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团购将在疫情结束后归于寂静

《中欧商业评论》准备拉我和刘勇同学一起直播聊一聊封控期间的自组织和商业模式,涉及如下的一些问题。我先简单回答一下,理一下思路。

问:团购代表了一种自发式的市场经济,其为何能如此高效,又为何能在特殊时期,胜过统购式的计划经济,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简答:社区团购其实并不是更好的商业模式,它仅仅是在常规市场经济被完全压制以后的,居民自我救济方式。仅仅比啥都没有,或者比起计划经济的保供来说,更优而已。所以这个话题,就跟探讨山姆店旁边的扁担运输为什么比开车运输更加高效一样,是一个先要问真假再讨论为什么的话题。

问:曾在2020年火极一时,又在2021年节节败退的社区团购,为何能在上海疫情期间,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上海的社区团购,与此前火极一时的社区团购模式有何不同?

简答:社区团购,除了对于一些特定的品类,比如高价值的海鲜,因为集中采购和配送有优势以外,对于大多数的品类,从运营效率,交付成本,选择多样性,送货实效性等不如专业平台。在疫情期间,作为唯一还可以使用的渠道,加上志愿者,团长无偿劳动的补贴,以及采购者对于时效,价格等敏感度下降,是可选的最好的方式,但随着市场经济恢复,大多数会在疫情之后归于寂静。我们会怀念这种有温度,雪中送炭的经历,却会用脚投票,回到更高效的方式中去。

问:为什么很多志愿者没有坚持下来?能否构建好的组织文化,怎样做到随问题动?怎样做到管理上的“小自我”?疫情结束后,小区内志愿者工作还能持续吗?如何让非常时期成立的短期自组织,变为长期模式?

简答:疫情过后,若要有事,志愿者会随时伸出援手;但若无事,就让志愿者组织消散在 2022 年春天的记忆里面,切不可留恋。参见《警惕权力的诱惑,志愿者不是自己的舞台:一个志愿者的自白书

问:通过此次疫情,结合对于封城时的见闻,您们对于管理上有哪些思考?

简答:疫情的志愿者和小区自治管理,是传统商业里面的管理的一个实验室,参数换了换,可以得出和公司里的环境完全不同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在于组织的稳固度。公司里面至少是有面试的,不太会把年纪,学历,认知,背景相差太多的人放在一个工作环境,并且因为大家基于经济上的绑定,整体是一个相对强绑定的组织环境。所以对很多管理问题容忍度较高。而在志愿者组织内,或者在小区的邻居之间,组织的稳固度极低。

比如一个志愿者的 “自我” 稍微大一点,公司里面下属可能会愿意忍耐,而在志愿者组织里面,因为松散的特质,可能就会产生组织分崩离析。

所以,在志愿者组织里面的确可以观察到很多在公司组织里面更加多样化,更不受干扰的人类活动的现象。对于人性的观察,因为在微信群里面,内心世界的表达更加直接,可视,所以更加容易。是一个很难得的理解组织和人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抛开经济利益的强绑定力,更深刻的理解组织。就如同在太空里面更容易研究力学规律一样。

更多的讨论,欢迎 5 月 16 号晚上 8 点- 9 点半一起来聊。具体参加的链接晚些发出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