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歌唱的约翰列农

列农自己创造了很多的歌,但他大概没想到,自己也成为后世人写歌的题材。最近我在听的歌里面就一下子有两首,以列农为题的歌一定还不止这两首,收集一下放在一起出张唱片也会满有意思的。

1. 五月天的《约翰蓝侬》(《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专辑)。“那年冬天子弹它给了你自由/没了躯壳就活在人们心中”。整首歌是向列农致敬的,说列农是能作梦、有勇气的人。

2. The Cranberries在他们1997年的专辑《To The Faithful Departed》里有一首“I Just Shot John Lennon”。相对五月天的,Cranberries的这首歌更微妙。一遍遍的唱“He said I just shot John Lennon”,伤感、指责、无奈的情绪混合在一起。

《To The Faithful Departed》这张碟里面我最喜欢第一首歌“Hollywood”。

很多人最早知道Cranberries是他们的另一张专辑《Dreams》里的第一首歌“Dream”,就是被王菲翻唱成《梦中人》的原作。《To ...》比较闹,《Dreams》比较安静,适合晚上在房间里面关了灯细细品味Cranberries的声音。

下次你别来

后海。晚上九点。八卦。咖啡加Bailey。

放下杂志,第一口,呸,淡得跟水似的。放在灯下看,完全没有咖啡的醇厚的质地。更像洗咖啡杯的水。招手喊伙计:

他:“什么事”
我:“咖啡什么味?”
他:“你要的是加百利甜的,就这味”
(以为我第一次喝啊?我直接点酒单上没有的,我能没喝过么?刚接触就打击对手,很强硬)
我:“是咖啡太淡”
他:“就是这样的”
(冲突产生。双方对Standard的认定出现分歧)
我:“你去看看后海那么多酒吧,哪家咖啡这么淡的”(寻找对自己对标准的定义的Support)
他:“那我们下次改进”(最烂的许诺!“下次”等于“永远不”。双方对Standard的认定一致了,进入试探Agreement的阶段。)
我:“今天的怎么办?帮我重做一杯”(摆明我的Position。我的Interest和Position一致,就是只要重做一杯和以前一样浓的。我要求很合理,也很低。)
他:“不能重做”(摆明了他的Position。态度强硬,不留余地。但Interest不明。或许他仅仅就是不愿意满足我,或许是重做一杯关系到他的收益)
我:“找你们老板来,就是刚才那个穿红衣服的,…”(罗列老板及其老婆特征若干,包括他们的Porsche车,以显示我是熟客。增加自己在谈判中的权威。)
他:“老板走了”(常见谎言!)
我:“找你们管事的”(这是一种台阶,引入一个新的人来打破僵局。)
他:“我们这里没人管事”(可能么?他已经进入一种用本能拒绝我的一切要求的状态了。如果谈判的一方进入这种“凡是你要的我都不给”的状态,谈判前景堪优)

伙计转身下楼,第一轮谈判结束。我以为他下楼找“大堂经理”之类的“小二Lead”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上楼来,身边没有其他人,摆弄着边上的伞和摆设,不像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的样子,这是出乎我意料的地方。

我:“嘿,伙计”(启动第二轮谈判)
他:“什么事”(他知道是什么事。但他必须答应我,这是他的职业要求。类似呼叫中心的小姐不能挂电话。因此谈判得以延续)
我:“咖啡怎么办”
他:“不能换”
我:“你这是咖啡么?”
他:“不是咖啡是什么?”
我:“是洗咖啡杯的水”
他:“你这人怎么说话的”
(一个直接交锋的回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用技巧使对方在快速的语言交锋中受到挫败感。)
我:“开酒吧要有行业道德”(赢得一个局部劫争后,转而揭示对方的弱点,道德缺陷)
他:“我们就是不能换的”(对方已经无法给出更多的利益交换、替代方案等新内容,只会反复重复自己的立场。谈判再次进入僵局)
我:“重做一杯顶多花你几块钱”(试探对方的Interest,究竟出于何种原因对方坚持“不能换”的Position)
他:“几块钱你自己回家喝去,你来的是酒吧”(指出我不懂游戏规则)
我:“我不是在乎价格。上礼拜天下午,我在你们这儿泡了一杯茶,三十块钱,就那茶叶…我说过什么么?”(防守,证明我懂)
他:“给你换是不可能的”(丝毫不让步。找不到对方的底线在哪里。而我从一开始就已经是底线了:换一杯。找到Agreement的希望渺茫)
我:“找你们主管”
他:“没有主管”
(重复先前的内容,谈判已无新意)
我:“不可能没有主管。我如果不付钱就走,你们谁管”(问题手!)
他:“不会让你走的”(被对方探到我的BATNA:如果谈判失败,我仍然必须付钱。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Non-Agreement,谈判失败后的替代方案。BATNA决定了谈判一方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承受谈判破裂,也决定了双方的筹码分配。)
我:“你们这样,以后还做不做生意?”(试探对方BATNA)
他:“那下次你别来”(对方终于抛出他的BATNA:损失一个顾客。很真实,虽然很多营业员、服务员、售货员都会在心里这么想,但很难想像居然他会说出来。香港的人也许根本不会这么想,上海的人也许会想但绝对不敢公开说,而这就是北京。我在北京有恙的时候不敢去医院,我就怕万一吃了错药,医院的答复会是“不就是拿错药了么,重新给你一份就是了”。也许我在妖魔化北京,但是这就是这一年多来北京给我的感觉。)

我输掉了谈判,因为我没有BATNA,我的BATNA就是对方的Position。对方的BATNA很有利,所以态度很强硬,丝毫不让步。靠比拼BATNA决定结果,这样的谈判不会太精彩。我输掉是情理之中的。

不过我还是得到了我的重泡的咖啡。我在结束了这个伙计的谈判以后,冲着楼下那个每周末我去都是他当班的伙计喊了一下,抱怨了两声,他给我重泡了一杯。

我小时候的理想

前两天被问到好几次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当然,我小时候是有理想的。

我小时候想开吊车。就是造房子的那种吊车,竖在那里永不挪窝直到房子造好的那种,不包括卡车上的吊车或者码头上的龙门吊。正式的名称叫做“塔式起重机”。造房子的吊车有两种,一种吊臂是水平的,一种吊臂是翘着的。水平吊臂的吊车在一九八四年前后还比较少,所以那时候在我印象中水平吊臂的吊车比较牛。

 

水平吊臂的吊车的吊钩可以可以沿着吊臂的方向前后移动,以此覆盖距离吊车一定半径一定宽度的一个环形范围。吊臂翘着的吊车也可以覆盖一个环形范围,但是它的吊钩是固定的从吊臂顶端垂下来的,不能移动,所以它要靠改变吊臂的倾斜角度来调整吊钩的远近。

我小时候去上幼儿园的路边就是一个工地,天天在造房子,竖着很多吊车。吊车的“身体”是一节节的,每一节都是一样的钢架,一节节接起来,吊车就变得很高。当时我就很疑惑:造房子的吊车是怎么长高的?如果要往吊车的“身体”里面加一节,怎么加?唯一的可能性看来是把上边的部分提起来,然后往中间塞一节进去,然后放下,吊车就被垫高了。但整个工地没有比吊车长得更高的了,谁又能把吊车提起来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我到现在。

说到去幼儿园的路,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关于狗尾巴草和小麦的,我曾经在SJTUBBS上记载过。是这样的:

“小时候在路边,看到狗尾巴草,偶硬说是小麦,还和我妈打赌,结果吵到幼儿园让幼儿园的老师评判,结果当然是我输了,但当时很有点愤愤不平。

“再后来,高中里参加生物竞赛,知道了禾本科这么一个东东,还知道了“穗状花序”,于是发现自己小时候的观察力原来还是非常敏锐的,能够观察到狗尾巴草和小麦的共同点——穗状花序——原来此二者都是禾本科的,在植物学上的分类非常接近。于是又马上对自己产生了崇拜!!!

所以,我小时的理想是开吊车。除了开吊车以外,我的第二理想是当泥水匠。小时候我曾经非常痴迷于泥水匠往砖头上刮水泥的动作。以至于去年我有段时间常住在国航万丽,每天早饭我都会在餐厅里面慢悠悠的往面包上刮黄油,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往砖头上刮水泥的泥水匠。

刮黄油和刮水泥很相通的。水泥(黄油)的厚度要均一,否则砖头(面包)叠起来的时候就会不平整;水泥(黄油)不能太少,也不能刮太多,太多了浪费;砖头(面包)叠起来以后会需要压一压实,里面的水泥(黄油)会被挤压出来一点点,所以砖头(面包)边缘的水泥(黄油)要适当少一点,否则就会被压得溢出来,也是浪费。

通常我会细细体会刮黄油的感觉长达二十分钟。抹黄油占据了我的早餐时间的几乎全部。等抹完黄油,我的早餐就基本结束了,迅速的把面包混合着咖啡吞咽掉就去上班了。所以我那时候在国航万丽早饭不吃什么,只要面包黄油和一大杯咖啡。有时候老黄和我一起吃,他总是有花样繁多的鸡蛋、粥、橙汁等等,一样接一样的,而我只在边上享受一下一下刮黄油的乐趣,有时候我还会饶有兴致的向老黄讲解运用什么样的刀法可以把黄油抹得厚度更均一,虽然我猜他其实并不想听。

我要么在后海,要么在去后海的路上

自从我把我的那张“在北京的时候一定要去的地方否则将来会被嘲笑你当初在北京干啥”的清单上的地方都去过以后(除了颐和园),我的每个周末就都在同一个地方过了:我要么在后海,要么在去后海的路上。

很多人(包括相当多的北京人以及在北京居住了若干年以上的外省人)都以为后海就是荷花市场。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从元朝开始,北京的市中心就存在了从南到北一连串的湖泊。最南边的是南海和中海,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中南海”,也就是光绪皇帝很郁闷的住了很多年的地方,也就是《瀛台喋血记》中“瀛台”所在的地方。往北就是北海了。出了北海公园的北门就是地安门西大街,俗称平安大街,也就是明清两朝“皇城”的北边界。过了地安门西大街再往北,依次是前海、后海、西海。这三个海加起来就是“什刹海”。根据林徽因的记载,什刹海早年周围有十所寺庙,故名。西海再往西北就没有湖泊了,只有河流,高粱河一直通向颐和园的昆明湖。现在在西直门西北面有一条路叫做高粱河路,就是由此得名的。高粱河路上有一家“无名居”,大大的好吃。

真正的后海,指的是银锭桥往西一直到德胜门内大街那部分的什刹海。后海之有名是因为它的酒吧街,沿湖两岸,相对来说南沿更多些,但北沿的朝南,晚上是酒吧,下午就是咖啡馆,是冬天晒太阳的绝好去处。至于荷花市场,指的是前海西沿的酒吧街。荷花市场的历史很短,仅仅是2003年年底到2004年处建成的,消费比后海的高些。除此之外,在银锭桥往东去仅一二十米右拐,有一条烟袋斜街,直通往鼓楼,也是酒吧和小店云集的地方。

后海总是人来人往。晚上酒吧热闹,白天游人也不少。隔三五分钟就有一队刷着“老北京胡同游”的三轮车队过去,拉的老外和港台的居多。走马观花,讲解也不怎么样。用杜玉和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河北来的,就是带着你转一圈而已。到北京想胡同游的,应该找这个杜,联系方式:杜玉和,010-64035776,13681114781。是个老头,我坐过他的三轮,老北京人,懂得真多,不像那些“河北人”只会讲野史和轶闻。

来来往往的还有美女,不过不太多,远远不如周末下午徐家汇美罗城二楼的星巴克的多。偶尔出现一个身材不错让人眼睛一亮的,边上总是外国人,而且很多时候是外国的小伙子。让人宽心的是现在美女们也上档次了,至少找外国老头的少多了。但就是不知道这些并肩走过的中国美女和外国小伙子有多少会最终结婚,结了婚的最终有多少会过很长的幸福生活。那个什么韦唯,嫁了个加拿大老头,早年还常做幸福状,最后还是离婚了。虽然说爱情是无国界的,怕就怕那姑娘心里想的是爱情,而小伙子只是在中国找了个床伴。但愿是我心理猥琐,那一对对要都是真的敢情好。恼只恼中国男人不争气,那些配得上美女的,要么是有几个小钱但腰围超过女人胸围的,要么是长得像金城武但一开口就让人后悔自己为什么要上去搭讪的。国产的美女不流外人田,恐怕还要再过20年,等到田朔宁他们那拨人的儿子大学毕业。

即便没有美女往来,单单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泡一杯茉莉花茶,坐在后海边的,高高的柳树下,吹着风,以最舒服但未必很雅观的姿势,捧一本书看着,也是极其惬意的。要不是昨天病了,昨天下午我也会在后海看书。病非大病,只是标准的感冒罢了:鼻子不通要用嘴呼吸,头疼,尤其是当从坐姿一下子站起来的时候脑仁突突的疼。于是就在家睡了一整天。半年之内感冒了两次,让我再次意识到,我已经不再年轻。劳动节放假回上海吃Grace的喜酒,不止一个人对我说“Eric你看上去很成熟嘛”,我笑答“哪里哪里,只是胡子故意没刮而已”。回到北京,一天中午在B1吃饭,遇到刚来北京的老曹,老曹头一句就是“你看上去成熟了很多嘛”,我笑答“老了老了”。其实也不太老,也就是二十六岁,只比谭咏麟大一岁,就算用中国人的计算方法也就是二十七岁,还没到“丹青不知老将至”的程度。

最近我常去的那家叫做“八卦”,老板奔四的样子,开一辆Porsche 911 Carrera。一到周末的下午,老板和他老婆就把车停在酒吧门前的街边,他老婆指挥着伙计干着干那,老板就支个躺椅坐在那儿翘着腿看《经济观察报》,黄黄的纸,一眼就认出来。往来的游人行人走过,都会对他的车看几眼,啧啧几声。我最好奇的是那些路过的情侣,当女人多看了两眼那车,或是称赞了几声,男人会是什么反应,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谈话。“以后有钱了我们也买这车”,还是“还不是和我们家的富康一样是四个轱辘看到红灯必须停么”,抑或是女的主动说“老公,我才不稀罕这些呢,我只要你对我好”。还会有其他的台词么?这些都太老土了,没创意。

天气还没暖和的时候,在“八卦”还遇到过《经济观察报》的杜惠。那次是为了都能晒到太阳,和她们俩拼一张靠窗的桌子。一开始各管各看书,到太阳快下山时才聊起来,才发现大家都认识她们报纸的黄继新,于是马上感觉熟络了很多。又是“六度分割”。

自从天气缓和了,我就不坐在屋里了。“八卦”在屋外到街边的空地上支了些藤椅子,正好配合夏天需要的清凉,垫一个垫子就不感觉硌了。而且好在藤椅与路之间搭了一排花架,正好起到隔离作用。虽然距离没有变,但感觉上与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拉开了距离。行人就在身边经过的感觉是比较唐突的。如果是露天的咖啡座,我一定是不会选择最外一层的座位的。坐在街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往往会文思泉涌。《旅行的艺术》里面就提到,当人本身处于静止但周围又在不断变化的时候,人的思维总会比较活跃,例如安坐在火车的车厢里面,看着窗外的景物不断的后退,总会让人思绪万千。坐在什刹海的街边也有同样的好处。

我对咖啡馆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后海的大部分酒吧在下午充当咖啡馆的时候都可以满足我。只要音乐不要太吵,太吵或者音量的音乐影响思路。椅子稍微舒服一点,前方有一个搁脚的地方,让我能够摆出“最舒服但未必很雅观的姿势”就可。如果是冬天,最好能暖和一点,有个沙发可以窝着。咖啡馆可以不宽敞,桌椅可以简单,陈设可以随意,可以在街边摆开桌椅,咖啡的品种可以不太多,梁上最好有只猫或者门口趴着一条老狗。报章及各种影像中的巴黎的那种咖啡馆,是最贴和我对咖啡馆的期望的。当然,一些宾馆的大堂吧也不错,北京华侨大厦的大堂吧,朝西,一整面的落地大玻璃,是冬天晒太阳最完美的地方。上海,南京西路锦仓文华的大堂吧也不错,视野比较干净。上岛、真锅之类的,其实我不太喜欢,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他们内部空间的感觉太干净了,反而让人手足无措了。

今天下午在后海看的书是安妮宝贝的《清醒纪》和Woody Allen的《门萨的娼妓》。安妮宝贝的特色是滥用句号,就像Cindy的blog一样(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她隐藏了她的blog)。《门萨的娼妓》其实是Woody Allen的三个集子的合集,取其中一片文章的标题做书名,就好象《沉默的大多数》也是同名集子里面的一篇。久闻王小波师法Woody Allen,读来果不其然,尤其是《戈西奇——瓦德贝迪安通信录》(“The Gossage-Vardebedian Papers”),笑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