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大家都在说Linux要杀死微软,说Linux是免费的,说Linux安全漏洞少--因为它是开源的,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发现漏洞,所以漏洞无处遁形。十几年过去了,Linux并没有杀死Windows,也没有杀死微软。Linux在桌面上还是像十几年前那样。Linux倒是在手机上相当的成功,眼看着就要杀死苹果了:Q2卖掉的智能手机里,有七成是Android的,只有两成是iOS。
十几年前,大家都在说Java要统治世界了,说Java要杀死微软了。理由是Java语言“一次编译,到处运行”。噱头终归是噱头。十几年过去了,Java还没有杀死微软,Sun倒消失不见了。微软还在,.NET也还在,也听不到什么热捧Java的声音了。大家都明白了,语言只不过是语言,除了语言之外,同样关键的还有编译器、虚拟机、类库、应用服务器、开发者社区,等等。
这十几年,隔三差五的就会冒出一个Office杀手来。最早的时候是OpenOffice,后来是Google Docs。尤其是Google Docs,那时候大家纷纷预测微软Office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因为以后大家都不需要买Office了,直接用Google Docs就可以了,免费,还不需要安装,那些Word和Excel可以做的事情Google Docs基本上也都能做。眼看着Google Docs出来也有七八年了,好像Office还没看出要被杀死的迹象来。
这十几年我学会一件事情:不去理睬那些大众媒体。大众媒体都是马后炮。Google搜索是1999年对外开放的,我写本科论文的时候就用Google搜索搜了好多东西。但大众媒体热捧Google,那已经是两千年以后的事情了。大众媒体开始炒作愤怒的小鸟的故事的时候,我已经把愤怒的小鸟从我的iPad里面删掉了。
大众媒体总是喜欢历数微软哪里做的不好。大家总是喜欢说微软收入模式单一,只是靠着Windows和Office赚钱。可那又有什么错呢?Google不也就是靠着广告赚钱么?Facebook不也就是靠着广告赚钱么?除了广告,Google和Facebook又有多少值得一说的收入呢?Toyota不也就是靠着卖车赚钱么?星巴克卖来卖去,卖的不还就是咖啡么?一百多年了,Coca Cola卖的最多的也还是可乐。把可乐拿掉,Coca Cola还能省多少利润。
大众媒体就是不愿意看到微软做的成功的地方,或者看到了就是故意不说。Xbox的成功,难道还比不上一个愤怒的小鸟?Steve Ballmer没有带领微软统治互联网和移动设备,那不是Steve Ballmer不行,而是Google和另一个Steve太厉害了----那不是很正常的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厉害的人,凭什么要求Steve Ballmer和他的公司通吃?菲尔普斯那么牛,但也没法通吃蛙泳和仰泳。博尔特那么厉害,也搞不定八百米和一千五百米,更别提马拉松了。
大众媒体天生就是肤浅的,只会炒作一些噱头,以前拿着Google的“20%时间”津津乐道,拿着Blackberry的推送邮件津津乐道,现在又拿着Facebook的Hackathon津津乐道。Google的“20%时间”已死。Period。Blackberry已死。Period。至于Hackathon,至于Facebook,我们等着瞧。
Monthly Archive — August 2013
奥巴马说
奥巴马说,“某些(共和党的)人要让政府关门,除非我们不让三千万人得到医疗保险”("The idea that you would shut down the government unless you prevent 30 million people from getting health care is a bad idea.")。
共和党人说,“除了医疗保险,我们已经让预算案的其余部分都通过了,而奥巴马仅仅因为他的‘奥巴马医保’没有通过就否决预算案,打算让政府关门的人是他,而不是我们”(“if we pass a budget that pays for everything except for Obamacare, and the president says he'll veto that, it is he who wants to shut down the government”)
刚听到奥巴马的话的时候,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啊。后来听到共和党人的话,想想,好像也满有道理的。这就是政治。
写在《诸神的黄昏》的前夜
明天晚上就是《诸神的黄昏》了,无比的期待——四部里面最长的一部,整整有五个小时长,还不包括中间的休息。从晚上六点钟开始,要演到半夜才能结束。
指环四部,加在一起十五六个钟头。而且一部比一部长:上周日《莱茵的黄金》,晚上七点钟开始,九点半收工,中间没有休息。星期一《女武神》,六点钟就开始了,中间休息两次,到十点三刻收工。 星期三《齐格弗里德》,也是六点钟开始,中间休息两次,过了十一点才收工的。星期一和星期三的两部,第一次中场休息的时候外面还阳光明媚的,第二次中场休息的时候天也还没全黑。一开始拿到票子还纳闷,人家晚上音乐会什么的都是七点钟七点一刻什么开始的,给人还留点时间吃午饭,为什么指环的后面三部从晚上六点钟就开始了。 原来还以为是因为放在工作日的缘故。现在才知道,敢情是实在太长了,七点开始的话就每天都要搞到后半夜了,一个礼拜里面开三次春节晚会,别说演的人了,看的人都吃不消了。
指环是神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前没有人写过,之后也再不会有人写出这么一部要分在四个晚上演的歌剧了。如今的年代,能和指环的感觉有一比的,大概也只有《教父》了:一定要把心静下来,沉下去,浸进去,感觉才会慢慢的出来,然后就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无法自拔。那种味道,就像坐在窗前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下雨,看着叶子一片一片的掉下来,看着屋檐下一滴一滴的雨水滴下来,什么事情也不干,就这么看着,看整整一下午、一整天,才能真正体会到秋天的意境。
看指环的感觉,就像是回到了还在上中学的那些日子,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会在同样的时间回到同样的教室,每天都会看到熟悉的面孔坐在前后左右,每天回家以后都期待着明天,明天还会再回到同样地方,坐在同样的座位上,看到同样的面孔。直到离开学校很多年以后才发现,这样的日子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在公司里上班,大家各做各的事情,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会,各自都在不同的会议室里。今天这个人家里有事,明天那个人休假,就算是一个组的同事,也有可能连着几个礼拜都见不到一次,然后就收到邮件说这个人跳槽了,那个人退休了,还有人出了车祸再也回不来了。或许只有坐邮轮的时候才能依稀找回上学时候的感觉:每天晚上都在那个时间来到餐厅,坐在昨天坐过的那张桌上,隔壁桌上坐的也是昨天的那对夫妇,打个招呼聊两句,吃完饭相互道个晚安,明天还会再回来。这大概才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坐邮轮环球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