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jito》 里的古巴,记忆中的哈瓦那

周董发布的《Mojito》,对我来说,是一首迷人的歌曲。人们常说,音乐是一列穿越时空的火车,可以瞬间把人带回到曾经经历的那个时间和空间。《Mojito》就是这样的一首歌。

音乐一响起,古巴,哈瓦那的那些记忆就喷薄而出,好似自己又站在哈瓦那的街头。本来已经模糊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

古巴

古巴,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一个梦里熟悉的地方。哈瓦那,格瓦拉,卡斯特罗,都是歌曲里面,T-Shrit 衫上频繁出镜的名字。但现实里,却又很少有人真的会去造访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岛国。

去古巴,从来都没有出现在我的日程中,直到忽然看到一个游记里面说,她就在墨西哥的尤卡坦(Yucatán)半岛的旁边,在我去年访问墨西哥的时候,就改了主意,直接从坎昆飞往哈瓦那。

好消息是,外国人进入古巴,不需要提前办理签证,只要在坎昆或者美国的机场花个25美元,买一张入境卡就可以登机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对于美国的普通旅行者敞开过境,这令我大感意外。

微醺的世界

Mojito 是多么有古巴特色的一种鸡尾酒呀。它诞生在古巴的哈瓦那,用的是古巴盛产朗姆酒。朗姆酒是用甘蔗酿造的,古巴最主要的物产就是甘蔗。再加上甘蔗汁,还有薄荷和苏打水,就足以让人看到对方微醺的眼眸

我在古巴并没有喝多少酒,却觉得古巴就是个微醺的世界。是不是因为海明威这个大酒鬼在此居住的缘故呢?歌词中不经意的那句 而你是文学家笔下的那一片海 中的那个文学家必然就是海明威,而那一片海想必是《老人与海》里的那一片海。(注意:mojito 的 j 发音 为 h,t 发为 d ,这样才是纯正的西班牙语发音)

西班牙人的世界

古巴作为西班牙人300-400年的殖民地,是进入南美洲的桥头堡。

我去过西班牙的一些城市,但我见过的最辉煌的西班牙建筑,不在巴塞罗那,也不在马德里,而是在哈瓦那。我想有几个原因。

其一,哈瓦那建立的时候是西班牙最强盛的时候,整个南美遍地的黄金白银都是通过哈瓦那转运回欧洲的,所以这里的建筑如此辉煌,很多在本土都没有舍得建筑的巨大宅邸,在这里好像山高皇帝远的缘故一样,尽情发挥。

其二,这些建筑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建筑,带着那个年代的复古和文艺的气息。而现在,原本应该大门紧锁的豪华的宅邸,被分割成72家房客共同居住,就跟80年代前外滩的那些老建筑一样。于是作为旅行者就可以沿着雕花的拱廊,巨大的圆弧楼梯,深入到所有的建筑的内部。而因为居民都还生活在大陆80年代初以前的水平,并没有任何财力可以装修房子,反而让古老的壁画,碎花的地板,甚至各种五金件完好的保留了下来。拱廊的壁画旧城的涂鸦, 所有色彩都因为她说不出话 所讲的就是这个场景。

必须钦佩一下黄俊朗对于一个地方的特点的敏感度。他写的词里面所有的色彩都因她说不出话,这是多么极致的夸张!如果说世界上色彩最浓郁的地方,肯定是哈瓦那。南美洲带来的浓烈的明亮颜色,在这里也随处可见。明黄色,深蓝色,深紫色,把所有的色彩就那样毫无过渡的直接刷在墙上。把北美的城市对比度调到顶,再把饱和度调到最高,或许就是古巴的样子。

社会主义的世界

古巴同时又是一个标准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一切我在童年时代熟悉的记忆,粮票呀,外汇兑换卷呀,友谊商店呀什么的,这都是我的记忆。 所以即便大家的肤色不一样,讲的是西班牙语,建筑都是欧洲风格,我却自得其乐,感觉好像回了家一样,从不把自己当外人。

我的Airbnb房东在我到达的时候请我填写一张外国人入住登记表,怕我不理解,耐心的向我解释,她需要向当地的公安局报备我的到来。我安慰她说,放心,我对于这些非常的熟悉,甚至觉得亲切。

昂贵的上网费

在古巴,普通人是不可以上网的。几乎没有人家里有互联网(不仅仅没有宽带,而是没有互联网)。而外国人需要上网的话,全哈瓦那有据说三十几个公园可以无线上网。需要去那里买 2 美元一小时的上网卡(在专门的地方买是 1 美元,而在现场黄牛手里买就是 2 美元),一手交钱一手可以获得一张印着用户名和密码的小纸片。在一个平均月工资 28 美元的国度,2美元一小时显然是仅仅给外国人消费的价码。清晨,公园里面除了晨练的老年人就是各色游客围着小花园聚众上网。这个场景有些诡异,也有些滑稽。

没有了互联网,人一下子就空闲了下来。漫步哈瓦那街头,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混搭,碰撞感。在金碧辉煌的西班牙人遗留下来的建筑里,每个门口都有居民坐在那里晒太阳,和邻居用字正腔圆的西班牙语聊天,和游客热情的打招呼,和我慢条斯理的回忆古巴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村子一模一样。

时间凝固在那里。建筑凝固了,人的生活,也,凝固了。

(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