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爱上不正常的上海

注:本文应杨栗小姐邀约,为《时尚旅游》写的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写于2006年1月5日。当时要到北京出差,看起来有些伤感和酸秀才味道,可见当时不想去出差。今天《时尚旅游》3月期上架,我也就可以放心转载过来了。

今天上海下雪了。

我正准备登上到北京的上航飞机白色的玄梯,忽然发现随着寒风飘摇的,一把一把的白色颗粒,居然是雪。那是一种像鹅毛一样,没有一点重量,看起来丝毫没有造就积雪的可能性的雪。雪片是不规则的,像被子里飘出的棉花丝一样几片粘连在一起,丝毫没有北方那种六角型标准的雪花的样子。

上海很少下雪。这估计是我经历的第四个下雪的冬天,也是我洛阳来到上海的第十个冬天。虽然很多人不把洛阳看作一个典型的北方城市,我却一直以北方人自居。上海,对于我,永远是南方,永远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也像很多人一样,急忙的,傲慢的把世界分成两大阵营:正常的和不正常的阵营的话,上海,对于在北方长大的我,一直是一个“不正常”的城市。十年,这种不正常的感觉少了不少,却总是固执的认为,不是上海变得正常了,而是自己变得不正常了。

对不正常的城市的心理上的接纳,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认识的从北方移居上海的朋友中,从来没有一个在前两年就喜欢上上海的。冰冷,乱糟糟,小气,排外等等贬义词都是大家过节聚在一起吃火锅时,就着热腾腾的锅底常用来形容上海的词语。“离开上海”,“一定要离开上海”,大家七嘴八舌的说。

不过也怪,在我的这些朋友中,过了两年还不喜欢上海的,好像只有一个叫Joanna的姓肖的北京女孩,其它的北方朋友,包括我在内,都融到了这个城市了。虽然口上还或多或少的表露出都这个城市的不屑,却越来越喜欢这里,更是不可救药的染上了以前最讨厌上海人身上出现的那种无时不在的优越感。

我记得95年刚刚到上海的时候,这个城市如此陌生。对于来自一个古都的人,怎么想得通为什么街道都是那么狭窄,并且毫无方向,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比如华山路为什么可以开始是条南北的路,走着走这就变成了东西方向,却又在不经意的时候折回南北?为什么小的弄堂可以小到似乎猫走过去都会费劲?“或许是历史的原因吧”,我坚持这样认为。或许在这个城市里新建的部分,大家会有些“正常的”规划呢。于是,当我看到交大闵行校区的规划中,在广袤的农田上,先画了大大的两个相交的圆圈,以此作为主干路,把楼房乱七八糟的点缀在路的两旁,我就彻底绝望了。后来又看到浦东的规划,在还完全没有路的时候,硬是一望无垠的空地上,划出了一条从陆家嘴到世纪公园的45度的斜线,命名曰世纪大道。在这条宽宽的马路路的尽头,画了一个1/4圆的一段圆弧,包裹起来世纪公园,命名为锦绣路。上海很特殊,很有趣,有他自己的想法。就像她的道路一样,弯的,实用的是她的精神,而不会是有严格的,有气势的,和容易理解的。

这时,我总算明白,我与这个城市的不合,不仅仅在和建筑上,在食物上,在市井的人们的交往上,更是在更深层次的思维的习惯上。不仅仅是城市建筑的形态塑造了这个城市的思维,更是这种思维不断地在塑造这个城市的外观,她的细节,也在默默地塑造着像我这样的一个上海新移民的心态。

两年过去了。慢慢的,开始喜欢这个城市。上海话不见得是一种嘲弄了。糍饭团不见得是不能下咽,上海的冬天很冷,但也有些清凉的味道。百盛门口号称每天都有几万人在那里相约见面,但这已经不是我专程去参观的原因,而是我也成了那几万人中间的一员。平平常常的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中,这个城市越来越熟悉,一个又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慢慢的探索这个城市每一个还没有去过的街道还有小店。在街边的小饭馆,小公园,小店铺或者小弄堂里,都留下了一些故事和记忆。自己就这样融到这个城市里去了。

四年前,到成都出差。住在成都的市中心。晚上九点左右走出宾馆,想买包餐巾纸,却发现街道都黑了,好似没有商店的样子。就这样,不经意间就的想念起上海的好似无处不在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营业的便利店,想念起来便利店在深夜里白得刺眼的灯光,柜台上面冒着热气的黄金虾球,以及后面穿着格格衣服,讲着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的店员们。进而又想起了上海的或喧闹或幽静的街道,以及熟悉的充斥耳朵的各种声响。。。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平生第一次很真切地感到,我想上海了。

我以前是从来不想念一个他乡的城市的。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想念这个城市的各种味道,各种声音,还有她的气质。我很吃惊,怎么会爱上一个那么不正常的城市?怎么会想念一个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踏实,不会讲当地的语言,甚至街道都是歪歪扭扭的城市呢?

如果说爱一个人,会从一个瞬间开始,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是开始爱这个城市了。从十年前带着一个箱子只身来到上海,到习惯她,直到爱上他,我花了六年的时间。从成都回来,每一天,我越发喜欢这个城市,被这个城市同化,说起话来,也开始使用“造”房子,而不是“盖”房子;也开始用“不要太开心”这样原来看起来怪怪的说法了。开始很自豪的带朋友来参观每一个新建成的景点。

“离开这个城市?”谁还在乎这个傻乎乎的建议呢?

shanghai-jianshuo.eric.tang-xujiahui.jpg
摄影:张千里

P.S. 和《三联》一样,这次我的名字还是王硕。我相信编辑用的是微软拼音输入法。。。

《六年爱上不正常的上海》上的24个想法

  1. 微软拼音输入法的“她们”还排在“它们”之后呢。

    不过貌似我现在用的 SCIM 也是这样. -_-!

  2. 好象有个小错 第二段
    /////却总是固执的人为,不是上海变得正常了,而是自己变得不正常了。
    人为->认为

    03年 高中之后大学以前 有一次去上海毕业旅行 呆过一周左右 住在外滩.
    上海在那时给了我很多 观念上的转变 让我比以前激情多了.

    几年没去了 不知成了什么样子呢 hoho..

  3. 相机厂商 NIKON CORPORATION
    相机型号 NIKON D2X
    软件 ACD Systems Digital Imaging
    修改时间 2006-01-25 20:49:05
    拍摄时间 2006-01-14 05:21:50
    图片尺寸 640 x 425
    压缩率 4 Bits/Pixel
    曝光时间 1s
    光圈 F 11.0
    曝光模式 手动
    感光度 ISO 100
    曝光补偿 EV 0
    最大光圈 F4.0
    测光模式 多重
    闪光灯 开
    焦距 12 mm
    35mm 焦距 18 mm
    拍摄距离 未知
    白平衡 闪光灯
    对比度 标准
    饱和度 标准
    锐度 标准
    宏处理 关
    ===========

    竟然用的是尼康D2X,真有米阿

  4. 今日在网吧游戏,发觉此博文网吧每台电脑在启动后多半都必须点击kijiji的广告后才可以解除鼠标控件进行其他动作。点击链接为media****的广告联盟地址。呵呵。

  5. 感同身受~最初到上海的时候,总会有莫名的排斥~而发现自己的改变,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上海去其他城市出差的时间里,记得最早是去北京出差,北京这个城市曾经是我非常非常眷恋的地方包括离开了许久以后总是会怀念,但是那次出差两周,走在诺大的北京城里,突然很想念上海的街道路边的树春天的阳光~出差回到上海,还特意跑去坐公交车,慢慢悠悠的在上海转悠了一圈~很安心,很奇特的感受~
    呵呵,想笑呢,就象这个文里写的那样,我也常在出差的时候,怀想起上海无处不在的小小便利店~

  6. //我正准备登上到北京的上航飞机白色的玄梯,忽然发现随着寒风飘摇的,一把一把的白色颗粒,居然是雪。

    这句中的“玄梯”应为“舷梯”,不过瑕不掩瑜,文字到底是好的。

  7. 唉 说得我有些心酸酸的

    因为我来上海马上就一年 却又要离开了

    曾经以为会很高兴离开
    读了你的文章 却有些不舍得了

  8. 《上海,今夜请将我埋葬》

    如果你是一个踌躇满志的男人,在事业上却毫无建树而又收入平平,那么还是趁早离开上海吧,否则多年以后,你一无所有,只会成了这个城市的殉葬品。这座城市在吸干`你满腔的热血之后会无情地将你唾弃,它得到的是繁华,你逝去的是青春。
        如果你是风姿绰约的女人,却还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归属,还是趁早离开上海吧,陆家嘴的摩天大厦承载不了你的梦想,徐家汇的繁华市井给不了你幸福的生活。这座城市在蹂躏了你原本纯洁的肉身之后会一脚将你踢开,它得到的是快感,你破灭的是梦想。
        
        离乡背井、妻离子散的人们啊,你们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是为了赶时髦还是为了过日子?是为了创业还是为了恋爱?是为了赚大钱还是为了学文化?你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上海,不是一个恋爱的城市也不是一个生活的城市,是充满铜臭与肉欲的文化荒漠。这里的物质世界与精神领域到处都遵循了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穷小伙即便是爱上一位长相普通的女孩也需要太多的理由;所谓的一见钟情只可能发生在你潇洒打开车门的一瞬,所谓的含情脉脉可能出现在你疯狂刷卡大笔一挥之后,一切来得却又是那么地简单,那么地自然。这样的爱情即便是得到了又有几个人会真正地去珍惜。
        
        上海是个喜爱聚会的城市,家人、朋友、同事、网友、同学之间的聚会是常有的事。在上海人看来,如果谁家春节的年夜饭不是在饭店吃的那似乎就不够时尚不够有钱不够体面,早在过年前一两个月各大饭店的年夜饭就早早被预定一空,也许这就是上海人的自尊。我想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除夕之夜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憨厚质朴的优点在上海这座城市丝毫得不到体现。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的“AA制”朋友聚会就是在半年前的上海。在此之前我听说过“AA制”但从未遇到过,以前参加过几次聚会都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吃完了总有人主动买了单,很少提“AA制”。记得半年前的那次上海聚会吃的是火锅,8人吃了340元,340除以8除不尽,结果付帐的时候就有人把硬币都掏了出来,有的硬币掉在地上滚了好远,服务员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拼拼凑凑的付款方式,竟然蹲在地上帮着寻找那个滚远了的一元硬币。后来我跟一个朋友说看到这样的场面心理很不舒服,这叫什么吊朋友啊!朋友说在上海就这样,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大家都习惯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后来,因为生活的寂寞我陆续又参加了两次朋友聚会,渐渐地习惯了用总额除以人数然后掏钱的习惯,后来我越来越觉得“AA制”真他吗的好,那么多人吃饭、唱歌、喝茶只花了自己很少的钱。
        上海,难道真的是个省钱的城市吗?
        聚会几次之后,我才发现:聚会确实随时都有,可朋友还是一个没有。
        我也曾经试着单方面掏钱请人出来陪我喝点小酒,可是男人们怀疑我要找他借钱,女人们怀疑我要跟她做爱。所以我到现在还是喜欢一个人喝酒。
        我知道这些男人和女人来上海之前不是这个样子的。一个人,一旦流落到上海,想不变坏都难。
        谈起做爱,我要插几句。
        在上海闯荡的女人,可以假装跟你恋爱,可以勉强陪你做爱,可如果你没有房子,她们坚决不愿做你的太太。
        用我一位四川老哥的话说:上海女人全回锅肉。找老婆不要在上海找。能够独自一人混迹上海并长期生存下来的女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她们可以为帅哥挺“身”而出也可以为金钱奋不顾“身”!

    上海是个适合作爱却不适合恋爱的城市。做爱的对象比鸡还多,而恋爱的对象凤毛麟角。如花似玉的女人很多,冰清玉洁女人很少,好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找了一个值得用一生去爱的女人,爱了大半年以后才发现她竟然还有第二职业。身材魁梧的男人很多,真材实料却很少,扒光了他们的衣服,其实都是软钢筋。对于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里的男人们来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女人是用来作爱的”这句话可以作为他们的座右铭。
        女人们找了个穷帅哥做为男朋友,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却给满足不了自己奢华的物质追求,于是她们千方百计地与有钱男人发生了关系,接着要求他们为自己付掉一年的房租并承诺“提前通知,随到随玩”!她们同时真心地爱着两个男人,失去任何一个,都与心不忍。变态的城市造就了变态的女人,不过我很欣赏这样的变态女人,至少她们是诚实守信的,是遵循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
        相形之下我严重鄙视那些骗吃骗喝的女人,她们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敲诈勒索样样都来,她们没有上海女人的风尘气质也没有乡下女人的淳朴之美,说她是乡下人她不承认说她是城里人她又老土,根本就“玩不起”!跟本就“不上路”!这样的女人下场最悲惨!
        我那不争气南京老弟在上海也混了一年了,认识了一位稍有几分姿色的女人,此女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老弟总是误以为她是上海人,接着就连续请她吃了五顿饭,到第六顿饭的时候他拉了这女人的手,第七顿饭的时候他搂了这女人的腰,从来没有遇到半点反抗。于是他邀请这女人一起到杭州西湖游玩,女人也欣然答应了,晚上开了房间,我那老弟心想终于水到渠成了。结果当他即将插入的时候那女的说:其实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你不能这样对待我。
        我那老弟哭了,说自己已经陷入了爱情的深渊,在他的苦苦哀求之下,这个女人终于答应脱掉衣服让他看个够,但是不准摸。我那老实的老弟真的没摸,他说他看一眼那白皙的身体已经足够。后来如那女人所说,他们真的做了朋友。我老弟过年告诉我,那女的在上海混不下去回老家结婚去了,临走时向他借了500块钱,现在一直联系不上。
        今天我要告诉那些所谓的女性“朋友”:如果真做朋友,那就必须做到物质上和情感上的“AA制”,不要在关键时刻借“朋友”之名来掩饰自己的贪婪,那是在等价交换世界里的不等价交换。“朋友”这两个字是绝对的,是没有双重标准的。
        我早就告诉我老弟,男人跟女人之间无友谊可言,我从来不跟女人做朋友。他总是不信,总是吃亏。活该!
        真正纯洁的女人是不会紧紧捂住自己的裆部跟人谈情说爱的,只有那些逼上起了老茧的女人才夹紧双腿伪装纯洁。跟一个污浊的女人上床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要接受太多的质询和考问;跟一个纯情的女人上床是很不经意的事情,所有的感动都被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上海,男人不相信女人,女人瞧不起男人,所以这里有着太多的单身男女,当他们征服不了欲望的时候,欲望就将征服她们。于是,酒吧成了他们释放欲望的地方。上海衡山路、茂名南路的酒吧文化充斥着这座城市的性文明。白天,这里沉积了夜晚的尘嚣;夜晚,这里荡漾着白天的幽魂。刺鼻的空气里弥漫着欲望的味道,香烟拌着啤酒来回游荡,震耳欲聋的音乐融化了理性,所有人看上去都象个无家可归的人,扭曲的屁股,摇摆的人头,颤抖的阴茎,跳动的乳房……
        我试着捂住自己的耳朵看这些人,他们就跟木偶一样。
        
        
        我曾以一名平面设计师的身份应邀参加一位海归青年的软件发布会。说是发布会,其实就是在一家四星级饭店的小会议室,大概去了十几个人,看起来我最寒酸,因为我刚从乡下来上海不久,我没有多说话,我很专心听他们在闲聊各自的工作。
        其中一人带着金边眼镜,西服笔挺,皮鞋噌亮,俨然一副学者姿态,高谈阔论。当有人问他的具体工作时,他说:“我是做投资的。”说完并没有展开谈去,就岔上了别的话题。
        还有一个女的,那是相——当——的有气质,头发大波浪染了褐色,穿衣大方得体,硕士学位,标准的上海装束,她说:“我是做EF的。”她这么说的时候将“EF”两个字母的发音咬得很准并且声音很大。没人懂“EF”的具体含义,又怕自己被嘲笑为孤陋寡闻,所以没人问什么叫“EF”,她也没有解释。
        临走的时候,在电梯里,有某人问某人:“你是做什么的?”某人说:“我是做展览的。”海归青年立刻接上话茬说:“他经常去南美与中东,平时很忙的。”
        从我来到这个发布会的现场开始一直到结束,我一直是个听众,我什么话也没说,也没人理我。
        走出电梯,说完再见,各奔东西。我注意到他们当中有人站到了公交站台上,有人步行,有人之前就说“今天下雨,等会叫一辆TAXI”回家,还有一人骑一辆破自行车走了。只有我,是开了公司的Jeep过去的,也许在他们看来,我只是个司机。
        几天后,我从海归青年那里了解到,那个搞投资的是招商银行信用卡部的业务员,平时主要工作就是推销信用卡;那个做“EF”的是做教育培训的,“EF”是“Education Foster”(教育培训)的简称,她在国外呆了几年,回国找不到工作,只能做个英语教师了;那个经常去南美与中东做展览的其实是个带路的,一个到处打游击的线人。而我这个海归青年朋友的软件其实只是个聊天软件。
        那个说叫“TAXI”回家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从他的言谈我看出他为自己会说上几句英文而沾沾自喜,从他的举止我可以看出他认为在上海打“TAXI”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说起打的,那在上海真是叫遭罪,找一辆的士比找一个厕所要困难得多,而且还要看司机心情好坏,他想停就停,不想停就不停,更有甚者,停下来没等你上车就大声问你到哪儿,如果你去的地方他不喜欢,他就摇摇头一踩油门绝尘而去。遇到这样的主儿,我一般都是先开门,进去坐下来直接告诉他我要到哪儿哪儿,他不去我就跟他发脾气,结果他还是去了。还有司机给我发香烟抽,我说我不抽我希望你也不要抽。他只好不抽。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普遍。我们经常看到的普遍现象是下班之后马路两旁站满了打车的人,一个个把手伸了出去,就跟乞丐一样,一辆辆的士疾驰而过,就跟飞贼一样,感觉有点象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只是不太感人而已。我曾经在一个不太繁华的路口等了80分钟,从我眼前经过的100多辆的士竟然全部满载,害得我错过了长途汽车站的最后一班车,在另一个城市滞留了一个晚上,本来当天晚上就可以抵达的目的地,结果第二天才赶到。
        有天晚上,我要在短时间内从火车站赶到上海音乐学院附近吃饭,他们叫我打车过去但我没有,我硬是步行带小跑到了地铁站买了张票2元,乘地铁(好象是一号线)20分钟就到站,出站后花10元叫了一辆“摩的”(摩托车载客)穿梭于大街小巷,他在车水马龙之间游刃有余了约5分钟就把我带到了饭店门口,全程票价12元RMB(比打车便宜了10元)!他们说那么快就到啦?听说高架今天很堵哎。我说我从今以后不会再打的。
        在上海打“TAXI”愚蠢而落泊,破财且误事。尤其是在下班之后晚饭之前,或者天上还下着毛毛细雨,可能还是个周末……如果你们还不知疲倦,那就去为争一辆“TAXI”搞个你死我活吧。
        乘地铁快是快了点,但也不会让你有多舒服。人民广场的地铁让你窒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你分不清谁是流氓谁是窃贼!乘公交最难过,冬天尚可取暖,

    再说回家过年,我真为那些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的有痔青年感到悲伤,他们需要提前N天到体育馆排队买票,有人白天没排到,半夜两点再过去排,好不容易买到一张站票要站40个小时才到家,来回的路费也是非常可观的。更有些不幸之人,上了黄牛之当,哭都来不及。一年又一年,就这么忽悠着过。
        
        或者你混得不错,你有车,你庆幸自己再也不用挤公交了。可是你要是敢乱停车,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你的刮雨器上被夹了罚单,另一种情况是你的车子不翼而飞,在你惶惶报警之后会被告之带200元钱凭相关证件到某交警大队接受处理之后再到某停车场某老大爷那里去取车。
        总之在上海,车子一停就要交钱,停错了多交钱,停对了少交钱。
        用黄油漆在人民的土地上画了几个格子,指挥人民将车子放进格子,然后按10元/小时的价格收取人民的停车费,这不知道算是什么逻辑。我记得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人民才是土地的主人,现在怎么都变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和谐社会吧。
        
        
        和谐社会里的Supper maket(超市)并不和谐。上海的大小超市我去过大概不下30家,我,张怀旧,今天可以很付责任地告诉全国的电视观众,上海的超市营业员98%是清一色的中年妇女,而且根据她们的表现我可以推断她们多多少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
        大家可以想象在刚刚脱掉贫困帽子但还没有多少文化的中国,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女人一但当上了营业员,那对我们消费者是多么的残忍啊!所以我说,上海超市解决了大多数二次更年期妇女的再就业问题,她们下岗之后从新走上工作岗位,有事可做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她们的家庭矛盾,但随之而来的是给我们全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和谐因素。
        有次我跟我朋友小卞去一家不大不小的超市买洗发水,找了一圈没找着洗发水,于是小卞对着一个营业员说:请问洗发水在哪儿?营业员很不耐烦地用上海话咕哝了几句,我们都没听懂,小卞再次很虚心地很不好意思地问:请问洗发水在哪儿?结果那营业员恶狠狠地用普通话说:就在后面,自己找!!小卞听了扭头就走,嘴里骂到:操,大不了老子今天不洗头了。
        怀旧还可以很诚恳地告诉大家,我每次去超市都是胆战心惊的,害怕得罪那些营业员,所以很少去超市,我宁可去菜场也不愿去超市,至少,在菜场还有很多对我笑脸相迎的农民。
        
        小卞总结:上海超市已经成了上海亚健康妇女的心情加油站!上海超市不和谐的购物环境与上海中年妇女自身性生活的不和谐状况有着最直接最根本的联系!小卞叫我在这篇博文里给予点名批评如下几家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可的、好德、快客、良友金伴、伍缘、罗森、全家、华联、光明等等几乎所有的中小型超市。
        这些超市很小,东西却很贵,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没时间到大超市去排队。我就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贵,很多小超市连空调都没有,而且收银台上还用电饭锅装了满满一大锅的不知道烧了多少天的茶叶蛋,散发出的阵阵鸡骚浸透了货架上的每一件商品。
        也许有人认为我说的有失偏颇,上海超市营业员中有不少还是少男少女。这个我承认,男的我不说,小伙子艰苦创业从底层做起值得表扬,可女的呢?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女的长得都不好看,而且是一点都不好看,个别人长得还有点象男的,我见到过农工商超市有个少女营业员,怎么看怎么像赵本山年轻的时候。
        漂亮女人都哪去了?漂亮女人是不会做营业员的,漂亮女人是理所当然的消费者。这就是上海。
        
        
        南京是个让我感动的城市,别的超市不说,我就说南京的“苏果超市”吧,90%的收银员都是未婚少女,我是个到处留情的人,坦白说,我曾经真心喜欢过至少20位以上的苏果收银员,不管这种爱持续10分钟还是一个晚上亦或是一个月,在我心里,这样的爱是真诚的。
        上海的收银员只是个机器,南京的收银员可以做我的女友。我曾经因为“苏果超市”的一位少女收银员的一个眼神而对那家“苏果超市”留恋忘返,那段时间一天去两次,每次都买一瓶牛奶,为的就是能跟她说上几句话,或者看上一眼。她知道我爱她并且不讨厌我,但是我一直没有说出来,因为我那时有女朋友了。后来我就是为了她,把离开南京的日期硬是向后推迟了大半年。离开的时候,我没有去道别,因为我怕我们都忍不住掉泪。
        在上海做生意就是做生意,没人跟你谈感情;而在南京生意可以不做,而感情不能没有。上海的铜臭味更重一点,南京的人情味更浓一点。上海超市采用中年妇女作为营业员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是工资低,二是过了哺乳期,没了产假,没了补贴。而南京超市却没有算计地那么清楚,他们更多地考虑了消费者的感受。今天我尤其代表那些碌碌无为的未婚青年在此表示感谢。
        所以我说,南京再精也精不过上海。
        
        再说“吃”,我还是拿南京跟上海作比较。(一是因为南京在某些方面可以代表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二是因为我对南京比较了解。)
        南京小吃很丰富,我吃过一些,听说上海小吃也很多,但吃的不多。我这人不爱吃小吃,所以没有资格多谈。上海小吃是为了打发那些下班之后碌碌饥肠的人们,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尝,只要填饱肚子就可以回家蒙头大睡了,所以上海小吃很难吃,几乎是难以下咽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打发人,而不是创造和传承美食文化;而生活在南京这座文化古城的人们下班之后总有时间细嚼慢咽、品位生活、享受人生,自然他们对小吃的口味要求就提高了许多,烹调水平自然就上了一个台阶。上海的路边小吃店与南京随处可见的大排挡,是绝对不可相提并论的。
        在南京,我可以随便找个小店坐下来点两个小菜跟朋友喝点小酒,非常惬意。在上海,饭店比洗头房还多,可要找个口味不错的小店真的很难很难。大部分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没有一点职业精神,服务态度异常恶劣。如果你要一份回锅肉,他们不用辣椒不用大蒜反而用了细细的土豆丝,仔细一看那五花肉根本就没有用油炸过,你叫我怎么吃?早知道这样我不如要一份土豆肉丝算了。还有一次我吃振鼎鸡,向服务员要了三次餐巾纸,半小时了还没有给我送过来,我拍案而起大吼一声:把餐巾纸给老子送过来!结果5秒种不到,餐巾纸送到。
        如果你说南翔小笼还值得一尝的话,那么我说白玉兰小吃简直就是他吗的猪饲料,将热菜往冷饭上面一倒,美其名曰——盖浇饭!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饭店是不是很便宜,是不是生意不好?今天我再一次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样的饭店生意很好,而且一点都不便宜,每次都是爆满。为什么呀?别无选择啊!到处都是这样啊。饭店多,人比他吗的比饭店更多!只要有饭店的地方就有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饭店,没有一家饭店人庭寥落的。这就是上海!一大清早的马路边如果哪个摊主的饭团馒头豆浆油条稍微有一点点好吃的话,那么一不小心就排起了长长的队,就跟买彩票一样。这就是上海。
        可以这样说,在南京15元可以炒一荤一素两个很不错的小菜,老板还送汤,米饭随便吃多少只需加1元,“吃拔儿拔儿香”,如果你不炒菜改吃快餐,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5块钱的快餐绝对物有所值

    在上海,花20元也吃不到象样的晚饭,我真为上海的上班族感到难过。当然你可以花20元买20串羊肉串作为你最后的晚餐,但是你可以每天如此吗?就不怕吃出个羊癫疯?
        
        有人也许会反驳我说:“我不在饭店吃,我买菜回家自己做,我‘天天大米饭,日日小鱼汤’”。
        你说的不错,也许你是个勤劳的主妇,你有了你同居的伙伴,你们相儒以沫,你们同甘共苦。可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地青年能有几个如你们这般闲情逸致呢?她们独来独往,他们意气风发,可有谁又知道他们每天下班之后会因为一顿美味的晚餐发愁呢?
        我曾经认识一个女孩子,她与另外5个女孩子合租一套2室一厅的小套房,她很不情愿地带我过去玩,我过去一看,屋子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我只好坐床上,就跟他吗的嫖客一样。
        我问她我说你们平时一起买菜做饭吧,那么多女孩子,一定做饭很好吃吧,我以后常来吃了。她说,很少买菜,都是自己忙自己的肚子,烧点开水煮点泡面什么的就算完事了,或者吃点饼干、麻辣烫、煎饼、粉丝、面包什么的。因为每个人下班时间都不一样,很难聚到一起。即便是聚到一起了,那也是疲惫的时候了,饭做好了,食欲也没了。
        我听了以后感到相——当——的惊讶!在上海,吃一顿可口的家常菜是很多人的梦想。
        我没有想到如此漂亮的一群女孩子,平时都有体面的工作,一点都不象社会底层的人,怎么住在这样酷似难民营的陈旧住宅里,东凑一顿西凑一顿的,要是他们的父母知道了该是多么的寒心啊!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从来都没有同情过女人,可那个时候,我知道什么叫“怜香惜玉”了!难道,难道说生活在上海的MM们,都是这样的吗?我发誓我不会再去鄙视那些卖淫的人们。
        上海,吃人的上海。今天,我要让天下父母都知道他们的子女在上海都过着怎样的日子!
        也许他们缺少的不仅是一个共同买菜做饭的搭档,而是一个真正的朋友。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们,享受着空前的孤独。
        我还认识两个合租的男人,其中一个是我的网友,虽然他们合租一室,但作息时间的不同让他们一个星期也见不上几次面。二位老兄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吹了,原因是不习惯在一个陌生人的房间隔壁以并不明朗的男女关系做爱,更不习惯坐在被一个陌生人的屁股刚刚温暖过的马桶上小便。没有一个宽松、自由、独立的空间去营造男女之间的感情,一想到是在别人的房子里做爱,彼此就没了高潮,这尴尬的生活葬送多少美丽的爱情!或许可以到宾馆去,但总不能每天都住宾馆。唉,恋爱中的帅男靓女啊,上海让你们憋屈了。
        缺乏了性爱的爱情该如何进行下去?上海,真的不是个恋爱的城市。
        现在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些女人要从自己每月6000元的工资中拿出4000元来,在高档酒店式公寓租借套房,——她们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试着在电梯里“偶遇”那些开着宝马的公子哥或单身款爷并无比渴望对方能跟自己搭讪几句。她们用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来刻意地换取与上流社会的姻缘,对她们来说生命也许就是一场赌博。
        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需要出卖的,对于男人来说,爱情是需要购买的,对于所有人来说,生活是需要挣扎的。这就是上海。
        都市浮华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孤魂。孤独啊孤独,孤独到了极点,必然要爆发。
        上海色情业的泛滥已经渐渐地超越了北京。北京有“天上人间”咱上海也有,北京有站街女咱上海有会所与足浴房。在我公司不远的地方有个会所经营不善,猖獗的妓女为钱丧命,上报之后停业整顿,三月之内改头换面继续干起了老本行,在很大程度上拢住了新老客户。
        如果走过一条不太繁华的街道,你会发现有很多理发店的标志灯箱在那里转悠转悠,咔!你就被转晕了,头一晕就进去了,20分钟出来,继续晕……这样的街道铺天盖地首尾相连,如果在空中将那些旋转的灯箱都连成线,一定酷似一张莫大的钢丝床,这张床笼罩了全上海。
        对于那些单身男人,这真的不失为一种合理而强劲的荷尔蒙解决方案,不用绞尽脑汁地去安排一次又一次毫无结果的约会,不用陪女孩吃完晚饭看完电影独自回家以后依然依靠自己平时用来操作鼠标的右手自我安慰。一次次地后悔,一次次地流泪,为什么总是戒不掉自慰?
        
        说起看电影,众所周知在上海,星期二看电影是半价的,因此这一天的人特别多,很多收入并不宽裕的男人就选择在这一天跟自己心仪的女人一起观看所谓狗屁导演折腾出来的所谓狗屎大片。我个人认为一个男人如果在电影票的价格上精打细算的话,可能他的爱情也会遭到女人的质疑。唉,没有办法,在上海没钱还真的不行!也许看完这场电影,这些男人又要为他们本月的伙食费忧心忡忡了。
        
        今年春节,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春节放假7天之内,上海的街道突然宽敞了起来,路上没几辆车在跑,交警也少了很多,值勤的辅警也几乎看不到了。我问朋友这是怎么回事。朋友说,上海买车开车的都是外地人,这些人都回家过年了,自然就空旷了。我恍然大捂,这是一座多么浮躁的城市,是人是狗都朝这里拥,也许就是图个上流社会的生活吧。每天忙忙碌碌,上班坐车吃饭睡觉,不断地跳槽,不断地面试,不断地搬家,不断地寻找新的交通路线,认识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告别了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多年以后发现自己还是孑然一生,工资没有变,积蓄全没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渐渐地暗淡了。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多了几根白发,所谓的上流,能够爬上去的毕竟是少数。
        
        亲爱的朋友们,能回家的赶快回家吧。上海真的不属于你们,如果哪一天你真的买了房子,那每月好几千元的房贷足以毁了你快乐的一生。不要用“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不可否认,你可能成功,但也许那并不是你真的想要的。也不要抱着“找个有钱人嫁掉”的梦想度日如年,那毕竟比彩票中奖的几率还低。
        我真心祝福那些孜孜不倦依然在此激情打拼的人们,一路走好。只是,以青春作为赌注,是不是有点不值。
        
        想起去年五一,我一个人回到老家,见到了我久别的父亲母亲。睡了一天的觉,很舒服,第二天起床,来到后院,看着竹林,听着鸟叫,小狗咬着我的裤管,风吹着我沧桑的脸,安静的我想起了烂漫的童年,回忆往事,我笑了起来。忽然,父亲在屋里问我:怀旧,你什么时候回上海,要带点香肠腊肉吗?
        “还没想好。”我无精打采地说。

  9. 感同身受~最初到上海的时候,总会有莫名的排斥~而发现自己的改变,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上海去其他城市出差的时间里,记得最早是去北京出差,北京这个城市曾经是我非常非常眷恋的地方包括离开了许久以后总是会怀念,但是那次出差两周,走在诺大的北京城里,突然很想念上海的街道路边的树春天的阳光~出差回到上海,还特意跑去坐公交车,慢慢悠悠的在上海转悠了一圈~很安心,很奇特的感受~
    呵呵,想笑呢,就象这个文里写的那样,我也常在出差的时候,怀想起上海无处不在的小小便利店~

    ??????这段话是哪里的?

  10. 我对上海也是先排斥后喜欢,最终还娶了个上海老婆成了个上海人。其实对一个地方生活久了都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的,现在在新加坡,也是很喜欢这个地方。不过马上要回上海来了。

  11. 在上海求学工作过去了八年…可是最讨厌人家说”你是上海人吧…”
    最受不了上海人的小气斤斤计较狗眼看人低…
    不…不能说狗眼, 不然侮辱了我的狗:P
    哈哈
    但是你把在上海的”所有”人都说的那么不堪
    不赞同…
    你人际再广, 认识的在上海的人再多
    也不能说你就可以给”所有”人画一个范畴…
    ROBIN

  12. 不小心看到张千里和唐晓敏的故事。。又不小心闯到这里。。想知道他们的摄影网站。。能告诉我地址吗?

  13. 回yoyo:
    我就是张千里,也是一不小心看到你的留言。
    我的网站《视觉末梢》的地址是:www.visionending.com
    刚改过版,有空来逛逛。
    ;)

  14. 现在交大都是横平竖直的路
    南北向的统统叫经×路
    东西向的统统叫纬×路
    嘎没创造力,越来越沙漠了~~

  15. 某种机缘我在06年刚来上海的时候先看了《上海,今夜请将我埋葬》,特别感同深受。可能与当时的处境有关,更让人容易会它的感染,迟早要离开上海。

    今天已阅了你的 〈六年爱上不正常的上海〉,确实很真切。像去年我回老家,出门购物或逛逛 街都要走走山路再三轮车,再公交车,到时候我们几个兄妹逛的心情都没有了,很快就下午四点,又得马上往家赶,要不就天黑了。着实让我也想念了在上海的一把,租的房子就在中山公园,公司也在,什么都很方便。回上海后真是觉得,上海真好,(当然没有嫌“母”丑的迹像哈)

    我是觉得他们没有什么不一样,都是对上海的爱,对上海的恨,对自己生活的亲身之感。不过语言可能是一般人不能语达的。硬是要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只能说可能是在这个地方时间长,时间短,不同生活工作环境引起的不同的爱和憎吧。

    建烦大哥,昨天在ICS外语频道看到你啰,呵呵。那个节目做得很好,喜欢那个男主持人,比那个胖的女主持人好多了。继续关注。

  16. 错了哈,以上应该是“05年刚来上海”呵呵,把这个都记错了,该打。

    其实我认识的上海人挺好的。像我们房东一家就是。虽然也有一些小毛病,但总休是很好的噢,我们相处得很好,还舍不得我们搬走。

  17. 哈哈,我也一直习惯用微软拼音法,总是把王建硕打成王健硕,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我来上海也要6年了,可是我的这6年太碌碌无为了,要 +U ^-^

  18. “不要太开心”很奇怪吗?呵呵,其实和不要太好哦,一样是从英文“can not be better“引申过来的。

  19. One day, a pilot asked me I like Shanghai or Toronto (the city I am living right now) more? I said I enjoy Toronto now. Doesn’t matter which city I like more, what’s more important for me is being with my family and my love. I won’t suggest anyone living in Toronto to move back to Shanghai same as I won’t courage anyone from Toronto move back to Shanghai. It’s about your own feeling. Feeling good then keep it. Feeling bad then find a way to move on or move to another city. Aren’t we satisfied after we decided to switch over and over again as long as we enjoy every moment of i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