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写文章就是为了促进思考

有的人写文章仅仅为了促进思考。我就属于这类人。

我把写东西完全当作自己的一个旅程,不是为了说服任何人,也不是为了传递什么信息。最主要是为了自己。我发现只有能优美、简洁、准确的把一个想法表达出来,我才敢说自己思考过了。否则落笔时,才发现有些概念依然模糊,或者答案还没有浮出水面。不写出来,自己就会浑然不知。

这和画画很像。只有当需要把看到的景物画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被迫去观察平时忽略的细节。比如树枝和树干是怎么连起来,光线来自何方阴影投在哪里。思维的细节之多不下于一幅画。一幅画完工,画家才会胸有成竹的说,我观察完毕;写文章也有这个效果。至于之后被更多人看到并且居然有一些帮助,这就属于意外的收获。

公开的写作给自己正向的压力

既然这类写作的过程重于结果,为什么写好了还要公开出来给别人看呢?因为公开带来正向压力。没有旁观者容易懈怠,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就烂在那里了;一个问题想不明白了,就用含糊的意识流一样的语句带过;事实部分并非完全确定却不去深究,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公开,让自己不太容易轻易放过自己。公开的压力,会变成一种稳定的动力,让自己跨过一些需要花费很多力气才能思考清楚的障碍。

每次写作像是一次探险

既然写作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出声的思考),我们常常以一个you挑战性的问题开始,而这个问题在写作的时候可能是没有答案的,这使得每次写一篇文章都变成一次探险。这种状态就好像开始攀登一座山峰,是否有道路可以登顶是未知的。写作的过程在尝试回答问题,会出现把自己千辛万苦仅仅到达一条死路的情况,这场景很像相声里,斗哏的演员一边想,一边说,直到说到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了,而捧哏的还在旁边讽刺:“编呀,你倒是接着编。。。”。出现这个场景,就知道需要重新写过,或者换一个思路了。这个过程,就是因为有了文字在纸面上留下痕迹而让来龙去脉变得清晰。

了解我是属于写给自己的那类人,就知道如何阅读这个公众号的文章了,并且理解为什么从话题选择和写的内容都有些说不出的不同。这种不同最主要是和主要读者的设定不同。

既然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我都不太好意思点击“群发”按钮。若是打扰到任何人,我欢迎大家先无压力退订,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再来看历史消息好了。这样的过程更贴合我写这些文章的初衷。

题图:夜间的徐家汇经过简单的水平镜像处理后形成的梦幻般的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