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读书甚少。寥寥几本中,竟有三本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分别是:《傅山的世界》,《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爱尔兰大饥荒》。
此前也曾经读过一些博士论文刊印成的书,包括黄仁宇的《明代的漕运》。博士论文在我的读书中出现频率高或非偶然。我几乎不读小说,凡读书皆求有所新知。我所意属的书须叙述详尽,材料翔实,选题专一且现实,如果在书店里拿起一本书,翻上几页,发现该书远非如此,便不再有购买的兴趣。
好的博士论文是必然满足这些条件的。
博士论文都是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所得。博士论文又讲究准确,凡材料必有出处,凡论点必有支撑,少不了引用大量的材料佐证,“翔实”是一定的,更不用说是好的论文了。
博士论文写成后,作者本身已经是对该选题最最精通的专家了,却还要把论文送给若干教授审阅并答辩。那些教授们虽然混迹学界多年,但必无法对该论文的选题精通,甚至只在该课题上是一个门外汉。博士论文须可以让那些门外汉教授们无需费太大的功夫就能看个半懂,否则,必被打回来修改重审。因此,好的博士论文一定是叙述详尽且易读的,从背景开始说起,慢慢铺陈展开,进而抽丝剥茧,最后瓜熟蒂落。
博士论文的选题十有八九是既有新意、又贴近实际的。太玄妙深奥的,或者太平庸无奇的,几乎连论文的开题都开不了的,别说最终成文比并答辩通过了。
《傅山的世界》和《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都是博士论文成书的完美典范。例如《口》书中,对于老舍究竟是1966年8月23日上午还是下午到的北京文联的问题,从多处文献引述数位当事人的话,然后根据多数人的描述,确定老舍的确是上午到的文联,下午才被带到国子监。其材料翔实程度如此,取证之扎实程度如此,读来大呼过瘾,让我想起多年前读的丁燕石的《这一夜雍正夺嫡》一书。
《爱尔兰大饥荒》稍逊,法语版原作L'Irlande au temps de la grande famine想必一定是很精彩的,但中文版被蹩脚的翻译所累。中文译版虽然没有明显的错译,但读起来文字十分的不顺畅,拗口别扭。看了这样差的翻译,才体会到那些翻译家的工作其实也是非常难的,傅雷肖乾杨绛等,实在是值得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