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城市都在对其中的每个人细语。[1]
在你生活在一个城市里面,它总通过各种不经意的途径告诉你些东西。城市说话的方式不是有意的,而是不经意间的。不是用印在明信片上的那些景点,而是在餐厅里邻桌飘进耳朵里的谈话,或者不经意看到的墙上一行小字,或者仅仅是暮色中看到的一个没有拉上窗帘的房间。。。这些不是你去主动发现的,而是你躲也躲不开的。
Paul Graham认为纽约在告诉你,你需要更有钱;硅谷告诉你的,是你需要做点新的东西 [2];而波士顿的剑桥区域,则告诉你,你需要更加有智慧。那么,上海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我们不会因为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做什么而去做什么,却很容易因为周围的环境而不做什么。最坚强的人,可以义无反顾的在非议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却难以忍受别人的漠不关心。
爱和恨是其实是一种很类似的感情(都是爱),它们的反义词是漠然。在纽约,你可以和人辩论,到底有钱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而到了时尚之都,T型台旁边的人会迷茫的看着你: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吗?这就像在现在的上海,如果你坚持认为在纽约现代艺术馆看到的莫奈的睡莲真的很好,不会有人同意,更不会有人不同意,得到的仅仅是漠然:“你说什么呢?”
重要的不是周围的人和你持相同的观点,重要的是,他们对于你关心的事情有同样的关心。
上海在我耳边细语什么呢?你的城市又在你的耳边细语些什么呢?
注
[1] 本文受Paul Graham的Cities and Ambition启发。原文说“In a hundred subtle ways, the city sends you a message”,而小玻在一篇blog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每个城市都会向城市中的个体呢喃细语”。我觉得呢喃细语倒是准确的表达了Paul的想法。
[2] Paul Graham认为硅谷的细语是“更加强大”,我倒认为,硅谷在意的,更多的是新的东西。
我从小生活在洛阳,这是一座有些闲散的城市。
很有意思的短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嗯,看来我还是比较适合看你的中文博克,写得还是比我有水准。虽然我还是没大搞明白你这篇文章讲的东西,大至认为,就是那么一回事吧。
大意说:“你听到了城市讲的一些别人听不见的话,而这个城市呢实际上就是你身边的人,所以呢,你身边这些城市的人人天天在和你讲,你也在和它们讲,讲了许多以后,你开始觉悟了,什么漠然啊,观点啊,同还是不同啊。结果你的为人处事的论调就算定下了。”所以这篇文章可以证明你的一些处事的姿态如何。算是你向世人的自我剖析吧。
:) 好文章啊,我喜欢,转载啦,多谢啦。如有不妥,我将及时删除啊,咯咯。
同时也想想北京在耳边低语什么。一时还无语,可能跳出去或离开后,才能想更清楚。
link: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f480a0100ehrc.html
谢谢啦:-D
这里有一个不错的中译本:
市井雄心 Cities and Ambition
by Paul Graham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11304/9681
还是环境在影响着人
好文章,有深度。
@重要的是,他们对于你关心的事情有同样的关心
@最坚强的人,可以义无反顾的在非议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却难以忍受别人的漠不关心。
鲁迅他老人家在《呐喊》自序中说道:“。。。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
这里的“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就是一种货真价实的漠视啊。
一楼说洛阳是一座有些闲散的城市,我怎么不觉得呢?
隐约觉得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直看你的博客
隐约记得曾经看过你写的一篇关于去紫竹园区面试的文章
隐约觉得我这些隐约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