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irl Next Door"

晚上看了一张碟,"The Girl Next Door",商业片,青春题材,"American Pie"的套路的。看点是擦边球,以及里面girls的身材和热辣穿着。当然,文化差异也是很明显的摆着的。虽然中国人率先提出了“食色性也”,却说一套做一套,动不动打着诸如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宣传的旗号搞假道学。典型的“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咱们的赵老师也逃不出这个套路——虽然没有证实,但是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倒还不如人家古代希腊,清清爽爽,运动会索性运动服也不穿,完全展现真我本色(不过什么都不穿貌似也不便于运动,//thinking)。还有人家的雕塑,米罗的维纳斯,还有挂汗污者,还有扔铁饼者,还有宙斯像、普罗米修斯像,都是光着的,也没啥不妥,满漂亮的。不象中国,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体画展还是限制展出的,把人的本性都给压抑了。中国前几十年压抑了很多东西:压抑了人追求肉体满足的本性(包括食色两方面,吃不饱也是很罪过的),压抑了人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本性(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花?),还压抑了人追求不同见解的自由,罪过啊。本性这东西,越压抑,越反弹。大禹治水,讲究一个“疏”字。他的爸爸鲧,之所以没治好,就是因为千方百计想把洪水堵住。早几十、十几年的中国人也是这个样子,把裸体和情色当成洪水猛兽,用堵不用疏。我看到过有人这么说:“看到裸体就想到道德败坏的人,究其原因,都是因为长期深度性压抑导致”。说得真的在理:早年吃不饱,要是有人要结婚,那是千方百计要去吃喜酒的,因为可以大吃一顿——姚慕双周柏春的独角戏里还教过怎么在吃喜酒的时候可以比别人多吃半勺虾仁;而现在我们天天都大鱼大肉了,都快吃厌了,再听到有人摆喜酒,唯恐避之不及,又没啥好吃的,又要交红包。正所谓“少食有滋味”,食也好、色也好,皆如此,不可极度缺乏,当然也不可过量——做《娱乐串串秀》的梁东,谈到自己主持选美比赛终日被美女包围时的感受时就坦言,他的工作“就像一个A片男主角,奋力工作了三个小时之后,导演说: Action,再来一遍——生不如死啊”。

除了The Girl Next Door,今天回家前去碟片店逛后还买了一张"50 First Dates"。也是商业片,爱情片。我承认我现在是比较庸俗的,只看一些商业片,比如Catch me if you can,哈利波特,或者指环王,Underworld,台北晚九朝五之类的;要么就看一些搞笑片子,比如Tais Toi之类的。地下电影或者类似风格的电影我现在是不看的。我已经是工作的人了,首先很累,其次要align with这个社会,所以我一则没有体力看地下电影或者非主流、非商业的片子,而则我也不需要通过看地下电影或者非主流风格的电影来激发与心中愤青、厌世等情绪的共鸣。早年我读书的时候我还是看过一些的,现在还有印象的包括《东宫西宫》、《小武》(导演应该是贾柯樟吧,懒得查Google了),等等吧,还想过自己拍呢。回忆以前看非主流电影,目的不是为了show off,主要是想给自己提提气:非主流那套东西,小弟我也是知道的,别以为我现在只看商业片就看不起我。就好像要是你眼前站着一个衣着中庸的中年美国男子,千万别觉得对方土、觉得对方循规蹈矩、觉得对方的生活不如自己有意思——很有可能现在看上去中规中矩的,早年也是饱尝毒品和女人的。这道理就好像看到赵老师忠厚的外表和言语,千万不能就轻易以为对方就是一个缺乏情趣的人,嘿嘿。

所以我仍然打算一如既往的只买有可看性的片子看。对于那些仅仅是导演拍了给自己看或者给一小撮吃厌常规菜肴想换口味的人看的片子,我一概不感兴趣。

Comments on “"The Girl Next Door"

  1. ray August 31, 2005 06:03 PM

    是贾璋珂啊

  2. lucy November 24, 2005 01:25 PM

    sp

  3. zoe February 12, 2007 12:22 PM

    大哥,“食色性也”的“色”意思是物質,不是情色。
    汗一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