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观点中的相似性

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们两个中间相似性反而超过他们的不同。

一个例子是争论到底是Windows好,还是Linux。他们在“绝对主义”的道路上的相似,远超过和另外一群认为两者都好,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平台或好的人。

另外一个例子是,有人爱Facebook,有人恨Facebook,但比起没听说过Facebook,或者根本不关心这是个什么东西的人,他们已经是如此的相似。(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漠然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zjemi举的大量宗教界的纷争(比如基督教和新教),让我们不参与其中的,觉得不可理解。他们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类似的。再比如说北京人还是上海人好的争论中,他们至少有一点如此类似,就是他们都相信人的好坏是可以用出生地判断的。

很多时候,有人可以争论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我们在可以争论的时候,说明我们找到了和我们相似的人。

《相反观点中的相似性》上的5个想法

  1. 这有点象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不同的风景。当把屏幕缩放至适中,看到的是不同的文字。缩得太小,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细小黑点。但是,这些黑点其实是不一样的,看起来一样罢了。

    我认为:爱的反义词就是恨,不是漠然。爱和恨是在超出平淡的基础上,处于正面或负面的一种表达。而漠然没有表达,或者最多是一种不作为的表达。

    就好像,+1的反义是-1,不会是0。

  2. 用一楼的数学语言,我感觉计算一个事一个人受关注程度用的是平方和公式,即:A = a1^2 + a2^2 + a3^3 +… 不管你是喜欢它也好,讨厌它也好,都增大了它的受关注程度。就好象这年头要出名,最快的方法莫过于找骂。想想芙蓉、凤姐什么的就很清楚了。

    楼长的观点大约是:无论你 a1 正的也好负的也罢,对 A 的贡献是一样一样滴。

  3. 有一个反向的简单的理论,比较无聊,记在这里。
    如果说A和B相似,这恰证明了A和B不同,因为如果A就是B,那么是不能说A和B相似的。
    这是个反命题?

  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认为,任何两个人之间能够相遇,就证明这两个人在某些地方是有相同的气场的~

    如果能够争论得面红耳赤就更是缘分了,呵呵,真的是要珍惜身边遇见的每一个人。。。。。

  5. 至少说明他们有“共同语言”,不然鸡同鸭讲,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