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搞对象

浪漫盛典,一个大型搞对象活动(正式名称是白领交友派对),今天下午在世纪公园。朋友搞的,去凑了把热闹,我不需要搞对象了,仅仅是凑热闹而已。人超级多,搞得超级火。有很多姿色不错的美女,很多相当帅的帅哥。看到有些人胸牌上的号码都到五位数了——150元一张门票,这么多人,赚翻了。

1. 其中一个速配活动:

romenticsh-2

2. 放的开的就这么跳起来了:

romenticsh-4

3. 八分钟速配,说几句就换人:

romenticsh-3

4. 已经谈上了,眼神看上去很真诚的样子:

romenticsh-1

关于缩略语

我小时候每天坐41路公交车上学放学。那时候的公交车票分四档:5分,一角,1角5分,两角。大部分的人买的都是5分和1角的。1角5分和两角很少有人买,两角基本上是只有从一个终点站坐到另一个终点站的才需要。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上车后买票的时候都报完整的价格“5分”或“1角”,而是省略掉“分”或者“角”,代之以听上去颇有些干脆利落的“一张五”和“一张一”。久而久之大家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和卖票员说话,仿佛老资格的乘客都该是用这种缩减过的“一张五”和“一张一”的说法的。后来公交车票涨价,涨成了1角、2角、3角、4角,大家就继续用“一张一”、“一张二”来招呼售票员。最近几年我很少坐公共汽车了,不知道这种招呼方式是不是仍然流行。有一次在地铁里买票,倒是又听见前面一个人说“一张三”。我猜他一定是在八十年代坐惯公交车的。

我在北京的时候一度被我那个组的缩略语所深度困扰。初到那个组的时候,各种文档里面充斥了令人压抑的缩写:KTS、ATS、STS、KCAT、CCAT、KEX、KCLUS、RV…,简直就是一组灯谜。谜底分别是:KTS = Keyword Technology System;KCAT = Keyword Categorization;CCAT = Cluster Categorization;KEX = Keyword Extraction;KCLUS = Keyword Clusterization;RV = Relevancy Verification。至于ATS和STS,我曾经一度搞明白过,但很快又忘记了。每次在某些文档里面看到这两个缩写,我都要在硬盘里和内部网上爬疏好一阵子才能找到全称。我给自己编写过一个简明缩写指南,但始终无法把这份缩写和全称的对应记在脑子里。我相信我那个组后来的每一个新来的都有过和我一样的困惑。

最近一阵子我被周围的新同事问得最多的两个缩写是ETA和EOD。ETA = Estimation to Accomplishment,翻成中文就是“估计什么时候能干完”;EOD = End of the Day,就是“某天结束之前”,例如EOD tomorrow就是“明天结束之前”。除了这两个缩写以外,我现在所在的这个组并没有其他令人深度困惑的缩写。各个项目、功能和子系统我们都用全程来称呼,最多在字面上简写一下。例如,Financial Reporting for Pay Out,我们平时在Email里面都缩写为PayOut FinRpt,但在各种口头交流时都仍然会差不多完整的念出来:“pay out fin report”,无非就是把Financial缩为“Fin”,理解起来完全不会有困难。又例如,Payer Authentication只是在书面和口头被缩略为“Payer Auth”,而不会被深度简化成“PA”。

我现在的组的简称是MPG,全称是Member Platform Group。不过在美国,MPG最常用的意思是Mile Per Galon,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每百公里耗油量。

酒酿碎玉

酒酿碎玉_1

酒酿碎玉据说是穹六的名饮。自己做步骤颇为复杂,但是味道很不错,天气热了,喝一杯心神畅快。

1. 采购材料
1.1 前一天多做一点冰块备用。
1.2 买芒果、西瓜、猕猴桃、木瓜。每种买最少量就可以了,例如芒果一只,猕猴桃一只,木瓜一只,西瓜挑四五斤的就足够了。
1.3 买一盒酒酿。要那种整个一块的,不要已经是稀稀的那种。但最好也还是带点汁水的。
1.4 去菜场买那种小条的年糕,也称手工年糕。不要那种长条的大年糕,那种年糕内部的结构不是均匀的,横切面是一圈圈螺旋的,不能用。不用多买,半斤就够了,但大多数的摊子都是一斤起卖的。

2. 准备原料
2.1 年糕切成一厘米的立方块,量差不多相当于酒酿的量。切的过程中会损失差不多一半的年糕边角料。如果心疼边角料的话,就留着以后煮年糕汤吃。
2.2 芒果、西瓜、猕猴桃、木瓜都切成相同大小的立方块,每种的量不要太多,四种水果加起来总量和酒酿的量差不多或略多。水果的边角料可以留着,加一点点牛奶打水果奶稀喝,味道也超级好。
2.3 锅里放水,煮开,放年糕粒,煮熟,捞出来,用冰镇的凉水镇着。
2.4 水果粒直接用冰镇着。

3. 制作
3.1 容器可以是各种玻璃容器:高脚的各种酒杯、直的玻璃杯、矮的玻璃酒杯、玻璃小碗等都可以。
3.2 挖一大块酒酿放在杯子里,倒一点酒酿的汁水;
3.3 捞出年糕粒,放进杯子里;
3.4 捞出各种水果粒,放进杯子里;
3.5 从冰箱里取一些冰块,用塑料袋包住,然后在包一块抹布,然后用榔头把冰块都砸碎,用碎冰放进杯子里。如果没有榔头,也可以用布包住往地上砸,然后撇去大块的,取小块和冰屑用。
3.6 淋一勺蜂蜜;
3.7 如果有伏特加酒,最好也放一个shot的伏特加。
3.8 插上长柄的小勺子,就可以了。

吃的时候先搅一搅,然后捞着吃,也可以喝汁水。

酒酿碎玉_2

关于Tea Bag的两个新想法

更小的茶包

办公室里面很多人不愿意自己带杯子。自己带杯子就需要自己洗。如果喝了果珍、咖啡、茶叶等当天不洗,再隔一天就自己都不想用这个杯子了。能够享受有专门的阿姨每天洗杯子的公司是少数。所以很多人都用一次性的纸杯或者塑料杯喝水、泡茶、冲咖啡。现在的袋泡茶,所需水量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一次性塑料杯的样子,或者说是一个普通玻璃啤酒杯。而一次性纸杯的容量偏小,因而有几方面的不合适:水太少泡出来茶太浓;水太少,才喝了一两口就有需要加水了;杯子小,视觉感受上和茶包的大小不协调。

如果做袋泡茶的商家们可以出一些更小体积的茶包,例如体量减半,就可以适合用于纸杯了。

看得见茶叶的袋泡茶

在所有中国人看来——无论是平日惯喝各名山大川出产的著名绿茶的,还是平日绝少喝绿茶如我者——袋泡茶就等于茶叶末子。茶叶末子,即便在生产流程中没有发生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中常见的诸般丑行,也不过就是茶叶末子。茶叶末子,包在一个纸包里,一杯开水下去,也看不见绿茶那般叶子舒展开的过程,虽然水的颜色是变成茶水颜色了,但那个茶包里面发生的事情,既没有任何可供审美的素材,也无从留下想象的空间。

做袋泡茶的商家们不妨把茶包改成透明的——或者是遇水则透明的,然后把茶包里面的茶叶末子换成小段茶叶或者花茶。看得见茶叶伸懒腰,这可以是不错的噱头。

豌豆皮炒肉片

整个上海,所有的那些号称做上海菜的饭店——包括吉士、圆苑、鲜墙房、小南国——都不会有我这道菜:豌豆皮炒肉片。这道菜是我小时候在家里一直吃的。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劳动人民不但吃豌豆里的豆子,连豌豆的豆荚都不放过。新鲜豌豆的豆荚有两层:外层肉质且厚,内层角质且薄且硬。豌豆剥出豆子后留下豆荚,挑新鲜的、绿的、看上去饱含水分的那些豆荚,把豆荚的内层和外层剥离,单单留下外层,我管它叫做“豌豆皮”,用肉片炒着吃,或者索性仅仅用豌豆炒着吃,都特别入味,口感脆爽且有清香,夏天吃再好不过了。只是这道菜不是人人都做得的,须要定得下心来,慢慢的剥豆子,慢慢的撕豆皮。而且撕豆皮很讲究手法,不会撕的人只会把豆皮扯得七零八碎完全无法食用。撕碗豆皮的技巧非手把手传授不可,且传男不传女。

豌豆皮炒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