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冒的 DID 文档 《去中心身份的独立日》① 发给我,命我给些反馈。如下是我仅仅基于文档,没有任何其他研究的时候提出的疑问,顺序保持原文前后出现的顺序。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初次听到这个概念的朋友的疑惑。希望以后可以通过老冒的进一步阐述或者自己搜索中找到答案。
(本文只有问题,没有答案。至于 DID 这个新东东是啥?晚些我应该自己搞明白了再写一个介绍。)
其一,很好奇 W3C 的否决机制。Tim Berners-Lee 为什么可以否决 Google,Mozilla 的否决?是一票否决权吗?一票否决权有权否决其他团队成员的否决吗?
其一,DID 的例子很容易看懂,但是我最关心的还是如何使用?从一个支持 DID 的软件的用户场景切入,总是最容易理解一个新东西的。如果说,现在我就要用 DID,怎么用?用哪一个软件,按什么步骤,可以分别体会到 DID 的好处?
其一,如何注册DID method?具体的步骤如何?有什么条件?如何确保可扩展?如何解决命名冲突问题?这些在 DID 协议里面考虑了吗?
其一,可验证凭证的最基础的技术实现是什么样子的?比如 JSON 的 schema 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规定那个字段叫什么名字?
其一,可验证凭证怎么就可以回答“是否有能力驾驶机动车辆”这样的问题呢?它从字面理解,仅仅是一种验证数据本身是由 DID 的用户本身签发的而已,本人如何可以对于“自己是否可以驾车”这样的问题进行回答呢?难道不是 DMV (车管所)这样的部门吗?
其一,和 DID 竞争的协议,比如 OpenID,WebID 等,有的也是 W3C 的标准,但是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面,这些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被人大规模使用过。原因是什么?DID 不会是这样的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于未来政府可以发“无犯罪证明”,“年龄大于 18 岁”等,学校发布“学位证明”,具体将如何实现?
以上,可能第二个问题 是所有的问题的核心。在看到 DID 在什么地方工作之前,似乎依然无法理解 DID 具体是个什么东西。文章最后,我依然无法用最简单的话向别人解释,什么是 DID?如何使用它?它有什么好处?在明确地知道 DID 是什么之前,文章后面关于意义的讨论就完全无法介入思考了。
注①:文章地址:
https://www.arcblock.io/blog/zh/post/2022/07/04/independence-day-did/
注②:区块链领域新的内容太多,层出不穷。毕竟,不知道一个东西是什么,怎么知道它有没有意义呢?参考主流意见反而是最危险的方法。但是,很多协议、项目会经过时间证明并没有意义。所以花时间了解,也是某种风险投资。好在,成本还算整体可控,收益可能很高。
区块链 | 那些安静的朋友们 | 看这个世界 | 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 无用的十万个冷知识 | 封控下的社会学实验 | 世界的足迹 | 小区治理 | 工程师的世界 | 10分钟外语教程 | 人工智能是怎么工作的
从本周六开始,周末的聚会准备小范围恢复。
时间:2022 年23 日星期六下午 4 点
地点:南苏州河路西藏路桥附近
聚会内容:就是聚聚,没有演讲,无目的聊天。参看《又到了应该聚会的时候,周日一起来吧》
报名:请后台回复:聚会,获取入群二维码,获取详细信息(为了防止爬虫入群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