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由benben发布的文章

大白话聊 Web3:终将到来的时代,会如我们所想吗?

前几天和 Sarah 一起做了一期播客节目,聊了聊最近 Web3 学习的心得。今天播客节目在主要的平台上线了。

纵观下面的时间线,你可以感受到我们聊遍了 Web3 世界里的大词(区块链、NFT、DAO等),但实际上听起来却是平实易懂的。这离不开他平日里一贯秉承着「用简单的词能讲明白一件事情,才是真的懂得」的原则。

我在剪辑本期节目的时候,有种建硕老师把自己平日思考过程落成的文字,又串起来给我讲了一遍的感觉。他开玩笑说道,写下来的文章算是帮我的节目打的草稿。所以如果你听到最后,我会建议你读一读延伸阅读里列出来的文章,作为对本期播客内容更深入的补充。希望各位收听愉快~

Traders’ Talk’s Sarah

长按二维码可以扫码收听Sarah 的《Traders’ Talk》第 12 期:《大白话聊 Web3:终将到来的时代,会如我们所想吗?》

时间线

00:08:46 Web3 的定义——全球共用的一张中心化大表
00:15:40 区块链之于 Web3,相当于互联网之于 Web
00:20:10 Web3 并不是互联网的下一个版本
00:24:50 Web3 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不见得是为了解决 Web2 大厂垄断等痛点
00:28:37 2035 年或许是 Web3 时代全面到来的时间
00:32:40 为什么 Web3 会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革命浪潮?
00:42:24 版权与 NFT 的关系,就像邮政编码和 Email 之间的关系一样
00:45:50 NFT 解决的是纯数字原生作品的确权,让比特世界的犯罪变得不可能
00:56:07 旧世界对新技术的态度
01:00:58 对 NFT 价格巨大波动的看法
01:04:40 互联网初期创办百姓网的契机
01:10:10 龙头垄断现象在 Web3 还会再次上演吗?
01:11:20 警惕对 Web3 的过度美化

01:13:37 钱包能帮助用户用脚投票、实现去中心化吗?

01:18:10 DAO 的定义和对 DAO 的理解

01:25:00 DAO vs 公司制
01:35:40 普通用户和创业者分别在什么时间进入 Web3 比较好?
01:45:40 保持不间断高质量输出的秘诀——给自己限量而非目标
01:49:50 创造者和实施者的差别

01:53:20 作为个体和团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写作和聊天的区别

可以看出,两个小时聊的内容,分为明显的两类。

一类,是我已经写过文章的。写作一直是我促进思考,检验思考的方式。所以当谈及很多话题的时候,因为以前已经思考过(八成也写过),所以直接输出。

还有一类,就是以前没有思考过,所以也没有写过的内容。比如关于《DAO 比起公司弱爆了,比起兴趣小组,倒是巨大的进步》这样的想法,就是在这次聊天里面加强的。

所以,写作更容易深入,有结构,可以帮助聊天的方式输出;聊天更加发散,容易说着说着产生更多新的想法。

看来以后要多一些类似播客的节目。如果有谁想聊天录播客,欢迎约起来。

延伸阅读

  1. 版权和 Web3 的关系,就像邮政编码和电子邮件的关系

  2. 买 NFT,实际是在买什么?从底层代码视角的分析

  3. 实物的画做成 NFT 会成为笑话

  4. 新世界,从来不需要旧世界的批准,参与,甚至不需要他们知道

  5. NFT 是专业泡沫冲浪者(Pro Bubble Surfer)的天堂

  6. 机器调度,人做苦力的系统的诞生

  7. DAO 迷惑行为大赏

  8. 创造者和实施者的差别

  9. 我讨厌大词儿

  10. 用 86 个最常用的词,描述复杂的事物是怎么工作的 – 区块链篇

  11.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

感谢 Sarah 的邀请,并且帮助我一起遍历了 Web3 领域的一些重要的话题。欢迎大家在听播客的时候订阅 Sarah 的《Traders’ Talk》

大白话区块链 | 那些安静的朋友们 | 看这个世界 | 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 无用的十万个冷知识 | 封控下的社会学实验 | 世界的足迹 | 小区治理 | 工程师的世界 | 10分钟外语教程 | 人工智能是怎么工作的

美国地图,自带经纬度标尺

美国地图,尤其是西部,和中国地图最大的差别,就是所有州的边界横平竖直,基本上就是直线。这是我一直知道的。

但是直到最近,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些直线不仅仅是经度和纬度,而且基本上都是整数的经度和纬度线,并且后面还有相对简单但有趣的历史。

49 度线

最明显的就是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那条直线。

这条是北纬 49 度线。

这条线的来源,居然是远在欧洲的巴黎。

独立战争以后几年,美国和英国在巴黎签订《巴黎条约》,划定的英美领土,就以巴黎的维度,北纬 49 度为界。和中国对比,这条线基本上是哈尔滨(45 度)以北的位置(大约在 49 度的呼伦贝尔那里,离漠河不远)。

42,41,40,37 度线

第二明显的应该是就是 Oregon 南边和加州边界的 42 度线。

再往东走,南北两州的边界是一个台阶,比如 WY 和 CO 之间的北纬 41 度线,NE 和 KS 之间的北纬 40 度线。再往南推三个整数纬度,UT,CO,KS 三个州共同的南部边界,是北纬 37度线

西部最南边的直线的边界是 NM 和 TX 之间的北纬 32 度线。这条线也几乎是美国西部最南端的圣地亚哥的纬度(32.5 度)。和中国对比,美国西海岸最南端的城市圣地亚哥也依然比上海(31 度)往北不少。

纵向的经度 120 度开始

不仅仅是东西边界,南北方向的边界,也基本上都是整数的经度。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加州北部和内华达州边界的那一纵,标标准准的西经 120 度

从这里向东,基本上每 3 度经度,州的东边界就会和一条经度线基本重合。比如 117°(华盛顿和俄勒冈的东部边界),114°(内华达),111°(爱达荷),109°(犹他),104°(蒙大拿),103°(新墨西哥),102°(科罗拉多),100°(德克萨斯)。

不过,我有些不理解的是,和维度线的严丝合缝不同,经度线作为边界总是有些细小的差异,比如科罗拉多州的东西虽然和整数的经度线很近,但实际上是:102°02′48″W – 109°02′48″W,或者犹他州( 109°3′ W – 114°3′ W),都有一点点的小小的差异。而差异的结果,还是保证了一个州的左右横跨了整数的经度。我猜背后一定有一些原因。

有几个有趣的细节:

加州之所以和内华达的边界,从北到南,有了折线,是为了保持加州海岸线到边界和北部基本相当(也就是 215 英里)。

加州南部和墨西哥的边境故意有了 5 度的倾斜,就是为了战胜国把天然良港圣地亚哥划给美国。

这些知识有啥用呢?

其实没有啥用。但这个知识也属于性价比较高的知识,了解一次,以后再看到美国地图,就可以把西部州的边界当做天然的经纬度标尺,大致知道了一个地方的经纬度了。

谁能帮我回答这些困惑?

关于 DAO,有太多的以讹传讹的论断。有一些观点,实在不容易理解。如果谁可以帮助我回答这些问题,不胜感激。

DAO 效率比公司制更高?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DAO 比公司制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是基于兴趣和自愿,所以效率更高。 

怎么会?我们随便加入一个 DAO,里面动辄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大家在里面聊天,开会,讨论,潜水。的确少数 DAO 居然还有一些产出,但大多数的 DAO 就止于讨论。但是如果和公司制相比的话,那岂不是疯了?几万人就产出这点东西?硅谷一个十个人的创业公司都能够做出来 Instagram 了。我们见过上万人,大多数人不干活的公司吗?

DAO 比公司更加平等?

一种观点说:DAO 是全民投票,每个参与者更加平等?

拜托,DAO 也基本上是基于 Token 的数量投票。现在看似平等,仅仅是 Token 比较分散而已。公司制,也是基于股权的,只不过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似乎「少数人投入更多资金,承受更大风险,从而得到更大话语权」的流派成为主流,而「100 个人,每人 1% 的股份平权组织形式」,随着时间逐渐被淘汰了而已。公司制大多不采用的方式,不是不能,而是证明了结果不好。

DAO 可以让所有人参与进来?

有一种说法,说:传统公司只有股东,而 DAO 可以让员工,客户也参与进来?

DAO 里面,如果不持有 Token,也只是员工,客户,也无法参与治理,并没有差别。现在的 DAO,还是过于初期的阶段,很快会发展出来 Token 持有者,和仅仅工作赚取 Token 的「员工」,和仅仅使用产品的「客户」。把角色分离是进步,把角色混在一起并非进步。

DAO 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退出?

一种说法说:因为可以随时加入和退出,不用办理面试,入职,离职手续;而且 DAO 之间不互斥,一个人可以在多个 DAO 里面同时工作,挣很多份钱。

这要看参与的程度了。人的总时间有限,参与的项目乘以平均参与时间是一个常数。参与的项目数量越多,参与的深度越低。BBS 加入退出更简单,微信群也是这样,但参与度就低的多。我就不觉得微信群比传统公司更有优势。如果未来有一种机制,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今天结婚,明天离婚,一年可以结婚 300 次。但频率变化了,这个「结婚」和我们理解的「结婚」还是同一件事情吗?

公司制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中,有像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有像中国的长期雇佣制,也有全球兴起的零工经济,一个人在多个公司,或者多个项目中工作。Fiverr.com 和猪八戒网都是这个领域的平台,而且都运作了超过 10 年了。所以 DAO 的工作方式,是零工经济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体现,而不能简单地说 DAO 带来了这种可能性。

DAO 的组织更加平等,没有等级制度

一种说法,说:平等,没有等级的组织更好(为啥更好?很少有人说)

我相信,在公司制为代表的人类组织发展的几百年里面,每一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应该发生着一些组织制度的变革。这些突变的基因,在过去一百年的经济活动中,并没有得以存活下来,或者广泛的推广,并没有通过优胜劣汰,最终成为主流的组织形式。而一两百年以后,还是现在的形态,成为公司制里面的主流。完全平权,一人一票的方式做决策,这在公司制,甚至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存在的可能,但是这种形式没有赢得竞争,成为主流形式,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些事实。我们也现在不必过于美化这种形式的成功的可能性。

DAO 是不是更好的兴趣小组?

DAO 不应该和公司制比较,更不需要谈及 DAO 必言它比公司制好在哪里。我还用那个判断,「如果一个新事物在方方面面都比一个旧事物更差了,我们八成是看错了这个事物的本质」。或许,DAO 本来就不是公司的下一个版本呢?

任鑫有一个观点我是同意的,DAO 是位于兴趣小组和公司之间的形态。老冒(冒志鸿)认为 DAO 是 Group 3.0,我也同意。DAO 应该是兴趣小组的下一个版本,而不是公司制的未来。

如果把 DAO 和公司之比较,的确在大多数领域都弱爆了,但是如果和兴趣小组来说,还是有巨大的优势。从效率来说,虽然比不得公司制,但是比起兴趣小组纯聊天来说,还是能够组织起一些大规模协作的。

DAO 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

我疑惑的根源在于,DAO 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有哪些是在公司制的框架下不能做的?公司制经过一百年的演变,现在有很多约定俗成方式。这些方式,仅仅是优胜略汰之后的形态,而不是说公司制不能做,只有 DAO 能做。

DAO 毕竟还是带了新的东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开放给了更多的人参与,比如,超过 200 人股东的公司,在传统公司制就比较难做,经常需要通过一个复杂的上市流程。而 DAO 直接让超过 200 人的协作,变为可能。这种可能性,就来自 200 人以上的协同,超过了人类信任的边界(150 人),所以又可以自动执行的合约,是超过 200 人自动运行的人类组织的必备功能。

这种可能性。到底有没有可能带来新的基因,从而成为未来重要的协作方式,还有待验证可以说,号称 DAO 带来的协作方式,如果在公司制里面也可以实现的话,我们只能说,那些是公司制已经证伪的方式。而在公司制下无法实现的方式,不能说证真了,而仅仅是尚未被证伪的方式

区块链 | 那些安静的朋友们 | 看这个世界 | 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 无用的十万个冷知识 | 封控下的社会学实验 | 世界的足迹 | 小区治理 | 工程师的世界 | 10分钟外语教程 | 人工智能是怎么工作的

下一代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日志

计算机领域有很多词,都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有人觉得像,就拿来比喻,结果流行起来。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debug 和小虫子的关系,spam 和午餐肉的关系,或者 web 和蜘蛛网的关系,对吧?

在所有的隐喻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 log 这个词。

Log 的由来

计算机行业的人都知道,很多系统要打印出大量的日志文件(log file)。有人思考过,为啥 log 这个词,跟原木(log)这个词是一个词呢。

其实,log 还真跟木头有关系。一切的来源是航海。

在早期的船上,大家需要知道船相对于水的速度。在没有 GPS,没有陀螺仪的日子里,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弄一段木头(log),在它后面拴上细绳子,扔到大海里面去。这段木头就漂浮在了原地,船不断前进,绳子不断地往下面放。同时,用一个沙漏,去测量 30 秒钟的时间。看这段时间里面,放下去多长的绳子。

Knot 的由来

为了计算方便,那个时候的绳子每大约 14 米左右就打一个绳结(knot)。30 秒钟,放下去多少个绳结,速度就是多少节(knot)。节这个单位,一直到现在还在航海和航空领域使用。

为啥是 30 秒 14 米呢?其实就是为了保证一节等于每小时一海里。而一海里呢,又等于地球上的子午线(360 度)的一分(60 minute = 1 degree)。这样,绳子,节,木头,沙漏就和地球连接起来了,日常的东西和星辰大海产生了联系。

航海日志的由来

为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包括航速,甚至为了记日子,船员会用一本 logbook (航海日志)记录所有的事件。传统建议至少每个小时就要记一下,什么速度呀 (扔个 log 下去测一测),天气呀,看到什么船了呀,船上发生了什么事呀,都需要做记录。这个 logbook,只能不断添加,历史记录不可以涂改,更不可以撕掉一页或者毁掉整个本子。这个要求,不仅仅是惯例,而且是受法律保护的。涂改毁坏 logbook 是违法行为。

计算机领域,大家沿用 log 这种仅可以 append 的文件格式就很自然了。大家希望从这个带有时间戳的文件中发掘系统经历的一切。

大前天经老冒建议,我觉得应该把区块链从 Web3 更名为 Log2。Log 比我前一段想出来的 Table1 更能代表区块链的本质。

下一代航海的日志:Log2

如果我们用 Log1 指代航海时代的航海日志(Logbook),大家看用 Log2 来象征区块链上是不是就比 Web3 形象得多?

航海的时候,我们把一艘船上的事件记录在 Log 1上。现在,我们把地球这个飞船上 60 亿水手发生的事件记录在 Log2 上。

Log1 是一艘船公共一个航海记录;Log2 是一个地球公用几个本子记录。

Log1 由法律保护,只能一条一条添加,不能更改;Log2 是靠计算难度增加导致更改前面的信息需要的算力过大所以无法更改。

Log1 记录的信息,主要是为了船航行的船的运行事件,而 Log2 记录的,是地球这个系统运行的共同的财富事件,也就是账本。

Log2 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时序机」,它几乎是创造了一种单向流淌的时间,就如同上帝创造的世界一样。

区块链就是一台时间机,只能随着时间不停的流淌,记录在上面的东西,就成为永恒;正如上帝让我们的时间如此流淌一样。

嗯。就这么定了,Web3 应该改名叫 Log2:下一代大航海时代的 Log。

区块链 | 那些安静的朋友们 | 看这个世界 | 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 无用的十万个冷知识 | 封控下的社会学实验 | 世界的足迹 | 小区治理 | 工程师的世界 | 10分钟外语教程 | 人工智能是怎么工作的

新时代的假面舞会

从上一周六开始,因为疫情暂停了半年的上海周六新技术聚会又恢复了。

本周六聚会恢复,7 月23 日下午 3 点到 5 点,苏州河西藏路桥附近。后台回复:聚会 获取入群二维码。
如同以前的聚会一样,未来的聚会,依然只规定时间地点,其他一概开放。谁会来?会遇到谁?聊什么?一概随机决定。
原因详见:又到了应该聚会的时候,周日一起来吧
这个传统的原理在于,只有细水才能长流。如果加上任何的工作量,要不了多久,就没有心力继续下去了。一个聚会,断断续续的搞了十几年,正是因为简化到了不能简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元素,保持人物和事件开放,也才有了灵活度。
这个聚会,还有一个传统,就是不做推广。愿意在周六下午加入一个拆盲盒一样不确定的聚会的朋友,似乎身上都有一些类似的东西。我实在无法总结那是什么,但是,我相信一个人知道这个聚会的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
总有朋友后来问:为啥没有接到通知?哈哈,故意的。上一次的信息发布藏在推送第二条,不小心就错过了。这一次的通知,也藏在看似不相关的标题下面。算是已给小小的门槛。
上一周的聚会,一位参与者建议,我们省掉自我介绍环节,甚至省掉报名字的环节,直接抛出观点,直接基于观点讨论(赞同、反对或者补充)。大家居然都想试一试,结果出奇的有趣。特美丽还写了相关的记录《“新时代的假面舞会”复盘
当省去了冗长的介绍,尤其是省略了历史在一个人身上打的那些标签,沟通似乎变得更加直接,清脆,明显感觉更加轻松。当对于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发言的内容,而不是相对关系不那么大的身份和背景,似乎省去了以前把讲话内容和他的身份进行对应,修正的大脑活动。
总之,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后,都觉得很有趣 ,却一个人的名字都还没有对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更像一种新时代的假面舞会。
当人的现实身份隐藏起来,用观点当做自我介绍,沟通的形式和结果还真的会不同。对于这样的准兴趣小组,DAO 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这些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但是对于大致的话题感兴趣的人,DAO 作为兴趣小组 2.0,的确可以带来更多的结构,可以推动xi行动。毕竟,DAO 软件的核心是围绕动议 motion 运作的。动议是行动的建议。有动议,有小金库的 DAO 就可能指向行动。而缺少行动的组织,正好是兴趣小组的软肋(不必拿公司制来比较。信任和行动力,正好是公司制的传统优势项目,却是兴趣小组的软肋)。

从本周六开,新技术聚会继续。

时间:2022 年 7 月 30 日星期六下午 3 点

地点:南苏州河路西藏路桥附近

报名:请后台回复:聚会,获取入群二维码,获取详细信息(为了防止爬虫入群捣乱)。也欢迎转发给有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加入。

今晚直播

今天(7 月 27 日)晚上 8 点,源码资本的老朋友金异开同学约我在源码的《信念一跃直播间》聊聊天。我们会讨论关于创业,内容,还有技术,投资的话题。如果有兴趣,欢迎一起加入:

声音元宇宙?

电话是 150 年前发明的。

打电话的时候,我们以为听到的是对方的声音。

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

我们听到的是对方声音的模拟,让我们脑子以为我们直接听到了对方的声音。对方的声音,还留在他在的屋子里面,并没有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声音元宇宙」

这么说,现在的元宇宙所代指的 VR/AR 领域的部分,是不是应该叫做「视觉元宇宙」才比较恰当呢?因为「语音元宇宙」似乎已经诞生一个半世纪了。

VR,应该解释为「Visual Reality」,因为 SR(Sound Reality )已经实现了。声音现实,严格说也是虚拟现实。

AR,是不是应该更明确地解释为「Visually Augmented Reality」?因为「声音增强现实」也早就实现了,比如导航软件就能在现实世界之上,贴心地叠加一层声音,让我们的开车体验更好。

让两个物理上不在一起的人,像面对面一样对话,这是电话的神奇之处。现在,无线耳机加上手机,已经做到了我们走在路上就可以和朋友聊天。在大街上常常看到有人对着空气认真地说话。如果仔细想想,还是很科幻的。

我们对于古人的「科幻」视而不见,不觉得多了不起,而对于我们的科幻,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名词去描述。对于拿在手里面的产品,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能上手,惊奇感一天就会消失,伟大的发明成为我们日常平淡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还没有做出来的东西,却又给披上神话的光环,用能想到的最宏大、最美好的词汇去描绘。

产品总比概念可爱。幸亏贝尔先生没有用「声音元宇宙」来描述「电话」。

注:「声音元宇宙」纯属调侃,勿当真。仅仅用来揭示,一个新发明的大词儿如何粗暴的夺走我们自己的思考。 

2022 年七月份文章目录

七月份写了 25 篇文章。主要还是在 Web3 领域的话题。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几篇用 

声音元宇宙

产品简单直接,概念复杂难懂。本来像电话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被冠以「语音元宇宙」这样花里胡哨的名字,反而谁都听不懂了

下一代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日志

 Log这个词的由来以及或许 Log2 是比 Table1 更好的 Web3 的替代名字

谁能帮我回答这些困惑?

DAO 相关的疑惑

大白话聊 Web3:终将到来的时代,会如我们所想吗?

 和Sarah一起做的一期长达两个小时的播客节目,希望用最简单的大白话解释 Web3

关于去中心化标识符(DID )的问题集合

只列出了我对于 DID 的问题,估计回答需要等到 8 月份了

万一智能合约出错了呢?那将导致机器彻底统治人类

科幻小说般的畅想 DAO 组织或许是机器走向统治人类的坚实的一步

IPFS 学习笔记

IPFS 的研究结果,令我无比失望。似乎远没有达到我期待的样子

视频回放:一起游览 DAO 的迷宫

公司内部 DAO 讲座的视频回放

机器调度,人做苦力的系统的诞生

DAO 让人类有产生机器伪军的可能性

DAO 迷惑行为大赏

 DAO 的各种误用,误解以及过度美化案例集

关于非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的醍醐灌顶时刻

 DAO 具体是怎么运作的?从产品使用直接入手)

DAO 学习笔记(一):迷宫的入口是 DAO 软件

分清楚几个完全不同的 DAO 的概念,尤其重要的是被忽略的 「DAO 软件」这个概念

「请用简洁的话语描述一下 Web3。主谓宾即可」

对于干货的向往让我们没有耐心静下心来学习、思考

新时代的假面舞会

每周六的上海新技术聚会

美国地图,自带经纬度标尺

又是一个无用的冷知识:美国的各州之间的边界其实都是整数的纬度和几乎整数的经度线。

在自己的生活上添加一个图层

 大神 Peter 动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平淡无奇的底色上,加了一个图层。我们需要学习和应用这样的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大家开始不用右括号了?(我最近才知道

年轻人的标点使用方式。最早是为了省略右括号,现在输入法自动补齐了,为了保持这个标签,还需要专门删掉

欢迎转发、转载、引用声明

比较明确地告诉大家,可以随意转发,转载本公众号的文章。

发自内心讨厌 「理中客」 这个词

流行的新词,像「理中客」这种自带贬义,会毁掉这些「好词」

要阅读原文

 思考为什么越是原始的材料,越是奠基性质的文件,反而越容易读懂。

「噗噗」是如何变成「苹果」的:论人类语言概念的形成

思考一个新的词汇,是如何迅速被社会学会,并且赋予新的含义,而且流行起来的。

上一篇:2022 年六月份文章列表

更先进的技术,会减少我们旅行的需求吗?

周六的聚会中,大家聊到一个问题:如果 VR 技术继续发展,会减少我们旅行的需求吗?

当然不会。恰恰相反,大概率会更加刺激旅行的需求。

旅行需求随着接触到的世界扩大而扩大

以前在通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我们的交流范围就在自己的小乡村里面。我们其实并没有哭着喊着要去北京的需求。在那里,我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业务,也没有什么需要见的人,需要开的会。

正是因为电话、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日常工作的范围,才从自己的小乡村扩展到了全国,甚至全球,这样才有了强烈的坐飞机见人,到现场的需求。视频会议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见面的需求存量的强度,但也创造了更大的见面增量需求。

所以,更好的技术,不仅不会替代旅行,反而将极大地刺激旅行的需求。

普遍需求主要被成本制约

我们的需求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必须」,主要看成本:「钱的成本」或「时间的成本」。

马切蒂常数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交通工具如何进进步,人们都会保持平均每天单程交通在 30 分钟以内。从步行,到马车,到汽车,再到高铁,交通工具的进步并没有帮助人们减少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而仅仅不断扩大城市的边界,让人们可以住得更远。

如果有一天,上海到旧金山的交通可以压缩到 30 分钟的话,在合理的价格下,我相信会出现很多在上海生活,在旧金山上班,每天往返两地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每天往返旧金山到底是不是需求吗?这当然要看成本了。

需求以现有供应量饱和为上限

同样的道理,大城市的交通永远不会畅通。只要有多少路,就一定有相应的车把它填满,直到堵车堵到这个城市最堵的那些人需要单程在路上龟速行驶 1 小时以上为止。那个时候,这群人才会放弃买车,有车的人才会选择别的出行方式,或者搬家、换工作。

类似的,Intel 每次的 CPU 的硬件提速都会被微软等软件公司用足;带宽每一次升级,很快就有应用把它填满(8K 视频标准不正在路上吗?);人类的需求无止境。无论是交通,计算机处理速度,网速,食物等等,都是这样。曾经有些美好的想象,一次一次被打脸:比如有了计算机,纸张的使用量会降低;有了互联网,就不需要邮政了。哈哈。

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大概率不会压制人们的需求。和人们的想法恰恰相反,反而会导致需求的爆发,直到拥堵为止。

区块链 | 那些安静的朋友们 | 看这个世界 | 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 无用的十万个冷知识 | 封控下的社会学实验 | 世界的足迹 | 小区治理 | 工程师的世界 | 10分钟外语教程 | 人工智能是怎么工作的

为什么我们总想不清楚事物的本质?·

白光写了一篇文章,探讨《何为本质》。文章里面描绘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我们被问及什么东西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挑战,同时面露难色,抓耳挠腮,甚至还为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感到恼怒。

类似的「哲学」问题有很多。什么是爱情的本质?什么是公司的本质?什么是 X 的本质?

我想写一篇短文,安抚大家焦躁的情绪,慰藉受伤的心灵。想不清楚事物的本质,不是我们的错。

任何概念,仅仅存在于大脑,而非自然界

人脑有千万层的神经网络。不同层次,形成抽象程度不同的概念。

和视网膜直接相连的神经元上,仅仅能够感知到像素
像素经过和这些神经元相连的几层神经元的抽象,我们看到了线条;
再上面一层,我们看到了弧线
再上面一层,我们从封闭的连续弧线中,看到圆圈
从圆圈和周围的信息,我们看到数字 0
再和账户余额的信息合在一起理解,我们看到贫穷

再继续和社会的知识结合,在更高层次上,我们看到了窘迫。。。。

每一层都是本质,却都不是全部的本质。

颜色,线条,弧线,圆圈,数字 0,贫穷,窘迫:这些概念哪一个存在于真实世界里面呢?真实世界,只有原子组成的物体。(甚至连「原子」,难道不是只有我们人类在脑子里面才存在的吗?)

上面这是十块石头组成了一个数字 0。我们仔细端详这十块石头,认真地思考:「这张图里面有 0 ?这张图里面有石头吗?10 存在于这张图里面吗?」
它们不存在于自然世界,不存在于我们神经网络的底层,但是存在于我们神经网络的概念的中间的某个层次里面。
佛学中的空,或许也无法帮助我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耳熟能详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明明白白的揭示了概念「色」和完全没有概念存在的世界「空」之间的关系。什么关系?就是完全相等的关系。
以上面的人之过程为例,世界上并没有颜色,线条,弧线,圆圈,数字 0,贫穷,窘迫,一切都不存在的。
不过这种看法,并不能帮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大脑的无数层的神经网络,带来了无数层的概念,概念是一个频谱,从最底层毫无概念(空)到最上面无比丰富的概念(色)之间,存在着无数层级。《心经》中直接一杆子推到频谱的一端,否定各中层级的概念,似乎过于简化了。
反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出现了十几次的排比句式,对我理解概念的本质帮助更大:

如来说:X 者,即非 X,是名X。

就是说,我们称之为 X 的东西,其实不是 X,仅仅是叫做 X 而已。
如下,我随便摘抄几句: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第一次读,简直觉得如来疯了。这种呓语,神志正常的人怎么可能说得出口?

不过,真的理解他苦口婆心,唠唠叨叨,一次一次示范给我们看的,其实是一种一级递归定义。它既可以帮助我们破除对于概念真实存在的误解,却不至于堕入虚无。

我仿照如来造句如下:

所谓「窘迫」,其实并没有「窘迫」,仅仅是从「贫穷」抽象出来的一个叫做「窘迫」的概念而已;所谓「贫穷」,其实并没有本质,我们摸不到,仅仅是从「数字 0」抽象生成的概念而已;「数字 0」,其实也不存在于自然,甚至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仅仅是我们对于一个「圆圈」的抽象而已。所谓「圆圈」,并不存在真的圆圈,仅仅是一段封闭的「弧线」的抽象,并被我们叫做「圆圈」而已。。。。如此递归下去。

对于本质的思考让我窥探到理性世界的复杂

所以,当我们追求任何事物的本质的时候,既不应该如《心经》那样虚无到底,直接宣布万物的本质都是空,万物的本质就是啥都没有;也不应该认为它是真实到可以通过认真的思辨就可以回答的「X 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无法简单地回答类似问题,仅仅因为这本来就是问错了问题。对于吴承恩哪年哪月出生如果还有通过考古回答的话,对于猪八戒哪年哪月出生,让人怎么回答?如何哪怕尝试回答?

关于「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答案,不在客观世界,而仅仅存在于人脑的神经网络的不同的层次中。
我们研究事物的本质,并非研究世界,只是在研究我们的意识世界。

完整音频:大白话聊 Web3:终将到来的时代,会如我们所想吗?

两周前,和 Sarah 一起做了一期播客,基本上把前面一段时间对于 Web3 学习的心得用语音的方式整理了一遍。似乎大家的反馈还挺好,昨天上了《小宇宙》的首页。征得 Sarah 同意,我把音频也在公众号发一遍,总长度 2 个小时,适合大家上下班的时候慢慢听。涵盖的内容如下:
00:07:55 Web3 的定义——全球共用的一张中心化大表
00:14:23 区块链之于 Web3,相当于互联网之于 Web
00:19:10 Web3 并不是互联网的下一个版本
00:24:07 Web3 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不见得是为了解决 Web2 大厂垄断等痛点
00:27:53 2035 年或许是 Web3 时代全面到来的时间
00:32:40 为什么 Web3 会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革命浪潮?
00:42:24 版权与 NFT 的关系,就像邮政编码和 Email 之间的关系一样
00:45:50 NFT 解决的是纯数字原生作品的确权,让比特世界的犯罪变得不可能
00:56:07 旧世界对新技术的态度
01:00:58 对 NFT 价格巨大波动的看法
01:04:40 互联网初期创办百姓网的契机
01:10:10 龙头垄断现象在 Web3 还会再次上演吗?
01:11:20 警惕对 Web3 的过度美化

01:13:37 钱包能帮助用户用脚投票、实现去中心化吗?

01:18:10 DAO 的定义和对 DAO 的理解

01:25:00 DAO vs 公司制
01:35:40 普通用户和创业者分别在什么时间进入 Web3 比较好?
01:45:40 保持不间断高质量输出的秘诀——给自己限量而非目标
01:49:50 创造者和实施者的差别

01:53:20 作为个体和团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有几位听众做的总结挺不错的:关于web3的一些问题和答案

Sarah 的播客在这里, 欢迎大家订阅。据说下一期是元宇宙。(元宇宙?心情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