”的时刻。

客齐集的第二期报纸上的版本明天早上又要在上海的地铁发行了。这一句话里面,有多少的细节,多少的不确定性,多少的不“胸有成竹”都被省略了。不论成功或者失败,我们都忘记了在事情刚刚开始的时候的众多怀疑的目光了,这目光中,有时还有自己的。

我非常敬佩很多人做出的成就,因为我深信我们能够看到的部分,只是他们的故事中最简化,最美丽的部分,而其中的细节,包括迷茫,包括不自信,包括无数无聊的时刻,都在故事中缺失了。而这些时刻,需要的就只有坚持

更退一步,其实真正的幸福,通常就在这些细节中,而不在最终的结果。

《回忆中细节的缺失》上的26个想法

  1. 感性一些的人会在文字中写出迷茫,理性一些的人或许就在写作中消解了这种迷茫。或许有时候,写得感性一点,率性而为一点,得来的反思却会更多一点。

  2. 建硕兄:不得不佩服你,总是这般谦和地叙述生活。能不能写一写你这性格形成的来历,有那些重要事情影响过你呢?我想这一定对很多正在成长的人有极大帮助。自己先猜想一下,你应该有心理学的相关背景?是这样吗?

  3. 再加上一点:稳定的感情支撑,好像现在IT界很多都是光棍,而你已经安定(应该结婚了吧,有些八卦了,见谅)下来了,而且在你文字中可以感知是幸福的,这应当给了你极大的支撑。可否同意?

  4. 迷惘是一种不好的状态
    确定好了目标就立刻放手去实现
    哪有这么多伤春悲秋的情感
    我也是学生
    呵呵

  5. 有时候会和这个女生有同样的心理感受,难道那些成功人士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必将成功的吗??

  6. 建硕兄的文字让人不由佩服。你的客集齐我本人也非常看好——还给你发了稿,呵呵。未来希望有机会能在我们这里开专栏。有件事情想请教,你每天写这么多文字,会占用你多少时间?你怎么来平衡你写日志和工作的精力投入比重?还是二者是合而为一的?

  7. 我觉得这也不能算做误解了,所以你的这种“不希望误解别人”态度,确实很令人欣赏~
    其实,现在大学生在听讲座的时候,不太愿意听“成功”的一些“结论”,因为感觉那些“结论”听起来,感觉就像常识(比如,要宽容,要执着等等),我们更想听的是过程,和过程中的感受。

    以前听到的一些“成功”人士讲座,讲人生,讲做人做企业的原则等等,其实,多数情况下感觉离自己太远,我们更想听到的是他如何考上Stanford,如何进的Microsoft等等这些实际贴近我们的事情~~~

    呵呵,就好比,我想在就特想听你讲讲,在大学期间,你是如何学好英语的(具体的方法和感受)。

  8. 做好现在的事情,很多东西都是动态调整的,现在看来不可能的,过一段时间或许就可能了,知道/制定目标后要去努力为实现目标完善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此所谓的:水到渠成。
    今天、明天、后天,言此而顾其它,到了白发双鬓的时候很难有什么值得回忆的。

    做,比什么都重要。时间能够改变的……是什么?

  9. “成功”人士在回忆的时候,是容易对那些细节缺失的,因为他们中大部分只会从经历的细节中总结出一些东西,然后说出来。

  10. 建硕,你的文章有意思。但你的Map做的不好,我愿意免费用Gsuo的技术给你支持。/Gary

  11. 建硕,总是能在你的文章中产生共鸣。这些日子,做的事情都跟你做的这些事情有些联系,甚至是缩影。前段日子你去北京会大牛回来,我就开了一个学校有名社团负责人的交流会,反响很好;你做大学讲座,我们工作室也做着校内的网站制作讲座;你现在发报纸了,我们开始了打印业务,校内竞争很激烈,我们利用技术做了不同样式的广告,今天全校“F5”一遍~~
    说个题外话,打印是我们工作室的经费来源,论文时期是非常时期,今年不太好做,心里也是没底。但是,我们做了,这个过程让人感觉到愉快。
      经过一些考察,下学期,我们也会试着推出校内的报纸,投石问路。呵呵… …
      我负责团队以后,也是一种“不确定”心态,但是不错的是,拥有着很好的心态,跟你一样。
      感谢你的blog,给我思想的启发。

  12. 呵呵,很多路都是摸索出来的,现在做互联网的人哪个能在学校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能做现在的东西么.人生总是在摸索中,关键是要有好的心态:)

  13. 记忆当中的缺失,呵呵,其实是交流过程当中的信息失真,朋友之间的信息传递就很少失真,而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很容易失真了。

  14. 细节的缺失与心理的恐惧

    建硕一篇《回忆中细节的缺失》的文章我很是喜欢,看过真是犹如一股清泉流过心田,化解了压在心上很久的石头。
    长久以来偶都对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羡慕不已,哀叹自己怎么没有遇到他

  15. 不喜欢这个blog,不喜欢这里说教的口吻,也不喜欢一堆fans仰视的目光。事实上,我觉得“客集齐”这个名字一点也不朗朗上口,不容易叫响。可能我说这样的话是这种仿佛私家花园似的地盘不欢迎的,可是我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不同的声音,colorful的世界才是向往的。

  16. The Art of Travel——旅行的艺术

    “如果现在还不多利用一下学生证,到研究生就没有机会了”同学曾经这样跟我说,因为半票只有本科还有用(其实在上海学生证只有大学以下才有用)
    “旅行是一件昂贵的事情”,同学也

  17. 我就健忘的厉害,或历史失忆?过去的好多事情都忘记的很干净。
    所以我写不出东西,细节和不是细节都丢失了。

  18. 回头看的时候只看到了自己走过的路, 向前看的时候却有许多选择. 做为一个在校学生, 当我们听了许多讲座之后, 每个人心里也许都有这样的误解.
    这是我们仍然还欠缺某些经历的原因吧.
    无论如何, 祝愿学长今后的日子里, 都是成竹在胸! 也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向学长请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