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1, 2005

用英语叫床

Claire的blog勾起这桩不爽来了。

自从半年前开始做现在这个项目以来,我前所未有的感觉到英语成个问题。我那个peer在Redmond,是一个从德克萨斯来的cowboy风格的小伙子,他怎么给美国人写Email,就怎么给我写;平时在hallway里怎么和美国人说话,在电话里就怎么跟我说。把我苦的。我也自视是英语不错的了,但还是不得不感叹,谁让俺的母语不是英语呢。

下面摘录他的Email里面几则很native很native的用法:

  1. heard this through a grapevine。就是“有人跟我说...”的意思,但他并不用"Someone told me ...";
  2. nail down。意思是“把某某事情搞清楚”,有点类似figure out,但nail down带有点钻研的味道;
  3. As long as it doesn't blow up, it's not a high concern。这里的blow up,大致是be destroyed的意思。这句话相当于“既然还能用,那就没关系”;
  4. confidence intervals。意思是对某样东西的信心,what your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your product,你对你的产品质量有多少信心。回答可以是一个percentage,比如70%,我有70%的信心。但很怪,他们用interval这个词,而不是用level。
  5. you could assign all new bugs to her going forward。这里的"going forward",就是in the future的意思——我发现正宗美国人很少用in future,他们总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很到位的表达方式。而我们中学里面还推敲in future和in the future的区别。
  6. you are chasing a red herring。这基本上就是一句成语了,“你在做无用功”。Merriam-Webster给出的解释是“something that distracts attention from the real issue”。

他们还很喜欢用elaborate这个词——表示把什么东西说说清楚、说详细点。他们很少选择用clarify或者give me detailed information之类的用法,大部分的时候都用elaborate。这个是一个GRE单词——谁说GRE单词没有用?

真的,没办法,谁让俺的母语不是英语呢。只要不是母语,就多多少少会遇到沟通有障碍的感觉。一个朋友,刚到NY工作。女生嘛,本来就是文科好,从中学开始英语就是很好很好的,后来又考G和T,后来又在MNC工作,平时也都用英语——虽然说“即便在国内是英语email,可能是因为彼此都是中国人的缘故,大家也都是明白的”。可到了美国一工作,照样frustrated,电话里死活说不清,最后还是用传真解决问题。

Claire的沟通障碍是觉得如果不用母语,就无法讨论哲学问题,无法探讨昆德拉作品。她说她写了一片法语的文章,被一个正宗法国人修改后,“同样的一句话,我的句子好像卸了装的女人的脸,丑陋地蜷伏在镜子前,无精打采。而他为这张没有生气的脸扑了粉,画了眉,这个女人顿时眼角闪烁开了光彩,娇唇欲滴,似乎马上就可以吸引来全世界男人赞许的目光。我的句子在语法上无可挑剔,也经过了苦苦的思索,也反复地修改了句子的结构,而在他行如流水的优美句法前,马上变身成了恶心的毛毛虫”。她说她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不可遏制的挫败感"。我同意。

Btw,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Claire的中文很好,和那个法国人的法文一样好。

Claire同志孜孜不倦的以法国人为男朋友,然后又持续的觉得忧愁:已经可以用法语来思考、来生活、来买菜,但仍然无法用法语和她的男朋友展开思想深处的交流——谁让法语不是她母语呢。这也是我为什么坚信,中国人不应该和外国人结婚。It's unfair,为什么我要用你的母语和你交谈。Jessica的一个朋友,女的,中国人,嫁给了西班牙人,两个人平时家里都用英语。这下到好,大家公平了,索性都不是母语了——不过好像还是西班牙人占便宜一点点。我倒是还知道有个中国女人,国外呆了几年,于是乎后来回了国内跟中国男朋友做爱的时候居然喊的也是"Fuck Me!"。

不知道她是不是已经长进到了可以用英语思考哲学问题的地步了——既然已经可以用英语叫床了。记得以前有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个德国女间谍打入英国,冒充一个英国女人,从事间谍活动。她的英语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没有被发现。后来有一次,她对一个英国男间谍施展美人计。两个人在床上,德国女人用德语叫床,大概意思是“啊,太爽了”,只叫了一句,就被英国男间谍察觉了,就这么暴露了。

我可以用英语来工作,但是我不想用英语来生活,即便如果勉强一下或许可以。

我觉得这样的场面是滑稽的:面对一桌子可口的美食,我却只能用寥寥几种说法来称赞这些菜。"It's nice","Delicious","Great",还有么?要是用上海话,我会用很多种方式来说一个菜好吃的:仔的,灵的,哈灵,好吃,味道嗲,鲜格,鲜毛毛,没闲话了,糯的,滴滑,交怪嫩,打耳光都不肯放的。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那段著名的上海话新闻:“伊拉赤滋俄膊,赤滋俄脚,直起喉咙拼命喊...”

好在国语和上海话差不多。

Posted by mvm at February 21, 2005 08:22 PM
Comments

哈哈,那段上海话新闻很搞笑,是不是先前你要发给我的那段?

想到以前和同学讨论过方言在表达情感上的特殊效果.有一个沪语版本的,一个场景是老婆骂老公:侬葛着岗'棺材',翻到普通话版本的就变成一句干巴巴的"怎么那么傻".完全没了女主人公既爱又恨,但只适用于对自己最亲密的人表达不满情绪的味道.

还有,你说道的Confidence interval 是一个统计学术语,"可信度"的意思.比如假设一个100个人身高的集合符合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95% confidence interval 68个人的身高会是在这些人平均身高的正负一个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方差)以内的.

我也觉得,有些老外也挺矫情,喜欢用些"高雅","正宗"的词,有时忍不住会去研究他的用词而不是关注内容了.

Posted by: Lisa at February 21, 2005 10:24 PM

BTW ,小心翼翼地问:“酱紫”和“素”是啥米啊?

Posted by: Lisa at February 21, 2005 10:30 PM

醬紫是南京話的說法,意思是“這樣子”。呵呵

Posted by: sMile at February 21, 2005 10:39 PM

"Confidence Interval" is a term.

Posted by: Run Liu at February 21, 2005 10:59 PM

酱紫,素,虾米,表,请抓住笑点。

是啊,这是我们的文化。但这些是底层的,粗俗的,一学就会的
。例如,我可以用法语说流行在年轻人中的(连中年法国人都听不懂的)时髦的话。相信任何有点英文底子的人,去美国生活个八个月,俚语也能学个八九不离十了。

然而,当我们开始讨论一本小说,一张油画,一缕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情感,当我们开始探索宗教,哲学,我们还是会力不从心。

Posted by: claire at February 21, 2005 11:16 PM

酱紫,原来“酱紫”素粗俗di...汗~

Posted by: rIPPER at February 22, 2005 12:38 AM

不过,能不能拜托用“不高雅”之类的说法代替“粗俗”。
偶觉得“不高雅”可以让粗俗的人觉得自己不那么粗俗,而且更可以让高雅的人觉得你的说法蛮高雅的 :)

Posted by: rIPPER at February 22, 2005 12:43 AM

Very TRUE, 难道你之前没有意识到?

老外对中国人的英语没有什么期待的,只有国人在乎。
在中国生活久了的老外,老早就学会耐心这个词,语速放慢,用词简单,慢慢得别人以为老外就是这么说英语的了。

在国外碰到的teenagers老美,说话根本不管别人,语速那个快,含糊,俚语...

说实话我也很同情老外,和中国人用英语聊天大部分时候肯定是没劲的。

Posted by: Megan at February 22, 2005 01:06 AM

第一, 深有同感。欧常常苦恼于无法和美国人交流深层次的思想—尤其是有时候你能够感觉到明明和有些人可以有的聊得—多可惜,和无奈。中国人,不能再只是nice, always smile的working machine。所以在此之前,欧一直很佩服claire可以和法国人谈恋爱。在我想来,如果和一个你爱的人无法畅快的交流,是多么痛苦的事情。生活上,也是如此。我想我至今无法说出一半的美国家庭里各种家具和厨具的名称。
第二, 同意claire,低层次的语言是容易上手的。欧如今在和一些不开窍的客户通完电话,也会骂上一句idiots。所以在欧看来,那位喊出’F me”的是正常的。多看几集sex and the city就可以啦。
第三, 说英语的我,和说中文的我,绝对是不一样的。Variance有20%。不仅仅是那些深层次的思想,就连工作作风都是不一样的。
第四, 我如今发现一个悲哀的事实,就是我的中文能力退步了。很多成语会一下子说不上口。我有个朋友21岁来美国,3年了,现在闵行区的闵不会写了。长此以往,中文能力退化,英语更是半调子,尴尬尴尬。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我早有想法写一些这方面的切身体会。等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

还有,

第一, 客观的说,偶的英语不是很好的。考试可能还行,但应用能力绝对一般。欧一直认为考Gmat是靠了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而不是英语能力。这里承蒙zeaing过奖了。
第二, 为什么说“女生嘛,本来就是文科好”—偶高中的时候好像一直是靠着数学和物理拿分的。当然zeaing说这句话并不排斥“女生的理科不好”。理科的好坏也并不等同于逻辑思维的好坏。黄萃春一直说,计算能力也很重要。哈哈离题了Zeaing不要头大。偶今天比较无聊,送给老板的package因为下雪在路上出事故了。老板看不到,没有comments,偶门没的活干。
第三, zeaing那位同事的写作风格的确比较cowboy。我们这里的老美和老美的business email也不是这样的。可能是做IT的关系,也可能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


语言的问题Sometimes it’s frustrating; sometimes it’s very interesting! 改变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就努力enjoy吧! 同时,交流是双方面的。如果遇上一个愿意付出时间和耐心和你交流的人,还是有的聊得吧!

Posted by: ella at February 22, 2005 02:38 AM

我现在写出去的email十封有八封得到的回答是:I don't quite understand your question....

Posted by: mas at February 22, 2005 08:19 AM

chen zhihui同学,你比较开心的是可以hallway talk,可以有白板,可以把它喊过来直接看你的电脑。

面对面说英语和phone call还是很不一样的:(
所以我很同情那时候Runrun经常和印度人phone call。那需要怎样的体力和智力啊

有一次,另一个Redmond的家伙给我回信,说“Would have just asked but it’s a long walk to your office :)”

把我噎的

Posted by: mvm at February 22, 2005 08:36 AM

童年和少年是没有办法重新来一次的。而正是因为童年和少年才使我们成型,成为中华文化下浸淫出来的人。
我们缺乏一个被西方文化浸泡足够长的机会,所以很难深入。

BTW,我看到的版本是:一个前苏联最牛的间谍,在和英国女间谍做爱达到高潮的时候下意识说了句俄语而暴露。

Posted by: philewar at February 22, 2005 10:31 AM

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这类话题更多的是在国人之间产生呢?西方人有同样的烦恼吗?比如有没有相当多的法国人会很苦恼的抓着自己的头发问:我该怎么用中文和你探讨易经呢?是他们本位,还是我们自卑?文化没有尊卑高低,但是有强势和弱势,这又是由国力决定的。你会抱怨自己不能用非洲土语和土著们谈谈心吗?

Posted by: mustagh at February 22, 2005 01:01 PM

@mustagh

某种意义上,你说的完全正确。有钱的是老大,国力决定。英国最强,所以殖民地最多,加上美国接班做老大,所以英语最牛气。这个道理我们都清楚。

出于同样的原因,日本人就不像中国人这样迫切需要学好英语。

所以,早年,我的奋斗目标是:让一百年以后,以我国的强盛,让中文成为世界语,免除祖孙辈学习英语之苦。

你想,如果我们把学习英语所用的时间来干点别的事情...有人算过这笔帐么?

每天一小时,每年三百小时,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毕业,12年,一共三千六百小时。三千个小时,就是450个working day啊,差不多相当于两年的时间了!同样是念十几年书,我们比美国孩子多浪费两年。

全国每年几百万儿童开始念小学....

这也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剥削。

Posted by: mvm at February 22, 2005 01:20 PM

说实话,我是很遗憾自己不能说越南语,老挝语,柬语,泰文的,这种遗憾跟我遗憾自己不能说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诗一样的。。。也许因为根本上说,我学语言为且仅为了交流。

我最好啥土著语都会说。。。

Posted by: claire at February 22, 2005 01:39 PM

Some previous thoughts on English:

http://home.wangjianshuo.com/archives/20021114_is_english_skill_that_important.htm

http://home.wangjianshuo.com/archives/20040219_professional_english.htm

http://home.wangjianshuo.com/archives/20040807_why_i_dont_have_an_english_name.htm

http://home.wangjianshuo.com/archives/20041024_why_we_use_english_signs.htm

买方的语言将成为更为通用的语言。

Posted by: Jian Shuo Wang at February 22, 2005 08:49 PM

哎哟!好长哟。
羡慕……

Posted by: wollaston at February 22, 2005 09:34 PM

碰到感兴趣的,偶也说几句吧:
1。那个美国人绝对矫情,欧看不惯那种人,不过德州人本来就乡下人的说,……越是开化、接受多民族事实的洋人,越是会用一些比较易懂的英语跟在别国office的同事写email,本身来说也比较efficient。就像你不会去跟说中文的老外用成语一样。

2。nail down,going forward倒是常用语。前者更加有些找到这个问题(然后集中精力解决);而后者是指从此刻开始,in the future之类的倒是不大用,不够实在。blow up到完全是“低俗”的口语,如果不是搞tech的,正式点的email里面倒还不能用呢。

3。跟印度人说英语不是需要一般的耐心……尤其是当你一边跟他解释说明,他一边不停地摇头——我只能强忍住笑,对自己说:要尊重别人的习惯……

4。一次一个人错加了我的msn,我问他谁,他打了3、4句,我一眼愣是没看懂——比如说:“wat's dat?”之类的……一问,是12岁d小朋友

5。这些英文,跟考G考T不搭界的。

6。英文,够用就好了

Posted by: cg at February 23, 2005 04:46 AM

Confidence interval 好像是“置信区间”的意思^__^
这片贴子好像引起很多共鸣啊....:)

Posted by: Goden at February 24, 2005 11:47 PM

看过你们的讨论,我终于对自己的英文程度不再耿耿于怀了,哈哈!真是开心哦~~^*^

Posted by: may at March 3, 2005 06:47 PM

我早说过,该把英语作中国人的母语.
天才发言,众俗发指.

Posted by: albertmean at March 6, 2005 01:02 AM

说句公道话,其实老印的英语还是不错的,至少和美国人之间彼此都能无阻的沟通,这也是他们IT崛起以及out source进程神速的原因吧。除了那令人反感的口音,他们的词汇量以及流利程度还是体现了英国殖民的深远影响。

Posted by: henri at March 16, 2005 03:23 AM
Post a comment









Remember personal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