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一千多天,经历了周围没有一个人知道blog,到blog火热的过程。对于blog的商业化这个热门话题,总想说几句,却又怕失之浅薄,一直没有动手。不过前一段在和《每日经济新闻》优秀的实习记者朱琳聊起来,无意间说出三点看法,觉得还是可以贴出来供大家指正的。
声明:在阅读完全文前,先不要得出结论:我对blog没有信心。更准确的说法是,我对三年后的blog充满信心。
观点一:不要混淆文化的热点和商业的热点
关于blog和传统的方式的不同,它的好处,它带来的变革等等,这些是blog现在热的原因。但这是在文化,或者是意识形态方面的热点,还不是商业上的热点。比照Internet的历史,从70年代末的雏形,到1991年开始的商业应用,再到1994年底的商业上的成功,过了很多年。blog不见得要同样的时间,但也决不是3,4年就可以的。
很多东东,尤其是对大众产生影响的东东,文化先行,导致普及,再到有商业模式,这是常走的路。媒体和引领潮流的人总在追求新的东西,当一件东西在文化领域不是以新锐的形象出现的时候,而是作为常识的时候,就是商业应用开始的好时机。很久没有人跑过来兴奋和憧憬向我讲一种神奇的叫HTML的语言,可以让人方便的发布信息,还有一种叫做HTTP的东东,可以让人方便的看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文档了。这个时候,就是互联网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时候。
观点二:不要混淆blogger的数量和严肃的blogger的数量
现在被广泛引述的中国blogger的数量是3百万。我们无从查证这个数据。“如果其中1%的人愿意付费,那已经是3万了。每个人每月付5块钱,那也是15万了。”BSP对VC说。“像你这样的blogger,每个月付5块钱,你在乎吗?”他问我。
而事实是,这三百万blogger中,总共写过超过3篇的有多少?估计只有一半吧。试一下,发一篇,知道什么是blog了,就结束的大有人在。其中,写超过15篇的有多少?其中每周有更新的又占其中的多少?我估计全国可能是几万的数量级。中国坚持写blog一年的有多少?2年的呢?所以,当看个体的时候,觉得严肃的blogger愿意付钱,而算总数的时候,又拿来3百万的数字,这不见得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上的数据,纯属猜测,示例而已)
如果过了一到两年,当每周有更新的blogger的数量真的达到了50万,那时的blog有时完全不同的场景。
观点三:不要混淆BSP(Blog Service Provider)的商业模式和blog的商业模式
当严肃的blogger达到50万的时候,围绕blogger的商业模式就会像现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人可以讲课吧?有人会来组织,并代理收费。这些人要出书吧?有书商会出书,有电视台会来搞节目。这些人要备份吧?有人会来做。这些人的方方面面,稀奇古怪的需求,就会生出商业模式出来。虽然BSP是第一种商业模式,但它远不是Blog商业模式的全部。
当Internet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Internet的唯一模式就是互联网接入。AOL,MSN都在抢这个市场,中国互联网的开创者瀛海威也从接入做起。就像那时的人想象不到现在网上拍卖也会赚钱,做网站会赚钱,连实名也会赚钱一样,我们现在也很难想出太多的模式。这些,都不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想得好的。所以,BSP先行,还会有更多的模式出来。
结论:坚持
所以,互联网的神奇所在就是,坚持是网站成功的关键。当文化上热,尝试的多,实际用的少,并且没有明确的模式的时候,你就要进入。不但要进入,而且要做好等三年的准备(包括心理的和资金的准备)。如果这时不进入这个市场,等到三年后,市场成熟了,已经坚持三年的公司会在那里享受这个市场了。互联网不是股票,盈利的迹象早,好东西大家都看得到,所以聪明不是全部,坚持才更重要。
注一:这两天Andreas又到了上海,他说道:第一代互联网就是一堆计算机,用线连起来,并说着相同的语言。第二代,有统一的表现形式。而第三代,用户成了内容的创造者。有趣的概括。
注二:Wendy的MSN Messenger 显示名改为:“人的快乐有四种:呼吸新鲜的空气,被人爱着,放弃野心,创造”。有道理。
注三:客齐集的短消息服务已经做好,还没有发布。发信息到152838(移动)或者952838(联通)发布需求信息。这个是免费的,只要付一毛的短消息费。包月的客齐集精彩商务套餐也调试结束。我们和东方网合作,发短消息swyy到1528订阅。套餐包括每月两条的《I时代》上的广告,还有短消息通知,比如合租情报等,还有客齐集客户服务中心提供的客户代表用电话,QQ,MSN Mesenger人对人的服务。25块钱每个月。注意:服务以最终推出的版本为主,这里不作为产品描述,也不提供任何承诺或保证。:-) 大家可以帮我出出主意。
注四:和团队的李佳,泰琳,登甲等讨论了客齐集的文化,隆重推出这个口号:“网络-同城-生活”我们希望它能承载我们的本地化(将来细到小区,楼宇)以及围绕生活的类目的特点。我还是很喜欢的,大家觉得呢?
注五:晚上和来上海的刘韧老大聊天,他也是认可我讲团队透明化的想法,我希望把客齐集的真实的想法透明的给我们的用户看,有些东西可能会成功,可能会失败,但过程是最有趣的。比如我对7月中旬客齐集在超市里面试点的“客齐集生活卡”就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大家捧场。刘老大欣然同意我公开他和keso身着客齐集T-Shirt的照片。天呢。我们的广告都做到他们的身上去了。哈哈。刘老大还是鼓励做正确的事,不要急功近利,以长远的眼光做事情。很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