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歧视

最近经常有些琐碎的想法,与其等想楚正襟危坐的写篇长的文章,不如随手记下来。不成体系,望海涵。今天想说歧视,这是我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

到底什么是歧视?

BBS里面有些固定的种类的帖子会火,比如:北京人好还是上海人好?

其实这种帖子的讨论双方,不看也罢,更大可不必或者引经据典,或者脸红脖子粗的争吵,因为这是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严重歧视成分的命题。无论哪方获胜,得出的结论都是源自同一种逻辑“人的好坏,是可以由他/她出生,或者生活的城市决定的”。

这个时候,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或许可以帮助我们。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也希望我们的世界也并不是因为他是上海人,河南人或者北京人来判断他品格的优劣。

歧视很难辨别,也很难把握

基本上说,因为肤色而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是典型的歧视,但是如果在正剧里面物色秦始皇的扮演者,挑剔肤色就不在歧视的范畴。如果应聘者因为腿有些残疾而不被考虑录取为接线员,是不是歧视?而如果是一个短跑运动队的招聘,同样的情况不被考虑是不是歧视?我认为前者是,而后者不是。对于宗教信仰,对于性别,对于肤色,对于籍贯等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并非都是歧视,而仅仅跟当下讨论的话题有关。

所以经过很多此论证,我自己对于歧视的定义式:

根据与讨论话题无关的因素来做判断思想本身成为歧视

感觉到更多歧视的人,多是有歧视思想的人

几年前,曾经和大哥谈到过歧视,他的结论是:“在国外,感觉被歧视的,多是在国内歧视别人的”。这论断或许失之片面,但的确是经常看到的场景。

以己度人是常理。我们总用自己的逻辑猜测别人的逻辑。很久以前见到有人超市结账时插队,被后面的人阻止。结果那个人大吵,认为在上海受到了歧视,并摆出外地人对上海的贡献来作鸣不平。以我看,真正有歧视思想的恰恰是他本人,因为当周围的人或许是基于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籍贯来做出对一个人的判断的时候,他却把一个不相关的因素强行拉进来,这就是歧视。

有的人歧视日本人,有的人歧视有钱人,有的人歧视河南人,有的人歧视上海人。。。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在歧视中间,作为歧视者和被歧视者生存。

歧视的根源

歧视其实是可以带来一些便利的。比如说,来自某些省份的产品从历史统计数据上说,的确质量问题比例偏高;当有某些属性的人(性别,宗教,是否有孩子,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否。。。。),的确在统计学上面具有另外一个属性的可能性偏高。通过对于历史上的统计来判断这个人,从而直接从简历里面不通过面试而直接删除的确是一个节省时间的做法,但我们作为歧视者享有的便利,是以牺牲被评估者的利益为代价的。

当然,对于这种推断应该有个合理的限度。比如一个人本证明偷了三次东西,依据此人的历史做出他未来有可能偷东西,虽然严格意义上可以有0.0001%的歧视成分(小偷为什么不能改邪归正?),但我对这种“歧视”的接受度远远高于那些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做出选择而出现的历史。仅仅因为一个人是哪里人,或者他/她的父母来做出对于一个个体的判断,无论这种判断听起来如何有道理,如何合情理,我自己的归类方法,都把它归为歧视的一种。

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辨,让自己为这个世界消除一些歧视做些努力。

《关于歧视》上的15个想法

  1. 听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要演一个历史人物,是白人,有个黑人去申请,被拒,于是此人将电影公司告上法庭,居然还赢了,里有是皮肤是可以漂白的(学习Michael Jackson?)

  2. 歧视是某种反复出现的现象所造成的某种片面的思维定向,而歧视本身又不断加强这种思维定向。
    人无完人、人外有人。半桶水荡,满桶水不荡。歧视者正在暴露无知,被歧视者大可不必认真。
    与其叫人不要歧视,倒不如让人不敢歧视。用事实说话。

  3. 这是个很体现评论者水平的话题。就好像有人谈论上海人和北京人一样。
    我对北就人有偏见。但随着我的成长我知道这是不对的。对事和对人这事儿也可以联系到歧视。当歧视别人,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歧视我有一些这方面的感受。比如,我穿的衣服不如别人的好看,在众人的场合下,我会看不起我自己。同样,我也会评论那些比我穿得差的人的品味如何。歧视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表述。
    这的确是个很难解释的话题。到现在我还不会作人,所以不敢乱讲什么是歧视。但如果讨论的话可能还行吧。一般来讲,谈这种话题很伤感情。

    客观来点讲,如果站在造物主给这个世界的定义的话,歧视心理可能是为了造就一种差距心理而设计的。比如我喜欢的女人由于我得不到手,我会歧视她。其实,我心里还是很喜欢她的。哪怕她对我说了一句话。作为我个人来讲可能是尽量征服自己的这种天性吧。也许歧视也跟人的自尊心有关。自尊心越强的人越容易产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在作人方面比较喜欢顺其自然。有时自己很难掩饰住对别人的歧视那又有什么办法。也许面对歧视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从而有所改变。

    公平对待它人,是我克服歧视心理的主要手段,不知道王建硕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比如,一屋子人正在聚餐,突然有人放了个很臭的屁,但由于大家互相尊重,所以没有一个人表示自己闻到了屁臭。这对于那个真正放屁的人来说,有种被关怀的感觉。哈哈!对吧

    (笑死人了)

    听景777个人Blog: http://www.boynan.com/

  4. 歧视 可能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心理,攀比心理。

    想非要比别人高,显示自己优越感,非要高人一等,才能满足自己的我很强的野心和优越心理。

  5. 有一种歧视需要保护
    以地域歧视为例,当一个人的生意多次受到骗,而其中对方地域正好大多数都是某地,则他有理由见到某地人就怕、就防、或干脆拒绝合作
    这种基本的趋利避害的行为应该是支持的

    如何防止这种歧视扩大化,才是一个问题
    首先,个人应该是允许的,政府这样就不对,那么之间的团体(或企业)能不能见到某地人就怕、就防、或干脆拒绝合作呢?
    其次,消极的可以允许,主动的不能提倡?

    另外,有些歧视的根源在于被歧视者自身——以地域歧视为例,其实是一粒屎坏了一锅粥
    实际上,是该地的坏事概率太高了,才导致人见人怕,真正吃亏的该地的好人
    应该反思的是从该地的教育机构开始的一系列。。。。。。

    至于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目前的社会现实下,企业有这样的歧视也是正常的
    应该反思的是造就社会现实的根源:短视、急功近利能获得好处

  6. 王建硕的想法很有意思, 琐碎的也好, 系统的也好, 我很喜欢看。
    我不知道文中的”大哥”是谁, 不过我不太同意“在国外,感觉被歧视的,多是在国内歧视别人的”这样的说法。我觉得, 把”感觉”两个字拿掉之后的这句话, 也许是更常看到的场景。
    我们从小努力的学习, 被教育说,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于是我们假设所有的人, 都应该是平等的。当我们对别人礼貌的时候, 别人也应该对我们礼貌; 当我们对别人尊重的时候, 别人也应该尊重我们; 当我们对别人诚实的时候, 别人也不应该欺骗我们。
    所以当有人对我们没有礼貌的时候, 对我们不尊重的时候, 欺骗我们的时候, 我们会不高兴, 会愤怒, 会让自己觉得不好受。
    然后怎么办呢?然后有人说, 宽恕吧。宽恕别人, 就是宽恕你自己。
    这太深奥了… 怎么能做到别人打你一拳的时候, 你不回敬一掌呢?
    于是又有人说, 他们只不过是北京人, 不过是上海人, 不过是营业员, 不过是文盲, 不过是…, 他们落后, 狭隘, 残疾, 固执, 没有文化, 跟他们计较什么呢。
    这样比较简单一些, 这不是我们的问题了, 于是这样想, 于是解脱了自己, 于是就有了歧视。从此, 人跟人, 再不平等了。
    我觉得歧视在道德范畴的问题是认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 在法律范畴的问题是因为歧视而剥夺了被歧视者的机会。
    我可以看不惯同性恋, 他们怎么能够以那样恶心的方式交媾呢?这没问题, 这很正常, 这证明你的性取向很正常。
    我因此看不起同性恋, 觉得他们不过是人渣, 根本不配做我的朋友。这个在道德层面就有点问题了。
    我进而规定, 我的公司不许雇佣同性恋。这个就有法律的问题了。
    我想我们还是有权利去讨厌一些现象跟一些人的,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分类方法去评价一类人, 总结一些自己的人生经验的。只要没有跨过道德跟法律的那两根线, 就可以。

  7. @Ant,我到觉得,歧视并不代表不平等,歧视和平等代表着两个问题。歧视常常有不平等,而不平等并不都因为歧视。

    对于歧视这个词,我尝试过不同的解释,但我能够找到的,就是我问中的那个:把和讨论的主题本无关系的因素放进讨论中的行为。同样的判断,在不同的情况下就可以或者不可以称为歧视。(文中已经有所讨论)

    对于为什么这句话中:“在国外,感觉被歧视的,多是在国内歧视别人的”,“感觉”这个词是关键,就是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路,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每个行为都有自己的原因,而接受者会有不同的解释。有歧视心里的人更容易把自己固有的思路带进别人做一件事情的原因的判断里面,所以更容易,更多的“感觉”到歧视。或者换句话说,在同样的歧视比例的环境里,自身有歧视倾向的人感觉到的歧视,比没有歧视倾向的人感觉到的比例更高。我赞成这个观点。

  8. @Jian Shuo Wang, 我理解”歧视在道德范畴的问题是认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 是认为歧视的问题在道德范畴的根源在于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如果只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不同看法, 则不能被认为是歧视。

    还是举那个同性恋的例子。反对同性恋的行为, 我不认为是歧视同性恋; 但是如果认为同性恋的人都是人渣, 就是歧视。

    所以可能我跟你对于歧视的定义不太一样。我没有说歧视就”代表”不平等, 而是说不平等是歧视的根源。

    对于歧视的定义, 我觉得”把和讨论的主题本无关系的因素放进讨论中的行为”实在过于宽泛, 而且缺少了对歧视这个词的主观方面描述。歧视其实是一种主观判断。它可能是基于经验, 也可能完全是主观的臆想。而”把和讨论主题本无关系的因素放进讨论中的行为”则完全不对主观状态做出界定。对同一个主题的讨论可能因为不同人的知识背景不同而离题, 但这个和歧视似乎挂不上关系。

    关于”在国外,感觉被歧视的,多是在国内歧视别人的”的理解, 我觉得是角度的问题。你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的确对于”感觉被歧视”这样的现象给出了一种解释。但我觉得, 仅仅是一种解释, 而实际”感觉被歧视”的原因会有很多种。如果仅仅是把”感觉被歧视”归因于被歧视的人自己的心理问题, 则冤枉了许多根本没有在国内歧视别人的人。而我的经验告诉我, 这样被冤枉的人会有很多。

    所以我才建议把感觉去掉。其实坦白的讲, 即使去掉了, 我也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没有逻辑, 也非常的不客观。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国外被歧视过的经历。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 是否感觉到(或者没有感觉到)被歧视跟自己是否会歧视别人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当你在马路上被人骂Chinese pig的时候, 无论你是不是聋子, 有没有在国内歧视别人, 你都被歧视了。采用你文中的那种句式完全是为了追求文字上对称的美感而丧失了对问题讨论的严谨态度。这句话听上去琅琅上口, 但是在思维上误导了读者。

    如果一定要套用这个句式来表达, 你看这样说可不可以: “在国外, 误以为自己被歧视的, 多是在国内歧视别人的”。也许在国内歧视别人惯了, 到国外人家平等的对他, 他反而不习惯了…呵呵, 这个是开玩笑了, 说实话, 我也实在对这种表达方式没什么信心…

  9. @Ant, 多谢你的见解。我认为”在国外, 误以为自己被歧视的, 多是在国内歧视别人的”用“误以为”这样的表述,的确比“感觉”的表述更为准确,的确是我希望表达,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的意思。我同意。

    对于平等,其实,从道德,尊严等角度,的确人人平等,但是,这个社会只有“不平等”才能运转。(如果谁能帮我把这个“不平等”找个更好的词语解释更好)。比如说,公司面试,是根据人的能力上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几个不同的面试者,而通过他们的主观判断,来给予所有面试这不平等的待遇;超市买东西,的确根据大家付钱的不同,而给予“不平等”的待遇,给他们不一样的东西。如果说,所有人只要面试就一定要都录取或者都不录取,和钱多钱少得到的东西应该一样,的确有这样的学术团体在主张这样的观点,但在现在这个阶段,还不可行。

    所以,社会“不平等”的对待人,是现在的社会秩序,或者说也是自然秩序,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不平等”这个词的确不好,容易让人联想到道义上的不平等)在这种不平等,而且像面试这种追求的就是不平等的时候,把什么因素放进来作为不平等的准绳就是值得争论的问题了。

    大学录取,是根据学识的高低来区分对待的,我们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根据钱得多少来录取,我们认为是歧视;
    选老公,根据自己是否爱他来区分嫁给A或者嫁给B,社会认为这不是歧视,而根据籍贯选择,我们常常认为是歧视;等等等等。。。

    所以,我对不平等没有任何的不满,唯一不满的是,如果这种不平等建立在一个我认为和讨论主题不相关的因素上面,我就认为是歧视。

    这的确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这也就是世界上对于歧视没有准确定义的原因。就像现在有的大学校长一直认为根据钱得多少来录取是“准确的依据”,有的女孩子认为“籍贯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于是乎,就有了大家互相指着对方,说对方歧视,而实际上,仅仅是大家认为什么是不平等的排序依据有所分歧而成。

    我一直觉得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看“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白雪公主,而就是这些“白雪公主”,在现实社会中在另一个“白雪公主”的眼里就是“巫婆”。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或许就是人类战争,不理解,痛苦,争论,冲突的根源。

  10. @Jian Shuo Wang, 如果在”百度百科”里搜索一下”平等”这个词, 看到的解释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

    所以我也是把”平等”首先放在一种人对人的态度的层面来讨论的。人和人之间的看法会有不同, 这不是歧视, 但是如果用一种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这种不同, 这就会导致歧视。

    你关于”这个社会只有‘不平等’才能运转”的那段描述, 我觉得有些例子的概念可能有些不准确。公司面试和超市买东西, 其实关注的是社会资源的分配的问题, 因此是一个”公平正义”的问题, 而不是”平等”与否的问题。面试是对工作资源的分配, 超市是对物质资源的分配。在进行这种分配的时候, 考虑的因素是”公正”, 而不是”平等”。换句话说, 如果在分配某种资源的时候, “平等”的分配是”公正”的, 那就以”平等”的方式分配, 如果”平等”的方式是不”公正”的, 那就按照其他”公正”的方式分配。
    因此在这两个例子里面, 如果一定要把”平等”、”歧视”和”公正”的概念都串起来, 那我想可能的关系是这样的:
    1. 以不平等的态度对待问题, 导致歧视;
    2. 以歧视的方式决定社会资源的分配, 导致不公正。
    这当中只有一个递进的关系, 没有什么必要或者充分关系在里面, 好比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正的原因有很多, 并不必然是歧视; 而歧视的结果有很多, 也未必就必然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正。可以再举一个挺有意思的例子来说明这个:

    边忒在讨论法律的功利主义时候, 曾经举过这么一个例子, 说如果有50个男人跟1个女人到了一个荒岛上, 那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考虑, 就应该立法允许这50个男人强奸这个女的。在这个例子里面, 这个女的应不应该被强奸的讨论就基于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原则和”天赋人权”概念的冲突了。如果你承认”天赋人权”, 人是生来自由且”平等”的, 那就不应该允许强奸行为的发生, 反过来, 如果你把这个女人仅仅看成一种”资源”, 那从”公正”的角度看, 她是应该被分配掉的。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个社会只有‘不平等’才能运转”这句话, 我觉得是不准确的。首先整个社会的运行, 是很难用一个”只有…才…”的句式去解释的, 任何这样的表述理论上都会有漏洞; 其次如果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不是很精确的概括, 那”不平等”也不是可以用来作为标准的东西, 如前面所述的, “公正”可能更适合用来解释你文中提到的例子。

    所以我对”不平等”, 以及”不公正”都还是有不满的:)

    我不喜欢看童话的原因, 可能也是觉得童话里面的世界过于完美, 价值观过于和谐了吧…我们追求完美生活, 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这个过程中难免是要有战争, 不理解, 痛苦, 争论跟冲突的。童话故事不那么讨一些人喜爱或者让另外一些人喜爱的特点大概在于它假设完美的世界是一个即成的事实, 而不是一个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白雪公主们的痛苦似乎跟这次讨论主题的相关性不大, 但是我总觉得, 人类社会里, 痛苦往往比快乐来得长久, 这似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11. @Ant, ”公平”的确比“平等”更能表达我的意思。“平等”这个词,的确很容易被理解为人与人的不平等;而“区别对待”反而常常代表公正。所以,完全同意你的分析。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唯一有些不同的是,我们以往理解的“歧视”,常常带有不平等的含义,而我最近看到很多的歧视,并没有不平等,而仅仅有对于公正的不同理解。这也就是我用那个童话的例子的原因 – 就是说,很多歧视别人的人并没有认为自己有不平等的对待人,而正是这些他们艰辛的“平等”和“公正”,让别人觉得是歧视。

    虽然我非常小心的努力实践平等和公正,但我敢相信,在我的身边的朋友和人,一定也会认为我是一个“关于歧视的”人。这似乎也是必然的。

  12. @Jian Shuo Wang, 呵呵, 是啊,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做正确的事情, 但谁又分的清楚是是非非呢…

  13. 王先生,您好!歧视这个问题同样是我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进展。今天看到您的文章,我觉得收获很大。谢谢您!希望您允许我转载全篇文章(包括评论),我转载时会注明出处,同时会加上我的言论。如果您需要的话,我可以发一份修订过(主要是改正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错误的搭配用法句式等明显错误)的版本给您。希望得到您的允许,谢谢!

  14. 谢谢你们的讨论,虽然脑袋还是有点乱,但是在于平等与公平这区别与不区别对待的观点上,实在是获益良多,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