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市场能够提供的价值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便宜的价值,也可以是“用户体验”的价值,就看用户在乎的是什么。
每次走逛襄阳市场(没拆之前的时候),看着人挤人,人推人,黄牛满地,假货横行,垃圾乱飞的场面,就觉得奇怪了,难道中国的市场非得搞得这样乱七八糟的样子,才能火吗?为什么没有人在乎“购物体验”呢?做了一番研究以后发现,不这样还真不行。
购物环境优美是种价值,价格低廉也是种价值。两种价值只能取一种的时候,看客户喜欢哪一种?如果傻呼呼的问用户,“你喜欢好一点的购物环境 还是差一点的?”绝大多数都会说:我要好的。这不是废话吗?但是当用户发现襄阳市场隔壁的巴黎春天百货环境好是好了,就是东西太贵了,他们就会用脚投票,一边骂着,一边一头扎进襄阳市场,不见了。
在中国,现在大家不够富。像我周围的很多“富人”朋友,200块的东西差个10块20块钱,就真的懒得再到其他的地方找了,直接卖了。虽然这样的用户在中国会越来越多,但还不是大多数。为了所谓的“购物体验”这个价值放弃“便宜”,还不接受,这就是我们现在环境差的市场还挺火的原因。
当然,得出结论“越差越火”显然是片面的,又贵有差的市场多得是,都是倒闭完事。结论应该是,“购物环境好或者差不是决定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的关键因素,而物美价廉才是”。
第一八佰伴的衰落和兴起
很多年前,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张,那叫一个漂亮!我当年老带朋友去,是当作一个景点的。查了一下报道,10年前的开张日就吸引到一百万人蜂拥而至。不过八佰伴就是看的多(因为的确提供了用户体验的价值),买的少(低价的价值没有体现),连年亏损。直到第一百货接手八佰伴,彻底把一个上海第一漂亮的购物中心该造成比第一百货还第一百货的柜台一个挨一个,商品土得不得了的样子,人还是熙熙攘攘,不过买的人就多,当年扭亏为盈。
要说,在同样的营业面积里面挤进去更多的柜台,客户体验的确受了损失,但是提供了一种现在的中国(或者上海尤其是)更在乎的价值:就是通过分摊场地成本,把价格压低了。
吴江路
吴江路也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几年前开业时的吴江路休闲街,那可是像现在新天地一样的“时尚”之地,前不久我又去了一趟,发现已经彻底成了一个农贸市场,人挤得走不了路,脚下踩着满地的白色一次性饭盒。我第一感觉:地狱。
就是这个被毁了的地狱一样的吴江路,生意却出奇的好,比以前好得多。羊肉串店门口排着30多个人的队,想买一串羊肉串,非得等个半小时不可。
为什么?因为这里的羊肉串就是超级好吃,而且1块6一串。他们为什么能够物美价廉?就是因为从早上开业到晚上关门,门口总能排着这么多人,他们才雇得起好厨子,才买的起好羊肉,同时又能拉得下价格。而这些又招揽来了在乎“好吃”,在乎“便宜”,却不在乎“时间”,也不在乎“时尚”的年轻人。
提供用户要的核心的价值
所以说,如果不拥挤,吴江路就不是现在的吴江路了。如果新官上任,先整治吴江路面貌,以为干净整洁的面貌可以吸引来更多的顾客,但如果因此伤害到原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价值,或许带来的会是一轮的萧条。
说到这里,倒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有信息。我们常听人抱怨,为什么到处的市场都是脏乱差才能有生意?依我看,这只是中国的历史中的一个片段,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为了“物美价廉”可以放弃购物体验的片段。等人们的钱越来越多,开始有条件重视起来购物环境这个价值,并且为此愿意支付多一点点的费用的时候,社会的主流就会从小地摊向有品牌的更好的地方转了,我们这几年不就正在经历这个转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