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坐在杭州城站的两岸咖啡,等我7点半回上海的火车。人在旅行的时候,不仅多出来时间,而且受到更多新鲜的人和事的刺激,又离日常的世界比较远,所以思维会相对活跃一点。下午和久闻大名的冯大辉还有老朋友刘平阳在贝塔咖啡见面。大辉也强烈建议我多写中文的blog,把一些想法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至今未曾谋面的阮一峰也这样建议。我绝对接受这个建议。
中国的硅谷在哪里?
这是个很多人都在问的问题,甚至更退一步问道:中国到底有没有,或者将来会不会有,硅谷那样的创业公司集中,并形成巨大产业的地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美国硅谷的产生。
硅谷的形成
现在的硅谷,Facebook,Twitter这样的公司正野蛮成长中,这些团队中,不乏Google这种大公司出来的员工。当Google,Yahoo,eBay,PayPal这样的大公司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一个聪明的主意结合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创业公司。想想看Google现在的那上万的庞大的人才储备吧!下一个问题将是:他们什么时候离开Google!
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往前推,Google初创的时候的员工从哪里来的?是Yahoo!,Netscape, SGI这些大公司。这些公司的初始员工来源于Intel,HP和AMD等等。
硅谷上演的是一出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一个大公司,就是一个人才的高地。它吸引大量的人加入,或者自己培养了大量的相关技能的人。这些人出去创业,形成了更多的伟大的公司,这些公司进一步吸引或培养人,如此生生不息。
如果没有70年代单晶硅行业的发展,开始了这个循环,荒凉的北加利福尼亚地区也不会成为现在的互联网中心。硅和HTTP之间,通过人这一环完成了传承。
中国的硅谷
以杭州为例。杭州原来最大的IT公司UT斯达康,也是一样的人才济济。但是在从几千人裁员到1000人的过程中,一家公司小了,一个产业大了。现在杭州多少的公司的人才都或多或少的和UT有些关系呢?现在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就如同早期的斯坦佛和惠普,形成了再一次的人才聚集。现在的阿里集团,有着互联网领域难得的人才聚集。在未来的五年中,这些人会逐渐离开,在杭州创业。这些创业公司中,就好似“创二代”,开始形成循环。
在深圳,华为等硬件公司和腾讯等软件公司也已经形成了创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正在形成。我的乐观估计,这需要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完成一轮。这个时间是以一个人在一个公司的典型学习时间5年为计算的,因为一个人在一个很大的公司里面呆了5年以后,每增加一年学习到的边际效应递减,可能就开始思考创业了。
北京是一个更加典型的周期。从互联网行业,创业第二代,第三代已经从原来的新浪,搜狐和百度员工中诞生。清华科技园周围,俨然已经有一点小硅谷的气氛了。
中国一定有自己的硅谷,只是时间
美国的硅谷形成经历了半个世纪。想象一下,HP的车库时在1939年开始,转型半导体行业都是在1950年代。Intel在硅谷开始制造芯片的时候是1968年。对比中国在那些年月,我们就能意识到时间上的差距。技术或许可以在几年中赶上,但是一个产业的诞生,科技人才的聚集,大量的技术人员重新创业,再次在更高的层次上聚集。。。这个循环,不是靠几年的时间,而是靠几代人才能完成。
我不同意脱离历史比较中国和美国在这个时间点的差距。任何事情,都要看历史。看到历史以后,我们会对未来更有信心。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硅谷,但我们需要时间。
后注:此文已供《中国企业家》杂志采用,将发表在下一期杂志上。
期待有更多的人能从阿里出来,扎根于杭州的创业土壤. 五年后见分晓 :)
中国的产业与人才形成一定规模应该是一种发展的必然,但是之前看过的许多评论都着重评价Standford对于硅谷的作用,而中国目前各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方式,在我看来似乎还是有待改进,一方面是对创业的盲目鼓励,另一方面是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仍然趋于陈旧,而且还一直停留下专才培养的模式,而另一批来源于职业学校的程序员,却由于综合知识的欠缺,容易后劲不足,出现“吃青春饭”的现象。对于这点不同,我想中国的IT业,产业圈的形成或许会有不同于硅谷的地方。
科技公司的资源主要是人才,非常同意这个观点。虽然现在跨地域人才流动也很常见,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五年换一个地方。有房子、家庭、子女教育多方面考虑,所以人才高地一旦形成还真是有优势的。
学长漏说的,也许是故意回避的一点是政策因素。想想深圳,再想想拉斯维加斯,就知道上面“给政策”非常重要。毕业那年有台商在杭州开软件公司,来我校招聘会和我一对一聊了很长时间。问他为啥不把公司开到上海,他只笼统地说“环境因素”。材料里他们在杭州的公司园区很漂亮,当年如果是在上海他们未必能从市府拿到那么好的条件。还有国进民退的时局下,切忌和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撞车,比如近来做电子地图的就很惨。
欢迎您来北京五道口参观:)
绝不后悔~
http://blog.csdn.net/lanphaday/archive/2010/01/31/5274312.aspx
曾写过一篇《程序员职业生涯中的〇一三五七》,也是觉得技术人员工作五七年后是比较可能创业的。
中国不会有硅谷,只能是龟谷。
谢谢大家的讨论。其实就像每一篇文章一样,一定是挂一漏万,花开100朵,只能表一枝。我其实就是从人才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其他还有很多比如资金的聚集,政策的干预,产业浪潮的周期,教育制度的跟进,甚至自然风光,以及和外部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隔离程度)等方方面面,都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到作用。分析的时候可以不花不忙的分析,而历史就是在上述这么多维度的无数的偶然拼凑成的。
@LaiYonghao,(或者跟着Twitter尊称为赖神,或者跟着珠三角技术沙龙的人,尊称为:赖总),那篇文章很有意思,我倒是什么时候像附和一下,更具体的谈一下在微软这样的跨国外企的技术人员的〇一三五七:我是在微软呆了七年,痒出来的。我太太也是在微软七年离开的。
写的不错,博主是位专业人士啊,看来,佩服加崇拜啊~~~
杭州这两年IT产业发展确实迅速,我想大学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视。
很容易形成对比的就是另一个天堂:苏州
苏州从各方面环境来比较都跟杭州相似,但就IT产业的发展来看却离杭州较远了。
一来:没有较好的大学作为人才储备。
二来,似乎政府更加依赖和侧重于制造业。
另外可以和杭州加以比较的是南京,南京人才较密集,也有些较为成功的IT公司在些扎根。
我想除北京、上海、广州之外的二线城市的IT产业的发展也会增加创业,一些人才至二线城市创业,将更好的空间留于一线城市的IT从业者,这也会促进一线城市IT产业(创业)的质量,从而更加逼进于硅谷。
中国会有自己的硅谷,但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使这个过程艰难而漫长
漫漫长路
而且国内的氛围显然没有国外创业氛围中
对生活的追求,对梦想实现的追求在现实的生活中所掩盖
希望如作者所说,但愿成为其中的一员
刚才忽然觉得,气候和地理位置最像硅谷的,还真是杭州。一个是San Francisco Bay,一个是杭州湾。一个是太平洋,另外一个也是太平洋。一个在旧金山南边,一个在上海南边。一个有山有水有海,杭州也是这样。旧金山和硅谷是以生活品质高出名的,杭州正好也是。。。
博主将浙江大学比做斯坦福,本人做为一名zjuer表示鸭梨很大
生活质量/压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科技发达的米国,人民安居乐业,不用为生计担忧奔波,有更多的精力去潜心研究技术,去做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
而我们大多数北上广的年轻人在‘水深火热’中。。。
所以,“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硅谷”,但这真的需要时间。
re JasperZhu
确实是这样啊,太多有才华的人,不得不折服于生存的压力!
以后一代代环境就好多了
很关注
大环境需要 ,中国 一定 会有,也 一定要有自己的硅谷!
说的很对,现在几乎所有外地打工的IT人,都是在为生活,而且都是在水深火热中。
国家发展经济,榨取本该是我们的资本。国家对网络的调控,一再失策。
靠关系靠权力赚取利润,使得社会风气日渐衰败。公司靠关系,靠变相欺诈赚取利润。
环境是关键,人才是关键。不然永远都是垃圾的公司,垃圾的人员,怎么谈硅谷。即使经济能发达些,估计也像小日本一样变态。
看来杭州的氛围真的是很不错呀。太遗憾了,一直没去过。
中国与美国的环境不一样。如果,中国人的思想没有变的话,硅谷的真正概念永远不会出现。
离岸公司+在线团队+服务外包,未来的硅谷在你的家里。
我的观点没有博主那么乐观啊,我觉得中国硅谷可能在近期(10年)都不会出现。中国从来都不是靠科技取胜,人太多,发展科技会使很多人没饭吃,“大连的软件外包” http://www.vpsee.com/2009/12/software-outsoucing-in-dalian/ 里面谈到了一个观点中国为什么需要发展外包解决就业问题。
人才和技术
人才、人才、人才,硅谷是否出现,人才和人才拥有的技术是关键,在中国高校周围都还没有发现能与硅谷能媲美的人才环境,大批来自高校的高手在出手前就被美国全奖+博士给和谐了,或者被 google/intel/microsoft 这样的公司抢走了,这样又是高手又愿意放弃高薪做 startup 的人越来越少。就技术来说中国的技术人员还很嫩,还停留在学习、应用技术阶段,还没有到创造的程度,这个不说了,打击到我了:)
交流
技术人员、创业人员之间的圈子、交流很重要,新的 idea, 头脑风暴等。中国有个小圈子,貌似大家都在交流、博客上、讨论会上等,但是效果和硅谷那种 meetup 差的很远,交流来交流去就那么些人。中国单打独斗的人比较多:)
资金
硅谷有随处可见的风险投资公司,不需要自己的救命钱就可以开始创业,但是对中国来说,拿到 funding 很不容易。大批技术人员需要养家糊口啊。
政策和互联网环境
这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不多说了,要达到硅谷那种自由的环境还很远。
需求
中国对科技的需求不大,用人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用科技,这就使得投资和发展科技变成一个不划算的买卖。硅谷的东西做出来可以用美国的价格卖给全世界,但是中国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在中国市场找机会,中国东西卖到全世界都是外包的东西(比如鞋子,代工 iphone 等),华为是唯一一家把产品卖个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联想不是)。
re Jerry Chou ,我在南京生活十年多,也没见个像样的创业公司出来。就大学资源来说南京肯定比杭州好同上海也差不多,很可惜,这儿真的没有那种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创业氛围,同浙江那些人根本没法比。以我的认识还是认为中国就算出硅谷也不会同美国的那种方式不一样
从土地供给来讲,中国好像都是政府主导的开发区吧。出现硅谷的那种自发的商业创业的可能真的不太现实。
个人感觉不比照搬硅谷模式,中国的创业企业并不需要和美国硅谷同样的模式和环境,也许有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深圳的比亚迪,它不属于互联网企业,而只属于实业公司。
http://techcrunch.com/2010/09/12/can-russia-build-a-silicon-v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