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NFT 的醍醐灌顶时刻

我们都有过一些特殊的时刻,仅仅瞟一眼一样原来没见过的东西,立刻就明白了它是什么,并且后面的很多年,这种认知就没有变过。这些时刻,被我称之为“醍醐灌顶时刻”。

比如,我对于互联网的“醍醐灌顶时刻”,就是当我在交大第一次冲进包玉刚图书馆四楼的机房,看到哈佛大学的主页 Harvard.edu 的那一刻。只用了一秒钟,我知道了互联网是什么。在这个时刻以前,任何文章,任何解释,和二手的描述都没给我讲明白这事儿。

区块链,NFT, Web3,元宇宙,或者任何类似的事情也是一样。我们听了太多次,但是依然无法理解它们究竟是个啥东西,直到那个“醍醐灌顶时刻”的到来。

几个月前,我打开 OpenSea, 用我的钱包连接,然后把我画的一些画作为 NFT 发表。我可以在公开的列表页看到它们,也可以在我的账户下看到它们。( https://opensea.io/jianshuo )

没啥新鲜的。就跟古老的互联网时代的网站一模一样。

然后我去以太命名服务 ENS 注册了一个域名 jianshuo.eth 。也很顺畅,我在 ENS 的后台看到了我的域名。

也没啥新鲜的。就跟古老的互联网时代的网站一模一样。

当我回到 OpenSea,我发现新注册的 jianshuo.eth 出现在 OpenSea 的资产管理页面里面。而且直接可以交易了。

哇!这是新玩意儿。

这让我理解,OpenSea 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数据库(我是指和 NFT 存储相关的信息的核心数据库),ENS 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两家不相干的公司,其实共同使用同一个数据库,一个被所有的网站,应用和个人共享的全球数据库。

建立一个所有人可以用 API 读写的全球共享的数据库,曾经是 IT 产业几代人的梦想。但是就跟巴别塔(Tower of Babel) 一样,让全世界的所有公司,所有个体,都同意用统一的数据库,而且信任它,是不可能任务(还有人记得 UDDI 吗?)。直到区块链出现,才发生改变。

区块链是事实上的全球数据库。所有人从那里读信息,所有人往里面写入信息,所有人都信任这里面的信息不可篡改。所有人的工作,其实是为这个数据库做界面。

早在2000,微软发布了一个四段小视频组成的广告片,向大家展示 .NET 战略实现以后的世界。其中的一段视频里面,一个人被车撞了去医院。医生拿出了一个像 iPad 一样的设备(那可是2000年!)请求许可。之后医生就有了关于这个人的全部医疗信息。

这个场景最终成为了现实,但是不是靠 .NET 技术,而是区块链。而且也肯定不是一些独立的系统靠互相调用完成,而是一个事实上的中心化的数据库。有趣的是,大家给这个全球的中心化的数据库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去中心化数据库

这就是我的 NFT “醍醐灌顶时刻”。愿意分享你的类似时刻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