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提及我挚爱的家乡-洛阳。一些鲜为人知的洛阳的辉煌过去。。。且不说隋唐时洛阳作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的历史,就算建国后一段时间的城市,就对比出现在的破落。
1949—1980年。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洛阳在内陆重要的地理位置,被确定为建国初期全国七大重点建设城市。当时新中国156个重点工业项目有七项放在了洛阳。十大厂矿的兴建洛阳一举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的全国第五大现代化城市。洛阳达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高峰期。每年向国家交的利税超过了广东一个省。其城市规划是“脱开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建成了涧西“一区五带”的周边式布置的大工厂区及其生活配套区。规划达到了中国最高水平。人才密度在全国前列。洛阳本地人多居老城,而西工,涧西的居民
多是从南方江浙一带,广东一带支援内地建设迁移而来。当时的洛阳外地人大大多于本地人,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典型现象是河南话不是主流,讲普通话的人特别多,当时的洛阳经济比较繁荣,远远高于河南其他城市,于是洛阳人逐渐养成了有些傲的性格,很为河南其他地方所排斥。每100人中就有10名科技人员和1名工程师
以纵贯洛阳城的涧河为分界线,涧河以西22平方公里的涧西区是大厂的聚集地。沿着中州西路往西北延伸,依次排列着洛阳铜加工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热电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耐火材料厂、柴油机厂、矿山机械厂7个“一五”重点项目,不仅个个都由前苏联援建,而且整个涧西重工业区的布局规划都是由苏联专家主持设计的。
与中州西路交叉的垂直道路又分别被称作太原路、天津路、陕北路、湖南路、青岛路、武汉路、重庆路等等。这些路名都不是随意而起,事实上,太原路附近就是山西人多,武汉路也是湖北人的聚居区,它记录了40多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聚集在这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梦想共同奋斗的历史。
洛阳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500多家,其中部省属科研单位15家,有14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近万,还有5名两院院士,人才济济,设备先进,应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可惜科研成果在洛阳本地成功转化为企业生产的例子并不多
在保护科技人才优势方面,洛阳做的远远不够。只要从当年洛阳市拒绝中国科技大学搬来,就可以看出其眼光的短视。
Source: http://home.wangjianshuo.com/scripts/bbs/dispbbs.asp?boardid=2&id=88&star=1#522
不知道现在的洛阳是啥样?
8年前去过一次,很喜欢.
还真不知道洛阳有过如此的辉煌
现在的洛阳,让我不知说什么好。
道路变漂亮了,房子变高了,洛浦公园建设得很是不错,龙门外围涣然一新。总而言之,花了不少钱。但我不明白,钱从哪里来。涧西的几个厂还是那样,赚钱的企业不多。只是苦了工人,但却肥了厂长。
洛阳是个旅游城市,以前的洛阳像个贫民窟,是该整治一下,但应该掌握一个“度”的东西,漂亮的城市景观来源与强大的财政支持,根本的问题应该在企业的发展,我觉得洛阳应该有一个善于抓经济发展,抓工业的市长。我们不能只花赤字钱,我们也不能只花老百姓的“绿化捐助款”。
洛阳的优势在一天天地泯灭,但毕竟还有一点亮光,谁能把这个火种点燃,我们在期待,做为我个人,十分不乐观,政府机关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低下,官员观念陈旧,官本位思想严重,在别的城市突飞猛进的同时洛阳在退步。洛阳的老工业基础在彰显优势的同时也阻碍着洛阳现代企业改革的发展,60年代的机床已经生产不出多么具备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但国企职工并不是都考虑到了洛阳今后的发展,民心向背……。企业改制肯定不会得到50%以上的10万产业工人的支持,但不改制就只有这样坚持,坚持…,沈阳坚持到了,国家一双温暖的大手深了过去,但洛阳了,我不敢奢望。
向王建硕同志问好,你的网站非常好,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和你合作。
郑州好像也拒绝过科大,结果就去了合肥。
在上海看到讲洛阳的文章、感觉很亲切。偶来自郑州。
My hometown is Luoyang also.My parents are workers of a lage-scale stateowned factory.Now they are retired.When I was freshman in my college time,I was very proud of coming from Luoyang.But when I was a sophomore then, I am kind of shame to say it. I don’t know Luoyang has such a brilliant history. But I konw there are many layoff workers including my elder brother in this city.Luoyang is a sacrificial lamb of china planned economy.
我觉得洛阳的发展应该基于两点:一是发挥其系统综合的历史文化优势。这里要强调“系统综合”,实际上在洛阳找得到中国历代至少三千年的遗迹。但奇怪的是,没有一本综合性的旅游小册子将这些以儒释道或其他主线贯穿起来,介绍给有品位的旅游者。如同一盘散落的钻石,缺少最后的几道工艺,反而不如一串珍珠项链。从多种角度来看,洛阳的文化基础丝毫不亚于西安和北京,但现实文化地位却相差很远。有远见的领导应该重视文物、历史学家和真正的城市规划师的建议,包括省部领导。可笑的是省会郑州还在申请第八古都的称号,全不知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突破。说实话,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真正所在,山川、树林次之,而非几片草皮和广场。一个县城也可建一个天安门广场,但深刻的文化它会有吗?洛阳市区的自然景观并不好,在美化的同时应系统地开发文化历史旅游,进一步具有爱国主义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鄙人一直有尽力于斯的想法,也曾与市中心车马坑博物馆的负责人
想查一个店名,被题目吸引进来一看,不知你是哪里人,其实当
你离开洛阳才会发现她的美。我人在美国却每一天都在想念洛
阳!
我也是洛阳人,大家都是洛阳的么?
我是洛阳人,在外地读书工作了几年,现在回来了。
所谓的十三朝古都听了很多了,也对很对朋友讲起过,但是还不知道洛阳在建国初有这么辉煌的过去,然而知道这些,让我们更加对现在的落后而汗颜,洛阳有过辉煌,现在也有相当的基础,希望我们这代人能把握祖辈给我们的遗产作出更多成绩来。
每年回去都感到很痛心!将近十年了,洛阳没有看到大变化,同样的楼,同样的灰色景调!!!何时洛阳才能正真的发展起来呢???
Nobody above has really explored the reason why Luoyang is now so slow in development. Could it be lack of education? How many colleges did Luoyang have 20 years ago, 10 years ago, and now? The number 10 years ago could be important. And GOOD colleges would be important.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真正所在”
工业是一个城市的基础所在, 包括旅游工业. 教育则是她的未来之所在.
洛阳拒绝了中科大?
呵呵,要是留住了,不知道现在会怎么样。
关于洛阳人心态的对话
——————————————————————————–
王耕和他的同行陈春济是多年的好朋友,关于洛阳、关于洛阳人的心态,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多有讨论,下面权当是他们多次讨论的一个文字性对话。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国民党的王牌军”青年团”,再次攻克洛阳市。此时的洛阳城区里,除了铁匠作坊外,已经找不到”大型”的企业了。不足十万的城市人口,蟹居在目前洛阳市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老城区和廛河区。西工区是军阀吴佩孚时期的”西部工地”,涧西区则是一片荒野。毛泽东当年给再克洛阳城的一封交代对大中城市资本家的各项政策的电文,也只能留给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来执行了。
――洛阳城区目前的130多万人口,大多来自移民,以及移民之间与移民和当地人通婚的后裔。因此,洛阳是远比深圳要早的多的移民城市。”一五”期间,在”支援内地建设”的大旗下,移民从四面八方涌向洛阳。洛阳的移民以上海、东北三省、山东、河北和广东等地人居多。涧西区至今留下的”广州市场”、”上海市场”等称号,正是当年以广州人和上海人为主聚集的地方。
――50年前的洛阳市是荒凉的。上海理发店的前老板之一叫陈宝礼。在上海有关方面的极力动员下,他和他的店员及他的儿子,乘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洛阳。当陈宝礼夹着铺盖下了火车举目四望,洛阳与上海巨大的反差让这位小老板惊呆了:衰草连天,土径飞尘。别说霓虹灯了,洛阳市连一盏像样的路灯也没有。陈宝礼铺盖卷都没打开,返身又上了回去的列车。陈宝礼后来一直在上海的金陵东路上干理发个体,”文革”期间也是个体,没人整他、批他。而当时一腔热血坚持与店员一起留在洛阳的他的儿子,却成了批斗的重点对象。洛阳哪里有土生土长的资本家呢,虽然陈宝礼定的成份是”小业主”,但洛阳上海理发店的人仍然把陈宝礼的儿子当作”资本家”看待,直把陈宝礼的儿子批得昏三倒四。
――洛阳人会”跟风”,并且推波助澜地加大”风力”,源于他们本来就是”外来的风”。这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又变成洛阳不排外,转向快的一种特有的心理优势。
――我前一时期在外地遇到一洛阳”乡党”。最后告别时,这位老兄是这样与我说的:”我们兄弟姊妹都在外地混了,只有年迈的父母还在洛阳,他们谁那儿也不去。真没办法。烦您老兄有空替我们多照应照应。你知道,我们洛阳人骨子里傲,轻易不开口求人,除非不得已,或者关系特’铁’……”
――洛阳人”傲”的心态,在于他们似乎什么天下难事都可以解决。洛阳市当时号称的”十大厂矿”–洛阳拖拉机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407厂、洛阳玻璃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热电厂、洛阳棉纺织厂、洛阳5111厂等。当时,这些大厂,不仅在中国数一数二,就是在亚洲和世界上,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每家企业都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吃喝拉撒自不必说,医疗、上学等也是企业全包,就连煤火钳儿也是在厂里用8毫米钢筋一挝就成了。那年月,凡在大厂工作的人家,谁家没有几件从厂里弄来的家什?既然如此方便,求人作甚?
――一位洛阳企业的厂长在北京开会,突然得了急病,他和他的家人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回洛阳。其实,无论从哪方面讲,北京的医疗及生活条件都应该比洛阳好得多,但洛阳人的思维定势就是到洛阳才安心。1989年时,即将大学毕业的几个郑州籍学生毫不犹豫地将分配的第一志愿填给了洛阳。他们之所以放弃郑州而选择洛阳,无非是认为洛阳大厂的”保险”名气。那时,不仅洛阳人自认为洛阳在河南省是”洛老大”,根本没觉得省会郑州能比得上洛阳。殊不知,星转斗移,时事变幻,洛阳市在上世纪90年代突然就随着大厂的滑落而滑落了。
――1993年,《洛阳日报》社招聘了16名编辑记者,应聘的有29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大厂的年轻人。客观地说,当时的大厂虽然有下滑的迹象,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那”骆驼”也并没有”死”。然而,大厂里那种论资排辈、”近亲繁殖”的种种积弊已经让很多年轻人感到压抑。当这些年轻人报考媒体记者时,很多人并不理解:报社的福利能比得上大厂吗?要知道,大学生分配时,”一级分配”才能到大厂这样的”保险箱”里工作,剩下学习不好的、或者没有”门路”的才到机关、事业单位报到。报社嘛,企业不企业,事业不事业,财政又不拨款,有啥意思?当时,这批从企业脱颖而出的人才,引起了洛阳市许多部门的浓厚兴趣,面试的时候,市委组织部等十多个部门参加进来。考试的结果令市委组织部羡慕不已,组织部和报社商量:能不能从中选几个到政府机关工作?报社舍不得这些人才,但又不好拒绝组织部的要求,便说,只要他们个人愿意就可以。但谈话的结果让组织部的人吃惊不小,前16名中,居然没有一个愿意进政府机关。组织部只好要了一个16名以外的人进了市委办公室。洛阳的”傲气”和独特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洛阳的”傲气”有其内在的”资本”。洛阳市民从外地人的大融合上凝聚了中华民族许多的优点。吃苦耐劳天生具备,由于是移民通婚,洛阳人的后代从外貌上显得英俊、秀美,而且聪明智慧,洛阳人往往在洛阳并不显山露水,但一到外地,却常常能够一展才华,脱颖而出。无论从哪里来的移民,现在的洛阳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了洛阳这块热土。而洛阳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也在洛阳人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洛阳形胜甲于天下,是得天独厚的帝王之都,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长达1500余年的建都史,在洛阳这方丰饶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厚灿烂的文化遗存。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之源。道学首创于洛阳,儒学渊源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理学根植于洛阳。中国古代耀眼于世的许多重大科技、教育、文化成果,都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孔子入周问礼,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两位伟人唯一的一次见面就在洛阳;程颐程颢”如坐春风”的理学讲演,倾倒历代文人学士;关公、白居易、范仲淹、李煜、李贺等人的故居或墓葬,让无数人远赴洛阳凭吊……有世界上最精美的龙门石窟雕刻;有”释源”、”祖庭”之称的中国最早的官办佛教寺院白马寺;有国色天香、雍荣华贵的洛阳牡丹,等等等等。历史的遗迹无言,但却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洛阳人的”傲气”是有雄厚的”资本”的。
――上世纪80年代,洛阳的工业发展到一个巅峰状态,以致当时红红火火的”下海风”竟然吹不动洛阳人。传统,是资本,也是沉重的负担。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一位”痞子”下海后,开了数家饭店而迅速暴富。但当他到原来的同事面前炫耀时,令他悻悻然的是,他得到的只有冷落。许多洛阳人认为,只有那些不正干,搞歪门邪道的人才”下海”,”下海”人挣来的钱,大多也来路不正。对于”正统”的洛阳人来说,”下海”的人根本不应该拿正眼瞧一瞧。当然,现在的洛阳人再也不会这样认为,然而,遗憾的是,当时的这种心态在洛阳却相当普遍。
――即便是在现在,在大厂工作的许多人虽然不再认为”下海”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还是觉得”危险”。他们担心大厂突然有一天”不要”他们了,那还怎么生活?然而,无情的事实是,洛阳的下岗职工还是在增加,不景气的企业被无情的市场左右着,职工也被大厂无情地搓揉着。据说,一些职工”自费上班”的积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他们不愿意就这样看着他们赖以生存、赖以自豪的大厂就这样倒下。他们这是真心的。为了大厂,他们宁可几个月不领工资,加班加点再多,他们也不叫苦,他们盼望着大厂的复苏,盼望着大厂的再度辉煌。他们的骨子里延续着”主人公”的”遗传因子”。
――洛阳市涧西区是”移民”最集中的地方,这里5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操一口很好听的普通话。据说洛阳涧西人到北京一亮腔,连最有经验的宾馆服务员也听不出是哪里口音。与涧西区接壤的郊县农民也舍弃了祖宗传承的洛阳土话,悄悄地把对父亲或叔叔的称呼由土语”大大儿”改为”爸爸”。洛阳涧西区曾经集中了”十大厂矿”中的8家,可以想见,那是多么让生活工作在那里的人们骄傲的事情。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涧西区一直是洛阳市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西高东低”,是原来洛阳市各项工作及生活的显著体现,就连青菜的价格,也是涧西区的比西工区、老城区、廛河区贵一些。连年的高考,总是涧西区的孩子们名列前茅,洛阳一高虽然地处廛河地界,但是,考上的尖子生,大多还是涧西区那边送来的学生。洛阳人曾经流行”好男不娶老城女”口头禅,当地媒体为此还为老城、廛河的女孩子好叫了一阵屈。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城区、廛河区的人家大多是老洛阳人,”小家碧玉”式的生活习惯与”工人阶级”的粗犷豪放有很多不同,加之老城、廛河人的亲戚多,”礼节”、”规矩”多,繁文缛节令一些涧西人不胜其烦。洛阳人对传统礼节和规矩的反感,后来成为改革开放的一种独特的动力。
――现在情况又有不同,因为涧西区经济的滑落,住房商品化,老城、廛河人的私宅就突然成了”香饽饽”。现在,包括老城区、廛河区的人在内,洛阳人的通婚已经不再挑三拣四了,但是对旧的、不合时宜的规矩却一致持反对意见了,
――郑、汴、洛三地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城市。郑州市这些年无论在经济和城市建设上,都远远地超越了开封和洛阳。然而,从内心深处,开封人和洛阳人都不那么服气。开封也是历史文化遗存很多的古城,新中国成立前及解放初期,开封就一直是河南省的省府所在地,所以郑州在开封人眼里属于”新新人类”一族的城市,自然有很多不服气,但也很无奈。
――洛阳人对郑州的不服气,是很近的事,不但距离近,从时间上说,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十余年前,洛阳市的高技术人才的密度,在全国都处在最先进的行列,这种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的优势依然存在。近日,国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30个重点城市中就有洛阳。洛阳市是河南省先进制造技术示范区,洛阳的技术工人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得大奖,科威特的石油工程、苏丹的炼油工程、塔克拉马干的天然气工程等等,都创造了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洛阳的技术工人到广东打工,其精湛的技术令人叹服,他们的工资较之白领阶层毫不逊色。
――不仅是技术工人出类拔萃,洛阳的科技人才也是人才济济。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太空棉,就是洛阳市的科研人员发明的。可惜的是,当时洛阳人没人识货,这一成果反而让广东人、江浙人狠狠地发了一大笔财。利用化肥工厂的废气提炼双氧水的技术,也是洛阳人发明的,虽然洛阳没有一家购买这项技术,可是,这项技术却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甚至发达国家的企业也重金求购洛阳的这项技术。洛阳市有十余家省部级的科研院所,有5个院士,而郑州一个院士没有。最近几年,郑州从其他市”挖”了些院士走。洛阳的”人气”也没有十多年前旺了,据说一些科研院所还有搬离洛阳的意思,洛阳人心里就期期艾艾的。
――洛阳的”宝”太多,多得让洛阳人都不知道心痛自己的”宝”了。比如说孔子入周问礼碑,我前些年去拜祭时,发现这处重要的文物竟然是在又脏又乱的一个小菜市场里,碑的周围到处是烂菜叶子,碑上被刻画得乱七八糟。再比如二程故里,程颐、程颢是”程朱理学”的主要奠基人,”程门立雪”、”如坐春风”等典故就源于二程,可是,如今的二程故里大门紧闭,人迹罕至。再比如李煜墓,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绝唱的南唐后主,他死后埋葬在洛阳市孟津境内,如今已经找不到他的墓葬了,洛阳人居然在”平坟”时将李煜墓平掉了……这些宝贵的遗存,如果放在上海等城市,还不知会被怎样地娇着宠着呢,而在洛阳,他们就如此被冷落着。
――由此,也许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像太空棉、双氧水这样的”热门”产品会在洛阳备受冷遇。一位科研院所的领导曾对记者说,洛阳人傲,傲到自己出了世界水平的东西还对自己”不屑”。
――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民工潮”愈演愈烈的时候,许多社会学家对洛阳至今没有出现”民工潮”的现象大惑不解。每年对新疆地区的劳务输出,河南省其他地市都是民工拿钱”买”指标,争着抢着要求去。唯独洛阳市,得政府三请五请,政府出资鼓励他们去,就这指标往往还用不完。”好出门不如赖在家”的传统思想,在洛阳人心中根深蒂固。每年春运,洛阳铁路分局总要调配列车驰援南阳、信阳等地,那里的”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只有洛阳风平浪静。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也算是一个”特例”了。这与洛阳人当初冷落”下海”一样,他们对一种潮流总是持冷静观望的态度。
――太冷静的结果,往往是错过一些大好时机。洛阳市劳动力市场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说,洛阳的下岗职工并不少,但是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少,特别是外地的一些招工,条件还相当优厚,在外地可能早就”动抢”了,而在洛阳就是没人干。这就是洛阳!
――洛阳市民认为,不跟潮才是最潮流的东西,这方面洛阳人有经验和教训。比如刮”抢购风”那年,好多人买了几百斤的盐和酱油,到现在还没吃完呢;比如市场上兴起”红闷羊肉”,羊肉锅还没烧热,”风”就过去了;比如”洗脚店”,疯了一样在洛阳遍地开花,结果有的店面还没装修好,就已经不得不考虑改行了。所以,跟风没好处。然而,让他们谈谈不跟风的好处,洛阳人似乎也举不出十分令人信服的例子。
――当更多城市崛起,当郑州、安阳、漯河等省内城市急起直追,甚至超越洛阳后,洛阳人感到了危机;当许多洛阳人到沿海城市,或者国外看过之后,他们知道了差距。近几年,洛阳城市的基础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洛阳人由衷地感到高兴,大多洛阳市民在大拆大建中表现出了可贵的高姿态。如果没有这样高素质的市民,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难以推进的。洛阳是洛阳人的家。郑州人、安阳人、漯河人可以不再自卑,也可以自豪,但却不能让高傲的洛阳人低下头来。从骨子里,洛阳人就是高傲的人!
――还记得当年的”黄漂队”、”长漂队”吗?当听说外国人要在中国的大江大河里探险”首漂”,洛阳的”壮汉”挺身而出:中国的黄河和长江,应该由中国人来”首漂”。这在当时,被一些媒体斥为:”狭隘的中国情结。”但洛阳人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国籍;体育没有国界,但运动员却代表一个国家。爱国,难道就错了!洛阳人胆略是值得敬佩的。
――洛阳人的豪情应该载入某个”记录册”里:驻洛阳某部队的战士徐洪刚,捂着流出的肠子与歹徒搏斗;司机山志乐,只身与盗匪血战;司马书定父子三人,为保护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与六名持刀劫匪殊死奋战,打得歹徒落荒而逃……这些全国都有影响的英雄人物,正是洛阳人万丈豪情的真实写照。在洛阳,救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等好人好事实在太多了,像兵妈妈乔文娟、孩子的义务辅导员陈昌明等等,也正是洛阳人的代表。
――我们的对话,没有指点、藏否洛阳人的意思,只是浮光掠影地陈述洛阳人的一些”细节”。我们热爱洛阳,热爱洛阳人。我们也坚信,洛阳在洛阳人的建设中,将会向世界大都市进发。
你好,老乡
自从上次一起旅游后就知道了你,没想到我们还是老乡,我也是从洛阳那边过来的
一直到在关注你的BLOG,写的很真实,不过最近好像写的稍稍少了一些是吗,工作太忙了吧,我也是IT公司的,有时候会很忙,我一直在看你的blog,从最近到最远,才发祥我们居然还是老乡,呵呵
我也是洛阳人,是由洛阳移民到西北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母亲是开封人,参加工作后分配到洛阳的大厂。对洛阳有特殊的感情。从小听父母对洛阳的描述,以及参加工作后对洛阳大厂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于洛阳现在落后与其它经济发达城市感到惋惜。很希望家乡能重现昔日的辉煌。虽然身在异地,仍非常关注它的发展。
从丽景门前过,看到传说中的护城河与古城墙,唯一的感觉是难过.
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这些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