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行人到义乌去。Jack (ppdai.com),小伟 (edushi.com),Jim (inezha.com),Yale (baidu.com),Wendy和我。这是计划超过两年的一次旅行。对于一个运行市场的人,不去义乌看看,好似总觉得不到家的感觉。速记印象如下:
- 动车组从上海南站到义乌仅仅两个半小时,中间路过杭州。二线城市的交通潜力正在显现。时间是相对的,现在在上海,地铁坐个一个多小时也是经常的事情,所以感觉两个多小时并不长。
- 在义乌市场的博物馆里面,看到了义乌“先有市后有场”的历史 – 有趣的是,义乌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当时政府的无作为,不查处,才使这个资本主义苗子在改革开发之前就得以生长。历史再一次证明,以“主义”担纲的发展线路总抵不过以“发展”为主线的实用主义线路。
- 在和市场管理者的对话中,一向受自由市场理论影响颇深的我,开始反思全盘的自由市场。以绍兴为代表的其他市场,因为市场经营主体变为私营企业,通过提高租金以提高收益,由此逐渐黯淡下去,而义乌以政府控股市场管理公司,保持市场的低租金,打造“商业成本洼地”的做法,反而取得了成功。以逐利为前提的市场经营者不见得能打造最好的市场。
- “分类集聚,划行规市”的方针有意的把同样的产品放在一起,头对头的竞争,买一样东西的商家就是门对门的经营。看似残酷的设置,迫使每个企业创新,压价,提高了整个义乌市场的竞争力。(忽然想起来,最近的综艺节目,比如“非诚勿扰”比起相约星期六来,竞争性越来越强,PK越来越残酷,倒是这个社会的体现)
- 任何人都可以在义乌做生意,致力于”商者有其铺“,让义乌变得开放。
- 总结义乌市场过去的成功,开放和竞争是我能看到的两个关键字。
- 在互联网的挑战下,义乌是不是还能保持商业成本的洼地,是不是还能够发挥集聚效应,令人担忧。
好像义乌的很多商家,也是直接在淘宝上做生意的。
为什么我11点钟发的评论显示出来是May 11, 2010 12:06 AM
:) 只要时代的大环境是对的,那么其他的都是人的问题
义乌是出真商人的地
真正的商人是不会错过互联网时代的,在这个时代或许他们会吹响中国走向国际的第一声号角
学长观察到的正是一个健康经济体的两面:
对外 —— 宏观调控,压低本地经商的成本,吸引外部的投资。
对内 —— 市场竞争,减少行政干预,让商家优胜劣汰。
如果再用显微镜观察经济体内每个细胞,即公司:
公司之间 —— 自由平等的竞争,由市场规律决定资源分配。
公司内部 —— 自上而下的执行,重大决策由极少数人拍板,以求最大效率。
由此可见,市场派也好调控派也好,都有其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理论不能通吃所有案例。
几点随想:
1. 因为义乌什么都没有,才造成了现在这么强大的竞争力
2. 单拼价格让人担心。虽然说竞争会逼人创新,但不受保护的创新很难让人持久
3. 电子商务是更可怕的地方:更大的市场,更多的竞争。同时,还有很强的传导性。在义乌,一个行业过度竞争,商户可能只能退出行业,甚至市场;而在网络(比如taobao),由于信用的存在、积累和无缝转换,商家可能会用原来的信用做其他行业,周而复始,从而将竞争传导到整个市场各个行业。这种竞争,不单是行业竞争,而是彻底的市场竞争,很可怕。
4. 商业成本的洼地
@Raidenxu,因为服务器放在美国,随着美国进入夏令时时间,MovableType本身又没有对此支持,所以时间就会快一个小时,不过不想修复这个问题了。
@gx,同意各种方式是有其适用范围的。我想起了铁路基础设施(不是列车和运营公司),电信基础设施(不是说运营商),公路,国防等等领域,都不适合完全放任的竞争,而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基础设施上面运营的公司,却适合充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