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与社会的标准

在从慈溪回到上海的路上,我和朋友谈到关于智商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让我逐步想到了与智商以及社会的标准等诸多问题。

智商

谈起智商,我一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可能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智商,也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到底什么是智商,大家都有些隐约其词。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倒也罢了,居然还有人像模像样的推出了测试的题目,还给人打一个80-140分数。小的时候还挺相信有智商这种东西的存在,坚信智商越高就越聪明,不过现在,智商这东西对于我,并不显得比通过星座或者血型预测未来更为准确。

我倒是相信,人的性格,特质,和能力有个体的差别,研究这种差别是有科学的必要的,但是因为这种差别就认为对于预测未来有任何的帮助,就有些不合理了。

以智商为例。有的人的脑子就是偏向于事实的收集,细节的关注,而另外一些人就是比较善于理论,善于总结和归纳,在细节中间找出规律来。而智商测试,其实就是测量偏重于“总结“这个能力的测试。把智商叫做“归纳总结因子”倒还是准确一点,如果叫做“智力因子”就不靠谱了。测出来智商高的人,的确能够在1, 2, 4, 7, ___ 这个空中填上11,或者在 | \ — / __ 里面填上|。不过,仅此而已。除了能够说明这种特定的能力比较强以外,真的并不说明太多其他的东西。

是不是有这种能力就更容易成功呢?说不定,要看我们这个社会的标准了。说到这里,让我花些时间,阐述些不着边际的想法。

不平等的社会

人类社会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只不过,我们从根据是否足够强壮到在决斗中胜出的古罗马社会,进化到根据一个人的血统来分配的封建社会,甚至我们还曾经比较搞笑的根据“出身”来决定到底是又红又专的“贫下中农”,还是应该除掉的“地主”的社会,最终,我们来到了一个理论上根据人的才学来做不平等分配。我们还是为了解决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上用了不平等的方式,仅仅是不平等的根据有些变化而已。

比如今天正在进行着的高考。我的问题是,根据考生的父亲是不是市长或者主任来录取显然已经不能被人接受,但根据学生能不能知不知道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定义就决定他的前途,虽然进步了一些,但是不是依然那么有道理呢?是不是只有可以解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人,才更优秀呢?从单一的教学的角度来说,是的。但是,就像智商一样,它仅仅是衡量了人的一种能力,而我们根据这个能力的衡量,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就不尽合理。如果说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非正统教育出身其实就已经暗示,这种衡量体系的偏颇所在。

不平等中的平等

1948年的联合国人权宣言里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现在各国都在实行或者努力实行的样板:通过尽量控制在中等教育以及之前的教育的平等机会,给予每一个足够长的起跑期,然后在高等教育或者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根据考试和才智来做不平等的分配。这也是不平等和平等的折中。也就是说,先给予平等,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拔,并根据此选拔结果,给予不平等的对待。

对于一个考不上大学的人挺难以回答的难题就是:“请告诉我,为什么你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了12年,获得了平等的教育,却不能考出同样的成绩?”这个问题的确让人尴尬,却无法正面回答。对于成人的世界也是一样。如果中国明朝的农民家里一贫如洗,他或许还可以狡辩“我并非生于王侯将相之门,纵使我聪明,有能力,我也只能贫苦”,而在现在的中国,尤其是竞争更加公平,公开的沿海地区,甚至取消了高考的分省录取,户口制度不再阻挡人的流动,如果一个人没有钱,就挺难回答同样的诘问:“亲爱的穷光蛋,请问为什么你被给予了同样的机会,同样的教育,同样的不加歧视的招聘机会,你却依然这么穷呢?”。在明朝的时候,如果说贫穷仅仅代表着物质匮乏而带来的痛苦这一件事情的话,现在的贫穷,就不仅仅要忍受物质匮乏带来的痛苦,而且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羞辱了

所以回到智商的问题上,测出来的智商高,仅仅说明在无数种能力中的一种出众,决不可认为是全面的出众;而这个社会,也切不可仅仅以一种才能就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否则虽然打着平等的口号,却可能和封建社会仅仅根据出身就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样可笑。

多样的社会标准

经过几个世纪的进化,很多社会终于可以认可人本身的多样性,用多样的方式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并且给予响应的认可。比如在高考分数的维度上,就以少得可怜的几门课的规定的几百个知识点作为考核,而身体强壮与否没有关系;而在奥运会上,是不是算得出排列组合的题目,或者肤色,国家已经不重要,而仅仅考核身体的强壮。当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标准可供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要被衡量的标准,这个社会才能人尽其才。

换一个衡量标准,这个世界的人就呈现另外一个样子;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人,是社会的悲哀。

《智商与社会的标准》上的8个想法

  1. 归纳总结能力只是智力的一部分,另一块很重要的我们称之为灵感或创造力,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而智力中最容易得到的其实是记忆力,就是我们曾经嗤之以鼻的死记硬背。越来越觉得这个能力的重要:考试的时候,老师不会给你时间推导公式,你只有记住然后代入数据直接计算;和人交流的时候,没人关心你的理论,人们更愿意听故事,具体的故事;做一个商人,必须时刻关心各种商品的价格,社会热点,市场动向,记住每个打交道的人的姓名职务专长喜好… 在4G Flash Memory 只卖300人民币的今天,大脑的记忆功能依然如此重要。

  2. 刚回来就看到这个讨论,呵呵同样的想法有过好几次,却没有这么仔细过

    我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标准产生,否则社会会变得冷漠而且无趣。
    想象一下,以后找工作的人和招人的公司
    个个都看智商标准委员会和测试委员会的智商测试结果
    大学生和研究生,像挂大白菜一样,论斤(智商)称
    毛骨悚然

    但是,公司总是在追逐利益、规避风险,智商测试只是为了规避风险所做的尝试,成功与否,还没看到对比数据,不敢妄断。

  3. 智商绝对比星座、血型更有根据的。尽管它并没有一个一致认定的定义,不过是朝着越来越准确的方向进步的。
    比如智力多元理论认为,智力就有言语、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运动、社交、自知智力这几种构成。
    今天测出来的智商高,并不仅仅说明在无数种能力中的一种出众而已。人们对于智力测验的理解总是狭隘的,但无论怎样,智力测验的初衷并非要预测一个人在今后成功或失败,更不可能决定,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地这样理解而已。

    不幸的是,就像人们对于智力测验的理解一样,社会的标准貌似仍是单一的。为了生存大家都无奈地变成张小盒的方脑壳,不管自己之前是扁是圆。从心所欲敢于逾矩的人,没几个。

  4. 那些智商测试题不过是想表达出一种简单而异常于人的思维方式。
    其实有些时候觉得经验和直觉这两个概念更能衡量一个人的能力。
    比如你做了一百道类似文章中测试题的人,和一百个没有做过题的人比,你站在了分数偏高的人那一组。这是基于你的记忆力和对机械重复的直觉。并不表明你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智慧。
    但同时,如果你不具备记忆能力和机械重复的直觉,做过100道题的你,仍然会有可能站在分数低的那一组。

    健硕最近在忙什么呢~呵呵,居然会想到写这样的文章~

  5. 第一段所说的’智商’,指的是模式识别的能力.
    应该是可以部分体现一个人在科研活动中的能力.

  6. > 对于一个考不上大学的人挺难以回答的难题就是:“请告诉我,为什么你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了12年,获得了
    > 平等的教育,却不能考出同样的成绩?”

    两个硬币往天上投,大家都是同样的重量、厚度、素质,为什么有时候会有正面、有时候会有反面的结果呢?

    如果人生是完全由智力决定成就,那么有钱人就不会遇到挫折及潦倒,他应该只会越来越富有。

    当Steve Jobs被赶出董事会时,大众嘲笑他;当他回来时,大众赞誉他。但他不是同一个人吗?

  7. 我考上大学,还挺不错;平时大家评价我也挺聪明的

    可是测智商只有70,弱智,晕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