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未分类

解刨自己的虚荣心

周四,很无厘头的去了一趟北京。主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见一个著名人士。回来了, 坐在书房里面。静静的坐着,好似在飞机上的座位里坐着一样舒服。

人需要玩具。即便是长到30好几,内心里依然有些孩童时候的那种需要。不服管束,有些欲望,希望玩一些玩具。只不过玩具已经不是汽车模型,而是汽车;不是布娃娃而是真娃娃;不是过家家,而是真的事业。如果把人的所有的要的东西和一个3岁小孩子要的东西相比较,很能够看清一些成人做事情的本质原因。

至于不远1000公里去见一个著名人士,或许也是玩具的一种。说是事业心,不如说是内心的那个小孩子不断的促使自己获得自己要的东西,而这种内心的驱使,便是虚荣心。

显然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源于内心的那种要。虽然有很多理性的原因,但内心的那一点点虚荣心却是感性的原动力。感性的动力像是背景音乐在那里流淌,理性的决定似乎只是其中的插曲;感性的动力,像是滑雪中20度的山坡,平滑的,稳定的朝下,理性做的仅仅是下滑的山坡上的几个动作,从长期来说,不影响大的滑行方向。

最终,这些虚荣心的满足却足以改变内心的背景音乐。好似新年虔诚的在庙里上一炷香会让自己的心里流淌着喜悦,快乐,充满希望等情怀一样,一次会面有时候就有这种效果,会改变内心的旋律,最终对自己有些用处。

后注:我是不习惯,不善于写这些隐晦的内心剖析的。

喜欢读书也喜欢喜欢读书的人

读书其实是一件挺没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尤其当日常的水龙头需要修,电费需要付,工作的计划需要写,很多的人需要见的时候,读书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属性,的确不合时宜。

所以除了临时抱佛脚的参考书以外,读书大体和现实世界无关,而关乎内心。读书是让人进入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世界。在那里,无论是小说让一个人经历不曾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还是哲学书让人思考不曾思考的问题,或者就算诗歌散文,也让人意识到自己曾有却不曾意识到的感觉,这些都是让人沉静下来,不那么浮躁的好办法。

总算明白自己以一两年为周期,有时浮躁,有时安静,和读书似乎有很大的关系。喜欢读书的时候,就是自己状态颇好的时候。同样,我也喜欢喜欢读书的人。如黄老前辈说的,“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说的就是有些不喜欢自己的我。

美美的生活

美美的生活

当物质越来越多,心却越来越乱。我们以为是我们选择的物质生活错了,其实是我们的心错了。

住酒店

酒店是有服务的。以前住酒店我老是把房间,尤其是浴室搞得和土匪来过一样,甚至有的时候浴巾泡在浴缸里。我曾经觉得这样是在享受服务,却忘记,我们如何对待这个世界,世界不是那么在乎,而我们的内心在乎。我们在肆意的四仰八叉的生活,心却没有被约束,它反而不快乐。

自从2012年12月28日开始来日本旅游,日本人对于各种礼节和仪式的追求让我触动很深。举案齐眉一样的仪式在日常生活中总见到。大家给东西一般是双手给出,接的人也是双手接过。对于餐桌的物品的摆放,也是认真精细。还有钱都是放在盘子里递送的。见面的问候也是长得显得有些多余。各种细节,让我好似悟到,这是通过仪式对自己的心的约束。

最近几次住酒店,我用过的毛巾会按原样叠好。有些时候还会随手擦拭一下有水的地方。垃圾一定是放到垃圾桶里,且要轻轻的手把它放到垃圾桶底部,而不可练习投篮发出咣当的声音。自己的东西也开始摆放整齐,衣服脱下来就挂在储物间里(我第一次发现储物间是有用的)。这些行为,真的奇迹般的让自己的心气平和,感觉到这个世界一直静静的,美美的。

日常

在宾馆里,我开始喜欢拿亮晶晶的玻璃杯喝水,而不喜欢直接用矿泉水的塑料瓶。杯子一定要有杯垫,放在桌子上,杯子就有了归宿。矿泉水倒在杯子里的声音象清泉,很好听,又有点象打坐的时候的那个“叮”的声音。 这个声音刺激了耳鼓,传到了潜意识的神经系统,给明意识营造了一个安静幸福的气氛。

自己的东西也要收收好。放iPhone的时候要正,要规整。所有的东西都妥当的呆在自己的地方。这让心很放心,很平和。

 

 

王建硕使用手册

JIAN SHUO WANG

您的标志主题

The Gallup Organization 多年的研究表明,效率最高的人往往是那些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行为的人。 这些人最擅长通过制定策略来满足日常生活、职业发展以及家庭的需求,甚至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回顾您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您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了解自己的天赋将会切切实实地揭示您始终成功的核心原因。

您的“标志主题”报告中包括 5 项您最出众的天赋主题,它们按照您在 StrengthsFinder 中的测试结果进行排序。 在您所测评的 34 个主题当中,这些主题排在前五位

您的标志主题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些有助于您成功的天赋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关注您的各个标志主题并加以综合考虑,您可以确定自己的特长、把它们培养成自己的优势,同时在保持连续近乎完美的业绩的过程中享受个人及事业成功的喜悦

包 容

“ 扩 大 圈 子 ” 。 这 就 是 你 的 人 生 准 则 。 你 希 望 拉 人 入 伙 , 使 他 们 感 到 自 己 是 团 队 的 成 员 。 有 的 人 只 参 加 排 外 的 小 团 体 ;你 截 然 不 同 ,处 处 避 免 排 外 团 体 。 你 希 望 扩 大 团 体 , 使 尽 可 能 多 的 人 受 益 于 团 体 的 支 持 。 你 最 不 愿 目 睹 有 人 站 在 圈 外 旁 观 。 孤 立 的 感 觉 是 多 么 冰 冷 。 你 会 说,“ 扩 大 圈 子 ,请 他 们 进 来 , 给 他 们 温 暖 。 ” 你 天 生 是 一 个 来 者 不 拒 的 人 。 无 论 什 么 种 族 、 性 别 、 国 籍 、 性 格 , 还 是 信 仰 , 你 从 不 妄 作 评 判 。 评 判 可 能 伤 及 他 人 的 感 情 。 不 到 万 不 得 已 , 何 必 这 么 做 呢 ? 你 之 所 以 来 者 不 拒 , 并 不 是 因 为 你 深 信 人 各 有 别 ,继 而 应 当 彼 此 尊 重 差 异 , 而 是 因 为 你 确 信 我 们 在 本 质 上 彼 此 相 同 。 我 们 一 样 特 殊 , 一 样 重 要 。 因 此 , 谁 也 不 应 被 忽 视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份 。 这 是 我 们 的 基 本 权 利 。

理 念

你 为 理 念 而 痴 迷 。 什 么 是 理 念 ? 理 念 就 是 概 念 , 就 是 对 大 部 分 事 件 的 最 合 理 的 解 释 。 当 你 透 过 复 杂 的 表 层 , 发 现 一 个 精 彩 而 简 明 的 概 念 , 继 而 解 释 事 物 的 本 质 时 , 你 会 喜 不 自 胜 。 理 念 是 一 种 关 联 。 你 的 头 脑 总 在 寻 找 关 联 ; 因 此 , 当 表 面 截 然 不 同 的 现 象 被 某 个 不 起 眼 的 纽 带 联 系 在 一 起 时 , 你 会 感 到 新 奇 。 一 个 理 念 是 对 习 以 为 常 的 挑 战 的 全 新 见 解 。 你 乐 于 将 我 们 熟 知 的 世 界 转 一 个 圈 , 让 我 们 从 一 个 陌 生 但 充 满 新 意 的 角 度 看 它 。 你 喜 爱 所 有 这 些 理 念 。 因 为 它 们 深 刻 。 因 为 它 们 新 颖 。 因 为 它 们 能 正 本 清 源 。 因 为 它 们 引 发 争 论 。 因 为 它 们 怪 诞 。 由 于 所 有 这 些 原 因 , 每 当 你 产 生 一 个 新 理 念 时 , 你 都 为 之 一 振 。 别 人 可 能 视 你 为 锐 意 创 新 、 标 新 立 异 、富 于 理 性 或 聪 明 过 人 。 也 许 这 些 你 都 是 。 谁 能 说 得 准 呢 ? 你 确 信 无 疑 的 是 理 念 使 你 激 动 不 已 。 而 大 多 数 日 子 里 , 这 就 足 够 了 。

取 悦

取 悦 的 英 文 原 意 是 把 别 人 争 取 过 来 。 你 酷 爱 的 挑 战 就 是 结 识 新 人 并 赢 得 其 好 感 。 你 从 不 怕 见 生 人 。 相 反 , 你 见 到 生 人 精 力 倍 增 。 你 受 他 们 的 吸 引 。 你 想 知 道 他 们 的 姓 名 , 问 他 们 问 题 , 寻 找 与 他 们 的 共 同 兴 趣 , 以 便 攀 谈 , 建 立 友 情 。 有 的 人 避 免 与 人 攀 谈 , 因 为 他 们 担 心 话 不 投 机 。 你 则 不 然 。 你 不 仅 从 不 辞 穷 , 而 且 喜 欢 冒 险 与 生 人 攀 谈 , 因 为 打 破 坚 冰 , 建 立 联 系 使 你 心 满 意 足 。 而 一 旦 关 系 建 立 , 你 就 高 高 兴 兴 地 把 它 搁 置 一 边 , 继 续 前 进 。 还 有 新 人 要 结 识 , 还 有 新 的 房 间 要 进 去 , 还 有 新 的 人 群 要 交 际 。 在 你 的 生 活 中 是 没 有 生 人 的 。 只 有 尚 未 谋 面 的 朋 友 。 许 多 许 多 朋 友 。

前 瞻

“ 如 果 这 样 , 那 该 多 好 ? ” 你 是 个 喜 欢 遥 望 天 际 的 人 。 未 来 使 你 着 迷 。 未 来 如 同 墙 壁 上 的 投 影 ,在 你 眼 中 维 妙 维 肖 。 这 幅 细 致 入 微 的 图 画 催 你 奋 进 ,奔 向 明 天 。 虽 然 未 来 图 景 的 具 体 内 容 取 决 于 你 的 其 他 优 势 和 兴 趣 – 更 好 的 产 品 , 更 好 的 队 伍 , 更 好 的 生 活 , 或 更 好 的 世 界 – 但 它 将 永 远 给 你 以 灵 感 。 你 是 一 个 幻 想 家 , 能 看 到 未 来 的 种 种 可 能 , 并 珍 视 这 样 的 想 象 。 当 现 实 使 你 一 筹 莫 展 , 而 你 周 围 的 人 又 过 于 世 俗 时 , 你 就 会 唤 起 对 未 来 的 憧 憬 , 继 而 精 力 倍 增 ,同 时 振 奋 别 人 。 事 实 上 , 人 们 往 往 期 待 你 描 述 对 未 来 的 种 种 遐 想 。 他 们 希 望 看 到 一 幅 画 卷 , 来 提 高 他 们 的 眼 界 , 继 而 燃 起 激 情 。 你 能 为 他 们 描 绘 这 幅 画 卷 。 不 断 实 践 。 字 斟 句 酌 。 越 生 动 越 好 。 人 们 将 拥 抱 你 所 带 来 的 希 望 。

关 联

凡 事 发 生 必 有 原 因 。 你 对 此 深 信 不 疑 。 你 深 信 不 疑 , 是 因 为 你 从 心 底 里 认 为 我 们 都 是 相 互 关 联 的 。 诚 然 , 我 们 各 个 有 别 , 各 自 对 自 己 的 判 断 负 责 , 并 保 持 选 择 的 自 由 。 但 是 , 尽 管 如 此 , 我 们 仍 然 是 宏 观 世 界 的 一 部 分 。 有 人 称 其 为 集 体 的 下 意 识 。 还 有 人 称 其 为 灵 性 或 生 命 之 能 。 但 无 论 你 用 何 种 语 言 , 你 一 想 到 我 们 并 不 相 互 隔 绝 , 也 不 与 地 球 及 其 生 命 隔 绝 , 就 会 备 添 信 心 。 这 种 关 联 感 包 含 了 某 些 责 任 。 如 果 我 们 都 是 宏 观 世 界 的 一 部 分 , 我 们 就 绝 不 能 害 人 – 因 为 害 人 等 于 害 己 。 我 们 绝 不 能 剥 削 – 因 为 剥 削 别 人 等 于 剥 削 自 己 。 我 们 绝 不 能 使 人 受 苦 – 因 为 这 样 做 会 使 我 们 自 己 受 苦 。你 对 这 些 责 任 的 意 识 构 成 了 你 的 价 值 体 系 。 你 为 人 周 到 、 体 贴 和 宽 容 。 由 于 笃 信 人 类 大 同 , 你 成 为 沟 通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的 人 们 的 桥 梁 。 仿 佛 有 一 只 “ 看 不 见 的 手 ”在 指 引 你 ,帮 你 开 导 别 人 超 越 日 常 琐 事 , 而 看 到 更 高 尚 的 目 标 。你 的 具 体 信 仰 固 然 取 决 于 你 的 人 生 经 历 和 文 化 , 但 是 你 的 信 仰 十 分 坚 定 。它 使 你 和 你 的 朋 友 面 对 人 生 之 秘 而 持 之 以 恒 。

本地服务的问题

在一个关于Groupon的模式的文章里,Rocky提到的本地服务模式,我觉得有道理:

Besides, the core problem in local is not a technology problem: It’s the reluctance of many small businesses to use Internet technologies. That’s a problem hundreds (if not thousands) of companies have wrestled with for 15 years now. Many companies have built self-serve platforms that few businesses used. Groupon’s innovation was to strip away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business to use a computer, make Internet advertising less targeted, less efficient and more expensive — expensive enough that it could afford to pay a sales force.

 

But that’s a bridge at best. Eventually, probably in 3-5 years, businesses will use the Internet more for marketing. Once that problem is solved, real technology companies with massive built in distribution like Google and Facebook will dominate the space.

Groupon模式的创新就在于他们发现了一个秘密:中小企业不愿意使用互联网使得任何以他们会用电脑为前提的广告都变的其贵无比,贵得可以用人来帮他们操作了。这是一个桥梁 - 一个帮助他们跨越时间的桥梁。

怎么没想到呢?

1993年,Marc Andreessen写了一封很重要的邮件

I’d like to propose a new, optional HTML tag:

 

IMG

 

Required argument is SRC=”url”.

 

This names a bitmap or pixmap file for the browser to attempt to pull
over the network and interpret as an image, to be embedded in the text
at the point of the tag’s occurrence.

An example is:

<IMG SRC=”file://foobar.com/foo/bar/blargh.xbm“>

 

现在看起来多正常呀,但是这个IMG标签成就了Netscape的成功,也成就了现代的互联网。

EpicEditor - 前端的代码真奇妙


看了sofish这个百姓网工程师团队的blog,发现前端的很多东西实在太容易了。相当大的改变了我对编辑器的看法。随手用人家的代码做了个编辑器。真好用。

“不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这是一句犯众怒的话。让我先把我要说的不公平和“贪污”,“权力”,“内幕交易”,“践踏法律”等等引发的不公平区分开啦。我指的不公平是在创造财富过程中“谁创造财富,谁保留财富”的原则而引发的不公平。

财富的创造

一个好的科学家,程序员,建筑师,歌手创造的财富很有可能是一个一般人的几千倍,几万倍,而这件事情却不常常被认可。只要他们拥有了财富,我们就有人喊“不公平”,“万恶的社会!”,“贫富分化加大!”。但这种分配的不平等,在我看来恰恰是最公平的,因为谁创造了财富,谁保留它。

我们先说说运动员。比如乔丹。“他为什么为这些事情能拿到5亿美金的财富?”,“为什么每年光工资就有3千万美金?”,“我也打球,为什么还要每场付场地费?”,“如果美国也来一次打土豪分田地,我第一个分的就是乔丹的钱!” 常听见这样的说法。这个区别就是,乔丹在创造财富,而普通的篮球爱好者在消耗财富。

财富是什么?是人们要的东西。有很多人希望看乔丹打球,而其他人没有这样的观众;有很多人愿意买印着乔丹名字的任何东西,比如光Nike的乔丹系列气垫鞋每年都有10亿美金以上的收入(我们可以说乔丹贡献了其中不小的一部分),而没有人会买印着另一个人名字的东西。现代传媒又把这种 “要” 做了杠杠放大。不是一个人要(这是10块钱的财富),也不是100个人要,是几千万的人要看他打球!这几千万就让比另一个球员一点点的好乘以了一个天文数字,这就是财富的总量。他创造的这一切,为什么不让他保留这个财富?

最近我喜欢上Adele的歌,她的歌是我要听的,她的演唱会是我要花钱买票的。这个英国的女孩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别不服,唯一不服的方式是你也让像我一样全球上亿的人喜欢,创造些人们“要的东西”。

财富不是分配的,它是创造的。我们现在已经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了。Adele的歌,乔丹的球并没有让其他人更差,不会让其他人更穷,而仅仅让自己更富。

互联网,电力,蒸汽机,飞机,纺织机,指南针,纸。。。这些历史上的伟大的东西的发明家,他们到底创造了多大的人类财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面,他们到底节省了多少无差别人类劳动?他们到底创造了多少人们要的东西?他们可以无私到放弃回报,但我们不能无知到不懂得感谢,不认可他们就是创造财富的人,而且很多靠的是一人之力。

公司的财富分配

公司里面,有创造巨大财富的人,有反抗一切阻力把事情做成的人,有做出来用户真的要的东西的人。这些人在创造财富。

有阻止他们这么做的人,有上班到下班一直在网上逛的人,有不断的制造用户不要的东西的人;他们在拿走用户要的东西,甚至是已经拥有的东西,他们在让用户远离。这些人在摧毁财富。

一个世纪难题就是如何找到不同的人并且给予和创造财富对应的回报。这不是不公平,这是公平。平均主义看起来公平,这是天大的不公平。

在抱怨这个社会公平还是不公平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我们到底给这个社会创造了什么?我们是在创造财富,而仅仅是消耗财富。

(这里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所有的人,即使是摧毁财富的人,在社会层面,都应该有权利获得生存的最基本的经济,尊严,安全的保障,对弱者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后注:本文受Paul Graham,Alain de Botton,以及Jane Jacobs的影响,在此表示感谢。

Python的确是非常棒的语言

早上6点半爬起来,花了几个小时学习Python。

只能感慨我来晚了,晚了12年。在我在微软做工程师的时候就应该学习这种语言了。显然Python有很多优于PHP的地方,就像PHP对于写网站有太多因为“幼稚”而优于Java的地方。

一句话形容Python和PHP的区别:

PHP去掉所有的额外输入$ ; { }, 把function改成def, => 改成点,基本上就是Python了。

哈哈。只是开个玩笑,但Python的很多设计还是如此的一致和简洁。比如class里面就是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this,处理帮助也都用函数help()。

语言本身是有高下差别的。只要看一下开发社区在“自己的时间里”用什么语言,就大概能够猜出来些门道。好多程序员在工作的地方必须用Java或者PHP,或者.NET,但的确有很多程序员选择了Python来写自己的项目。说明这里一定有一些东西在发生。不去看看是不知道的。

愿意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是一个好的程序员身上带有的很特殊的味道。Hacker本身就是不遵循任何规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那种精神,而语言作为作重要的一种工具,是一个好的hacker不断寻求的。对于语言的追求,可以当作选择好的程序员的一种标准。

不害怕优雅和美的中国人

当我收拾行囊,结束我2007年杰出青年论坛以及到苏州,同里和上海的考察之旅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关于中国未来的重要话题: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真的害怕优雅和美吗?

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

古老中国之美

杰出青年论坛汇聚了一群来自美国和中国各行各业的年轻领袖。它奇数年在中国,偶数年在美国交替举行,供大家交换中美关系和其他重要的话题。我是代表中国参加的六位代表之一。

考察之旅和正式会议一样有趣。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国家,我想法儿带我的美国朋友们去我喜欢的地方,包括在同里的那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巷子。很多人,尤其是Ashishi,彻底被水乡的美给征服了。在苏州拙政园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也一次一次被古老中国的精致震撼,于是我开始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好的事物多出现在中国古代?我们最近建的美丽城市在哪里?为什么最近50年的建筑多是丑陋或破败?

苏州博物馆和桂林公园

旅程中有两个地方改变了我的想法。第一个是苏州博物馆。那是一个突破。我看得出,至少这个博物馆花了贝聿铭很多时间来设计和建设它,为了保证其中的每一转每一瓦的严格对称,花费了比任何其他建筑都大的成本,连竹子的种植都按照元朝种植法保证在特定的角度产生一线天的效果。它很美,也很贵。

另一个是桂林公园。感谢Alex,2007年的会员,我们在桂林公园吃了一次晚饭。那个公园最初是黄金荣的私人园林,然后变成一个公园。一个私人投资机构买下了这个花园并且斥巨资装修,把它变成了一个体面的会所。我惊讶的看到一个就是的花园如何变成一个新的奇观。新的主人把生命重新注入老的花园里。所有的房间点上灯,用帷幔和绘画装饰,让我感觉1930年,或者1600年的时光回到现实了。服务员都是经过了3个月的培训,她们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魅力之处 – 美丽,文雅,礼貌,以及其他一些我在老的小说中看到的特征。当然,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光装修工程就花费了几百万美元。如果我们来看这个园林的历史,一个私有的美丽园林变成一个年久失修的破败公园,再到一个体面地私家花园,这一百年似乎饶了一个巨大的圈,最终回到原点。

我们到底是否应该追求这样的奢华?

要说中国人害怕美好的事物一定过于武断或者片面。这显然不是事实。看看我们创造的美丽家具,书法,园林,丝绸,以及数不胜数的古达创造出来的伟大事物。中国如此美丽(虽然要花我们一些时间去重新发现它)。

但是最近,人们依然没有完全从缺少物质资源的20世纪恢复回来。人们讨厌奢侈的东西。(全国都在广泛的宣传这样的观点)关于袜子和衣服的名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看起来一双袜子穿9年是人们的美德。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面临了强烈的文雅和美,以及省钱之间的道德冲突

但是现实就是,很大一部分美的东西比丑的东西更贵。当我们有更多的资源的时候,我们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需要中国新一代的人回答的问题。

肯尼迪的回答

这让我回想起肯尼迪说过的一句话。它刻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墙壁上。我正好拍了张这堵墙的照片。

第一句话写着:

我期待美国人不要害怕优雅和美 – 肯尼迪

在刚刚看到的时候,我颇为迷惑。难道这世界上有人“害怕”美吗?的确有的!

当我们着急赶路的时候,我们不敢慢下脚步,花时间去欣赏生命中的美;
我们害怕花时间和精力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和健康,生怕错过了挣钱的机会;
我们害怕对美的事物的追求被斥责为骄奢淫逸;
当我们谈到一个古代园林花了多少工匠多少日日夜夜打造的时候,我们常常用负面的说法 – “看那些统治者多么荒淫无度”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真正美丽的东西的确需要时间和钱铸就。这就是市场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一个小时就画出来的所谓油画的垃圾,而缺少真正好的艺术的原因。

我们继续读墙上的第二句肯尼迪的名言:

我相信,当历史的尘埃从我们的城市上空飘过,人们将会忘记我们在战场或政坛上的胜利或失败,而只记住我们对人类精神作出的贡献。

那是一个下着雪的华盛顿冬日。Wendy和我刚刚看完音乐剧The Thoroughly Modern Millie步出剧院。那个时候,面对巨大的墙壁,我被这些语句触动。他绝对是对的。

不害怕优雅和美的中国人

我相信当中国人结束了几个世纪的饥饿,战乱,我们会重新回到追求快乐,优雅,美,和所有美好事物的中国的原本轨道上,就像我们的祖先在过去的几百年前做的那样。

中国人过去曾经,未来也不会害怕优雅和美。

P.S. 这是四年前的一篇旧文,最近又有同样的感受,于是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