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到了西雅图

原文:

Wendy的西雅图游记(一),我喜欢。

评论:

昨天看到Wendy的西雅图游记,很是喜欢,立刻发了个链接,但转念一想,好像和这里一贯的风格不符,似乎没有给出什么所谓的“高论”出来,便又撤了下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个blog已经不再是我的blog了,而更像一个杂志或媒体了。

对于一本杂志,比如《三联生活周刊》,比如《中国企业家》,再比如《IT经理世界》,我们希望那里篇篇字字珠玑,页页妙笔生花,这是应该的期望,因为那是杂志。但是对于个人的blog,有同样的期待,估计会很失望;若要用这个期待来要求自己,恐怕会把自己搞得太累。Keso兄的blog是个严肃的媒体,但那是多少的精力放进去,又加上多少的个人阅读以及多年的沉淀使然,并非人人可以尝试得来的。

媒体本身就够有压力了,Blog同时是个一个勾画细节的地方。细节是什么?细节是夺去所有人的光环,让所有的人,无论著名的,不著名的,有钱的,没钱的,变得越来越相像,越来越分不出彼此的东西。

一个人可能在世人面前奇妙非凡;然而他的妻子和随身仆人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几乎没有人在家里被当作奇人

蒙田在《随笔集》里是这样讲的。一种理解就是,“本来就没有什么认真的是奇妙非凡的,但只有家人和随从能从近处看到这令人失望的真相,或者,有人的确有意思,但是他的年龄和居处都离我们太近,我们往往不当回事,因为人有种奇怪的排斥身边事物的倾向”。Blog或者保持这种距离,或者打破这种距离。这同样无所谓好坏,只关乎选择。

比方说,当有人真以为我可以引用《随笔集》里的一句话,就猜测我好像看过这本书,这就是假的光环;其实,那令人失望的真相,也就是Wendy知道的细节就是,我只是看到《哲学的慰籍》这本书里对它的一次引用而已。

《Wendy到了西雅图》上的19个想法

  1. 老王,可能这个问题不太合适,但还是忍不住 – 难道微软允许员工之间发展个人感情?记得有人提过,IBM是鼓励员工内部解决的,据说是可以留住员工。MS是怎样的?

  2. hi,王大哥,你的AJAX小东东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选中了文字后不能同时用鼠标右键的功能,致使我不能用网摘摘录,昨天就发现了,还以为只有那个页面里面用了AJAX。

  3. bingfeng,真可爱的问题(要我是你,也会忍不住问的)…微软虽然已经是30年中年公司了,但有的时候还是保留着挺酷的个性,虽然有很多专业的咨询和管理公司对一些做法很不以为然.微软对这是非常宽松的.这从微软对blog的让我非常都惊讶的开放态度就可见一斑.

    AJAX的那个摘取,挺有趣的,但只是个演示,所以我把它限制到只在AJAX的那个页面里面了.这里现在应该可以选择,可以加网摘了.

  4. 别个博客们太高的标杆——像KESO一样的太少了,KESO又是专业的;有别给博客们太大的压力,那样压力太大对于“百花齐放”是不太有利的;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和平和的心态。
    希望,有影响力的博客们在“舆论上”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引导。

  5. 说起BLOG,我怎么想起了小时候,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会布置作业,少不掉的一样就是日记,还有周记,现在都几十年过去了,有绕回来了.那时候谁会愿意做作业呀,可现在,不一样了.看来是轮回呀.谁说20年后的时装不是现在马路上的流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