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不务正业

我对大学里面不务,因正业的学生总是有特殊的偏好的为我自己在大学里面就是这样的类型。保守的估计,我或许旷掉了一半的课,相当的愧对于险些拿不到的文凭。

在交大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虽然缺了课堂上面打盹或看小说的记忆,却并不无聊。如下非正常的活动,反而无意插柳般的填充了课堂外面的空白。

  • 机房。机房粉红色的塑料上机票,两块钱一张,是我最大的投资。从投资回报率上来讲,是仅次于大学寝室合资180块钱一个月租的电脑。尤其是写程序,如果有些定期的强行打断(比如机房刺耳的下班铃声),反而更容易理清思路,不会掉到一个坑里太久。
  • 英语角。每周四晚上的包图门口的英语角,让我花费了很多个夜晚。想起来都是些无聊之极,天天重复的话题,但除了稍微提高了一些英语口语以外,也结交了不少可能在学校里面其他场合遇不到的人。
  • 实习。大四从12月4号得到微软的offer之后,整个人就从学校里面消失了,常常是熄灯了以后才像幽灵一样的摸回寝室的床,又在别人醒来之前云一样的飘走。我不知道这一年失去的是什么。或许有些时候聊到反馈环什么的东西的时候我的脑子就开始短路跟那段教育的缺失有关,但我很清楚得到了些什么。对我来说,那时的微软是更好的大学。
  • 自己的项目。没事找事的想干些什么是脑子里面里面一直都有的冲动。写过小游戏,写过网络聊天程序,参加过各种竞赛(仙童公司的那个印象深刻),还有在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更新建在http://kaili.com.cn/~jianshuo的免费个人主页,总之只要不是老师要求的,都想去鼓捣一下。现在也就只有这些连很多细节的都记得清楚。
  • 参加各种组织。当过系辩论队“一朵绽放得不是很绚烂”的四辩(评委老师经典点评),和网友小光创办过火速,重开学校定义的非法组织“河南老乡会”,甚至莫名的不是很光彩的卷入了一场传销的骗局,这些经历,也填充了我的学校的大多数时间。

现在回想起来,我认识的很多我欣赏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甚至还有很多没有拿到毕业证。但这些人,是一种人。

我在想,现在在交大,还有这样的学生吗?是不是大三的重新划分专业,已经逼得大家把大一变成了高四?是不是就业的压力,已经让学生更加务实?很想知道。

在现在的交大,有和我当年类似的人吗?很像找到你们,一起聊聊。就像后来有些不了了之的咖啡豆计划那样的形式。如果你觉得我找的人就是你,给我写信吧:jianshuo at hotmail dot com.下一次去闵行校区,估计可以聊聊。

《大学里的不务正业》上的24个想法

  1. 不知您在闵行校区上学是什么时候,闵行校区大概是87年启用的吧,想来也不会太远。现在我住的是最早的那一批宿舍,南区靠近拖鞋们那块儿,宿舍面积挺小,但地理位置不错,挨着上中下院,南区体育场,一食,思源湖,包图也不远。
    虽然时间不会太远,但计算机在这几年发展的太快,娱乐方式恐怕跟您那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宿舍里现在每个人桌前都有一台电脑,而且大一就开通网络。不用再去计算机房。占据人时间做多的就是人人网了。然后还有饮水思源BBS,再加上葡萄(pt.sjtu.edu.cn)上的影视游戏音乐等等资源。
    我自己呢,对于网上这些应用,喜欢尝鲜,不过只是折腾折腾看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就好了,不愿在上面多花时间。我最享受的是和同学一起聊天扯淡看球或者胡闹点其它的。平时倒也花不少时间看书,但很多都是些跟专业没关系但我觉得有必要看的书。

    宿舍外呢。南区的足球场总是挤满了人。网球场乒乓球场也不少。
    交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花前月下的事情自然很少。都是一群狐朋狗友成天凑在一块儿,挺有意思。
    晚上也有在哈乐外面打牌玩儿三国杀的。

    不过课业压力还是有的,细分专业总是个事儿。就算只想弄个中等,要应付平时那些课也要花上很多时间了。更别提那些要奖学金的,要出国的,要保研的……

    不过我感觉大学里最大的好处是自由。时间都是自己的,想怎么分配怎么分配。想干什么,机会也很多。看自己了。自己总是做梦,想做这个想做那个,胡思乱想,不过大都是想想而已。

    如果不务正业指的是不以获得一个极高的GPA为唯一目标,平时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人的。不务正业而做的事情不一定和您一样,但是他们一样在“不务正业”

  2. 社团比如辩论社什么的不少,各种竞赛也挺多。

    我觉得大学里“不务正业”的永远不会少。不误正业才是大学里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没有不务正业的人那就不是大学了

    说起交大。以前一直在北方上学,刚上大学的时候很不习惯。可现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不是安慰自己)。

  3. 如果你真的清楚自己需要设么,都不一定需要上大学。历史上很多伟人没有大学学位。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没上完就开始创办实业了。对一般人来说,大学学位是必要的,因为求职时他们要看。

  4. Currently, the competition is so much higher in China, not just in Universities, but in kinder garden, element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high school, … every child is forced to compete from too early. They are under extremely high pressure to achieve. That’s exactly the reason people lost time and energy to do think independently, to innovate and to create.

  5. 非常后悔大一到大三保持着每学年均只缺课一次的记录。大四才醒悟过来,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有点晚,但至少没有让我虚度整个大学四年。

  6. 这个观点在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Survive SJTU) 【作者也是交大的学生,本人觉得写得不错】
    已经被阐释的更详细了,差不多的意思

    归结为一条就是“交大的课程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能逃课就逃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7. 现在的学生心态很好,即使就业压力大,该玩的还是要玩的。会把就业压力放心上,不过还没到那时候就不乎着急,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光说不练。社会浮躁吧。真正压力大的时候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

  8. 大学,到底应该怎么度过,我认为这个命题太大了
    没有一种方式是完全正确的
    也没有一种方式是完全错误的
    只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只要在自己所追求的方向有所建树
    那么后人就会认为你是正确的

  9. 作为ceo 还能看到您的博客经常更新 真是不错 ,但是您的那个广告说从那里发布信息 没有给金币 55555

  10. 这种“不务正业”的感觉其实很好。
    我逃课跟师兄做项目,搞社团,积累了一定的web开发的经验。
    最大的好处就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直接给人家吹有两年工作经验了。

  11. 其实大学里学的不是课堂上的知识,而是一种意识吧。真正学到的东西真的不多,学校四年抵不上公司里工作4个礼拜,但是没上大学和上过大学的人又的确是区别很大的,就是一种对社会的认知一种意识吧。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人,不管哪一方面都会比高中那会毕业出来成熟很多,不管是处理事情还是社交能力或是对某一概念的理解,无形中自身潜意识里就得到了升华。大学里都比较自由,所以不管你是不务正业,还是勤勤恳恳的捧着书本死念,我个人觉得只要在那种环境下生存过了,就是一种学习了。知道了毕业后自己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和没有进过大学校园的人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12. 第一句话有几个字错位了。

    我在大学的时候已经总结过,从同学和图书馆、录像厅里学到的东西,比老师多得多。老师和他们的课,现在还有印象的实在太少了。
    毕业前,我就此问过现在已经是院士的一位系里负责的老师,他也很无奈。

  13. 呵呵,同样的不务正业
    你那还有机房,我这基本是DOS还一个星期一节课~~~

    百姓现在发展到这种规模,真的很佩服你!

  14. 数年前有位作家在他的书中这样说道–大学所给予我的是–一个免费的图书馆,一群前途不可预知的朋友,一口行走江湖的底气。
    我认为如有以上同感的人大学就算没上吧。

    会旷课的才算聪明的同学呢,因我们的大学教育体制本身问题多多,能在大学期间历练一种生活态度和成就一种学习能力就足矣。名门和普通高校的大环境其实都一样,关键看个人的悟性。

    建议那些还正在青青校园循规蹈矩务正业的同学还是趁年轻出来吧,走上社会,走出国门,感受一下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

  15. 大学也是不务正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毕业后也是创业,失败告终。继续在互联网打拼。不算丰富,但也精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