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的画做成 NFT 会成为笑话

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尝试理解全新的事物,经常会成为笑话。对于 web3,我们也有这样的倾向。

对电子游戏机可笑想象

小学的一天,一群小伙伴刚刚光顾过新开的游戏厅,兴冲冲地回到教室,向我手舞足蹈地描述电子游戏机。他们说:

那里面有飞机,还有大炮,你用机关枪,打他们。

而在我的脑子里面,是类似于娃娃机一样的大玻璃橱窗,里面用绳子吊着各种飞机,然后有一个绿豆枪一样的装置,用来打那些挂着的飞机。

我脑子里的模型,来源于街上传统的游戏机。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电子游戏虽然也是游戏,但本质上和我曾经见过的任何的套圈游戏,气枪打气球游戏,还有钓鱼游戏完全不是一件事情。

当我自己亲眼看到游戏机光洁的屏幕的时候,是我对于游戏机的 “醍醐灌顶时刻”。原来电子游戏机是电视机呀!

电子邮箱放在哪里?

另一个故事,是我听说的,就是互联网早年,有人问电信上门安装的人,

电子邮箱一般是放在客厅还是卧室比较好?

电子邮箱 vs 邮箱;电子游戏机 vs 游戏机。加了电子,数字,虚拟两个字的东西,八成和原来的拿东西不是一个种类。

NFT 世界的笑话

另一个笑话,梵高的《星夜》要不要做成 NFT ?显然不合适。任何物理世界造出来的东西,都不适合做成 NFT。

因为这样的话,世界上会有两个 “真品”:一个是由原子分子构成,锁在纽约 MoMA 的展室里;一个是在区块链上。很多人努力的向我们用各种方法证明可以把他们连在一起,仅仅让我们更加一头雾水。

除非我们毁掉一个。有很多传统的的画家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用纸和笔画好作品以后拍照,然后毁掉原作品,只保留 NFT 版本。不过对于梵高的作品,这么做似乎毫无意义。

任何物理世界的东西上链都是不应该是主流。互联网初期,很多人通过把杂志扫描成图片发送到互联网上。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早期的 BBS 发帖,到新闻,到财经信息,到朋友圈内容,都天生在互联网上诞生。需要扫描进互联网的信息占比越来越小,直到大家不这么干了。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做这件事情,我相信仅仅是过渡时期照顾大家理解能力的一种妥协。

公众号文章就是数字原生文章

以我写的这篇文章为例,它天生是数字的。

它没有像鲁迅或者上一个时代的任何作家一样有可供收藏的、由原子分子构成的 “手稿”。公众号的文章,我们就算在物理世界打印 1000 份,他们也只是数字世界的拷贝而已。

只有登记在中心化数据库里的原生才能确权

不过仅仅数字原生的文章,头像啥的,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没法确权。我没法指着一串数字说,这东西是我的,或者指着这篇文章跟你说,这篇文章,送给你了。因为谁都可以拷贝,凭什么说你拥有?

而现在,如果有一个全球统一的中心化数据库,我就可以在这件数字藏品上面标注它的拥有者是我,如果转手,会登记一条拥有者从我转为另一个人的记录,而这些交易记录,只能不断添加,不能删除。确权问题,是这个数据库的天然功能。

举例子,这一篇文章,就是在登记在区块链上的文章:

《 What is your AHA Moment for NFT? 》

https://mirror.xyz/jianshuo.eth/Uy2mj0-PWeq7QJWEI-mh138rffkuuWvymSF__N32E7A

任何人都可以买下来,然后买家的名字(其实就是买家的钱包地址)就会被放在 owner 那一栏。没啥复杂的。

所以,NFT 的第一个条件是在数字世界产生(数字原生),第二个条件是在区块链上登记。这将是主流。大家可以不用费脑子理解很多人解释的,实物的画为什么做成了 NFT 还有价值这件事情了。

注:这个中心化的数据库的存储和实现方式是去中心化的,并且用算力的暴力维持的。这是另外的话题了,可以参考很早以前的学习笔记:

《链表,哈希,挖矿等 - 区块链技术学习笔记

智能合约,代币(Token)等 – 区块链技术学习笔记

钱包,私钥,地址等  – 区块链技术学习笔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