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真不错

和范范一起看完《色,戒》,我说“很久没有看到的好电影”。她也同意。我喜欢的最主要的原因,它是比较少的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来看这个世界的电影,而不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表达一种愿望的电影。

人的感受是真实的,而道理和理想都是空洞的。这个世界里有很多的说教,很多的“正确”,很多的“美德”,而最美丽的人性,却经常被牺牲。我们一定要警惕。

我理解戏里的那个女孩子。爱情就是出于人性的一个感受。爱就是爱,即使爱上的人是一个“汉奸”。至于汪精卫政府是不是卖国,老冒以前专门写了研究的文章。世界上本没有“你选择A)爱国,B)卖国”这样的二选一的选择题(如果是那该多好!),而会有上万道每道题都有几十种选择。这个世界远不是黑和白两种颜色。

我们总用喜欢比世界简单的方式来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因为喜欢简单,大家甚至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既是爱国的,又是卖国的,他也可以因为爱国而卖国,或者原想爱国却最终卖国。现实中的复杂度,却又远多于我能想到的这几种。)

在片子里,女主角出在两个势力的中间,我喜欢原著里面对于这两种势力都是没有感情,没有偏好的方式描述。因为,这种斗争的本身,就是两个缺乏理性的势力的对抗,而片子关心的是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面一个小小的个体的感受,以及她的选择。

这是一个悲剧。就因为有很多人为了一些所谓的“理想”去伤害个人的尊严,伤害人性,让人变得渺小,而很多年轻的人信了(女主角还是一个不是很相信的人)。“为了某某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这是近代史上几次灾难的起源。没有什么理想或者原则,有权利伤害到人性的尊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一个人放弃那么多。

《《色,戒》真不错》上的21个想法

  1. 说汪精卫的爱国与卖国我到可以接受,但是就你说的这部影片本身而言,你是追求影片所反应出来的真实,还是只图它带给你的享受?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毕竟电影至始至终都是娱乐大众的工具罢了。

    我所解读的张爱玲,是一个文字工具的悲哀产物,说白了,张爱玲满腹经纶,还不如一个不懂字的文盲洒脱。当然,这可能就是写文字的人必须所拥有的“感受”,为了感受可以写文字,为了文字当然也可以写感受。

    这个世界黑白是分不清的,你这样说没错,但如果黑白真的分不清那哪里又有什么世界?干脆,男人等于女人算了。(你要是见过阴阳人的话,也记得拿 出来供大家参观一下)

    听景777-属于个人的Blog
    访问地址1 http://www.tingjing777-bolaoge.cn
    访问地址2 tingjing777.wordpress.com.cn/
    访问地址3 sport.tingjing777-bolaoge.cn/
    联系邮件:tingjing777@gmail.com

  2. 赫赫,按照习惯,对于全国热炒的电影,要到至少12个月后才去看它,色戒的观察计划已经被我排到明年10月了

    不过,张爱玲和胡兰成那点事儿,已经被中国的鸟文人们添油加醋地说得过火,其实很简单的男女爱情关系,非要和爱国、不爱国联系起来,拜托,甚至还有什么张爱玲研究学者…唉…

    嗯,让我们为了上海平均每坪2W以上的房子奉献自己的青春吧~~~~

  3. 汪精卫是否卖国,可以到搜索引擎上去搜索相关的关键字。

    你的最后一段实在是让人看了震惊与失望。按照你的逻辑,人个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当初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人民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抵抗,而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去做顺民,接受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享受大东亚共荣的的美好生活。

  4. @James, 每次触及这个沉重的话题,都想仔细把它想清楚,但囿于时间和字数,没有办法把已经非常复杂的事情用更从容的方法讲出来。你对于我的最后一段的猜测,并不是按照我的逻辑。很显然,我们对于当时的人民应该站起来反抗日本本身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不同的观点。

    延伸说去,日本带给人类的灾难,就是因为日本的民众相信了一个“大中亚共荣圈”的理想,就像德国的士兵是在汹涌澎湃的爱国热情,或者说,用希特勒的说法,是爱人类的热情中,不惜“抛头颅,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这个理想,从而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的侵略,直到造成不可收拾的人间惨剧,也给德国本身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曾经有一部和《色戒》有类似主题的德国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德国学生(就像王佳芝一样),在学校里面听老师慷慨激昂的讲述伟大的理想,从而按耐不住冲动,加入德国军队,冲到波兰的战场上。 一年以后,当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他们给被侵略国带来的苦难,意识到自己错了,是受骗了,于是回到德国去,发现老师依然还在鼓吹同一个理想,而他的告诉他的同学们,和同胞们他看到的东西,却被整个失去理智的德国人当作卖国。。。这个故事,让我思考很多。

    其实,我想我自己(我还不觉得我需要要求任何其他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类战争和灾难的根源。我以前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侵略者本身也是人。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另外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他们为了什么?所有的侵略者,不说战争的发动者,而仅仅说人民和士兵,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离开自己的祖国,离开自己的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去打仗,真的仅仅是因为杀人很过瘾吗?仅仅是因为觉得干一件邪恶的事情很光彩吗?当看过很多日本兵的反思的文章以后,我很理解他们,他们是被一种当时弥漫在日本的对于亚洲的热爱的情绪感染(显然从现在看来是可笑的),以及一个崭新的亚洲秩序的向往。 他们错误的相信了一个谎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战败以后很多日本士兵自杀,因为当一个人发现一个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事业”,并不想原来想象的为人类带来幸福,反而是灾难的时候,这种绝望,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

    历史惊人的重现。在一个“理想”泛滥的时候,保持理性非常困难,保持理性意味着会被骂,甚至会有生命的危险,就像我们在文革时候发生的情形一样。那我们为例,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国人还认为我们在越南打的是一场“自卫反击战”(虽然看到有一些证据,但我们仅仅假设一下好了,我仅仅是假设,意思就是想一想,不一定是真的:有没有可能,我们那不是一场自卫反击战。这个问题,不需要立刻回答)。。。

    回顾历史,侵略国和被侵略国的人民一样,都是一种疯狂的理论或者理想的受害者,我相信我们不断的记住历史,并不是希望种下仇恨(这恰恰是新的灾难的根源),而是一起警惕这种仇恨或者一种让很多人做出疯狂事情的理论的滋生。令人担忧的是,当我们每当回顾历史,就会形成一种反日浪潮,而恰恰是这种对另外一个民族的非理性的仇恨,和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何其相似?我们一定要等这种力量积蓄到另外一次人间浩劫,再重新回来反省吗?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女孩子,被一个没有人性的组织利用,对抗另外一个没有人性的组织。这部电影让我比较欣赏的地方是,它更加真实合理性的描绘出了斗争并不总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并且并没有“空洞”的描述这一种差别,而是细腻的关注一个微小的个体在一个疯狂的世界里的感受,她的爱,她的绝望,她的挣扎,这也是这个悲剧让我觉得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5. 在一个爱上汉奸的女作家的作品里,当然爱上汉奸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描写方式刚好适应了最近几年小资的需求而已。
    做作而且矫情

  6. 电影我没有看 从各处知道了一些凌乱的信息 大概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情节

    从不同角度看 一件事情和一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评价 原来看过一篇帖子 说希特勒是个好男人 对爱情忠贞之类的 我并不怀疑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 他是个恶魔 因为他 全世界上亿悲惨的死去

    我不想说汉奸什么的 角度不同而已 我只是在想 我们看待事情的位置和角度 是否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 如果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 站的心安理得 别人再说也无所谓 怕是自己没有位置 都是别人告诉的你应该站在这里 应该听话 于是 无论逆反者还是听话者 都报以怀疑 偶尔发现点不同观点和不同资料 要么欢呼雀跃 要么迷茫犹豫

    我们不是神灵 没有资格做什么最终审判 世界本来就是复杂的 我站在这里 甚至不对那个女孩报以一点同情 她的人性和我的人性是如此的对立冲突 我流不下眼泪也是必然的 能感动我的 是烧炭党在黑狱里杀死挚爱的女友 因为她为了让他出狱 出卖了他的革命同志的生命 欢喜的来通知他出狱的消息

    最后想说 既然生在了那种地狱的年代 软弱本身就是罪 色戒 ——拧巴活着的人的拧巴的人生 然后拧巴的死了
    靠近了真实

  7. Jian Shuo, 日本和德国对于二战认识的程度截然不同。再一步说,虽然我不是一个狂热的抵制日货者,但我对于日货还是尽量抵制,不是民族主义使然,而是日本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即使是同型号的产品,国外和国内的配置也不相同。至少这是一个不厚道的民族。
    如果一定要我们回到二战那个时期,日军在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内对南京屠城。也许会有小部分士兵是真心为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而来,但是当这么多士兵屠杀平民时,至少有一半的人暴露了他们凶残的本性。
    周总理说过,历史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我们中国作为被侵略者应该时时记住,而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却在想方设法去忘却。我接触比较多的一些和我同龄的人们,我们共同的观点,让中国强大,让台湾和钓鱼岛回归,有血洗东京的时间,不如陪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共享天伦之乐。
    同意你的观点,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不过,当我们把一个人所做的事放在特定的历史环节里,就有了“对的事”和“错的事”。
    所以,对于自卫反击战及其它事件,也请放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才能评判功过得失。以我自己的理解,至少这一仗我们打来了边界几十年的和平,给了我们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时间,如果再从我国的角度自私一点说,让几大军区的部队去轮战,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最后回到色戒上,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如果有时间,你可以看看。

  8. @James, 谢谢你认真的讨论这个问题。现在理性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机会真的不多(理性也代表着可以有不同的意见)。现在的互联网上这个话题的讨论总是以惊人的速度演变成人身攻击。 :-)

    对于因为南京大屠杀而断定日本是个残忍的民族,就像因为中国从秦始皇开始的数不清次数的屠城,或者近代国共战争中的残忍的行为,甚至文革时候十几岁的娃娃也开始实施令人发指的迫害等等,而得出中华民族是个残忍的民族的结论一样,有失偏颇。我觉得这暴露的是人性本身。如果把这些和世界范围内的多次种族灭绝行为,还有疯狂的战争放在一起来看,正说明了人性中的恶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被释放出来。我们不忘记历史,就是一定不要忘记是什么把恶魔放了出来。德国很多学者今天还在不断研究的,是什么让二战时候的普普通通的德国人变成了恶魔。很多很好的历史作品也揭示了,在一个疯狂的年代,没有人保证我们每一个人不会变成恶魔。我们真的需要再重演一遍历史,来个“x京屠杀”,再在20年以后证明我们今天的愚蠢吗?

    “自卫反击战”对于侵略国来说,的确短期有一些好处。日本侵略中国,在短期内帮助缓解了很多国内的矛盾,也短期的获得了比日本大得多的国土。这些短期的好处,不需要证明了。

    历史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更不能脸谱化历史。最近在研究日本战前的国内局势,的确知道了很多日本当时国内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激烈斗争,也重新拾起一些我们已经忘却的名字。那些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为了把日本从战争的边缘拉回去,被“爱国”的民众暗杀或者判死刑。现在读起来,还是为他们唏嘘不已。

  9. 这部片子我只看了一半,因为知道结果,不忍看下去了。
    你的博说出了我想说却又找不到语言来说的话:有很多人为了一些所谓的“理想”去伤害个人的尊严,伤害人性,让人变得渺小,而很多年轻的人信了。
    对一部电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色戒〉这样的电影更是具有这样的张力。但是,具体到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包括对“对错”“战争”等后面很多讨论中提到的问题的看法,我坚定的站在王建硕这一边。

  10. 看了正文觉得偏颇,看了对于回复的回答,觉得关键在于是否被别人利用。很可惜正文没有传达出这个意思,让很多人误会!

  11. 很支持老王的观点,国内的人太多的把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拉扯起来,生活的简单一点,有什么不好?政治工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玩转的.爱国,不是挂在嘴上. 我也比较喜欢这部电影,显得很真实,人性并不是什么都是有道理的!

  12. After I read JianShuo’s message, I immediately understood him despite there were stuff that were not said by him. Of course, I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by observing the world using humane eyes instead of right or wrong by pure ideologies. I feel it’s not necessary for him to have to supplement his message with some “politically correct” addendums just to avoid getting hammered by audiences without abilities to understand. Unable to see the world using humanitarian eyes is in fact a biggest educational deficiency by growing up in China. Most people’ve been growing up under some kind of ideological brainwash while their humanitarian natures were suppressed.

  13. 因背叛而爱

    一直迷恋张爱玲的文字,在李《色戒》大热之际,记忆却遍寻不及故事的原型——张《色戒》。感觉像游走在曾经生活的城市,却始终找不着昔日熟悉的弄堂。朋友说,也许当初还没有看懂,所以没记住。嗯,或许吧。

    终于重看了张《色戒》,噢,原来是这个。旧世的繁华,悲怆的男女之爱。终于去看了李《色戒》,噢,原来是这样。情义的交错,乱世的肉欲缠绵。

    隐隐约约地,总觉得李《色戒》少了些什么。三日之后的一个下午,突然想明白了。李的《色戒》,少了让王佳芝爱上易先生的理由。也许有人说她并不爱,或者她也不知道她自己爱,甚至她放他走只是人性软弱。但,她,真的,不爱吗?至少在他让她带上戒指的一瞬间,她明白,她是爱的。战火纷飞的世界里,有一个人,唯一的那么一个人,愿意宠着她,尽管只有一次。那一刻,她已经管不了他是不是汉奸,是不是虐待狂,他只是一个愿意对她好的男人。所以,她不忍,一想到让他死,便由衷地心痛。

    李《色戒》沿用了张《色戒》结局,却少了小说中对故事的铺垫。张《色戒》中,昔日同窗态度的冷漠与疏远,对孤独压抑的王佳芝而言,无疑于情感的背叛。她心痛,她恨。本来好端端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被一群人连哄带骗地拉入了另一个她不知所措的国度。她牺牲了那么多,一无所得之后,又被这个国度放逐,放逐到地狱。而决定放逐她的,却是当初那些拉她过去的人。她到底是为了什么呀,为了她崇拜的人?为了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梦?她从不曾为这些理想活过,甚至连这些理想是什么,自己恐怕也不大清楚。她只是相信他们。当一切走远,她迷糊了,也简化了,她只是要做出点成绩。她把他们的任务当成是她自己的。为了挽回面子?为了挽回朋友?还是为了挽回自己沉落的心?顾不得了。李《色戒》偏偏淡化了这一切,仿佛这些人不曾抛弃她,他们一直在她身边,破落的只是初始的任务。如此这般,便使王佳芝对易先生的依恋和不忍显得突兀了。她凭什么爱上他啊,她只是在完成他们交给她的任务,虽然有些不情愿,有些好强。

    李《色戒》,少了爱的理由,虽动人但单薄。张《色戒》,言辞晦暗,却是打从心底的悲凉。仓惶世道,她,因背叛而爱。

  1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要的是如何保证今后不再惘然;林语堂老先生在《人生的盛宴》中说过:她(姑且认为是王桂芝)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周遭的人物和自己努力的徒然,仍然保持充分的现实感走(做)完这一切。旅行是一门艺术,人生未尝不如此!
    没有什么理想或者原则,有权利伤害到人性的尊严。也是一门艺术!

  15. 严重不同意健硕的观点,就是一个女孩子,被一个没有人性的组织利用,对抗另外一个没有人性的组织。这个有一个先后顺序,从日本侵略中国到中国的反抗,恰恰是先有一个没有人性的组织(日本)来中国烧杀抢掠,然后中国才开始反抗,那么如何来对待这些没有人性的组织,中国从来都是礼仪之邦,被逼用非常手段(不愿意用你所说的没有人性)来对付那些日本人和汉奸,是迫不得已,有句古话,无非常之手段,就不能对付非常之人。
    当前中国人对待日本人的态度,其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你了解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以及如何对待日本那场侵略战争,任何一个中国人也是不能对日本人有太多好感的。还是那句话,中国是礼仪之邦,但中国也不是对谁都礼仪,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朋友来了又好酒,豺狼来了又猎枪。
    人应该理性,但是人也应该有立场。人是应该有尊严,而且是不可侵犯的。一个民族没有了尊严,难道你个人还有尊严吗?50年前,100年前到国外的中国人有尊严还是现在到国外的中国人有尊严?一个民族都在悲剧当中,我认为如果王佳芝的悲剧能结束或者可能结束千千万万个王佳芝的悲剧,我认为这样的悲剧是应该的。
    不是我人身攻击,很多读了不少书,又或者到过国外几天的自认为精英的人都会看好这部电影,没有办法,易先生在那个时代也属于这类精英。但是中国的脊梁从来都不是靠这些人支撑起来的。至少我了解这部电影在美国是票房惨淡的。

  16. 同意rock的话。

    我觉得LZ在谈论人性方面很精彩,但有些方面却被忽略和淡漠了,比如说民族、国家。
    如果仅仅从人性角度考虑一切战争,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地解读战争。
    你必须从民族国家角度来考虑战争,因为战争学决不是人性可以解释和涵盖的。

    历史上很多主要的战争,都是一个民族为了称霸,为了高于其他民族,为了统治与压迫其他民族,为了本民族的地盘和权力扩大化等等而发动的战争。

    沙俄东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蒙古帝国战争、日本侵华、希特勒法西斯战争、大英帝国战争、帖木儿征讨四方、古代动不动就会发作的游牧民族对定居民族的侵袭战争等等,这些无不是为了本民族的荣耀、利益和发展而发动的战争。首先你要搞清楚这点,你才能正确地看待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就容易解读这次战争。

    先不说日军是否残忍,就说他们来侵略我们的民族,霸占我们的土地,为的是什么?是他们日本人的长远发展,他们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土地,而我们能得到什么?当然是受到很大的损失,不光是死很多人,还有我们这个民族长远发展,甚至很可能被灭族了。

    这个时候,我们不该为自己的民族考虑吗?就该任日本人实现他们的野心?
    汉奸自然就会被鄙视了,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却不为我们的民族考虑。 民族是个大家庭,尽管你可以有权利考虑个人利益,但是大家庭需要个人出力才能维系。

    人性是需要重视的方面,但是民族感、尊严、国家安全、同胞的生命,同样也是不可漠视的。

  17. @rock, @xappton,

    对于大家关于日本侵华的阐述,我显然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但是大家谈论的话题的前提是:戏里的那个女孩子做的事情是在抗日,是在帮助她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对于这一点,我有些不同意见。这也就是从2004年以来我一直苦苦研究和寻觅的东西。

    看几个细节:
    1. 这是一个重庆国民党政府对于汪精卫伪政府的暗杀。王佳芝这次暗杀的是易先生,而她的同伴在暗杀共产党员,在暗杀其他的和重庆政府意见不一样的人。一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很有可能为了一个口号来做伤害自己的民族的事情。
    2. 第二个细节,王佳芝的行为受那个男生邝裕民影响最大。邝裕民对于汉奸的态度是“杀”,而且“只恨自己杀得不够多,不够快”(就像日本兵和德国兵在战场上坚信通过杀中国人或者犹太人他们是为了亚洲或者人类做伟大的事情一样),这其实是影片很小心的提醒大家注意的,这不是爱国,而是打着爱过的口号杀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杀汪精卫是爱国,他就去杀,如果有人告诉他杀蒋介石是爱国,他也去杀;而没有经过删节的影片里面让大家花长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看到邝裕民如何杀他的同乡,把刀子刺到他的同乡的肚子里面,如何拧断他的脖子,其实就是让大家反思,“杀人”不是说说的,喊喊口号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残忍的过程。。。

    如果你能够证明,王佳芝的行为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的,我会赞成她的行为。但是,我希望大家怀着更加尊重,小心,细致,和谦卑的态度,去了解那一段历史,虽然真相已经在历史中被埋没了,也被巨大的力量故意的隐藏起来了。。。

  18. 偶然看到, 其实james和建硕的争论一本书里面好像有解释。

    《乌合之众》里面对社会主义公社那一段描述特别符合。

  19. 日伪时期,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至香港,小美女王佳芝是话剧社的骨干分子。汉奸易先生随汪精卫来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学邝裕民跟易先生的某个副官是小老乡,无意中得知消息。热血青年们心血来潮,决定设下圈套谋刺易先生,最终选定王佳芝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
    王佳芝本质上不过是个小女人,她暗恋邝裕民,内敛、克制的邝裕民却对她无动于衷。“美人计”可
    是要玩儿真的,尽管本质上不过是小青年们的热血游戏。原本纯真的王佳芝为了“腐蚀”易先生,不得不提前培养“性经验”,为此,与有过嫖娼经验的同学梁闰生发生关系,一切原本都是为了“救国锄奸”啊,可王佳芝却遭到同学们的窃笑,反倒是跟又老又秃的易先生在一起,才能获得内心的宣泄与解放,“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不曾想易先生突然返回上海,暗杀计划流产。珍珠港事件后,学校又迁回上海,王佳芝却留在了香港,因为她不愿再面对过往。两年后,同学们却再度向她发出召唤,让她到上海完成未竟的暗杀事业。
    小说展开在王佳芝来到上海后,以“麦太太”的伪装身份出现在易太太及其“闺蜜”们的牌局上。王佳芝要在今晚假借“修耳钉”的名目把易先生骗到暗杀地点:珠宝店。她惴惴不安,借故离开,在南京路上

  20. 日伪时期,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至香港,小美女王佳芝是话剧社的骨干分子。汉奸易先生随汪精卫来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学邝裕民跟易先生的某个副官是小老乡,无意中得知消息。热血青年们心血来潮,决定设下圈套谋刺易先生,最终选定王佳芝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http://www.youkugg.com/View/Moviesjwsb7026.Html
    王佳芝本质上不过是个小女人,她暗恋邝裕民,内敛、克制的邝裕民却对她无动于衷。“美人计”可
    是要玩儿真的,尽管本质上不过是小青年们的热血游戏。原本纯真的王佳芝为了“腐蚀”易先生,不得不提前培养“性经验”,为此,与有过嫖娼经验的同学梁闰生发生关系,一切原本都是为了“救国锄奸”啊,可王佳芝却遭到同学们的窃笑,反倒是跟又老又秃的易先生在一起,才能获得内心的宣泄与解放,“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不曾想易先生突然返回上海,暗杀计划流产。珍珠港事件后,学校又迁回上海,王佳芝却留在了香港,因为她不愿再面对过往。两年后,同学们却再度向她发出召唤,让她到上海完成未竟的暗杀事业。
    小说展开在王佳芝来到上海后,以“麦太太”的伪装身份出现在易太太及其“闺蜜”们的牌局上。王佳芝要在今晚假借“修耳钉”的名目把易先生骗到暗杀地点:珠宝店。她惴惴不安,借故离开,在南京路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