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对于晚婚问题的分析

最近因为电影关心起了晚婚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数据敏感型的理科生,我做了这样的数据分析。

一个女生被问到择偶要求,她说:要求不高,只要身高178以上,帅一点比我大就行

看似特别简单的三个要求,实际上可能比她自己想象的比例要小。

先说结论, 这样的未婚男性占男性总数的十万分之3.68

一个一个来看这个条件。

身高

根据2020年12月23日国新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18-44 岁中国男性平均身高 169.7 厘米,中国女性平均身高 158.0 厘米,与 2015 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 1.2 厘米和 0.8 厘米。

考虑到 2020 年比 2015 年增高了 1.2 厘米,而 24 岁到 44 岁之间我们假设身高不会明显长高的话,我们可以假设增高是因为这五年里面新纳入统计的18-23岁的年轻人的身高拉高了平均数(《柳叶刀》2020年数据,中国19岁男生平均身高已经达到 175.7 厘米,女生 163.5 厘米),那么 24-44 的结婚适龄男人的身高应该至少少 1.5 厘米,也就是说中国 24-44 岁的男人的平均身高应该是 168.5 厘米。

同时,一些数据提到男性的身高的标准差是 5.8 厘米。也就是说,如果考虑今年年纪在24-44岁之间的适龄的男人的话,身高 178 厘米以上的男人,高于平均身高 1.63 个标准差 (+5.8 * 1.63 = +9.45厘米),根据正态分布的对应表,可以知道,身高超过 178厘米 的人占男人总数的 5.16%

帅一点

到底人群中帅的男人的比例是多少呢?

帅完全没有办法定义,但是按照我们对于任何相对概念的定义,一般来说也是按照高于平均值两个方差来定义的。

比平均值高不到一个方差的男人(大约占34%的人口),我们说来叫做相貌普通,或者一般人。

高不到两个方差的男人(大约占14.7%),我们叫做挺好看的。

勉强算上帅这一等级,应该是高于平均相貌两个方差的人数,大约2.5%,才会被大多数人称为帅吧。我们就假设一个5%的人口是帅的吧。

当然有一个让我觉得很迷惑的事情,我对周围大多数的人的调研,包括男人和女人,都普遍觉得女生中漂亮的比例高于男生中帅的比例。如果说女人中每五个人中间应该有一个美女的话,男人中每十个人很难出一个帅哥,女人尤其这么认为。再加上年龄因素,越年轻帅的比例更高,适龄的男人的帅的比例有的人估计连 5% 都不到。我们假设 5% 符合帅的条件。

合适的比例

就上面两个宽松的算法,如果一个女人希望有一个身高高于 178 厘米,帅的,那就是所有男人中的 5.16% 的 5%,也就是 0.258%。

如果再加上一个年龄限制,比如要比自己大,如果自己是30岁的话,适龄的男人是30-45之间的话,又只占18%(15岁 / 80岁),也就是男人的 0.046%

也就是说,随口说了三个宽松的条件,就把符合条件的男人的比例降到了0.05% 左右。

如果再加一个经济条件要求,皮肤白净要求,甚至再加哪怕一点点的籍贯,小癖好的要求,满足的人数迅速降到百万分之一。

但很多的人说,无论比例多小,世上人那么多,我就只需要一个人嫁就可以呀。我们接着看一个悲催的事实:一个人一生可以见到多少人?

邓巴数:150

首先,一个人可以建立密切的关系的人数,就是认识,并且认可相互的关系的人数,我们称为邓巴数。这是英国科学家邓巴在 1990 年提出的,这个数字是150。这是根据灵长类动物新皮层的大小决定的生理上限。如果我假设一个人的结婚对象肯定是在邓巴数的范围里面的话,一个人可以谈恋爱的人,也就是在150人中间做选择。(其中男人约75人,身高178以上的应该不到4个,未婚的应该0.3个)

10年认识的男人的上限:2000

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自己认识的圈子,非常努力的每天都爬起来去专门认识一个新的朋友,以压力测试的方式来过我们的人生,10 年的时间可以让我们认识 3650 人左右,其中 1825 人是男人。而我们的人生,谁能做到每天都认识一个新人呢。很多很宅的很忙的,估计一个月都不多认识几个人呢。按照这个0.046% 的比例,10 年里满足自己最初简单的要求的男人,会遇到 0.84 个。

10年能够见的脸庞:20万

就算以上海地铁的密度,我们能够看清 5 米内的人的脸庞,我们每天挤地铁能够看到的新的人的脸庞也就在 50 人以内,一年所有的脸庞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 20,000 人,十年也就是 20 万人(其中男人 10 万个)。哪怕那这个人数,乘以 0.046% 的条件满足率,可以得出,合适的 “身高178以上,帅一点,30岁以上” 的要求的人,每一年会被你远远的望到 4.6 个。

真的能够匹配的概率

就算花了 12 年的时间,每天认识一个新的男人,总算遇到了那唯一一个满足刚性需求的男人,接下来的过程就更加绝望了,如果能够结婚,还需要:

  1. 这个男人正好处于未婚或者离异状态(35岁的话这个比例是8%)

  2. 这个男人正好喜欢这个女人(这就难说了,如果男人也是有如这个女人一样的条件标准的话,同理,这个比例也是 0.046%)

也就是说这个女人以最努力的方式每天去认识一个人,要不了 32 万年就可以遇到一个符合 “身高175以上,帅一点,年龄大约 35 的男人”这个简简单单的要求,而自己也符合对方的类似的简简单单的要求的男人了。在这个基础上,两个人总算可以开始谈恋爱了。看在双方 32 万年的寻觅的份儿上,是会否有爱情就忽略不计了吧。

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我以女性找老公为例子,如果反过来,以男人找老婆计算依然成立。

我无意得出有了要求就不可能找到另一半的结论。如上得出的荒谬的概率数字,仅仅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婚恋如果从一个 “简单的刚性标准” 出发择偶,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回答理想中的恋人这个问题,当然可以描述出一个白马王子的形象,就当许愿好了,但是千千万万不要以此为真的标准

对于不符合自己既定标准的人,不要直接拒绝,可以开始相处试一试。很多姻缘都不是自己原来设想的那样。

即便坚守标准,绝不妥协,也要先做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明白的知道自己在坚守的是一个多大概率的事情比较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