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体系的困惑

中国古代的智慧,经过千年,现在依然可以用“子曰”什么什么,或者“俗话说”什么什么的来对我们周边的现象进行解释。但一直没有用一种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帮助我们做判断。俗语里面的正确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成双成对的以反义词的方式出现的。这么做,也有道理;不这么做,有另外的道理。事后诸葛亮的情形居多,锦囊妙计类型的比较罕见。

比如对于坚持一事,有人说坚持就是胜利;立刻就会有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失败,有人说,面对失败没有关系,只要接着去做,失败乃成功之母嘛。“我来给你举个例子,某某某在经历了100次失败后,在101次,就成功了。”也有人说,这叫钻牛角尖,这叫不到黄河不死心,这叫。。。。如果我们看语言中的词,也是同义词中间就有褒义词说法,也有贬义词说法:赞扬,吹捧;果断,武断。

任何事物或者行为,都有好处A和坏处B。看似有道理的道理总是仅仅告诉我好处A,却从不谈坏处B;对于恶行,也只告诉我们B,却忽略了A。这就让我们觉得只要是道理,都很有道理,却对于做决定没有太大裨益。

先人们只告诉了我们道理,却缺少系统的推理来告诉我们,在具体的情况下应该应用哪一条美德。比如,在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已经失败了三万次了,到底应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呢,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呢?给定的信息下做同一个决定,到底是果断,还是武断呢?

“炒股的要义,就是低买高卖。你看啊,老张10块钱买,15块卖,赚了;老李,19块钱的时候,别人都说不要买,结果他买了,你看现在,涨到30块卖了。你要向他们学习啊!”

这些真理一样的道理,实实在在的传奇故事,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怎么知道现在是高点还是低点呢?

你告诉我某A坚持读完大学,成了伟人;某B,大三辍学,成了伟人。但对于我,到底度还是不读下去呢?应该学A还是B呢?就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了。

因为没有设定具体场景,多少年以来,美德A以及和它相反美德B,从来没有正面的争个高下来,好像京剧里的《三岔口》,黑灯瞎火的摸了半天,谁都没有碰到谁,却分别井水不犯喝水的传承了千年。

对于近代的西方哲学发展,我觉得有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他通过设定一个有一个场景,逼得哲学家对此进行确定的回答。有点像哲学里的物理实验。在参数固定的情况下,追求一个固定的结果。比如在关于道义的讨论中,有一个争论百年的经典问题:

刹车失灵的火车在轨道上眼看就要撞死5个工人,另外一个轨道上有一个人。作为火车司机的你,会不会把火车扳到只有一个人的铁轨上?

这个给定的场景逼得每一个哲学家回答“扳还是不扳”这样确定的答案。对此,实用主义者,绝对主义者,义务论者,结果主义者,自由意志主义者等等不同的学说,给出不同的答案,或者给出相同的答案,却是因为不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反对者针锋相对的再次举出另外一个场景,将对方的学说的推论过程应用其中并且产生一个荒谬的结果,并进行改良。如此往复前进。每一个参与者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走一步,正如物理学,天文学或者化学等学科那样。

希望我们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面,认真的坐下来,不高谈什么事应该做的,而是多一些固定场景的较真的讨论,进行逻辑上严格的推导。道理,怎么讲都行,而决定,是非此即彼的。

小宝对老婆的看法

一天,两岁半的王逸凡一边照镜子,一边问妈妈:
“妈妈,我头上的伤口好了!是不是可以娶到老婆了?”
(小家伙头上撞伤了,妈妈跟他说,不要用手去抓,要不然以后找不到老婆了。)
妈妈说:“是呀。我问问你,要老婆做什么?”
小宝说:“可以给我炖汤喝”。
妈妈心想,这小家伙还挺知道照顾自己的,连给他炖汤的人都想好了。
小宝接着叮嘱说:“妈妈,记得帮我剁得碎一点呀!”
妈妈大惊,原来这个小家伙一直以为老婆是可以用来炖汤的!

汗呀!

世博园区预览

昨天和Wendy到世博园区溜了一圈。拍了些照片,让大家先预览一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国家场馆。

中国馆

澳大利亚馆

日本馆


Photograph by Jian Shuo Wang


Photograph by Jian Shuo Wang

法国馆


Photograph by Jian Shuo Wang


Photograph by Jian Shuo Wang

非洲联合馆


Photo by Jian Shuo Wang


Photo by Jian Shuo Wang

加拿大馆


Photo by Jian Shuo Wang


Photo by Jian Shuo Wang

卢森堡馆


Photo by Jian Shuo Wang


Photo by Jian Shuo Wang

宝钢大舞台

马来西亚馆

韩国馆

世博演艺中心

世博主题馆

泰国馆

新加坡馆

老技术的网络效应

美国人都用语音信箱。这是个很愚蠢的东西,打电话过去,要留言,还要等人家回电话,回电话说不定还是留言。在中国这个人人都有手机,都用短消息,用MSN和QQ的国度,语音信箱太落后了。但落后的东西不见得能够很快的被淘汰。是不是很奇怪?

语音信箱

美国开始流行语音留言的时候,还没有我们现在用的这些好东西,当整个社会都开始普遍使用语音信箱这种东西,形成习惯了,你就很难撼动。一个美国人习惯于在语音信箱中留言,是因为他的朋友的电话都提示语音留言;他经常去查自己的语音信箱,是因为他的朋友都会时不时留个言给他;而他会在别人的语音信箱留言,是因为他知道他的朋友回去查收的。

VCD

就像又一次和以前C-Cube的CEO聊天,说起当年C-Cube进入中国(C-Cube是早年所有VCD的解码芯片),本以为中国因为没有录像机的市场,可能并不会很成功,结果发现,中国的VCD机的销售量大得惊人,成为C-Cube最大的市场。原因就是美国人人都用录像机,因为有很多的录像带;大家还在生产录像带,是因为有大量的录像机的保有量。。。而中国,这个网络效应开始的时候就是VCD。

传真机

一样的道理,传真机这种东西也是个技术落后的东西,明明可以邮件的东西要打印出来,传真过去再把打印的东西碎掉,但是每个公司都有传真机,因为其他公司都有;其他公司都有传真机,因为他周围的公司都有。这种惯性,让新开业的公司也要买一个传真机。

3G

说道前不久的3G资费问题,当时仅仅分析到,固定资费是3G发展的前提,但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分析。注意,固定资费和资费下降不是一个概念。我猜测用一个包月的稍高的价格,甚至比把每兆流量降到1分钱还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说白了,资费不是个问题,使用量是个问题。

现在3G按流量收费,所以用3G的人不多;因为用3G的人不多,3G应用就不多,不够好;因为3G的应用不够多不够好,所以使用3G的人迟迟上不去;因为3G的人上不去,资费将不下来。这是一个死结。如果从包月开始,这个循环转起来,未来用户将会用少得多的钱,获取比现在多得多的应用。这一增一减,中间的价值落差就出来了。

技术的网络效应

我们常说一家公司的网络效应,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这个网络对网络里的每个节点的价值指数级增加,电话公司,eBay等等是典型的例子,不过放大来看,一个新技术或者老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网络效应。最近的例子就是互联网。过了二十年,如果我的儿子问我:“怎么现在大家还在用互联网这种蠢技术呀?”我的回答一定和我现在的传真的描述状况一样:因为还有很多人在这里用着它呀;尤其是你爸爸这种年轻时候就开始用,习惯改不过来的人在用呀。

大事件

要打破这种网络效应,很难。这种转变,通常伴随着一个大事件。因为网络效应一旦显现,改变个体很难改变它,只能集体改变。这个大事件,就比如2003年的非典,好像阅兵式里的一个口号,全国很多人开始在家里使用网络购物,这一个习惯改变,催生出了很多电子商务网站,这又反过来影响网民;比如台湾地震,海底光缆断了,在同一时刻影响到很多网民上的网站的改变,美国网站的替代品在那个时候获得很大发展;再比如四川地震,比如伊朗选举等等大事情,都或多或少的打破了某一个老技术的网络效应,促生了一个新技术的网络效应的形成。

社会发展的固定的步伐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曾经冥想,为什么人类的科技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步伐呢?为什么爱因斯坦一定要在牛顿之后百年才生出来呢?为什么没有一种方式加速这种进步呢?我现在的思考就是,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像机械钟表里的齿轮一样,只能因为你走一小步,我才能走一小步,因为我走了一小步,你才可以走下一小步的方式在发展。这种齿轮的咬合,导致了任何事情,都比我们想象的要慢一些,这解释了为什么技术应用有七年之痒或者为什么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美国旅行手册

其实不是手册,而是仅仅写给我自己的,方便下次。

美国旅行三宝

护照,驾照,信用卡,缺一不可。有了它们,其他都不重要了。

身份证不带,没问题。驾照其实不用翻译件,最近几次Avis的人总是像模像样的比对驾照上的中文和预定记录,我真不信他们看得懂中文。美金现金应该带上几十块钱。最近三次在硅谷都是只有信用卡没有现金,唯一的问题是付不出打扫房间一块钱的小费。邀请信好像最近的五六次都没有带过,正常过关。

出发

UA858早上9点半,提前三个小时出发最合适。在机场吃早餐,有免费无线网,一个小时正好看一下关于约会的最新邮件。出租车头一点晚上强生出租6258000叫好,第二天很方便。

飞机

一定提前三天美联航Easy Check-in定好去程靠窗座位,回程靠走道座位。因为去程途径日本的风景很好,降落旧金山的风景也不错,其他就是黑夜,靠窗睡觉没有问题。回来一直白天,时间更长,还是远离窗户睡觉好。

飞机上眼罩和耳塞一定要,太帮忙了。口罩这次没有用。尽量睡觉,一定要睡觉。

旧金山机场

确认使用Avis Preferred,省去几分钟时间,下飞机直接开车就走,不需要和任何人说话。酒店地址一定写在本子上,记住US-101哪个出口就行。

倒时差

对于和我一样睡不醒的人,千万别听老套的坚持白天不睡的教导。我的做法:提前看好最近的越南面馆。放下行李,直接开车吃七块钱的面,然后回来睡觉。从上午11点睡到晚上八点,起来随便吃晚饭,然后接着睡觉到第二天早上6-7点,时差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之后当早上起来变得异常痛苦而不是神采奕奕的爬起来的时候,就是时差已经过去了。

约会

提前三天一定全部约好,而且要详细到餐馆或者咖啡厅,至少也是街口。否则临时安排几乎不可能。

还有什么吗?以后想起来就记下来。

P.S. 今天没有办法,下午2点有个会,所以没有睡好。直接后果是因为时差原因打了盹,迟到40分钟。因为开会的地方在Stanford旁边,在Stanford散了会儿步,看到草坪上的学生的活动,羡慕不已,一冲动到斯坦福大学书店买了个橄榄球,带回去中午在交大草坪上玩。

好了,睡了,倒时差去了。

不同观点的根源

中国网民开始发出声音,是好事。讨论的时候,针锋相对,观点不一随处可见,也是好事。为什么同一件事情会观点如此不同呢?我试着归类如下。

其一,盲人摸象。看到的都是事实,确实不同部分的事实。关于上海好还是不好,美国好还是不好,都是类似这样的讨论。我们必须接受,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有多于一种事实。

其一,小马过河。就算是看到同样的东西,就是那一条河,因为自身情况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两个人看到价格相同的一个东西,有人说贵,有人说便宜,就是这种讨论。我们必须接受,对于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于一种描述。

也就是,我们必须接受,对于任何一个问题,有多于一种正确答案。 ,就像一个人可以是坏人,也同时是好人;可以是高的,也同时是矮的;可以同时是万众敬仰的偶像,可同时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可以是爱国者,也是个流氓。

双重狂汗

晚上和Wendy以及一朋友吃饭。她聊到她最近的看房经历时说:

“连mvm)的房子都被我看到了。那天我去看看房。。。。。”

之后的情节我在mvm的一个月以前的blog《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人狂汗(41)》已经看过了:

我家的房子在卖,下午有人来看房子。我不在,是苹果接待的。结果貌似看房子的人认识我。据苹果给我发的短信所述:“女的,不认识,对着你的照片大喊了一声你的名字”。
--来源:mvm《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人狂汗(41)》May 18, 2009

这是不是叫做“双重狂汗”?

Chris把我雷到了

再有9个小时,在美国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塔,奋进号航天飞机就要发射了。随机的就有我的宇航员朋友Christopher。这是他第一次上太空。要说这事儿挺大的。我就发了个很短的邮件给他,祝他一路平安。我没想到的是,Chris还是不紧不慢的像往常一样回了邮件,这下可把我雷到了。看来,航天员还是挺空的嘛,还在收邮件。呵呵。


Credit: NASA

在南京的时候,我们就聊过关于宇航员的生活。有趣的是,空间站里的宇航员是可以收发邮件的。只不过发出来的邮件直接寄到收件人。只有发到空间站的邮件需要有人在下面先看一遍,到没有什么秘密,仅仅不希望有人发一个病毒或者垃圾邮件什么的上去。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航天飞机发射。原来这个也是非常公开的事情,谁都可以去的。大前年YLF的另外一个宇航员Mark Kelly发射的时候,YLF的好多人都去了。如果我处于一个悠长假期的状态,我是一定会去现场观看发射的。

哦。我在同里的时候给Chris起了个中文名。他希望有些星星呀,太空呀,宇宙呀什么的在名字里面,所以我就模仿发音拼出了个“可历星”,虽然中国没有可这个姓,但意思还是不错的。今天Chris同学就可以去感受在星星中穿行是什么样子了。

在NASA TV可以看到发射的直播。

Update 15:07 June 13, 2009

奋进号因为氢气泄露,推迟发射

《旅行的艺术》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