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生活上添加一个图层

Peter 是我在 2020 年开始练习速写的时候认识的朋友,好多个周六我们都会跟着 Drawing Shanghai 的写生活动一起游历上海漂亮却小众的地方。

那个时候,他的画风是这个样子的:

Peter Fan

Peter Fan

Peter Fan

好看的画太多,大家可以去他的公众号上慢慢看:

Peter 的鱼眼视角的室内景物,随手勾勒的人像,以及放松的线条,都让我非常羡慕。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喜欢以为叫做 Paul Heaston 的同学的风格,一起模仿。Paul 的画是这个风格的:

Paul Heaston

Paul Heastonp

我用类似的方式照猫画虎的极限,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的:

Airbnb总部内部。王建硕

某蜗居。王建硕

上面的三组画,虽然明显的分为三个级别,总体还算是一种风格,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除了技术领域找到风格相似的同伴。

上海封控后的 Peter

好久没有去画画了。最近发现 Peter 已经转战视频,而且用 Photoshop 画画,风格也明显大变,想象力向宫崎骏的方向一路狂奔。我把他最近的一些作品分享个大家,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惊讶得张开嘴巴。

当看到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可以独立于现实存在的。小说,程序,绘画,雕塑等等,都是仅存在于意识世界,而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东西。它们需要被创造两次。一次在脑子里,一次通过手,在现实世界重现一次。

Peter 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大多数人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现实,居然可以作为底版,通过在上面继续叠加图层的方式,变成完全不同的场景。在封控期间,这个认知尤其重要。

除了在静态的世界看到美好,还有一些人甚至可以在现实的体验上叠加自己的「叙事」(Naration),比如《大鱼》(Big Fish)的父亲:儿子一直以为他吹牛,吹嘘他一生各种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奇遇。直到父亲去世,他才终于明白,他父亲借用自己的想象,以生活为原料,创作出了那些美妙的故事,让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更加有趣。《美丽人生》(La vita è bella)里面的父亲,也一样有这样的能力,他甚至在集中营的底图上,叠加了游戏的图层,让自己的儿子可以活着离开。他们看到的,描述出来的世界,就如同 Peter 用画表现的一样,受现实启发,却又在现实上增加了几个图层。他们的人生,是混杂了想象的现实,是更加丰富的人生。

我很感谢 Peter 用画提醒我,自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添加一个图层,哪怕是扭曲了现实,却是更好的生活。

注:Peter 的作画工序是:用视频拍摄现实世界,然后用 Photoshop 用不同的图层,分别画线条,背景,阴影,细节上色,每一个工序耗时一到两天。最后用 Flash 等把绘画过程导出为视频。

公众号:王建硕
Twitte:jianshuo
即刻:王建硕
Blog:home.wangjianshuo.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