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刨自己的虚荣心

周四,很无厘头的去了一趟北京。主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见一个著名人士。回来了, 坐在书房里面。静静的坐着,好似在飞机上的座位里坐着一样舒服。

人需要玩具。即便是长到30好几,内心里依然有些孩童时候的那种需要。不服管束,有些欲望,希望玩一些玩具。只不过玩具已经不是汽车模型,而是汽车;不是布娃娃而是真娃娃;不是过家家,而是真的事业。如果把人的所有的要的东西和一个3岁小孩子要的东西相比较,很能够看清一些成人做事情的本质原因。

至于不远1000公里去见一个著名人士,或许也是玩具的一种。说是事业心,不如说是内心的那个小孩子不断的促使自己获得自己要的东西,而这种内心的驱使,便是虚荣心。

显然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源于内心的那种要。虽然有很多理性的原因,但内心的那一点点虚荣心却是感性的原动力。感性的动力像是背景音乐在那里流淌,理性的决定似乎只是其中的插曲;感性的动力,像是滑雪中20度的山坡,平滑的,稳定的朝下,理性做的仅仅是下滑的山坡上的几个动作,从长期来说,不影响大的滑行方向。

最终,这些虚荣心的满足却足以改变内心的背景音乐。好似新年虔诚的在庙里上一炷香会让自己的心里流淌着喜悦,快乐,充满希望等情怀一样,一次会面有时候就有这种效果,会改变内心的旋律,最终对自己有些用处。

后注:我是不习惯,不善于写这些隐晦的内心剖析的。

喜欢读书也喜欢喜欢读书的人

读书其实是一件挺没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尤其当日常的水龙头需要修,电费需要付,工作的计划需要写,很多的人需要见的时候,读书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属性,的确不合时宜。

所以除了临时抱佛脚的参考书以外,读书大体和现实世界无关,而关乎内心。读书是让人进入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世界。在那里,无论是小说让一个人经历不曾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还是哲学书让人思考不曾思考的问题,或者就算诗歌散文,也让人意识到自己曾有却不曾意识到的感觉,这些都是让人沉静下来,不那么浮躁的好办法。

总算明白自己以一两年为周期,有时浮躁,有时安静,和读书似乎有很大的关系。喜欢读书的时候,就是自己状态颇好的时候。同样,我也喜欢喜欢读书的人。如黄老前辈说的,“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说的就是有些不喜欢自己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