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看一个2003年的PPT,里面说到Longhorn的地方,赫然写着"2H 2004 Longhorn Beta 1"和"RTM 2005"。眨眼间,已经是2005了。
昨天在Hi-PDA看到一篇老帖子,2001年1月写的,题目是《我心中的梦幻手机》。这个作者当时心里对梦幻手机的希望是:彩色高分辨率屏幕,手写输入,可以GPRS上网,支持HTML,可以聊天、听MP3、打游戏、字典、PIM,价格5000CNY以内。一晃已经是四年前的了,那时候的期望,现在看来早就称不上“梦幻”了。多普达686就都有那些功能,一千多就能搞个二手的了。
羽泉有一首歌,叫做《回头想想》,研究生的时候老听,但当时钱柜没这首歌。
陈思政同学问我打算在北京待多久,我说不知道。回头想想过去几年,我发现我永远猜不到自己一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 2001年4月我研二,考GRE,打算出国念书,但一年后我进了微软;
- 2002年4月我在开发BMS XP,我以为做完BMS XP以后还是回去做case,但没想到到一年后我成了Trainer;
- 2003年4月我在做Training,我以为会一直做Trainer,但一年后我在北京做售前;
- 2004年4月我在北京,我以为一年以后我会在香港工作,但一年后...
- 2005年4月我还在北京,在ATC做SDE/T,乖乖的。
不去想一年后的事情。
呵呵~~只能用老套的话来总结了——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巧克力是什么口味的。
就去享受它吧!
那请问,你在大学的时候,有想过未来的计划吗?
因为如果记忆从研二算起,或许已经走上了既定的轨道,我以为。
三年前结婚的时候从没想过还会爱上另外一个人。
现在爱上了,也不再想以后会怎样的了,这就是成熟。
成熟就是多往后想想,把握好现在,让当下的事情更完美一些。
@sasa,
我是在大四那年初步想明白自己将来到35岁的时候要变成什么样子的。
必须说的是:我不做一年以上的计划,但是我有一个15年的远景(vision)。我每次面对变化做决定的时候,都会看一看这个远景,是不是偏离太远
就像大学毕业到上海找的工作,不想马上分配到北京做项目,而且已经快一年了。
事事难料,不知道一年后我们又会在哪里。
人生就像卫星一样,运行在各种各样的轨道上,不同的年龄、阅历、能力、偏好决定了不同的轨道,等到生命快结束了,也就无力运行了,最后就是从轨道中坠落,剩下的就是曾经有一颗卫星在这个轨道运行过的回忆了.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和不会让你失望的就是死亡的降临。
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国外的人最终还要回国发展吧?生活中总有意外的惊喜(或好或坏),但终归是变化的,不像在国外,一切庹于某种模式。唉,一年前我在这里看mvm的blog,一年后还是。。。
@傻鱼
哈哈,我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了,好像是美国那个叫Truner什么的房地产大款说过一句暴经典的话:人生就是在等死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生活
如果在香港仅有Allowance,不prompt Salary的话,那鬼地方,不去也罢。
嗯,我应该认真想一想我的vision了,苦恼中。。。
回头想想你的温柔,还有什么不能接受.那时,我还是大二.转眼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