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代表百姓网参加财富论坛

7月22日到7月25日之间,非常荣幸的受《财富》杂志邀请,参加在美国科罗拉多州Aspen举办的2010年财富论坛

大家可以follow #FortuneTech了解最新的情况。

这也是我第一次访问美国除了东海岸和西海岸之外的地方。听说那里民风淳朴。

期待中。

他们问每一个参会者怎么过去的(开车,商业航班,还是私人飞机),然后问了里程,这是为了根据参会者的碳足迹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实打实的为低碳做事情的会议这是第一个。

还没有想好要讲什么。估计会上会被问中国互联网的问题。这让人怎么说呢?

之前在硅谷,会组织meetup。如果你正好在硅谷,欢迎留言,我们可以碰一下。

百姓网的晓良同学现在在硅谷参加会议,写了好几篇关于硅谷的文章。

晓良对于硅谷的评价和我的感受很像,欢迎大家移步去读。

中国互联网不缺乏创新

中国互联网总被诟病为缺乏创新。中国的很多成功公司做的事情都可以在美国找到鼻祖。但我觉得大家是误解了中国的创业者了。

互联网的新技术1夜可以传到中国,商业模式1周就足够拷贝,但是最难拷贝的是用户的成熟度(参见:中国的互联网现状究竟相当于美国的哪一年?)。成功的企业不是技术或者模式的成功,而是迎合了用户需求而成功。如果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总比美国慢上几年,我们如果做美国的创业者还没有做过的事情,在中国的用户基数上如何成功?符合用户需求的主流应用,因为中美互联网的时间差,一定是“跟随”的。

对于类似的需求,解决方案也会很类似。纵观互联网历史,各个市场大都经历了从网址站,到邮件,到门户,到娱乐,到搜索,到社交等过程。如果一个市场比另外一个市场晚了半拍,主流应用也会晚半拍。这就像小芳同学先拿到考卷,看到题目是1+1,就答了2;小明拿到考卷晚了,看到的也是1+1这道题,小明同样写了2。小明是后给出答案的,无论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瞄了一眼小芳的,我们都说小明是抄袭的。这对小明同学不公平。

微软的愿景正在被其他公司实现

我所知道的微软,至少在Bill Gates做CEO的时代,永远有着强烈的愿景支撑。他的愿景永远足够高远,远到总在提出之后的二三十年才有实现的可能。

A Computer on Every Desk in Every Home

“每个家庭的每个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这是微软从75年到95年的愿景。这是个伟大的想法。这个目标,直到今日还没有完全的实现,但是已经和70年代几乎没有任何人家里有“计算机”这中庞然大物不是同一个时代了。

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 tips

“信息在你指尖“,这是微软一个最不知名的一个过渡期的愿景,只存在于95年到2000年短短的5年。显然微软虽然成功的在和网景争夺浏览器的大战中漂亮的完胜了,却在追求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的过程中,被互联网的大潮甩在了后面。后来整整15年的互联网风云变幻中,微软怎么努力,也没有得到与自己体量相近的位置。而这个愿景,被Google一步一个脚印的给实现得差不多了,一个微软在95年没有想到的细节是,information不仅仅在指尖,而且在搜索框的后面。本来,“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 和 “organizing world information”两种说法本身很相近。

Empower People, Any Time, Any Where, on Any Devices

这是微软从2000年开始使用的新的愿景。这个愿景,怎么看,怎么像是刚刚推出了iPhone, iPad的苹果的愿景。“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在任何设备上”这个愿景,也一定会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帮助实现。

提出一个伟大的愿景是容易的,实现要难得多。而只有实现以后,人们才会记得这个公司曾经提出过这个愿景。

最好的分账表格

这次和Jack (ppdai.com),小伟 (edushi.com),Jim (inezha.com)一行的深圳广州之行,身体疲劳,收获不少。本着AA制的原则,旅程结束了以后要分账。因为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人付钱,而且有的是只有部分人需要摊销的,结束了还有复杂的三角债关系,这是件简单,但是很乱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和Stanford一群MBA在Tahoe滑雪的时候,他们分享的一个小Excel工具,可以做这个事情。我把我收到的账单拿来一用,真的是惊讶得很。这东西简单(甚至简陋),但是真好用,在这里分享出来。

分分账1.2版本

感谢ZHILONG GU在2004做的这个表格,我简单汉化了一下。

如果以后大家一起出去,随便谁付钱都行,然后拿上发票,结束了,每个人在第一页报账,第二页确定谁需要承担每一笔费用,第三页就把谁应该收多少钱,谁付多少钱算清楚了。

好东西呀!强烈推荐。

深圳广州行

结束了三天的深圳广州行。参观了腾讯和网易两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感触还是很深的,但最主要的印象,在于华南互联网界的低调,让人难以置信的低调,其中尤其以腾讯为胜。为了尊重大家埋头做事,不张扬,不急躁的做事风格,不在这里透漏太多。希望以后多有机会交流。

不做得最好的学问

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是在微软顾问咨询部的时候。当时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测试是不是做得越多越细越好。有经验的顾问分享,从高层次这是一个业务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按照火星探索车的测试要求测试普通自行车是可以的,但是这辆自行车可能没有客户买得起。这个讨论,测试是不是应该太强涉及到。第一个问题是投入多少资源,第二个问题才是在这个框框下做得最好。

最近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感觉。对于任何事情,不见得做的最好就是唯一的正解。在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卓越,因为大公司里,资源常常不是最紧缺的资源,同时公司的平台足够大到任何一点的改进都会有比成本大得多的回报,而一点点疏忽就可能搞砸整个计划。比如在微软准备PPT,台下基本上都是几百人到上千人,容不得一点差错。而小公司的时候,错了的影响没那么大,而有的资源(无论是时间,钱)都小的多。而进入小公司,就是从一个高成本-高质量,向低成本-低质量的方向移动,而这个质量对于小公司恰恰好就行了。不过这里说的是这篇文章那个中,可以用贬义词描述的部分。

程序员也有类似的转变。最典型的就是Java程序员开始用PHP编程的时候那种不适应。凡是用C++或者Java编过程序,尤其是钻研得最够深的,看到PHP那种没有变量类型,没有命名空间,上来就直接写页面的方式,常常不屑一顾,就算被逼着写起来也是老大的不情愿。原来的5年积累起来的构架的能力,在各种Framekwork里面游刃有余的能力,还有严谨的分层和复用的能力,在PHP的世界里面变成了累赘。尤其在自己还没有把基础的类搭好,隔壁的PHP程序员已经发布了能用的(虽然是恶心的)版本,那种不服,却不得不服;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却找不出什么可以说出口的苦恼,估计经历过的人,都会心有戚戚焉。

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保持足够开放的心态,去适应新的环境。还以编程为例。当自己熟悉Java的时候,我们是站在A点。当我们学会了PHP的那种思路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从A挪到了B,而是站在了比A和B高得多的C点,一个可以在两种思路中间游刃有余,自由选择,没有个人偏向,而仅仅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的C点。

我们学会的东西就是一味一味的草药。当各种药都会用了,我们才会对症下药,而不是因为自己会用那种药,就给所有的病人吃一样的药,然后对吃死的病人埋怨一番,说他不懂自己的药的好处,说自己的药是好的,要不是这个病人虚火太重,我的药一定药到病除云云。

不仅仅是做得最好,而是最对,才是真的好。

后注:逸凡小朋友现在102.5厘米高,15公斤重,好像是高了点,瘦了点。

小公司,大影响

应《程序员》杂志之约,与闫辉进行如下访谈,发表在刚刚出版的一期《程序员》杂志上。

1. 你谈到现在公司每个员工给公司贡献超过100万,一个人可以相当于其他公司十多个人,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有什么原 因?

这是互联网公司的特质。微软里面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的影响力远大于十个一般的程序员”。在技术型互联网公司,更是如此。一个小的改动,几分钟内就可能影响上万人,远大于一个软件的改动的影响。互联网创业公司,更需要最好的人 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最好的主意,并且可以让每个人产生最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公司,大影响”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从 另一方面说,对于最优秀的人,宁愿在一个自己可以产生最大影响的公司,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大的系统中的一颗小螺丝钉。所以百姓网不追求公司的人数更多,而追求最好的人做出最有影响的产品和服务。

2. 你说自己还在写代码,什么情况下写?能写多少?

在百姓网每周四下午,都有一个“乐高日”,全公司的技术人员铁 打不 动的聚在一起,按事先分好的组,对最难的问题PK解决方案。取名为乐高,是因为我们相信好的代码,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是架构良好,设 计优雅,分层清楚,相互是不断的做乘法,而不是做加法的系统。乐高日的目标,就是不断的通过更好的解决方案,获得更少, 更优秀的代码。毕竟,代码行数多,对于优秀的程序员来说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我偶尔参与乐高日,并且参与PK,虽然现 在已经越来越少的能够获奖了。我写得代码,都是sample code,而不是production code。

3. 你认为程序员的成就感来自哪几个方面?

每个程序员都是不同的,他的成就感也是不同的。有的人看重纯技术的优秀 (以Linux平台上的C程序员为多),有的人看重结构的完整(以Java程序员为多),还有人看重对业务的贡献(我见到的微软系统 的比较多一些)。各种都有,而且程序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可以从汇编,到Python,从几个字节的纠结,到几个 Terabyte的推敲,里面成千上万的技术爱好者在里面乐此不疲。
如果说一定要概括程序员这个行业对比其他行业来说比较独特的成就感,我觉得是“追求卓越”。程序的世界有点像奥林匹克运动,在相对 一致的预设条件下进行公平的竞争。奥运会是在在一样的跑道或球场上,一样的规则下,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程序员的世界,也几乎在一 样的 条件下(标准化的操作系统,语言,和硬件),追求更快,更多,更好。程序员的PK,更加公平。所以当两个程序员在PK最优 的实现的时候,结果常常是两个互相佩服的程序员;很难设想两个文学家,政治家,或者银行家的PK之后,会不会有类似的结果。

4 客齐集改名百姓网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你被中国互联网的环境给同化“庸俗”了?

环境是没有庸俗不庸俗之分的,恒久的只有用户的需求。被最多的人接受的东西,被“定义”为“土”。比如“旺财”,“铁头”,“李明”等名字,因为叫得多了,所以就显 得“土”。我们是更随用户的需求变化的,并且适应最多的用户的需求。我们的界面也很土,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我们用户最好的设计。

6. 如何让你说出三个让优秀技术人员选择你公司的理由?你说怎么讲,如何排序。

第一个理由,在百姓网享受创业型小团队才有成就感。我们只有不到竞争对手1/10,甚至1/30的人员,但是却始终保持着行 业领先地位。我们每天都经历着高压力、高成长、高回报的生活。

第 二个理由,这里是一个技术人员有产生最大影响的公司。百姓网是一家技术公司,随着快速的增长,我们每天都在面临技术挑战。每 一个技术人员在这里一定是一个人独挡一面或几面,产生比其他公司大得多的影响。

第三个理由:享受国际化大公司才有的优越感。公司远超过一半的同事去过在美国硅谷,荷兰阿姆斯特丹,加拿大多伦多等全球分类 广告公司和他们切磋技艺,也经常会有来自美国,印度,欧洲的互联网公司在这里访问,和Facebook,Amazon,Google 等很多公司有定期的的交流机会,并且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实习基地。 我们每天提供免费早餐、每日新鲜水果,每周组织篮球、羽毛球活 动, 每季度组织公司旅游,让工作之余充分放松。我们敞开胸怀欢迎来自全国的优秀程序员加入我们,为外地来上海的员工全额提供前两个月的房租,并在之后持续提供每月房屋补贴,并且有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人事系统,可以确保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总之,百姓 网是一个技术人员的天堂。

附百姓网招聘启事,欢迎技术人员联系。同时,可以用这个链接尝试一下在百姓网上发帖。

世博会看什么

今天第三次去世博会。本着不花时间排队的原则,本次参观的都是没有不放电影的场馆,毕竟这不是201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其实从世博会筹办到现在,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对于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在,举办世博会还有没有意义。我逛了一天,感觉至少是部分有意义的。

世博会我最喜欢的,还是演出,有真人的演出。非洲馆的土著歌舞,马来西亚馆的夜场,还有首尔最佳实践区的热舞,都相当的棒。让我最感慨的就是这么大的世界里面多元文化中的那种没心没肺的快乐。没心没肺的意思就是,随意得很,快乐的很,让大家也跟着音乐一起疯,一起闹的快乐。还有花车大巡游,也是我的最爱。一群小伙小姑娘,把自己浑身上下点缀满了苹果香蕉,跳着舞游行,真是“没心没肺”的,“简简单单”的开心。不仅仅小朋友看得着了迷,大人也高兴得手舞足蹈。这和中国区的表演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更多是高难度的,或者有些什么主题思想的,而且整齐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还有更重要的不同的政治现状产生的不同的结果,在世博园混在了一起。

还相当的感慨就是这个世界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非洲联合馆的多哥共和国展示的最炫目的建筑是。。。宜必思酒店(Ibis Hotel),一家法国廉价连锁酒店。还有在太平洋联合馆里看到人口1000人的小国家。

其实世博会里展示的东西,互联网上面都有,但它在那里,我们“有可能看到”和“真的有机缘看到”是不一样的。山在那里,不见得等于我们爬过,或者看过。我们在视频网站看到的搞笑的视频不少,但如果不被“抓”进世博园,“凑巧”走到一个个国家的视频和介绍面前,我们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和叫做博茨瓦纳,或者塞舌尔的地方不会发生哪怕一点点联系。而在这里,我们碰到了,哪怕也仅仅是一小会儿。

逛世博很累,很多场馆很无聊,这也是事实。但是就像旅游一样,它是以一种非常繁琐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都看到,并且用自己的脑子过滤出有趣的东西记住。每个场景里面那么多小字,讲解,图片,信息量多得让我觉得就像我的Twitter上的时间线,只要不报要看全的妄想,合理的走马观花就行了。留下的,必定是最吸引“我”这个个体的。

就像旅游一样,我们看世博是在寻求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会发现什么,我们才期待去看。我真的没有想到,在整个浦西的最佳时间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没有任何期望的麦加米纳帐篷城。这就是旅行带来的惊喜,也是世博会带给大家的惊喜。

改天再去。

Tip: 浦西比浦东真的人少很多,晚上5点以后买半价票进去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