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的标号是一门有趣的学问,把繁杂的物理世界变成井然有序的数字,需要花一点心思。顺便把中国和美国解决同样的问题的方法比较一下。
主干道的编号
中国刚刚诞生的高速公路体系在编号上面,和美国50年代开始修建的艾森豪威尔高速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奇数表示南北方向,比如上海附近的G15(沈海高速), G25(长深高速),洛阳附近的G55(二广高速)等,偶数表示东西方向,比如上海附近的G40(沪陕高速), G50(沪渝高速), G60(沪昆高速)等。美国一样,西雅图那里的东西的I-90,南北的I-5;旧金山那里东西的I-80和南北的I-5等等。。。总体说来,本着5结尾就是南北骨干,0结尾就是东西骨干的方式,中美一致。中国特色的是从北京开出来的几条一位数字的放射线,比如G1京哈, G2京沪 – G7京乌的7条线。
和主干道相连的高速
考虑到和主干线相交的地区干线,中国采纳了和美国不同的编号方式。中国使用四位编号,和主干线相交的环线,在主干线后面加一个0(好似一个环的样子),然后再加一个数字编号。比如上海的郊环线(A30)就因此编成了G1501,过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以后,在宁波画了第二个圈,就是G1502。G25在南京画的一个圈就是G2501等等。如果是和主干线平行,第三位就是一个1,好像一条线。比如G15在经过山东时候的G1511,在宁波附近的G1512。。。
美国则所有的主干线的支线都用3位数表示,后两位是主干道的编号,第一位如果是偶数,表示平行线,就是沿着这个枝杈还可以回到主干线的那种,如果第一位是奇数,就是垂直线,离开了就再也回不来的意思。比如在硅谷,主要的高速全是80结尾,比如I-80, I-380, I-280, I-680, I-880. I-80是从西海岸的旧金山到东海岸的新泽西一条笔直的跨越北美大陆的高速,也是那么多n80的命名之源。I-280, I-680, I-880组成了一组围绕湾区有重新回到I-80的旁接线。在洛杉矶,因为城市里面交错着I-10和I-5两条大路,结果就有了和I-10垂直的I-110, I-710(都是南北线),和它平行的I-210(东西向),还有和I-5这条南北线垂直的I-105(东西),和平行的I-405(南北)。
和老系统兼容
中国和美国除了新生的高速公路体系,都有一套已有的国道体系。美国的就是US开头,比如硅谷形成依赖的US-101,以及被称为美国的母亲路的US-66(《汽车总动员》所描述的那条)。中国则是国道,比如上海到西藏的318国道,上海到新疆的312国道等。
两套数字编号系统,很容易发生标号的混乱。中国避免这种问题的方法是采用了不同的位数。一位,两位,四位数字,就给新的高速公路体系,而三位数字,留给了老的国道。
美国则用另外的办法。他们的US国道体系是两位到三位之间,顺序增加,而高速公路体系也是两位到三位之间。如何在一个命名空间里面和平共处呢?为了分开,新的高速体系从东南角,就是圣地亚哥开始,向北,向东逐渐增加,而老的系统从东南角开始,向南,向西逐渐增加。这样保证了在一个区域,不会有两条名字相同,却属于不同体系的道路。比如硅谷的US-101和I-80和稍远一点的I-5,就一大一小。为了避免在美国中部(东西的中部,和南北方向的中部),都会编到5左右,他们的新高速彻底跳掉了50号和60号以及之间的编号。这下大家就不会碰到了。比如在亚利桑那州里面,碰在一起的两条路分别是US-66和I-40。
出口编号
除了大的编号以外,中国的新的高速公路体系的出口开始采用了里程编号体系,就是从开始处的公里数的整数命名这一段上的出口,比如从北京出发,在上海段的203出口就到上海了,也就是1203公里的地方(超过1000,只取后三位)。美国的高速也大抵如此,却没有全国的规范。
虽然韩寒对于编号的必要性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质疑,我依然喜欢新的全国编号系统。开在延安路高架上,看到G60,好似前方就是昆明,到了G15的交界口,左转是海口,右转是沈阳。编号的统一,的确为全国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当然,我这里讨论的仅仅是编号。如果考虑到出行的成本,那又是另外一篇文章了。比如上上个月,从洛杉矶两个人飞到Las Vegas,机票要300多美元,如果开车过去,5个小时,30块钱美金油钱就到了,没有任何路上的费用。之后我们一口气开了2000多公里,经过大峡谷,Sedona,凤凰城,墨西哥边境,到圣地亚哥,再回到洛杉矶,就是200美元。油便宜和路便宜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上海,去一趟南通回来,油加过路费就已经六七百块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