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互联网哲学

老技术的网络效应

美国人都用语音信箱。这是个很愚蠢的东西,打电话过去,要留言,还要等人家回电话,回电话说不定还是留言。在中国这个人人都有手机,都用短消息,用MSN和QQ的国度,语音信箱太落后了。但落后的东西不见得能够很快的被淘汰。是不是很奇怪?

语音信箱

美国开始流行语音留言的时候,还没有我们现在用的这些好东西,当整个社会都开始普遍使用语音信箱这种东西,形成习惯了,你就很难撼动。一个美国人习惯于在语音信箱中留言,是因为他的朋友的电话都提示语音留言;他经常去查自己的语音信箱,是因为他的朋友都会时不时留个言给他;而他会在别人的语音信箱留言,是因为他知道他的朋友回去查收的。

VCD

就像又一次和以前C-Cube的CEO聊天,说起当年C-Cube进入中国(C-Cube是早年所有VCD的解码芯片),本以为中国因为没有录像机的市场,可能并不会很成功,结果发现,中国的VCD机的销售量大得惊人,成为C-Cube最大的市场。原因就是美国人人都用录像机,因为有很多的录像带;大家还在生产录像带,是因为有大量的录像机的保有量。。。而中国,这个网络效应开始的时候就是VCD。

传真机

一样的道理,传真机这种东西也是个技术落后的东西,明明可以邮件的东西要打印出来,传真过去再把打印的东西碎掉,但是每个公司都有传真机,因为其他公司都有;其他公司都有传真机,因为他周围的公司都有。这种惯性,让新开业的公司也要买一个传真机。

3G

说道前不久的3G资费问题,当时仅仅分析到,固定资费是3G发展的前提,但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分析。注意,固定资费和资费下降不是一个概念。我猜测用一个包月的稍高的价格,甚至比把每兆流量降到1分钱还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说白了,资费不是个问题,使用量是个问题。

现在3G按流量收费,所以用3G的人不多;因为用3G的人不多,3G应用就不多,不够好;因为3G的应用不够多不够好,所以使用3G的人迟迟上不去;因为3G的人上不去,资费将不下来。这是一个死结。如果从包月开始,这个循环转起来,未来用户将会用少得多的钱,获取比现在多得多的应用。这一增一减,中间的价值落差就出来了。

技术的网络效应

我们常说一家公司的网络效应,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这个网络对网络里的每个节点的价值指数级增加,电话公司,eBay等等是典型的例子,不过放大来看,一个新技术或者老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网络效应。最近的例子就是互联网。过了二十年,如果我的儿子问我:“怎么现在大家还在用互联网这种蠢技术呀?”我的回答一定和我现在的传真的描述状况一样:因为还有很多人在这里用着它呀;尤其是你爸爸这种年轻时候就开始用,习惯改不过来的人在用呀。

大事件

要打破这种网络效应,很难。这种转变,通常伴随着一个大事件。因为网络效应一旦显现,改变个体很难改变它,只能集体改变。这个大事件,就比如2003年的非典,好像阅兵式里的一个口号,全国很多人开始在家里使用网络购物,这一个习惯改变,催生出了很多电子商务网站,这又反过来影响网民;比如台湾地震,海底光缆断了,在同一时刻影响到很多网民上的网站的改变,美国网站的替代品在那个时候获得很大发展;再比如四川地震,比如伊朗选举等等大事情,都或多或少的打破了某一个老技术的网络效应,促生了一个新技术的网络效应的形成。

社会发展的固定的步伐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曾经冥想,为什么人类的科技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步伐呢?为什么爱因斯坦一定要在牛顿之后百年才生出来呢?为什么没有一种方式加速这种进步呢?我现在的思考就是,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像机械钟表里的齿轮一样,只能因为你走一小步,我才能走一小步,因为我走了一小步,你才可以走下一小步的方式在发展。这种齿轮的咬合,导致了任何事情,都比我们想象的要慢一些,这解释了为什么技术应用有七年之痒或者为什么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资费挺重要

现在3G的声响很大,周围朋友开始有像当年web 2.0概念刚刚出来时那种蠢蠢欲动的感觉。我倒觉得这只是一种假象,真正的3G,还远没有到来。

那天一个朋友给我看Mixi的用户增长图,从2006年开始,手机用户从几个百分点,到现在占Mixi用户的2/3左右,而互联网用户只有1/3,以此说明手机对于未来战略的重要性。

不过,我的分析是,MIXI手机版以及日本3G的发展,绝不仅仅3G设备的普及就会促成,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就是KDD开始推行包月制。包月+3G设备的普及两件事情,才促使3G在日本的普及。在中国,简单的说,我在等待中国移动,联通或者电信的廉价的3G包月套餐。

说到包月,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

几年前,曾经广东等几个省的WAP网站特别火,就是因为只有这几个省有WAP的5元钱(记不准具体数字了)的套餐。

在上海的拨号上网也是个例子。90年代末,上因特网(那个时候的名字)还按分钟计费的时候,有一种用户名叫vip,密码是8888的拨号上网,只收电话费,不收上网费,虽然免费,但是只能访问中国电信机房里的有限的几个网站。其一叫上海热线,其一叫pchome,其一是宽带山,其一叫吸铁石。。。结果这些当时都在上海热线下面的子频道直到现在还在上海占据着不小的份额。

所以,可以接入互联网,不一定上网就会火,还需要按月付费而不是按照分钟付费的资费计划;也不是有了3G手机,手机互联网就火了,资费对于用户的重要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资费贵和便宜当然重要,是按分钟,按流量计费,还是包月,也同样重要。

百姓网研发部门诚聘大二、大三实习生

转自:http://shanghai.baixing.com/jisuanji/a33228056.html晓良博客

1. 百姓网是做什么的?
百姓网(http://www.baixing.com)是互联网巨头EBAY旗下的个人生活信息网站,是个人房源、个人闲置物品转让、拼车、技能交换、物品交换、招工等各类生活信息的集散地。百姓网的研发人员一半以上都是从实习生开始,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成为现在的技术骨干,整个团队年轻而充满激情,卓越而互相帮助,而我们现在又开始敞开臂膀,欢迎有志于在互联网开发方向发展的同学们加入我们。

2. 百姓网能够提供什么?
a. 学习的机会:技术上的,最主要的是做事方式上的。
b. 培训:为期一周的与互联网开发相关的所有的基础,但是你需要通过考验。
c. 足够的工作量和压力:考试最高分是100分,工作没有最高分,只有更高分。
d. 80元/天的报酬。

3. 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a) PHP开发
b) 系统测试
c) 前端页面编写
d) 文档编写
e) 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管理
f) 内部系统开发
g) ….
技术都是相通的,在你没有成为专家之前,我们的建议就是都做一下

4.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生?
a) 聪明(注:我们不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
b) 有好奇心,能提问题,能解决问题。
c) 乐观,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遇到困难要越挫越勇。
d) 有过一些开发经验,有作品更好。
e) 当然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周至少有三天的时间可以实习。

如果您对这个实习职位感兴趣,请把中文简历及作品(如有的话)发到:panxiaoliang [at] baixing.com,由于我们要对所有应聘人员进行集中测试,所以可能会晚些通知到您,请您谅解。

便宜的Amazon

Amazon Web Services (AWS)中,我用的最多的是两个S3EC2。两个都相当的便宜。昨天在杭州,我强烈推荐哪吒把它用于备份和实验环境搭建。

我把自己硬盘上面40G的个人数据中的部分备份到S3服务上去,每天晚上S3sync增量备份。存储15美分每G每月,传输10美分每G,用到现在还不错,只不过几块钱一个月就搞定。很便宜。

还有EC2也不错,给自己弄几台Windows Server的机器,12美分每小时,可以用微软的Terminal Client远程登录过去,自己是管理员,和自己多了几台电脑一模一样。睡觉前关机,就不花钱。上个月我才花了不到一美元。很爽。

所以,现在的国内的网站,把大量的存储放到AWS S3这样的服务器上,完全有可行性,因为考虑到网速问题,直接拿来提供服务可能还嫌有些慢的话,做备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几百G的数据的备份过去,然后本地的SQL Server其实只存储最近几周的数据,当做本地缓存来用,如果真的有对过去的数据的需求,再从S3提出来。整体上的运营成本降低不少。

对于EC2,如果要搭建复杂的实验环境,直接去租个二十台电脑,有的做SQL服务器,有的做Web,有的甚至可以做负载均衡等等,上班开开,下班关掉,一个月也就是两千块钱左右。想当年,我们为了部署测试中国移动的终端部署项目,搭了一百多台虚拟主机,如果5年前有EC2这样的服务,我们也不用折腾那么多的硬件,搞得自己跟专业网管似的。

云计算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是时候用起来了。

创业的三点感悟

做公司多年,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乐于和朋友分享。

1. 专注。

听小伟说,blogcn的胡之光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让我们每个做过公司的人都深以为然。他说

经过四年以后,我认为blogcn应该把blog做做好。

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做blogcn,不把blog做做好,还要做什么呢?不过就是这句话,让很多的人觉得汗颜。我给百姓网的要求是,我们就是要把分类做做好;给译言的建议是,把翻译做做好;给朋友的一起跑的建议是,把组织一起跑的事情做做好;给酷我音乐盒的建议是,把音乐盒做做好。专注做一件事情,是最容易说,也是最难做到的事情。相信很多创业超过三年的朋友都会对此会心的一笑。人就是这么奇怪,除非自己犯过同样的错误,真是记不住这些道理。

2. 成本。

最近的金融危机以及融资寒冬来的恰到好处,它让很多创业者又理解到了另外一个很朴素的道理,那就是:

利润 = 收入 – 成本

这个道理,又是一个看起来如此简单,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在好的光景,大家很容易忘记对成本的关注,而片面的追求收入,几乎不去核算,以什么样的成本达到这个收入。那个时侯,很多创业者或者VC会算一笔账,每增加1块钱的营收,或许可以在估值上面增加20块钱,为了这杠杆翻上去的20块钱,别说花一块一毛钱的成本,就算是18块钱的成本,都会有人去做。所以才有了那么多花18块,挣一块钱的傻事。现在,20块钱的买家没有了,每个公司重新回到花一块钱就要挣一块钱的生意的本质上来。这是好事,对每个人都是好事。

3. 简化。

人都有贪心,觉得通过扩大公司的规模,可以更快的达到“大”,或者“强”的目的,其实不然。

加一个人的成本,绝非是一个人的工资,甚至加上福利和办公成本摊销之后,还仅仅是真实成本的小头。由于加人带来的沟通的成本,管理的成本,甚至是CEO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极大的成本。

加一个功能的成本,也绝非是这个功能的开发成本,而牵涉到后续的系列的运营成本。比方说,帖子的一个回复功能,工程师一天就可以做个样子出来,但之后的成本,只有做了,才会知道。比如,有了留言功能,就要有防垃圾功能;有了留言,就要有人来审核;有了审核人员,就要牵涉到人的一切的办公,福利,工资,管理的问题;有了团队,就要有人定指标,出报表,看报表,修改报表;只要有了人,就会涉及到招人,开人,团队建设等等;从功能上讲,可以写留言,就会有人要求删留言,就要有用户概念,有了用户,就有密码,还要开发改密码,找回密码;有了找回密码,就涉及发邮件或者短信,就有了邮件或者短信的到达率问题,就有了到达的及时性问题,等等等等。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随着功能的深入,一个小小的留言,可能在所有人不知不觉中耗费公司累计几个月的开发。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要么是摊大饼,越做越多,越做离核心功能越远,要么就是做的不好,半成品上线,疏于维护,垃圾丛生。

就算这些成本都是小数目,更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事实上,我们不是以这个“小功能”自身的成本来做这件事情,而是以改进另外一个功能为代价的,而那个功能用同样的时间改进,带来的利润又远大于这个哪怕最夸张的核算成本。这才是真正的成本。这也就是人员,功能和业务需要简化的原因。

总之,专注在非常有限的事情上,简化要做的事情,做有限的事情,同时紧盯成本控制,才是这个冬天的过冬之道。

便宜才是硬道理

虽然成功的公司有很多原因,我想,从经济上面成本低是除了产品好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所谓物美价廉如果难以达到,至少要“价廉物不烂”。

微软的产品不错,而它所在的软件行业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而微软用低工资策略有效地控制了人力成本(微软早期的工资标准是业界的60%为基准的)。

Google的产品也不错,但它所在搜索行业的主要成本是服务器,带宽,甚至是电费,而不是研发的工程师的人力成本了,所以最大限度节省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的成本,是Google成功的一个重大因素。这使它可以用比AltaVista低得多成本提供相同的搜索,从而赢得Yahoo!的搜索订单。

Dell所在的个人电脑制造业的最大成本,不在人(全球的几万人算不上超级大的公司),而在于面对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Dell成功的让它的采购,库存等成本降到业界最低,而销售成本通过直销也降到最低,同样有了很大的成功。

一个公司,分析一下所在行业的最大的成本,并且做得比同行都低,才从大的方向层面上,有活下去的理由。

不同的行业

看起来一模一样的东西,一不小心本质上分到了不同的行业。

我看,YouTube是在视频分享行业,而国内很多的视频网站其实是在VOD行业(Video on Demand)。视频分享都是用户创造的小视频,盈利是靠广告的;VOD行业传统上是在互联网上面看连续剧,按照每集几块钱付钱的。不适用P2P技术的免费的VOD,很难用广告去填VOD的大窟窿。

分类搜索挺热门的,但是放眼全球的地理范围,过去10年的历史范围,只见到非常盈利的分类网站,却还不见分类搜索的巨头。恕我眼拙,可能还需要等一些时间吧。

现实中比分类搜索更大,更被认可的有一个行业,叫做比较购物,我倒宁可把分类搜索纳入比较购物这个还大一点的行业里面去。比较购物里面又有几个比较大的小行业,一是机票搜索,酒店搜索等旅游搜索行业,一是购物搜索,还有就是分类搜索等相对小一点的小行业。

我觉得比较购物行业要想发达,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买家习惯于在互联网上购买某种商品,就是说市场要大;第二:像Google Adsense,DoubleClick等等的CPC,CPA网络的成熟。

对于机票,第一个前提成立;第二个前提,因为中国只有大概十几家航空公司,一个一个去谈,自己也还能凭空建立起来,所以机票搜索还是有相对容易起步的。酒店?第一个前提还在形成中,但未来不错。

对于购物搜索,全球比较大的就是shopping.com。在我仔细研究了shopping的模式以后,觉得它不该叫比较购物引擎,叫Google AdSense搜索引擎可能更加贴切一点。因为shopping.com的模式,远非我以前理解的,像是雷锋一些样,帮助用户搜到最便宜的好东西。其实,绝大多数的结果点击或者之后购买以后,商家都会和shopping分成。可以说,shopping.com上面,不从中赚钱的链接是不多的。不过千万不要觉得这个不好,就好像机票搜索很少有航空公司不付渠道费用一样,在我说的第二个前提成立的时候的在线购物,就是这个样子的。而最便宜的东西,的确就在shopping能够找到的这些愿意分成的商家哪里,用户和商家双赢。

对于分类搜索,如果分类网站赚到钱,分类搜索就一定能赚到钱。

后注:最近看到哪吒推出的广告平台,觉得比较好玩,在哪吒上投放2周的我的博客的广告,试试看这个广告的效果会怎么样。谢谢Jim支持!

YouTube成功的秘诀

那天在Sand Hills路上的星巴克,有幸和YouTube的投资者Roalef聊了一个小时的天。除了一些相互介绍和互相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之外,我问了一个每个人一定会问的问题:

YouTube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的回答还是给我启发挺大的,摘录如下:

简单

他是用iPhone的,他指着这个手机说,为什么这家公司那么成功?整个iPhone就只有四个按钮。有很多手机都可以做到比它复杂。。。简单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法则。

拷贝95%还不是原来的东西

很多人拷贝YouTube,但是都只拷贝了一部分。一个网站就像一幅画或者一段音乐。95%的部分是好的,还有5%不好远不是一个好的作品,就像听音乐,如果100个音符里面错了一个,听起来就很不舒服。这里面就是对细节的关注。

举几个YouTube的细节

自动播放

“其实这是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功能。用户收到一个链接,点击,打开浏览器,这里面的视频应该是自动播放,而不是需要用户再点一下。”

老实说这是个让我非常吃惊的地方。“就这么简单?”Roelof说,就这么简单,这一点点,让YouTube容易了很多。

分享的链接

还有一个就是在每个视频旁边都有一个让用户可以粘贴到MSN或者网页里面的代码。其实这个URL在浏览器的上面也有,用户可以把鼠标挪上去,但是把这个链接放在视频的右侧,就那么近,那么容易看到,容易明白,容易拷贝,就也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啊?就这么简单?”Roelof说:“是呀,就是这么简单”

短URL

YouTube的视频的URL很短,像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fx7v-z-JE这样就是确保在IM或者邮件里面,不会折行,从而影响打开。

任何东西都有原因

Roelof还说了很多这样让人听起来好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秘密”。听完以后,我特别想说一句话,任何的成功都有原因在后面。

Roelof表示同意,他说,“我最不认同的一句话就是YouTube成功仅仅因为幸运。不错,YouTube非常幸运,但不仅仅是幸运”。 我也同意。

blogger,blog还是BSP的商业模式

那天在《说东道西》的节目里,主持人问我说:Google开始免费,后来就能赚钱;是不是blog也是开始免费,后来就有商业模式呢?

这个问题就是我以前写过的那样,要分出来说,到底是blogger,blog还是BSP的商业模式。

Google是搜索的提供商,所以有可能(在开始时仅仅是有可能)挣钱;而对于搜索服务的使用者来说,不见得能够直接赚钱(或者干脆说不能挣钱);至于说天天用搜索,搜到什么有用的信息,挣到钱,那另当别论。

个人认为,那么多免费使用着别人提供的服务blogger,就和Google的搜索服务的使用者(我们要么给个时髦的名词,叫做searcher?)要有商业模式一样,并不现实。

人有表达的需求,人有记录的需求,人有沟通的需求,这些需求产生了blogging(写blog的行为称之为blogging)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公司,比如blog服务提供者,就有商业模式,使用者,不用付钱,同时忍受人家用你的内容放一点广告挣钱,就已经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了,不要期许过多。我对blogger商业模式的看法一直是:blogger中会有人赚到钱,但不是主流。

同时,作为blogger,我们也在使用别人提供的服务(无论是新浪,blogbus,bulaoge.com这样的直接的提供者,还是MovableType这样的工具),我们就是消费者。做别人生产的一种产品的消费者,按照定义来说,就是付钱的人(或者最多免费使用),除非我们找到受众成为我们制造出来的内容的消费者。当blogger自己也有自己的内容的消费者的时候,才是有商业模式的时候。

显然,不是每个blog写出的内容都可以找到消费者的,就好像唱歌的人很多,但是让人家愿意买票去听的就有商业模式,唱破嗓子也没人理的,只能乖乖的找个KTV付钱去唱了,这不是再公平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吗?

后注:不过社会性网络(SNS)服务商通过把每个人的至少3个朋友拉过来,这样唱得再难听的人也有至少3个人听你唱;照片拍得再一无是处的人,也有3个人愿意看他的照片;再无聊的流水帐blog,也有3个人看,这样一来,SNS有它独到的价值了。祝贺我们可怜的blogger,又成为一种新型的服务的消费者了。。。

计算机的老古董

前几天随便写写关于你的软驱是DVD,还是CD的?,发现软驱这个东东已经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了(之所以用了几乎这个词,是希望我的Dell笔记本的软驱还有人要)。看到大家的评论,就勾起我晒一晒我用过的更古老的存储设备的欲望。

最初接触计算机应该在80年代中,就是刚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计算站还是纸带的存储设备,黑黑的,很厚实的那种,上面打着一个一个孔。看起来存储设备和现在一个纺织厂的设备类似。而那个时代的计算机主机还和冰箱似的,进计算站不需要沐浴,但一定要更衣,穿白大褂进去。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就知道打些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 好似那种红白机上的2维的,警察追,自己控制做些小偷上梯子,下梯子,拿金子,挖洞陷害警察这样的勾当。(凭着记忆,大三的时候总算写了一个一样的,非常满足)。

还用过一种存储设备,就是普通的磁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是1987,家里曾经一度出现过一台夏普的PC-1500,就是这个样子的。


Credit: anonymous

它可以跑BASIC程序,可惜屏幕真的是小了点,还没现在最便宜的手机大呢。右边能连一个小打印机。

要把程序保存下来的话,就要拿一个导线,把这个小东东的耳机插孔插到录音机的录音孔,然后把录音机的耳机插孔联到PC-1500的输入孔。录音机还有一个控制的插孔(不是每个录音机都有的)也连到PC-1500上,用来控制磁带前进还是倒退。录音机一定要有计数的那个转轮,以便以后检索。然后放进磁带,用保存指令就可以把写好的程序存到磁带上面。

存的时候,录音机发出很大的嘀嘀嘟嘟的声音,和星球大战里面的那个机器人的声音很像。嘀嘟挺长的时间,录音机不动了,也就存好了。

PC-1500的一段很短的BASIC程序:

FOR I = 1 TO 5
PRINT I
NEXT I

好像都要存一阵子。

真后悔那个时候的磁带已经找不到了,否则现在可以把我照着书抄的程序拿来当音乐听

嘀嘀。。嘟嘟。。嘀。嘟嘟。。。

重新输入的时候, 给PC-1500放一遍,它就知道了。而我的脑子里却冒出一个成语:“对牛弹琴”。

之后出现5寸盘了,一大进步。不过当有5存盘的时候,我的存储设配依然是笔和纸。把程序拿纸抄一遍,趁着去计算站的非常少有的机会,去把程序输进去,跑通了,再抄出来,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能上机呢。那个时候已经是1989年。后来,家里金字黑底的Maxell的3寸盘的盒子越来越多,对程序的感觉却越来越淡了,觉得那种动辄就要超过50行的程序没劲,无法用笔记录。对了,Maxell这家公司最近还好吗?

前不久翻箱倒柜,找到一本以前读的计算机书,上面赫然写着:

近几年,世界上出现一种新型的存储设备,具有存储量大,可靠性高,携带方便等优点。它的名字叫“软盘”。。。

这。。。

往事如烟,光阴似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