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人狂汗(39)

大年夜,Daphne Zheng同志收到手下的拜年短信,其中有一则格外有趣,遂转发给一个叫Sara(或许叫Selina,记不清了)的手下,说某某某刚才发的这条很不错,你收到没。Sara回复说,没收到。Daphne同志觉得很生气,问某某某,为什么不发给Sara。某某某回复说,别着急,只发到M呢。

原来某某某用的是iPhone。

拍合影

那天傍晚在林肯纪念堂门口,我正坐在台阶上看夜色,有两个小伙子走上来问我,"can you take a picture for us"。我当然说sure。

出门在外,如果是两个人结伴旅行,最难的就是拍二人合影。一种解决方案是自己拿着相机反过来拍自己,但这样拍照拍的时候看不到构图效果,总是要拍了删、删了拍,重试很多次才能获得不偏不倚的构图。而且这样拍出来总是只有两个大大的脸,想拍到半身、全身或其他的姿势基本上不行。还有些人会在周围找一个现成的物件(比如石头、栏杆等),把相机放稳了,调好,然后自拍。这种方法也很局限,而且也很麻烦,毕竟不如专门的三脚架来得方便。所以,绝大多数的时候,要拍两人合影的时候都是在周围物色一个人,厚着脸皮上去问,"excuse me, can you take a picture for us"。虽然我也有被拒绝过,但大多数时候别人还是愿意帮忙的。

临时找人拍的合影,基本上从来没有让我满意的。但相机拿过来,看上一眼,就算不满意,还是要很礼貌的面带微笑说"oh great! thank you!"。唯一的一次惊喜是在太平山山顶,一个帅锅主动来帮我们拍合影。我一开始还担心那人是不是热心有余、水平不足。当时是晚上,光线昏暗,开到最大的光圈和感光度,加了曝光补偿,还是只能用1/15秒的快门。这样的快门,在只拍卡片机的业余选手手里,十次有九次是糊的。不过那个帅锅听到我问他"you have steady hands?",很自信的跟我说,"I was professional",听得我很放心。然后我跟他简单讲了一下我要的构图,就让他拍了。拍得果然很不错,不抖,不糊,构图也很好。

其他时候就没那么幸运了。最最让人失望的是在华盛顿,我们想以华盛顿纪念碑为背景拍一张合影,站在那里打量往来的行人。先抓了一个墨西哥裔的大姐,不行,手抖的。然后是两个路过的帅锅,不行,照片上面人缩在下面针针一点点,纪念碑倒拍的很高大全。最后,等了好一会儿,看到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兄弟远远走来,脖子上挂着一个Nikon的单反,估计不是D70就是D80之类的,镜头也不是套头,我心头大喜,凑上去一寒暄,原来是一个日本鬼子。没关系,鬼子就鬼子了,我的相机也都是鬼子造的。可拍完一看,完全没想法了,居然对焦都没对在脸上。很怀疑他脖子上的单反是不是上礼拜刚刚买的。

让别人帮忙拍合影,沟通很重要。不过人家也只是路过帮忙,大部分时候只能简单说个大概,例如说我要landscape的(横拍),人在左边,这幢房子要,那个屋顶不要。说多了别人记不住。等照片拍好人家把相机递过来,只要勉强还凑合,也就不麻烦别人重新拍了。如果以后的数码相机的屏幕能手写就好了,相机给别人之前先在屏幕上勾画好大概的位置,画两个圈圈代表脑袋的位置,画个三角代表屋顶的位置,等等。这样拍的人也方便,把两个脑袋往圈圈的位置一套,咔嚓一张,就八九不离十了。有了这样的相机,我也不用抱怨大部分的游人的拍照构图水准太差了。绝大部分的游客帮别人拍合影,基本套路都是人不左不右在画面的中间,人的脑袋离开上边和下边的距离基本上是相等的。

每次请别人拍合影,把相机交给别人的时候,我总是先把挂绳套在别人手上,然后再把相机交过去。把相机拿回来的时候,总是先勾住挂绳,然后再拿相机。目的就是防止相机意外滑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摔了,摔得可是自己的相机啊。苹果一开始很不屑我的这套理论,直到有一次,眼看着两边都没抓住,相机已经滑下去了,幸亏我勾住了挂绳才没把相机摔水泥地上。

我也帮别人拍过合影。那天傍晚在林肯纪念堂门口的台阶上,我觉得那两个小伙子是带着失望离开的,就好像我通常对别人帮我拍的合影那样的失望。其实也不能怪我。那时候基本上已经天黑了,那两个小伙子面朝纪念堂站在台阶上,想让我帮他们以华盛顿纪念碑以及那个大池塘为背景的合影。他们把相机设定在夜拍模式,没有闪光,曝光时间特别长的那种。我拍了两三次,都抖掉了——很正常,那么长的曝光时间(恐怕有小半秒),就算是带IS的单反,都很难保证不抖,何况是这么小小的一个卡片机。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烦恼

我小表妹今年大四,打工赚了点小钱,那天吃饭,她说她想买一个数码相机。我很发自内心的跟她说,别买相机。扛着相机出门,拍得都是别人,就是没有自己的照片。

我曾经的小算盘是激发苹果对拍照的爱好。然后搞两个机身,一个装个广角的镜头,一个装一个长焦的,一个我用,一个给她用。这样一举多得:没人给我拍照的问题也解决了,也不会两个人抢一个相机,还不用换镜头。经过一两年的努力,苹果同学终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上已经可以做到对焦准确、手不抖、构图合理,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已经能够在经过我讲解构图要点并预先调整好各参数后拍出不错的到此一游照了。虽然苹果同学始终没有表现出对拍照发自内心的热情,不能做到主动及创造性的构图与抓拍,但对此我表示理解:大部分的美女还是更喜欢被拍,而不是拍人。

八百块钱

苹果回家过年,大年夜搓麻将,赢了八百块钱。当天下午跑到商场买了件羽绒服,因为说家里太冷,然后发短信跟我说,那件羽绒服其实不算花钱,因为价钱差不多就是搓麻将赢来的钱。我听了觉得好像满划算的。

今天我也觉得房间里太冷,苹果说,要不也帮你去买一件羽绒服吧。我说不要浪费钱了吧,经济危机了,省着点花。苹果说,没关系,不是那天搓麻将赢了八百块钱了么?我听了很严肃的告诉她,那八百块钱已经变成她穿着的那件羽绒服了,已经不能再变成另一件羽绒服了。

过了一会儿,出门去看亲戚,要包个红包。苹果很高兴的拿出钱,一边放进红包里,一边还对自己说,这就是那天搓麻将赢来的八百块钱。我在边上听着,再一次把她拉回现实中来,告诉她那八百块钱已经花掉了。

我估计如果我不阻止她的话,还会有很多支出被算到那八百块钱的头上。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人狂汗(38)

打的回家路上,看到一辆宝马730飘过,里面开车的是一个美女。我脱口而出:“二奶吧,second milk”。苹果就问,为什么是second milk,而不是two milk呢。我答曰,二奶二奶,是第二个奶的意思,而不是两个奶,所以是second milk。

如果出租司机可以听懂英语,肯定被我们的无聊对话雷得一塌糊涂。

尾牙

世道不好,将就吃点吧。地方很装,在人民公园里上海当代艺术观的三楼,环境满分。食物还成。我们这个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像个单细胞的草履虫,论细胞大小,比其他生物的单个细胞都大,大不少,论生物大小,比大部分其他生物都小。总共六七十口人,最难办,难为我们的行政了。人再多一点,钱就够搞个像样的party了;人再少一点,选择就多很多。不上不下,最难办,选择少,钱不够多,还众口难调。

最喜欢的是这块肉:

IMG_1897_1

酒只能看看。只有啤酒是畅饮的:

IMG_1904_1

寿司很快就没了,没得续,幸亏那块肉还有得剩:

IMG_1898_1

吃饭前扎堆打牌下棋:

IMG_1880_1

下棋下的是Blokus:

IMG_1890_1

相比吃那块肉,我更喜欢切那块肉:

IMG_1895

奉子成婚

晚上去吃苹果她同学的喜酒。新娘正在台上傻笑呢,苹果说怎么觉得新娘好像怀孕了。我先前倒没看出来,被这么一说,倒像是真的。走在红地毯上的时候,新郎也是一手搀着新娘的手,一手扶着新娘的腰。同一桌的也说像,说之前没听新郎说过要办喜酒,突然就办了。越说越像,那可不,要不是匆忙办的,怎么会挑在星期五晚上呢。说着说着,伴郎来了,一求证,果然是奉子成婚的。

我说,不好玩,不要那么仓促嘛。换了是我,索性就先把孩子生下来,养到两岁,会自己走路了,到时候再慢慢选,选个优哉优哉的日子,再办婚礼。走红地毯的时候让小孩走中间,左手拉妈妈,右手拉爸爸。生活嘛,要恶搞一点才好玩。我们这类人,从小到大念书考试上班,九点上班九点下班,干五天歇两天,已经很千篇一律了。那就忙里偷闲,剃个光头,留个辫子,刻个文身,打个耳钉。要是还能生两个小孩当自己婚礼的花童,多装B啊。

一些在美国东部旅行的见闻和笔记 - Part 5

平时赶路,开在高速上面没啥事情做,就看东看看西看看。就高速上跑的车而言,东部和西部的共同点是:美国车和日本车仍然是主流。东部和西部的高速上的车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东部看不到什么trailer,而在I-5上面那真是一会儿一辆一会儿一辆。这肯定和西边有比较多的国家公园和camp ground有关。东部的高速上宝马车很少,不知道为什么,而且城市里面的宝马车也很少。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和收入有关。而且东部Mini和甲壳虫也很少,很奇怪。照理来说,东部城市街道狭窄,适合小型车才对。回头可以查一查各种车型在东部和西部的销售数据,或许会和我所看到的是一致的。高速两边的饭店在东部和西部好像也不太一样。西部比较多的饭店牌子有:Wendy’s, Denny’s, Burger King, 麦当劳, Diary Queen。东部高速两边Dunkin’ Donuts非常多,倒很少看到Wendy’s和DQ。两边一致的地方是汉堡王和麦当劳都很多,肯德基都很少,非常非常少。

在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等这几个城市之间旅行,更多的人选择坐大巴。最有名的当然是Gray Hound。从华盛顿到纽约,三十五美元,四个半小时,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一趟。在华盛顿的青年旅社里,我还遇到一个日本人,坐灰狗一天内去费城打了一个来回,路上整整六个钟头——不过这也正说明了费城没啥可多呆的,逛个两三个钟头足够了。这次我选择了租车而不是灰狗,一方面是租车其实不贵,租车费7天总共四百多一点,汽油遍地都是一块五一块六,加上我租的Prius特别省油,从纽约到波士顿两百多mile开掉5/8箱油,一箱油10加仑,油钱低得可以忽略不计。这么算下来,两个人如果坐灰狗的话,其实总的开销和租车差不多的,而且远远不如租车灵活。

另一方面,我这次带了两个空箱子过去,特地是去买东西的。最后回来的时候装了一小箱化妆品,一大箱衣服、鞋、包。大部分的衣服、鞋、包都是在Woodbury Outlet买的。正好赶上圣诞节之后新年之前的final sale,价格实在真的是便宜。而且品牌比西雅图的Seattle Premium Outlet还要多很多,有很多高端的品牌。从纽约过去只要一个钟头车程,来回两个钟头。纽约人民真幸福。各地商店里面卖一两千的包,在Woodbury Outlet差不多只要六七百就能搞到了,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折扣。在Outlet里面的那些店里,那些包被进进出出的人随手拿来拿去,捏来捏去,让人完全无法和它们在恒隆广场里面那副高不可攀的样子联系在一起。//the end


一些在美国东部旅行的见闻和笔记 - Part 4

原本以为东部的这几个城市之间都挺近的,像上海苏州无锡杭州的感觉。一开车才发现,原来纽约到波士顿和纽约到华盛顿之间的距离,一点都不比西雅图到波特兰的距离短。从纽约到波士顿,GPS上来给的时间就有三个半钟头,再算上中间开错路、进rest area撒尿拿免费地图(Connecticut的那个rest area的visitor center没有地图拿,nnd )、在Denny’s吃晚饭加小憩(实在是困,不敢疲劳驾驶),四点钟装上行李离开的纽约,一直到将近十点才到波士顿的青年旅社,花了五个多小时(西雅图到波特兰单程3小时,算上休息也就不超过4小时)。中间因为开错路重复进了一次收费站,多交了5美元过路费,另外还闯了一个收费站,进了EZPass only的道出不来了,就只能一踩油门过去算了。东部这一片都有EZPass,就是不用停车,直接感应式收过路费。西部好像很少有这东西,华盛顿州和Oregon是完全没看到过,在加州过收费站大家都是排排队交现金的。

走之前Kurt同志警告我波士顿城里很难开车。果然很难开。都是One Way,而且路都弯弯绕绕的,而且左右两边都停了车。所以除了去哈佛,余下在波士顿城里就是用的走路和地铁,的确不敢开。其他几个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行人都乱穿马路的,和西雅图人民的遵纪守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后谁要是敢说上海人乱穿马路素质差,他就该自己去美国看看。纽约的出租也超级狂野,一点都不比上海的出租差。而且的确这些地方的人开车都很aggressive,名不虚传。任凭你打转向灯加挥手,就是不让你变道,一辆辆嗖嗖嗖的冲过去,等很久才有一个好心人慢下来让你变道,让我再一次感觉到华盛顿州的民风是多么的质朴啊。

12/31这天从巴尔的摩回纽约,中午开到普林斯顿附近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漫天的大雪。当时心里一下子就毛掉了,当时先迅速拐进一家加油站把油先加满——万一下雪导致最后路上大堵车,车里有油至少还可以把暖气点着,不会冻着。然后心里重复着我姐早先关照的冰雪情况下开车的注意事项,小心翼翼的上了路。这下不敢开80MPH了,也不敢在fast lane上猛赶了,乖乖的按照限速趴在中间车道上cruise。

GPS

面筋香菇笋片

面筋要在热水里面泡一泡,然后先炒笋片,然后放香菇和面筋,加点水,加点味精和盐,半炒半炖,水收干了勾个芡就可以了。喜欢吃这种炒素的人会很喜欢这种口味。

面筋香菇笋片

一些在美国东部旅行的见闻和笔记 - Part 3

费城和巴尔的摩比波士顿更小。费城是一个很感觉奇怪的地方。白天,地铁里人都没有,地铁好久才来一辆。晚上,小巷子马路边灯红酒绿的酒吧门口年轻人进进出出人头攒动。费城好像已经开始衰败了。好像它的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让Benjamin Franklin有一处安静的墓地,让Liberty Bell可以挂在那里供人参观,用中国的话来说,费城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外乡人的我,并没有感受到这个城市还有很强的活力、生命力。其实说真的,费城对于正在或者将要安排去东部旅游的人来说,真的可以作为一个优先级比较低的地点,行程不好安排的话可以舍弃。那个Love Sculpture也就是拍个到此一游照罢了。另外,费城的bagel不怎么好吃,而且很邪恶:那天早上在一家看上去还很不错的餐厅吃的早饭,那个bagel离谱的硬,我使劲嚼啊嚼,结果上下两颗牙齿打架,把其中的一颗牙咯掉了一小块:(

我喜欢巴尔的摩这个城市的名字。没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念着顺。另外或许还有一个小原因是Sleepless in Seattle里面Meg Ryan是住在巴尔的摩的。巴尔的摩的旅游地图上还特地标了Meg Ryan在Sleepless in Seattle里说那句什么什么台词的地点。爱屋及乌,喜欢Tom Hanks、Meg Ryan和Sleepless in Seattle,所以就喜欢西雅图,所以就喜欢巴尔的摩。巴尔的摩真是一个很小的城,从市中心往外开两三mile,就已经到了郊区了。巴尔的摩其实没啥可以玩的,我选择在巴尔的摩住一晚纯粹只是为了多体验一下不同地方的青年旅社。也就两三个比较出名的一些景点,比如Star-Spangled Banner Flag HouseFort McHenry,实在都没有太多内容可以看很久,至于Federal Hill Park,号称“If you can climb your way up to Federal Hill Park, you'll be rewarded with a fantastic view of the Inner Harbor”,但view实在一般般,难怪介绍上只说“a fantastic view”,没有用更高级的词汇,比如breathtaking或stunning。以后学会了,只有美国人说breathtaking或stunning的,才应该尽量去看看,否则,如果仅仅是fantastic/nice/beautiful之类的,有空闲就看看,不想看也无妨。

巴尔的摩的惊喜是American Visionary Art Museum。原本这个博物馆不在访问的计划里的,只是去Federal Hill,车开过了头,开到了后面的一条小路,停好车一抬头看到了一个很华丽的风车。然后就顺藤摸瓜,发现了这个博物馆。门票7元,可惜里面不许拍照。每一件展品都是极华丽,大多走的是繁复路线,精致,细节中套着细节,非常耐看。

Love Sculpture

一些在美国东部旅行的见闻和笔记 - Part 2

波士顿的地铁比较有趣:铁轨和站台是平的上车是要上台阶的,像普通马路上的电车那样子的。其带来的便利是:从一个方向的站台到另一个方向的站台,只要直接走过去就可以了!而且的确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下了车,往前走,跨过另外一条线的铁轨,上对面的站台,上楼梯。刚开始的时候看的我瞠目结舌。从波士顿的地铁来看,这样的设计貌似没什么不妥的地方。那为什么其他地方的站台都是高过铁轨很多的呢?波士顿地铁这样的设计必然有其原因,一直没有被重新设计也就说明这种同一平面的设计有合理的地方。

每个地方的地铁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费城的地铁的特别之处是:一次性车票不是纸质的。当地居民会买pass(就是类似我们的公交卡),如果是偶尔坐坐的旅客,可以买token。Token就是一个金属小代币,和以前游戏机房里面的游戏币长得很像,也和Monterey的青年旅社里面用来洗澡的代币很像。乘客进闸机的时候扔一个token,闸机就开了。这样颇环保。

在华盛顿,地铁票上印着Obama的头像。这是这次为了庆祝新总统上任特别印制的,报纸上说一共五百万张。貌似很有纪念意义,我特地保留了一张。据报纸上说,之前华盛顿的地铁票上面的图案是熊猫,等这五百万张Obama地铁票卖完,就又会用回熊猫图案的地铁票。华盛顿的地铁很有设计的气息,但我们在拍照的时候跑来一个警察,说地铁里面不能拍照,违反的要罚款15美元。我们只好把相机收起来,没必要和警察犟。但为什么地铁里面不能拍照呢?防止恐怖分子记录华盛顿地铁内部结构以用来策划恐怖袭击?如果恐怖分子真的要拍照,也不会被你发现呀。

the DC subway ticket, special version for Obama inaugurantion

一些在美国东部旅行的见闻和笔记 - Part 1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上次因为护照没有走成,往后改了一个月,因而有机会在圣诞新年期间在东部转转。纽约是第二次访问了,余下几处都是第一次: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花了一个多礼拜时间,基本上是亲身体验了一把美国两百年前的历史,激发了读两本独立战争的书的念头,看了满眼的老房子大房子,看到后来也有点审美疲劳了。

华盛顿不打算去第二次了。地铁很有现代感,不像其他几个城市的地铁都是破破烂烂的。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来衡量,只有华盛顿地铁达标,余下纽约、费城、波士顿都不合格。National Mall和天安门广场有几番相像,都是一头是一个伟人的纪念堂(林肯纪念堂 vs. 毛主席纪念堂),另一头是老百姓只能浅尝不可深入的政治宫殿(国会山 vs. 人民大会堂),两侧是一些博物馆,中间还有一个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 vs. 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个National Mall很漂亮,从国会山到林肯纪念堂,大大的草皮,漂亮的房子,但沿途路边找不到任何小店,没有星巴克,没有赛百味,没有汉堡王,只有一幢幢矮矮扁扁的楼,都是Department of这、Department of那。一路上只能在street vendor那里买点水,买点吃的。但street vendor卖的也很有限,基本只有热狗,不像纽约的street vendor有丰富多彩的品种,包括热腾腾的鸡肉饭、羊肉饭。一到晚上,街上就变得空空荡荡的,没有7/11,没有街角的小grocery,仿佛整座城都空了,像是陆家嘴,白天人潮涌动,晚上冷冷清清。这大概就是一个作为首都而建造的城市注定的样子:可以工作,可以观光,不适合居住,没有neighborhood的感觉。

波士顿或许可以再去一次,看一场凯尔特人的比赛,看一场红袜队的比赛,听一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没有找到Boston Legal里面那幢楼,不过吃了很多Alan Shore最爱的bagel,一天吃好几个,早饭吃,下午走在马路上也吃。Bagel真是好东西,便宜,长得圆滚滚的,而且挺好吃的,撒芝麻的那种香香的,plain的也不错,可以涂着cream cheese吃,也可以涂果酱。Bagel好像的确是波士顿的特色,再往南,尤其是纽约州以南,就很少有bagel了。Btw, 纽约市的特色是Pretzel,也是一种面粉制品,粗粗的拧成两个大圈圈,咬上去硬硬的。但我实在看不出pretzel有什么好吃。后来在St. Patrick门口的一个street vendor那里买了一个,两块钱,亲口品尝以后结论就是:不好吃。不过我觉得美国人肯定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上海人喜欢吃油条。他们肯定在想,不就是两根面炸一炸么。他们估计也很难理解糍饭糕好吃在什么地方,不就是油炸饭饼么。

以前还听说oyster是波士顿的特色。两年前在Redmond出差的时候和一个在波士顿念书的中国学生聊天,听说波士顿的oyster又好又多又便宜,只要一块钱一个。那时候我就默默地记在了心里,这次来就心心念想要吃又好又便宜的oyster。但到了波士顿,头天晚上特地上网查,没查到有什么特别被本地人推崇的,被提及最多的无非就是那几家,例如Union Oyster House、Neptune Oyster等等,都是在Quincy MarketFreedom Trail附近的,感觉上就是比较宰人的,因为根据我们在中国的经验,开在旅游区的饭店(或者本身就是旅游景点的饭店)多半要么又贵又难吃,要么是贼贵(尽管不难吃)。波士顿的那几家oyster也差不多,基本上半打都要十几块钱,和传说中的一块钱一个相去甚远。后来在Quincy Market里面凑合找了一家比较便宜的,结果发现个头比较小,肉也松松的,口感并不如纽约中央车站下面Oyster Bar里面的oyster那么实在。Oyster Bar的Oyster也不贵,差不多两块钱一个。倒是后来在巴尔的摩,在那个星条旗屋附近转到一家餐吧,半打生蚝7.99,个头、口感等都不错。波士顿到了晚上也很有生活气息,在Union Oyster House后面的半条街上,有一个马路集市,有卖所有的日常食材:蔬菜水果,面包,鱼。价格还非常非常平,芦笋两捆卖1.5美元(10.2元人民币),比港汇下面的超市里便宜一大截!

lincoln memorial and the moon

Suitcase

我家的三个旅行箱都是新秀丽的。黑色的那个是我姐姐淘汰给我的。已经有些破损了,箍边的金属条已经顶了出来,尽管至今没有伤到人。一直想去修,因为据说新秀丽的箱子是终生保修。不过如果谁有想要,我倒很愿意很低价卖掉,或索性送掉做个人情。

黑色的旅行箱太多了。每次在飞机场等拿行李,传送带上最多的都是黑色,而且大多是比较大的体积的。大约是大多数人买箱子的时候都觉得黑色最不容易脏。黑色太多,导致不好找。拿错的箱子想必以黑色居多。解决的方法是在箱子上绑一根包装带,箱子和带子都重色的少多了。

我的另两个箱子都是自己买的。褐色那个是2004年在北京买的,双安商场,标准箱,可以carry-on登机的,一千多的样子,大约一千三四百。当时我一个月税后收入也就九千上下,除掉将近五千的房贷,所剩的也不富裕。便宜的箱子很多,几百的。花一千多买箱子,因为那是自己第一个旅行箱,而且对新秀丽的质量还比较放心,特别是拉链、搭扣,轮子、拉手。我可不想出门在外到半路发生轮子坏了或是箱子爆开之类的事。

第三个箱子是2006年10月我第二次去美国前买的,在港汇里面的专卖店,两千四的样子。那是当时店里最大的一个。当时特地就是想买大的,要大到可以装下一把网球拍。2006年第一次去美国带的是那个黑色的箱子,虽然也很大,但横竖就是放不下那次买的一把网球拍。所以回来后就想着再买一个更大的。况且,再买一个也不嫌多,去美国都可以托运两个箱子,我当时就那个黑色箱子需要托运,褐色标准箱可以携带登机。

后来才发现,箱子大了有时候不是件好事。习惯上,去美国出差的去程箱子都比较空,因为每次或多或少都要买点东西带回来的,有时候是鼠标键盘,有时候是牛仔裤,有时候是咖啡奶粉化妆品什么的。去的时候就把箱子塞满,回来就带不了东西了。箱子空空的,里面东西就乱动,让人不大放心。这时候很希望有一个充气的枕头,去的时候充起来塞住箱子里的空余空间,让里面的东西不要乱飞。回来时候把气放掉,腾出空间来放更多的东西。

箱子大了还容易超重。很早以前,到美国的国际航线已经限制单件不超过50磅了,但上海到西雅图的航线的限额还是单件70磅,大约31公斤的样子。这还是绰绰有余的,除非一整箱都是书或杏仁。后来,所有的都是50磅了,也就是23公斤。这下子就很容易超重了。电脑,书,充电器,这些都是很实沉的。所以,限制变成50磅以后,与其用一个很大的大箱子,还不如两个中等大小的大箱子,毕竟件数仍然允许两件。

超重的确是个头疼的事。在几个常见的箱子店(例如新秀丽,TUMI等),还没有看到哪家哪个以超轻自重为卖点的。不过自重的确很要紧,箱子重一公斤,可以带的东西就少一公斤。一公斤基本上至少是两三条牛仔裤。户外用品倒是很多都很注意自重,比如帐篷,背包,睡袋,防潮垫,炉头等。轻一公斤的帐篷,价格会明显高很多,贵一倍都不奇怪的。毕竟,少一公斤自重,就是多一升水。

这第三个箱子的轮子是万向的,就是立着就能往任意方向推。这一点颇有用。有些飞机场,小推车是收费的,为了省钱,箱子就要自己拖着走。一个箱子立着推,一个箱子拖着,这样比较省事。同时拖两个箱子是比较困难的。

刚刚买箱子的时候,想着要把箱子上的行李标签都保留着,慢慢的箱子就贴满了各地的标签,很装B。后来就放弃这个想法了。我的这些箱子的表面都不易粘住贴纸,这大概就是当初厂商早箱子的时候by design的,特地让标签更容易被从箱子表面撕下来。所以,至今这三个箱子除了比较有旧色,看不出曾去过哪里。而且质量还的确很过硬,毫无坏的征兆。所以我每次路过那些箱包店,只能对着新款靓丽的箱子过眼瘾,谁让现在的几个箱子够用且不坏呢。

my suitcases

点评几家美国的国际青年旅社

2008年在东部和西部旅游,住的都是国际青年旅舍(Hostelling International)。一共住了七家:

1. 旧金山的City Center Hostel。值得一住。电梯很好玩,很老很老的老式电梯,门要自己拉的,在上海估计早就绝种了,只有那些描写二三十年代的电影里才能看到。早饭是免费的,厨房里有不要钱的咖啡,面包,黄油。我住的四人dorm是房间里带洗澡卫生的,很方便。Dorm里面还有一个小的储藏室,可以用来堆箱子,这样房间里面不会乱糟糟一片。他们有推荐的停车场,而且凭前台给的coupon可以停车费打折。而东部的那些青年旅社都不管停车的事,大概因为东部的旅行者开车的很少。这家青年旅社基本上没有明显缺点。我住那里的时候没有带电脑,所以不知道上网的情况。晚上公共休息室里面人气很旺。

2. 加利福尼亚的Monterey。强烈推荐。厨房和休息室是亮点!他们家的厨房,论宽敞和设备齐全,倒未必比其他几家好太多,但他们家的厨房还提供制作pancake的教程、大平底锅、鸡蛋、面粉、油、糖等材料,早上早一点起来自己和面粉打鸡蛋做pancake很开心。那些大城市里的青年旅社的休息室一到晚上就人头济济,Monterey这家的休息室晚上人不多,地方宽敞但不冷清。那次我们三个人在休息室完Monopoly玩到半夜。洗澡比较有限,是投币的。登记入住的时候,每人每天发两个代币,一个币可以洗四分钟。虽然我可以做到只用一个币(四分钟)就洗完,但必须动作非常快。跑了一天下来,还是希望能不受限制多冲一会儿热水澡放松疲劳。Dorm外面的走廊拐角也有一些沙发和书,晚上睡不着可以窝着看书,也很舒服。这家青年旅社因为地处偏远小镇,所以前台不是24小时的。他们自带停车场,很方便。

3. 纽约HI New York。没啥好印象。地址是891 Amsterdam Av,就在103th St路口。离地铁很近,往西一个block(步行顶多一两分钟)就是1号线,往东走几分钟就是B线,去midtown及其以南的各个主要城区都很方便,换乘也方便。周围一两个block之内有便利的grogery和药房,餐馆也很多,有星巴克、赛百味,还有一家泰国菜,一家印度菜,等等。有一个华丽的小院子,休息室、厨房等也又宽敞、又舒适。房间里面电源太少,8人dorm里面只有2个插座,实在是少得令人发指。有几个工作人员态度非常不好,相比较其他各地青年旅社的工作人员的接人待物,纽约这家让人觉得颇有些刻薄。宽带的速度很慢很慢,不知道为什么。行李不能寄存在前台,只能租用投币的locker,一个格子五块钱,我们有两个大箱子,花了10块!而在费城和旧金山,都有一个专门的小房间让大家寄存行李,不要钱。纽约这家用收费的locker,虽然是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其实也省不了太多时间),然给旅行者增加了不便与额外的支出。房价太贵。不过也不能怪他们,相对当地平均旅馆价格,40美元算是超级便宜的了。曼哈顿岛上,更便宜的hostel,估计只有Harlem才有了。内部有点太宽敞了,走廊感觉空荡荡的。究其原因,它本身是很大的一幢老楼。

HI-New York, lounge
休息室
 
HI-New York, Kitchen
厨房
 
HI-New York, lounge
休息室
 
HI-New York, dorm
Dorm内部
 

4. 波士顿HI Boston。一般般。地址是12 Hemenway St。特色是每个床都有一个床头灯,这样晚上关了房间里的大灯后也可以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其他的青年旅社都没有这个贴心的小设施。早餐是免费的,从七点钟开始,有咖啡、cream cheese、bagel,还有亮油油的大苹果,全都是免费的。无线上网也很快。Kitchen和公共休息室是在一起的,到了晚上就排排坐坐满了人在上网。Kitchen每天下午两点到三点关闭清扫。休息室里面还有一个古老的立式钢琴。住店的人素养都不错,厨房的水池里没有看到过有没洗的碗碟。出入交通很方便,过两个红绿灯就有地铁,坐四五站就可以坐到Freedom Trail的起点和Visitor Center。车可以停在边上巷子里面的小停车场,10块钱flat rate。旅社门口马路边上也可以停,但仅限8AM之前。Dorm比较小,6人dorm和其他家的4人dorm差不多大,一旦住满六个人,整个房间就很拥挤很杂乱,地上都是大家的箱子,床架子上都挂了厚厚的外套。房间里面的暖气太热,热水片正好就在我的床头。其他住客也有跟前台反映it’s too hot。我就是在波士顿的住的两晚得了感冒,嗓子也哑了,鼻涕咳嗽不断。

HI-Boston, free breakfast
早餐是免费的
 
HI-Boston, kitchen
公共休息室
 
HI-Boston
没有笔记本的可以付费上网
 

5. 费城的Apple Hostel。值得一住。地址是32 Bank St,躲在一条很窄很窄的巷子里面 ,巷子的路面是弹格路,只略比一辆车宽,两辆车是断然无法通过的,即便是两辆Mini也不行。因为门口路窄,装卸行李箱需要动作很快,否则会block后面的车。地处老城中心,走两三个很小的block就到Franklin CourtLiberty Bell等景点。他们家门对门就是一家叫Club 27的酒吧,刚到的晚上被吓了一条,旅社门口围了一群青年男男女女,全都是排队泡吧的人。晚上在房间里面仍然可以感觉到酒吧里面音乐的振动。一楼的公共休息室和前台装修得非常色彩艳丽。去往楼上dorm都是用的pass code,不用门卡。Pass code一天一换。前台有一个locker room,可以免费放大件行李,很方便,不收钱。前台的工作人员态度不错,还帮着我们提箱子,不像纽约华盛顿等大城市里的青年旅社的工作人员那样眼睛长在头顶上。他们的前台立着块小牌牌,说这家得了2008年的Best Value Award(评选范围是全美所有的国际青年旅社)。楼上的dorm、厕所和浴室都不错,good enough。这家青年旅社的声誉不是很好,在附近其他几个城市的青年旅社里面听到有人谈论费城的这家Apple Hostel,很多人说不干净云云。事实上我没觉得这家旅社有什么大问题,除了晚上有酒吧的声音,以及楼梯和走廊狭窄,没有电梯,如果行李多的话比较辛苦。费城有两家国际青年旅舍,另一家在3250 Chamounix Dr,这次没机会去探访。停车可以听在Holiday Inn对过Quakers Meeting House边上的露天停车场,10块钱随便停。

Philadelphia - front door
大门
 
Philadelphia - kitchen
厨房
 
Philadelphia - lounge
色彩艳丽的公共休息室
 

6. 华盛顿的HI-DC。没啥好印象。地址是1009 11th St。公共休息室热得要死,早上虽然有免费的早餐(牛奶、咖啡、面包、麦片、奶油),但实在架不住人太多(整幢楼一共有8层),每天八点刚过一点就只剩下咖啡和麦片了。人一多,素质就差,厨房的水池里堆满了没洗的碗碟。旅馆的工作人员稀里糊涂的,交接班做得也不好。我住的8人dorm,三号床对着五号柜子,五号床对着三号柜子。我到的那天分到了三号床,五号床上是个日本女人。第一天晚上没事,第二天晚上我回到房间一看,三号床上放着别人的衣物,而我放在床上的东西全都不见了:充电器、当睡衣用的T恤、电源转换头。我跑去问前台,前台推托一番,说让我等占了三号床的人回来直接问那人。我等啊等,中间还问前台会不会有可能是中午housekeeper清理掉了,前台转来转去找了一番没有结果。等到占了我的床的那人回来,一问,原来是她下午入住的时候分到了五号床,但她不知道哪个床是五号,就找来他们的工作人员问,他们的工作人员就指着五号柜子边上的那个床说那是五号,还把我放在床上的东西都清理掉了收在了前台。这时我再去前台问,那个前台的小伙子一弯腰就从一个柜子里找出来了我的那包东西。实在是很混乱,很混乱。基本上不推荐入住。去华盛顿玩,自己开车的话,可以住在巴尔的摩,反正开车也就是四十五分钟,来回一个半小时,而且路上有一家“满天星”自助餐(Fortune Star Buffet),有中餐有寿司有一些海鲜水果,15块钱一个人,还是很超值的,比Redmond的荣园10块钱一个人中餐自助好多了。这家旅社周围停车也不方便。附近几个block的收费停车场到晚上八点就都关掉了,只能把车停在路边。路边停车倒是不要钱的,不过只能停到早上七点,七点一过就有人来贴条,我就在7:11AM被贴了一个25刀的罚单。

Washington DC - frontdesk
前台
 
Washington DC - lounge
公共休息室
 
Washington DC - Front door
大门
 

7. 巴尔的摩。值得一住。地址是17 W Mulberry St。街角的老房子,公共休息室很有风味。晚上休息室里面只有一两个人,没有电视,没有桌球,就是老沙发、老灯具和一架老钢琴,简简单单的。厨房很敞亮,早上可以自己做pancake,有和好的面粉。冰箱里有一些free的面包、奶油、奶酪,咖啡只要自己动手也是免费的。厨房外面是一个小院子,天气暖和的时候肯定很舒服。楼层层高很高,不过楼梯窄,没有电梯,要自己扛行李。8人dorm挺宽敞的,还套一个卫生间和浴室。房间里电源插座有点少。可以在房间里直接无线上网!停车可以停在两三个block远的一个收费停车场,十几块钱一个晚上。出入主要靠走,或者坐公交车,巴尔的摩本身就是一个很小的城,只有一条主要的地铁。

Baltimore - Lounge
晚上休息室里面只有一两个人
 
Baltimore - Lounge
老沙发、老灯具
 
Baltimore - kitchen
厨房很敞亮
 
Baltimore - making pancake
早上可以自己做pancake
 

总的感觉是:各地的国际青年旅社,和其所在的城市的风格都是一致的。东部大城市(纽约、华盛顿)的青年旅社就处处透着商业味道,房间多,工作人员多,免费的设施少,存个行李也要收钱。中小城市(费城、巴尔的摩、波士顿)和西部(旧金山、Monterey)的青年旅社更有温暖的气息,住的人少,工作人员更友好,也不怎么斤斤计较一些小钱。

以后如果我自己开青年旅舍,床一定要够高,这样可以把箱子塞在床底下,房间里面不会乱;每个床都有床头灯,还有至少两个电源插头;不指定床位号码,每个人把自己的姓名标签贴在床头即可;旅社所在建筑的内部可以稍微狭小一点,有温馨感;不要一条大走廊两边两排房间那种,这样的结构“旅馆感”太强,缺少了家的感觉;安排一个大的locker room,让旅客寄存大件行李,不收钱;公共休息室也要要有足够的电源插座;厨房提供免费早餐,品种可以简单,有和没有差别很大;无线上网一定要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