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公司的欲望]》写完,还没有发上来的时候,在老华的号召下,六个朋友在藏珑坊聚会,喝下午茶。大家聊了很多,都收获颇丰。我把我写的草稿发给大家,结果得到精彩百倍的回复,经允许,转贴在这里。
- 我觉得是创业前最需要考虑的是风险,10个公司能存活下1个这是客观规律,startup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减低这种风险。
- 其次才是预测或战略,我很喜欢你关于ebay对战略重视的描述,大方向对了,风险就会减低。顺势而为总是容易许多。
- 我很同意永远是”所在的环境选择了成功的公司”,而不是相反。在每个关键点做了正确的事并不是市场正好顺应了公司,而不是相反。但不断顺应市场调整改变的公司往往是更容易成功,我觉得Microsoft就是。
- 合适的时间地点,”创业公司的欲望”也是重要的。我最欣赏盛大的一点是中国在五年前根本没有网络游戏这个产业,连美国都没有。而盛大活生生在中国创造出了这个产业。
- 未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最让人Exciting的一点,因为你知道你有可能去改变一些事情。
小丰
在硅谷,公司成长过程中的领导角色也是被细分了, 把vision变成产品或服务,然后把这它做成一个真正的Business,再把它带到$10M, $100M,$1B, $10B的公司,大多数情形这是若干个人完成的,像Bill Gates, Larry Ellison 一路到底是不多的。在admire 他们之余,我想我能把其中的一个phase做好了就不错了。只有在我做好了一个phase之后,我才能得到其他phase的入场券,有资格去试试我是否有能力做好两个,三个phases。
真的非常高兴认识大家,并且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 市场选择和环境选择的力量非常大。不仅仅是创业公司被选择的对象,大型公司在市场和环境的选择下,同样是非常渺小的。自然环境中,恐龙这类超级霸主都被自然选择掉了,所谓的大型跨国公司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我们经常听谁在说,XX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XX天,倒不一定是在做秀,这里的压力和苦衷只有自己才知道。
- 对于大公司来说,战略确实比执行更重要。大公司就象火车,启动慢,但是一旦启动,速度和势能非常强大,但是如果经常要改变方向,或者走到了错误的轨道,要纠正的代价非常大。而对于小公司来说,执行比战略更重要,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市场很大,不论方向是否正确,总有各种空隙可以穿梭。也许你抱着非常远大的理想,可千万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死”,否则只能“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 创业公司是一个弱势群体,没有钱,没有出色的人才,没有名气,没有了 reference case, 还要经常被别人BS,嘲笑,不理解,etc,能够苦苦支撑的很大的原因就是有那些“创业公司的欲望”。正因为有了这些“欲望”,整个社会就多了很多创新和变革的机会,也多了许多令人眼热的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激励着许多人朝这个方向努力。
杨劲松
▲ 每个人都可能是别人的宝藏
陈安之说《自己就是一座宝藏》,没错,但我想这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别人那里挖掘到宝藏。这些所谓的“宝藏”,可能对于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可能对于自己就是价值连城的。所以,各位要做好准备,我要着手挖大家的“宝藏”了,呵呵,可能太直接,不过这样符合我的风格:)
▲ 自然规律的异化
自然选择在之前是一个客观规律,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但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异化,自然选择现在成为了“人化自然”的选择,一个物种可能并不是因为不能适应自然,而是因为人们的经济诉求、益害的价值判断而繁荣或灭绝,比如有的濒危灭绝的物种,又因为人们“保护濒危灭绝”思想指导下的行动而得以留存并反转。
有趣的是,假如大熊猫也探索自然规律,不知道它们可否理解这个“自然选择”规律的“客观”性。假如规律也如此“主观”的话,想到很多年争吵不清的UFO和外星文明。。。
▲ 创业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建硕:事情的真相是,创业公司是被选择的,而回顾的时候,看起来好象是创业公司的欲望使然。
的确是这样,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伪规律”,即一个结果表面上是被一个原因导致的,其实不然。
从社会经济到IT的发展变革,宏观来看应该是有规律可寻的,比如互联网在十年前就会预期到今天的发展,比如五年前可以预期到上海的房价会猛涨等等。但从微观上,究竟成功的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可能真相就是这样——是被选择的,因为不可测的因素实在太多了,甚至你对这个“不可测因素”的估测和判断,也会改变这个客观的结果。
但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我认为他一定需要有这个信念——成功是必然的。如果没有成功,那么一定是自己的哪些判断有问题,哪些决策有问题,哪些行动有问题,还缺乏哪些导向成功的要素,还缺乏哪些导向成功的资源,然后一项一项加以落实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他创业成功的必然性。因为除非停止创业,他一直都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虽然可能之前他一直处于失败状态。
同意Jean的这句话:不确定中有确定,确定中似乎有不确定
▲ 未来改变现在
Jack:未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最让人Exciting的一点,因为 你知道你有可能去改变一些事情。
物理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现在是由过去和规律决定了的,即物理学家、数学家们已经在做的事情。惟独人性是面向未来的,在人的世界里,现在永远是烙着未来烙印的,差别在于,有些人的未来属性弱一点,而有些人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未来之中——为了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或者做成自己想做成的事情。
其实强的未来主义者不仅仅只有创业者和vc,还有NASDAQ和那些有趣的投资者们
▲ 上帝(或者形而上学)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XiaoFeng:人在处于宗教活动中,进入一种通常所没有的体验
假如所有证明上帝存在或者所有证明上帝不存在的活动都是徒劳的话,我现在反而不关注是否真正有一个外在于我们的上帝,而是关注人们所进入的这种体验状态,或许每个人并不完全相同,但这种状态是如何产生的,这种状态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这种状态是否只有在宗教状态下才能获得等等。
▲ 选择的多样性
老华的Blog中谈到:有时候想想,这个世界可能最奇妙的就是多元化。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人对同样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路径选择;
XiaoFeng:有些人会选择从小做大直至NASDAQ,有些人则选择其中的一段,有些人选择卖掉,活得也很好。
康德认为有两样事情非常奇妙,一个是夜晚抬头看到的星空,一个是内心的道德律。我想还有两样事情更奇妙,一个是人的知性,一个是人的选择性。
有思想的朋友是自己的宝藏
有这些朋友在周围,聊聊现在,寥寥未来,开心。就像陈俊说的,这样的聚会在上海不多。春节后,毛向辉,冒志鸿,郑云深,建硕,Bruce Wang,我,还有另外一一个又一个”七人一天会”,就是讨论互联网的技术派和未来派的,很不错。不过那个聚会的原则是,不超过七个人。
我还是想问一个问题,似乎领导者是即有冲劲又有迫力又自信的那种,在我的印像中,吴士宏说比尔盖次的口才差。你在微软呆过,我无法想像比尔盖次是人还是神,创业成功并不奇怪,可是能像他那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公司作到那么大,这世上有第二个人吗?就像刚才所说,他作为一个领导者有领导者的气质吗?假如我看到了比尔,也会觉得他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在走出沙莫的时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心里素质?也许你会说,孩子,只要你拼命干要苦功夫一定能成功的,但我知道我作不到,所以我不成功很自然,因为我没有那么大的追求。我喜欢宁静平安。有时候我不愿意却追求那么多东西。我是知足长乐那一类。GOOGLE现在发展也很快,他会超过微软吗?比尔盖次的心态很强硬吗?我自我比较了一下,即便我有DOS,我也不能走到像他那样的程度。你写的那篇创业的欲望也仅仅是欲望而巳,那实力呢,一个看似普通人一样的比尔盖次他的实力呢?他的智商很高很高吗?他是怎样用人才去管理人才?微软的核心精神是他制定的吗?微软会失败吗?他是否代表了互联网的新的动力方向。我想这些问题能否就比尔盖次为核心讲述一个关于成功故事,因为比尔还活着,他创造了昨天,他现在还想创造明天。用他来说明一下创业是否是个好见意?加之本身你就是微软的员工,微软是全世间最聪明的公司吗?互联网在这些电脑公司中将变成一个什么样子,从而改变一些事情,比如电脑对美国的生产力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还想听听你写写。何不就比尔盖次来谈论今天明天,也许就知道成功。
酱油小子 BLOG http://xiangtool.nease.net/jiangyou/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就《冰点》周刊被非法停刊的公开抗议
新闻界的同行们、知识界、法律界的朋友们、《冰点》周刊海内外的热心读
者们:
2006年1月24日,星期二,是《冰点》周刊的发稿日,《冰点》在京编采如
往日一样,齐集编辑部,认真校对将于1月25日出版的新的一期周刊。下午4点多,
版样全部出齐,送总编辑审阅付印。然而反常的是,迟迟没有回音。我们听到,
报社领导层被全部召到团中央开紧急会议,没有人看大样了。这意味着将有不同
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天塌下来,报纸也是要正常出版的,这是对所有订户、所有读者负责。我们
将大样中所有发现的错漏改定,静等事变的发生。鉴于中宣部对《冰点》的批评
指责从来就没有断过,星期一还刚刚见到中宣部阅评小组对《冰点》刊发的袁伟
时教授的文章《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作出的文革式上纲上线的蛮横指责,作为
主编,我估计,撤销我职务的时刻来到了。
然而卑鄙所能达到的程度,总是超出常人的想像。大约5点多钟,全国各个
媒体朋友们的电话纷至沓来,告诉我他们已接到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市
新闻局的通知,“不许刊登任何冰点停刊整顿的消息和评论”、“不许参加冰点
编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不许炒作”、“要保持距离”等等。继而,各个海
外媒体记者的电话也络绎不绝,要求我证实这件事。然而直到7点,还没有人正
式通知我,报社领导层从团中央回来,还在开会商量。我反倒成了最后一个知道
这件事的人。所有信息证明,这是一个党内高层某些人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蓄谋
已久、精心策划的行动。这个行动,不仅没有任何宪法和法律的依据,也严重违
反、践踏了党章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作为一个职业报人,《冰点》停刊是我最不能理解、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因
为报纸是社会公器,报社与订户、读者有契约,是读者付款购买的信息产品,报
社必须履约,不管个人的命运如何,《冰点》周刊应该如期送到订户手中。然而
在作出这个决定的人那里,社会影响算什么?广大读者算什么?主流大报的声誉
算什么?党章国法算什么?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算什么?执政党的形象又算什么?
他们将社会公器视为个人的家产,认为可以随意处置。
晚上7点30分,我接到社长、总编辑叫我上去谈话的电话。对我宣布的决定,
是团中央宣传部作出的。“决定”将袁伟时先生的文章冠以若干莫须有的大帽子,
然后宣布《冰点》周刊“停刊整顿”;除对总编辑和我本人通报批评外,还要作
“经济处罚”,谁给了他们这种权力!心态如此之龌龊,令人哭笑不得。
自然,这场谈话在前述种种背景之下,已经成了一场滑稽剧。很明显,这是
“上面”少数人在背后操纵,团中央在前台扮演丑角。我据理向社长、总编辑痛
斥这份“决定” 和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荒唐,并向他们宣告:我将正式向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控告这次非法行为。
就在《冰点》周刊被停刊的今天,报社接到大量读者的询问电话,已有读者
在得知《冰点》停刊后愤而去邮局退订本报。
“上面”少数人对《冰点》周刊的扼杀,蓄谋已久。2005年6月1日,在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前夕,《冰点》刊发了《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
一文,真实记录了面对民族危亡,国共两党两军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浴血奋战
的真实历史场景。与传统宣传不同的是,《冰点》首次在主流媒体上客观真实地
报道了国民党将士在这场战斗中牺牲数万人的战斗历程。
这样一篇真实的历史描述,却遭到中宣部阅评组的蛮横批评。他们批评的根
据是什么呢?没有任何事实,而是根据“××年××出版社的中共党史××页关
于平型关大捷的记述”,《冰点》的报道是“美化国民党,贬低共产党”。结果,
在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纪
念讲话中全面肯定了国民党将士在抗日战争主战场上的功绩。谁对谁错,不言自
明。
在连、宋访问大陆结束之际,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冰点》发表长篇
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文章用丰富的材料,首次客观真实地向大陆人民
介绍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变化和发展,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好评,对沟通
两岸民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样一篇文章,竟被中宣部某些人指责为
“处处针对共产党”,其眼界和心胸之狭隘令人惊诧。
去年11月18日,党中央隆重召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诞辰90
周年的纪念会,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对耀邦同志一生的光辉业迹、伟大人格作
了充分阐述,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而中宣部的某些人却禁止媒体发表纪念
耀邦同志的回忆文章,规定只许发表新华社通稿,各媒体不允许有自选动作。
2005年12月7日,《冰点》刊发胡启立同志的长篇回忆文章《我心中的耀
邦》,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中文媒体纷纷转载,无数网友发帖说被文章感动得
热泪盈眶。对这样一篇起到极好社会反响的文章,中宣部竟打电话到报社来问罪,
称报社违反了“没有自选动作”的规定!在这些人那里,哪有一点对胡耀邦同志
的真感情、真悼念啊!
中宣部少数人对《冰点》的无理指责和批评还有很多。譬如,2005年11月30
日《冰点》刊发记者调查,披露了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周叶中在学术著作中的剽窃
行为。这位周教授在《冰点》记者采访他时,竟有恃无恐地劝告道:你就不要管
这事儿了,晚上中宣部就要找你的!你们总编辑会找你的!报道刊发后,果然遭
到了中宣部某些人气势汹汹地问罪,蛮横地指责这篇报道有严重的舆论导向问题。
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冰点》对此事的后续报道被撤版。2005年12月28日,
《冰点》历史性地出了一期只有三块版的周刊。试问,中宣部的少数人究竟在保
护什么行为?
现在,他们终于要跟《冰点》算总帐了!用袁伟时先生的文章为发难对象不
过是个幌子。袁伟时教授在近代史的研究上著述颇多,在知识界影响很大。袁教
授写的这篇文章依据的是史料,立论基础是开放的理性。文章发表后,亦引起很
大反响。本来,对历史问题的讨论,需要对材料和观点有平等的、心平气和地交
流,才能逐渐达到共识。诸多网上评论中,即便是不赞同袁先生文章的网友,也
有态度十分认真、考据十分扎实的反驳文章。我本人曾将这些帖子转给袁先生参
考,袁先生看后对我回复说:这些文章态度确实十分严谨,我将会认真考虑他们
的观点,作出相应的回复。这正是一种健康的、正常的学术交流。而中宣部的阅
评除了文革式的詈骂和扣帽子、打棍子,还有什么?!
这次事件再次集中暴露出我国新闻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弊端,那就是中宣部少
数人以其狭隘的眼界、逼仄的心胸、专制蛮横的工作方法,将本应该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活跃政治局面,管制得万马齐喑、一片死气沉沉。这些人要的是顺从,
而不是平等。这种专权,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哪一条授予过他们?!
对我国新闻管理体制的弊端,我们将另文论述。在这封信里,我们只是想告
诉同行们、读者们、朋友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没有真理害怕辩
论,没有真相惧怕公开。尽管中宣部的某些人动用权力,封锁所有媒介和网络,
但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看到这封信!你们有知道真相的权力!
衷心地感谢你们!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 李大同
2006年1月25日
(XYS200601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5年前美国没有网络游戏产业?那1998年我们玩的UO是什么?UO在美国收费的服务器不少吧,那时候不知多少玩家盼望能正式引进。
你的中文blog换rss地址了吗?是什么?我没找到。请告诉我。
虽然这次聚会主要是带着耳朵去的,的确收获很大。和有思想的人聊天,总是令人愉快
ff,关于“产业”要看定义了,据我所知,在美国今天还没有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大规模的网络游戏市场及这么大的影响力。单论网络游戏运营,当然是很早的事情了。
再祝大家春节愉快,一切都顺利
创业过程中的迷茫
看王建硕的《回忆中细节的缺失》深有同感。自aigaogao发布以后,我一直在观察市场反应,有些问题不断缠绕脑海。每每想到这些,感到很彷徨、很迷茫,下一步怎么走?
web2.0与创业
05年突然刮起了一股web2.0的风,挑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当然也包括了我。九十年代那第一波的网络热潮我没有赶上,至今还有些遗憾。现在,我还记得“索易”在菁菁堂的演讲,所有的高管穿
web2.0与创业
05年突然刮起了一股web2.0的风,挑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当然也包括了我。九十年代那第一波的网络热潮我没有赶上,至今还有些遗憾。现在,我还记得“索易”在菁菁堂的演讲,所有的高管穿
春节后,毛向辉,冒志鸿,郑云深,建硕,Bruce Wang,我,…
这里“建硕”不是“我”? ^_^
信息是流动的,正如水,汇集才能够产生力量。
kijiji是做分类信息的,——垂直搜索,是要将静止的信息变为流动的信息来创造价值。
现在,创业公司的欲望是什么?是将死的变成活的。这才是创业公司的价值所在。
以前,无论如何,要找到一个点来激活“创业的欲望”,例如Gmail,激活了大家对古老的Email的一些欲望。
原来邮件可以这样做……
分类信息呢?是否可以有别的做法。
成功不可复制–比尔也是被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