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需要孵化吗?

同样的旅程,去程总比回程显得短一些。又是一个多小时的火车,从杭州回到家中。不费气力的把逸凡小朋友哄睡觉,回到房间里面继续写点最近思考的话题。

那天在北京和开复聊了一个多小时创新工厂的想法。我大致明白了这个项目的意图,的确是一种新的模式,不同于传统VC,不同于天使投资,在国外能够看得到的,估计只有Bill Gross的IdeaLab,和Paul GrahamY Combinator。这三个人都是我非常敬重的,碰巧都写得好文章,有哲学家,散文家,兼科学家的气质。

创业孵化器的想法

我听到的孵化器的想法,大约包括这些支持:孵化器更像小公司的集合,传统意义的公司在这里以项目的方式存在。除了资金,孵化器还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办公室,财务,行政支持,甚至包括员工招聘等等环节,当然还包括资金支持。

我对此,有如下不确定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创业者应该是野生动物,不应该温室养殖

创业者从本性上是野生动物,常见于大学宿舍里,或者蜗居在居民楼中,衣冠不整,睡眼惺忪的多于看起来光鲜的。他们成功靠的是野,是不走寻常路,是不可理喻的坚持,他们的杀手锏是数量众多,来势凶猛。再大的公司,也顶不住上百个小公司各显神通,从方方面面尝试新的做法。在一个创新比积累重要,快比强重要的市场上,创业公司天生就是比大公司有优势。如果自然规律真的不是偏袒创业公司,而是确定谁老,谁大,谁占便宜的话,现在统领所有市场的,都应该是500年前的公司。这种野是顺应自然规律的。

孵化器是一个温室,把温度湿度和阳光都调到最适合公司生长的状态,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温室的植物。在严寒的环境中,死的几率大,但活下来的更强。在温室里活下来太容易,但离开温室,和外面饿大的野兽狭路相逢,我很为这种温室公司担心。

我开玩笑说,可能真正有用的孵化器,就是反着做:公司挣到的钱孵化器先拿走一半,办公室租金加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可以活着出去的公司,那真是天下无敌了。

创业公司需要服务吗

孵化器常常提供一整套的服务,让创业者不需要管财务,行政,甚至招人,专心做项目,而我却觉得,这些繁杂的事物,恰恰是在最开始最不需要有的功能。

以财务为例,见过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第一天就有财务的吗?在创业的最初阶段,公司里面有个财务是破坏气氛的,就像谁见过新婚夫妇的两室一厅里,一间是卧室,另外一间里坐着个财务吗?不是必要不必要的问题,而是那种感觉不对。

创业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很多细小的事情都会影响到创业者的心态。自己经手付每一笔钱,和从来没有拿到过账单是不一样的;亲手从用户那里收到10块钱纸币,和财务直接入账是不一样的。非常的不一样!

公司的优化

一家公司只能为一件事情优化,这种优化包括公司的环境,组织架构,对待市场的方式,以及作为CEO的风格。不同的公司优化的方向不同:有的以擅长技术,有的以设计见长,有的是销售说了算的,有的公司最牛的是市场经理。不同的公司,就是应该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大家要坚信这些特质。如果把几家本应该个性张扬的公司放在同一个屋檐下,互相感染,互相渗透,真不知道其结果会是如何?是不是不为任何一个方向优化呢?当所有项目在一个方向上还好些,但如果方向不一样呢?看似是在尝试用多个项目,会不会实际上因为在一起办公,在一起开会,公用一样的服务,而变成一家公司,一家注意力绝对分散的公司呢?

总之,我对孵化的概念很是疑虑。孵化解决活的问题,却不解决强的问题;孵化归根到底使用一种方式做样事情,却不是用多种方式尝试一件事情。孵化孵出来的是家禽,却不是野兽。

《创业公司需要孵化吗?》上的15个想法

  1. 深以为然。

    创业就跟农民起义式的,绝大部分夭折,少量的幸存下来。但幸存者从不是因为经过科班训练或者「农民起义孵化器」的孵化。因为创业到底是一件关乎「道」的事情。激情四射的创始人,天时地利的侥幸,坚持不懈从不言败的气质,以及独具慧眼甚至是力排众议的战略判断,这些都不是孵化出来的,却恰恰是创业最重要的因素。

  2. 自然选择的规律不应被扭曲。

    但反过来想也有理。很可能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杂草,因为环境太恶劣了。这时有个温室,换个环境说不定能培养出不同的东西。开复是否理想主义者姑且不论,孵化器大概是不想让创业公司过早地因“恶性竞争”而分心,投入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想到这点是因为我们自己走过的路,当初要不是在国际化大公司里处处都被人照顾到了,可以用心发展自己的专业,或许我们早就被淘汰或是训练成世故圆滑而不具专长的另一个人了。可能那样的人才叫“成功”,可能那样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谁知道呢?

  3. :)
    在中国创业需要懂得四个字, 野蛮生长

    当然,现在不野蛮得多了,O(∩_∩)O哈哈哈~

  4. 不要简单事情复杂化这样才能专注事业,适当的压力有助发展成长。

  5. 我觉得Y Combinator, TechStars都不是传统孵化器,而是有组织的advisory board。
    我看到YC, TS的感觉就是: 我那时侯怎么没有呢? 我的下一个要加入他们。

  6. 我的几点看法:
    1、孵化器不是温室,项目在里面孵化的过程并不是衣食无忧白赚工资的,而是跟所有野狼一样,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市场机会,而孵化器本身在寻找市场机会上或许还有些优势(眼界、人脉、资源)

    2、Google公司内部尚且可以孵化出那么多优秀的产品,更何况这个孵化器还不是一个公司,倒有点像联产承包责任制,我给你地,你自己去干,干好了就给我分点,但你还是赚,需要农药化肥拖拉机,我都可以给你

    3、创业公司其实多多少少还是需要服务的,比如招人,好的项目没有合适的人也是白搭

    4、确实,每个公司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一个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也会有不同的文化,比如财务部门保守、销售部门热情,研发部门谨慎,等等。或者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理解,用项目的方式把一个大公司的若干部门区隔开,会变成一个像小公司一样灵活的大公司呢?

    当然你的疑问也很有道理,我觉得创新工厂这种模式在中国是不是可以获得成功,还是需要实践来验证。

  7. 建硕好文章。因为也在面临类似的问题,我将内心的纠结和感受也说一下:

    1、这个问题,真是需要具体实证出具体结果。成功了也不能证明这是可行的模式;失败也不能证明是不可行的模式。而且这里边并行着得到和失去。

    2、孵化期就相当于孩子结婚前。结婚后两口子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单元了。类比公司成立,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单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项目需要孵化,创业公司就不需要孵化了。很多时候,我们要辨析创业项目到成为公司的区别,远不是登记注册这个貌似的关键环节。

    3、无论是野不野,创业公司是需要帮助的,除了资金外,还包括:
    1)核心团队的建设
    2)基本管理方法的传承
    3)产品/商业模式/竞争等的拷打
    这种帮助不是代替、指挥、命令,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创业者得到思考、领悟和感受。投资者面对创业者,和创业者面对公司下属是完全两回事情。创始人和创业公司的失败和痛苦、错误和折腾,其实是和经验和传奇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所以野一定比不野更靠谱些。

    4、成为创业公司后,关键是父母不应该替孩子做事情,而是让他自己做事情,并有足够的容错度。就象孩子长大后自己把小鸡鸡小便,不再需要父母帮忙了,虽然偶尔还会扫到裤子上。

    5、对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或许应该有互联网的精神和方法。YC不是孵化器,是纯粹的天使投资。YC有点意思,将天使投资从天使人的纯人工判断,变成半系统半人工的相对标准化模式,这样就大大改进了投资的效率。孵化器可以是孵化器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物业管理模式,附加价值了一个环境氛围和竞争感受。开复是大师,已经是跨国公司的管理大师,已经是演讲写作的励志大师,已经是掌控全局的战略大师;而于风险投资和面对创业公司,开复大师正在再攀登高峰。让我们对新生意和新生命多点敬畏吧,如同面对大山。

    6、还是要分清自己到底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投资者,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IDEASLAB是一个创业公司(不过是一家超级有钱的创业公司),而YC是投资公司。给我感觉InnoWorks是创业公司,但是又说自己是风险投资基金。司格尚不清晰,估计开复偶尔也会纠结。以开复的智慧,一定不会中介其中良久的。

    7、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结束语,贴过来:“这种观点是宏伟壮丽的:生命及其若干威力最初被赋予几种或一种类型;而且,在这颗行星依据引力的既定定律运行之时,从如此简单的一个开端,最美丽和最奇妙的无穷无尽的类型已经和正在进化。”

  8. 野鸡蛋的产量怎么也不如家鸡蛋…西红柿在冬天,好像只能在大棚内生长,热带除外…有人类在,野兽还有多少?

  9. 国内环境还不是很乐观,先解决温饱问题,某种意义上就是“穷人”的策略

  10. :) 嗯,同意,“他们成功靠的是野,是不走寻常路,是不可理喻的坚持,他们的杀手锏是数量众多,来势凶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