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有趣的游戏

前几天晚饭间,老华组织在座的12个人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每人给出一个从0到100之间的数字。把所有人的数字求算术平均值。谁选的数字最接近这个算术平均值的2/3,谁就赢得整场游戏。

这是个很有趣的游戏,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再仔细读一下题,想一想,试一下?

选一个数,写一个理由,然后再往后看。

你的名字:想好了再写,这个是公布的

你你猜的数:一定要0到100之间的

分析一下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游戏里的每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是真的随机的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应该在50左右。50的2/3应该是33.3,对吗?很多人都写了33.3。(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想到这一步)

不过多想一步,如果你写了33.3,难道其他的人不会想得和你一样,也写33.3吗?如果这样,你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就是这样。。。

50
33.33333333
22.22222222
14.81481481
9.87654321
6.58436214
4.38957476
2.926383173
1.950922116
….
最后,把问题想得非常地复杂的人的答案是0。

这是我们那天的结果

30
98.16
32
50
12
33.3
22
8
8.2
18
28.68
37

所有的平均数:31.445,它的三分之二是20.96333333。选22的人获胜。

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老华的很多次游戏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群体,最终的获胜的数字,都在22左右徘徊。群体决策的结果和天才的想法总是有些格格不入。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由天才决定的。在众人决策的过程中,赢得游戏的人,都是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而不是多想两步或更多步的人。

游戏中的人

这个游戏里面,选择不同的数,或许就代表了不同的人。

先说选超过66.67 的人。在开始游戏的时候,我悄悄对Wendy说,“肯定不会有人选超过66.67的数字的,要是谁要是写了,一定是没动脑子的”。就算是所有人都写100,获胜的数字也才66.67。结果出来,第二个报出的数字就是98.16。我窃笑。他解释写这个数字的原因是因为没听清楚题。慢着,先别就这样放过这个现象。在现实社会里面,没听清楚规则的人不是比比皆是吗?比方说,做产品的人认为质优价廉用户就会买,而实际上,花高价买差产品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用户都和和业内人士有一样的判别力,一样的了解规则,对吗?

再说选0的。或许这个结果很多人想都想不到,但老华组织的游戏里面,几乎每次都有选零的,而且越理性的群体,选零的比例越高。比如微软研究院30个人里面高达3个人选零。选零的人,沉浸于自己对世界了解的快感中,却知之者甚少。很可惜,在每次游戏里面,比一般人想一步的人就不多,想两步的人更少,经过重重地归迭代到达0的最终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只好轻叹一声,说,你是天才,但是你赢得不了游戏。或许原本他们在写0的时候,本来也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赢得游戏,而他们就是用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向世界宣称,“我放弃获奖,因为我是天才。我可以接受没有奖励,但我不能接受大家不认为我聪明”。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天才的理论有机会向每一个参与者传播,让他们理解,跟随天才的选择,说不定他还有一线获胜的机会,不过让每个人了解,从古到今就不曾在天才在世的时候实现过。天才不是疯了,就是穷困潦倒。

然后我们来说选33.3的。他们是正常的,平凡的人。就像数以百万计的洗发水的使用者或者报纸的阅读者一样,再正常和普通不过。在明白无误的规则面前,按照规则办事,用思考指导行动,却不多想更多。33.3的人是社会的大多数,在他们前面,有引领世界的0和推动世界的22;在他的后面,有大量的选择随机数的更平凡的人。是33们,奠定了这个社会的基调。

再说赢得游戏的22。他们也遵循规则,但是比规则前进了一步,不多不少,刚刚好一步。他们提出的方案让大多数人(33)感觉的有道理,却不像天才(0)提出的解决方案那么晦涩难懂。我们假设,如果布鲁诺要是发现一个新的号称是绕地球旋转的星星或许能为他赢得终生的荣誉和财富,但如果走得像推翻地心说,宣扬日心说那般的接近真理,得来的就是8年的监禁和熊熊的烈火了。

社会上除了这些种类,还有很多,在游戏里也在出现。比如说选50 的。他在公布答案之前就解释说,“我知道这个数字肯定会非常小,趋近于0,而我就是想说一个大一点的数字,把平均值拉大,看看是会不会左右游戏的结果”。这叫做“搅局的”或者说“损人不利己”的。现实社会里面有吗?大有人在呀。

天才的悲哀就在于,他搞懂了规则,却没有搞懂人。他自己想明白了,就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也会想明白。他不但错误的忽略了只想到33的人的存在,更忽略了没有思考的,或者存心不按规则玩的人的存在。毕竟,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只有天才的世界。

最后说一说8.2,就是我了。我对8.2的分析是,这个人有一点点天才的倾向,却又不能像选0的天才一样潇洒的放弃冠军的奖励;他希望赢得游戏,却又过高的估计了大众思考的步伐; 8.2被天才斥责有太多功利心,却被22嘲笑过于“自作聪明”,算是一个摇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自嘲一下罢了。

天才的选择

对于这个社会,必然有看得比别人稍微透彻些的,离真理更近些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天才吧。这些已经窥探到天机的天才,在现实世界里面,选零还是选22,这是个问题。

选零,就注定了要放弃大多数人的认可。这认可可能是名声,可能是钱。选零的人,适合当教授,适合当评论者,不合适自己来做商业。

如果你本来想选0,却又为了迎合大众选了22,就注定了你要伪装的傻一些,要被业内人士批判,会被选0或者8的人认为不紧跟潮流。大家看一看现在大凡成功的公司,从美国的软件业网络业巨头们,到中国的门户和成功网站,哪个躲得过选0的人的指指点点?或者说,选22的人是易中天,会用通俗(甚至有些错误)的方式讲史,而选0的人就是严肃的历史学家。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和热门网站,在大众和同行两个世界里面有完全不同的声名,大多是因为这样。

没有选0的人,这个世界何以进步?选零的天才们艰难的拖着这个世界前行。我对他们表示敬佩。只可惜,他们获得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的敬佩。对于选22个人,帮助了无数选33的人改善了生活,他们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没有22,世界怎么可能从33过渡到更小的数字去呢?我对他们也表示尊敬。

世界毕竟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P.S. 好了,下面是包括你在内的三十个人的结果。看看平均值是多少?在现实中,你又会选几呢?

Loading..

更新 2006年9月9日

注一: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个游戏的全貌,我把更多的结果,包括前100个人,200个人,和1000个人的结果公布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很有趣,结果都在21到22之间。
注二:每个人对这个游戏都有自己的分析,无论每个人得出的结论如何,觉得有所收获就好。我们谁都不能断定别人看到同样的游戏,甚至同样的分析,可以领会同样的东西(我们不等再当一次0,或者33或者98了)
注三:这个游戏来自老华的启发。老华在很早以前就曾经也写过这个题目,《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并且更进一步用《木桶定理》
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很有道理,推荐大家去读。

世界是由不同的规则构成的

这个世界是由不同的规则构成的。当两个相信不同规则的人碰在了一起,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比方说,跨国公司天天面临的就是国际的规则和中国的规则的冲突,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问题。

我和泥水匠的故事

三年前,我装修房子,请了一个包工头,他带着一帮子人进场干活。其中有个四十岁左右的泥水匠,负责贴瓷砖。他手艺很好,做工不错,就是脾气差了点,我们总是合不来。他总是瞅空就奚落一下我,还把工地搞得乱七八糟,让我极为光火。

当时我正受优质的客户服务理念的影响,认为服务业的人,无论是技术工程师还是泥水匠,都应该以客户为中心,千方百计让客户满意。这个泥水匠怎么就一点没有客户的观点呢?我试图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提高“客户服务”水准。显然,所有努力均以惨败告终。

“这个人怎么连客户至上的观念都没有”,我愤怒的打电话给包工头,让他换掉这个泥水匠,而包工头以“中途换人影响工程质量”为由,一直就没有换。

终于有一天,我经人指点,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除了我的这一套规则,还有另外一套。不了解游戏规则的恰恰是我。

结果,我给了他50块钱,感谢他这么多天帮忙,夸他活儿做得不错,让拿钱他自己买烟抽。从此,这位古怪的泥水匠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对我好得不得了,处处替我着想,快乐地完成了后来的工程。我自己都觉得好笑,难道就是这50块钱?就这么简单?

到底是谁不了解规则

三年了,这件事情我还记得。泥水匠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做事要讲人情味,“把我请到你们家来干活,连包烟都没有,还想让我给你好脸色看?”这个规则简单直白,当时我就是还不懂他的规则。

两个规则,用你的规则,还是我的规则

当两个规则冲突的时候,到底用谁的规则呢?

如果我坚持我的“客户至上”的规则,我完全可以辞掉这支包工队,找百安居这样按客户的规则玩的公司,我的确是坚持了我的规则,但是付出了两倍到三倍的价钱。结果是,我输。

如果泥水匠坚持他“东家买烟天经地义”的规则,他永远只能拿百安居一半不到的工钱,并且永远是个没有前途的泥水匠。而如果他能够适应客户的规则,放弃自己坚持的东西,或许他可以拿到高一倍的工钱,而不仅仅是多50块钱。

这那个案例里面,我放弃了我的规则,适应了他的规则。我赢,泥水匠输。也就是说,当两种规则发生碰撞的时候,先做出改变,适应对方规则的一方,更容易获得利益。

关于规则的游戏

以前微软有一门叫做《情景领导》的课程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游戏,就是关于不同的规则的。游戏里面,四个人一组,分成了很多个小组,开始打牌。每个人得到一张打牌规则的说明。每个组赢的人,会到顺时针到下一个组继续游戏。在游戏的全程中,不允许任何人说话。

游戏的秘密就在于,每一组之间的规则都是不一样的,而大家都以为每个人的纸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比如有的组是A最大,有的组就变成3最大,还有的组规定第一个出的那张牌就是最大的。当在一组赢的人到达下一组的时候,这一组的其他三个人手里的规则其实和他是不一样的,他却不知道。在新的组里,他的牌技越高,输得就越惨,就输得越莫名其妙。

直到两轮以后,聪明的人才会逐渐发现,原来规则是不一样的,三轮以后才能慢慢了解这一桌的规则,并学会用新的规则打牌。而脑筋死一点的人,过了几局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牌明明比别人大,其他人却直接就翻了过去,自己失去了发牌机会。

我很喜欢这个游戏。它和现实社会何其相似。一个人,一个公司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如果还认为规则还是一样的,就大错特错了。而更不幸的是,真实的世界里,连有一张告诉你游戏规则的纸都没有。

中国规则和西方规则的碰撞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很容易坚持按西方的玩法来玩,指指点点,觉得中国很多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对中国的商业规则,质量水准,甚至到交通规则,都颇有微词。但准确地说,中国不是没有规则,只是没有写下来的规则,没有西方人看得懂的规则,甚至有的时候,不按规则办事本身就是一种规则。这个时候,如果按照全球通行的做法来做,不是不可以,就是要付出高得多的成本,因为,在现在的中国,按国际规则做事情的公司本身就是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比如老冒曾经提到一个朋友坚持在中国办了一间收天价服务费的室内设计公司,做出来的也是国际水准的东西,结果生意好得不得了,因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环顾四周,能够按他们的标准设计的公司,就这么一两家,别无选择.

对于中国的公司,同样面临着一个问题。中国和国际规则接轨是迟早的事情(虽然这比我们想象的以十年计的速度要慢一些),是固守着自己的“潜规则”,还是主动适应国际的规则,就是一个问题。我看到的情况是,主动把标准提高(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商业准则和专业程度),可以获得比成本的提高高得多的回报。用时髦的词来说,那个地方就是蓝海。比方说,我看到的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办公室装修,多数用的都是贵得让人咂舌的一家香港公司。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跨国公司不愿意降低标准,所以要付那么高的价格,而本地公司却达不到那个标准,所以无法享受那个价格呢?

规则的冲突和融合

在这个两个规则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冲突和碰撞的时代,谁先适应了对方的规则,谁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高标准的一方如果不降低标准,将会付出比同等公司高得多的成本;低标准的一方,如果主动改变自己,在这个冲突的时代,成本提高一半,价格就有提高一倍的空间。

随着持有不同规则的双方不断的冲突、适应、改变,最终,规则的融合就完成了。而这种规则冲突的时代,却正是有头脑的商人的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

心得一点点

晚餐和Jack, Run一起讨论这半年的心得,匆忙间写下以下三条:

关于钱

  • 不用VC
  • 从第一天开始做财务
  • 盈亏平衡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

关于商业

  • 只做上升期的行业
  • 关注中线增长率
  • 不劳动有回报的是生意。不劳动有增长的是好生意。劳动仅仅是加快增长
  • 有长期观念,用逻辑和分析指导行动

关于人

  • 人一定要少,不盲目扩张
  • 长期做事,要过好日子

上海浦东的路名规律

今天中午买了一份新版的上海地图,好好研究了一下,发现上海的地名,就像每个城市的地名一样,很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特点。尤其是浦东新区的地名,很明显的看出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个地方的命名规律,也就代表了这个地方的特点。

碧云国际社区

我最喜欢碧云社区在杨高路罗山路西的西南角,路的名字好象一幅油画:

东西方向三条小路:

蓝——天——路
碧——云——路
明——月——路

南北方向,是四种树:

黑 白 蓝 红
| | | |
松 桦 桉 枫
| | | |
路 路 路 路

整个碧云国际社区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夜景图了。

外高桥富特新村

富特新村在上海最东北角,并不显眼。

东西方向四条路:

春——晖——路
夏——碧——路
秋——霞——路
冬——融——路

南北方向,一条横批一样的路呈“丰”形状贯穿着四条路: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景就在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角落悄悄展现。

张江高科技园区

至于张江,显然就不像那些居住为主的地区那么有诗情画意,全都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牛 居 哈 高
| | | |
顿 里 雷 斯
| | | |
路 路 路 路

东西方向就用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命名:

李——时——珍——路
郭——守——敬——路
祖——冲——之——路
张——衡——路

这个张江的大学气氛倒是非常相符。软件,微电子,制药,生物等产业就在这里安家。张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举动就是,在我还在交大读书的时候,同一天开出了两条公交线路:大桥五线通往复旦大学校门口,大桥六线通往交通大学门口。。。

金桥出口加工区

碧云社区的东边,金桥路以东,就是制造企业云集的金桥加工区。这里的路太多,结果就用了简单的办法,南北路一概叫做“金X路”,东西就叫“X桥路”。X就是一个中国省份的简称。比如: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 | | | | | | | | | | | 
藏 新 沪 滇 湘 港 豫 皖 京 吉 苏 穗 
| | | | | | | | | | | |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东西路就有:

秦——桥——路
榕——桥——路
冀——桥——路
宁——桥——路
鲁——桥——路
云——桥——路
川——桥——路
桂——桥——路

好在中国的省份多,这区区十几条路还是排得出来的。而且,大概的分布也和中国地图上的相差不多。

外高桥保税区

如果其他的新区还是以居住和工业为主,路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像外高桥这样的大型港口,横平竖直的在同一时间建成的路就显然多得多了。比如港区里面可能还有网格一样的二三十条路,到现在还没有名字。因为在港区里面,估计大家都会用集装箱泊位的名字直接标记地点,不需要名字。如果真的要起名字,估计也用A1, A2, B1, B2这样的方式了。而港区外面的路,就必须无论如何起个名字,以便非港区的人们可以找得到方向。于是,就用国家和城市和城市的名字命名。

马——吉——路 马来西亚吉隆坡
菲——拉——路 菲律宾马尼拉
奥——纳——路 奥地利维也纳
日——京——路 日本东京
华——申——路 中国上海
美——盛——路 美国华盛顿
泰——谷——路 泰国曼谷
加——太——路 加拿大渥太华
荷——丹——路 荷兰阿姆斯特丹
德——林——路 德国柏林
华——京——路 中国北京
爱——都——路 爱尔兰都柏林
希——雅——路 希腊雅典
新——灵——路 新西兰威灵顿
法——赛——路 法国马赛
英——伦——路 英国伦敦
德——堡——路 德国汉堡
澳——尼——路 澳大利亚悉尼 

加 美 日 芬
| | | | 
枫 桂 樱 菊 
| | | | 
路 路 路 路 

如果教小学生学世界地理,拿着这一小片的地图,也就能背个八九不离十。载满集装箱的货车在这样用世界地名来命名道路上川流不息,把货物运到外高桥港区准备从长江口驶入太平洋的巨轮上去。。。

上海的快速命名法

在最近的20年的浦东开发过程中,常常就是在一片广袤的农田上按现代化标准迅速的拓展出几横几竖的道路,原来连村子也不曾有过,命名也就不像随人口缓慢增加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那样每条路名的后面都有很多的典故。于是这样的快速命名法,就应运而生。

我前几天用Google Earth看了一下浦东,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地方。而今天又花时间来好好的看了看不曾留意的地图上的细节。奇怪,它们十年前就在那里了,我怎么今天才发现呢?

硅谷高科技公司一日游

在美国旧金山南边广阔的峡谷里面,沿着US-101公路,散落着数不清的高科技公司。这就是传说中的硅谷。

这里像交大的闵行校区一样,远离市区,平静而无聊;这里汇集了自然能够给与的最好的风景,有山,有海,有湾,有湖,有森林,甚至也有沙漠。这一切都在开车一两个小时可以到达的区域里面呈现。

不过,对于2006年6月10号这个周末,最吸引我的,还是硅谷的标志,就是数也数不清的高科技公司。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列了一个列表,然后一个又一个的驱车访问。

我感兴趣的公司

从众多的公司里面,挑出几家来,并不容易。硅谷著名的公司(如果著名的定义是我有所耳闻的话)起码超过一百家。我拍着脑袋,拽着头发,啃着铅笔,总算列出了下面这30家。硅谷“公司资源”的丰富,可见一斑。

AMD, Adobe, Apple, Cisco, Electronic Arts, Google, HP, Intel, Oracle, Yahoo!, BEA, Borland, eBay, Maxtor, McAfee, NVIDIA, Palm, PayPal, Silicon Graphics, SUN, Symantec, Tivo, Verisign, WebEx, Netscape, Agilent, DreamWorks, Sibel, Netscape, 3Com…

后来,把所有公司的地址在Google里面都查出来,标在纸质的地图上,确定访问的路线,然后用Google Earth把开车路线找到,用笔在纸上画出草图来,最后拿着几张标满密密麻麻的道路的草图就上路了。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越狱》里面的Michael Scofield。

我的路线

在开始访问的时候,我还是把名单压缩到我最感兴趣的10家里面。顺序是:从酒店先延San Jose第一大街到PayPal,BEA,之后到达Cisco,在附近的中餐馆吃午餐,然后折回来,途经Maxtor,转到Montague大街,到Sun,然后访问同一条街上面的Intel,再到附近Sunneyvale第七大街的Yahoo!,之后是Palm,AMD和苹果,最后沿280公路到达eBay。可惜风景秀丽的Oracle和旁边的硅谷发源地惠普因为稍微往北了一点,决定以后再去。

BEA Systems, Inc.
2315 North First Street
San Jose, CA 95131

BEA的门牌倒是很有特色,有水毕竟是不一样。

Cisco,
170 W Tasman Dr,
San Jose, CA 95134

Cisco很大。对于我这种习惯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的人来说,已经很难想象老牌的硬件制造厂商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人和房子。一个趣闻,Cisco的名字和logo的来源,是因为他们在注册公司之前,开车经过金门大桥。他们觉得旧金山好漂亮,所以就把金门大桥作为logo,并且把San Francisco的最后五个字母,cisco作为公司名称。直到最近几年,他们才把正式名字中的c有小写改称大写。想必Cisco华人很多,在总部附近我发现了我在硅谷见过的中餐馆最集中的区域。

Sun Microsystem,
4150 Network Cir,
Santa Clara, CA 95054

Sun的总部和斯坦福大学很像,是那种西班牙风格的房子以及广阔的空地。SUN最早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s“的缩写,无怪乎处处都有斯坦福计算机中心的影子。

Intel,
2200 Mission College Blvd,
Santa Clara, CA 95054

Intel的总部,不像我想象的一样是一个工厂。他更像一个研究所。这里什么都是天蓝色的。楼是蓝的,牌子是蓝的,连凳子都是蓝的。

参观了这么多美国的公司,从西雅图到湾区,有大门有围墙的倒真不多见。Intel就有围墙,还有一个象征意义的大门。如果大门关闭,你就无法进入。如此戒备森严的公司,半个小时以后我又看到了一家,就是它的死对头,AMD。

Yahoo!
701 1st Ave,
Sunnyvale, CA 94089

Yahoo!的总部,和Google很像。平心而论,Yahoo!的总部对于我来说,比Google还好,有更多的空间,有更多的体育设施,还有在楼里面就看到的旧金山湾的水景。比起Google出门就是一个大山包,一路上坡的感觉还是好很多。如果风水先生来看的话,一定是Yahoo!的风水好。只不过现在,Googleplex比Yahoo! Campus更著名,更吸引钦羡的目光。

Yahoo!总部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匪夷所思的,把人的想象带到未来的现代雕塑。

Palm,
950 W Maude Ave,
Sunnyvale, CA 94085

Palm一般,除了几幢楼以外,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让我隐约有一种感觉,仅仅是互联网公司,才把总部建得无比张扬,传统的无论是硬件公司,还是软件公司,大都偏于朴实和保守。

AMD
1 AMD Pl,
Sunnyvale, CA 94085

AMD彻底不得门而入。他不但有围墙,有门,而且大门紧闭。道路到此结束,就见路上用白油漆夸张的刷出,“Prviate Propety”。我撤。。。

Apple Computer
1 Infinite Loop,
Cupertino, CA 95014

终于到了Apple,位于Cupertino的Apple,位于无限循环路一号的Apple。据说,这个街道的名字来源于一个Apple内部的传说。据说,1980年,当苹果买了一个Cray X-MP的超级计算机的时候,大家纷纷传言说,“Cray快得连无限循环语句都可以在2秒钟内执行完毕。”于是,苹果总部的几幢楼就分别被命名为无限循环路一号到七号。甚至连写苹果历史的书都叫做:《Infinite Loop

eBay
2054 Hamilton Ave,
San Jose, CA

eBay的总部,倒是没有任何的新奇的地方。就像eBay朴实的商业运作原则一样,除了几幢庞大的三层楼以外,没有球场,也没有雕塑。虽然eBay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实却并不应该放在高科技公司的队伍里面。eBay的成功是对商务的理解,不是对技术的掌握。(更多图片。其中有些是前一次去硅谷的时候拍的。)

硅谷印象

  • 硅谷是个合适静下心来做事情的地方。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拥挤的交通,甚至没有什么可口的吃的,剩下的就是浓浓的学术气氛。
  • 高科技公司扎堆儿。无论是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在这里都找得到。在eBay里面有三个来自纽约的同事,实在不习惯San Jose的清静的生活,不约而同的把家安在旧金山,又懒得每天开车往返100公里左右的路程,于是就坐火车(CalTrain)。每天在San Jose站,就上去一批带着eBay Logo的人,下一站Sunnyvale,就会有很多Yahoo!的上来,参杂其中。到了Mountain View,上来的就是Google。大家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的行程中,说话都非常小心。。。
  • 硅谷大饼。公司其实还很分散,都藏在树的后面。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我的印象中,硅谷就是一条大街,这条街从惠普的车库开始,延续到山上。大街两旁都是二层到四层的门面房,每个门面房上面就挂着”HP”, “Intel”, “Yahoo!”的牌子。。。显然现实是不是这样的。

推荐大家来看《赢在中国》(二)

昨天刚写了一半,太晚了,又困了,就睡觉去了。今天把其他的记录的东西补上来。

忘了谁说的了:

“想办法挣钱,不要想挣大钱”。

这句话跟小丰转述的他的导师说的一句话神似:“盈亏平衡,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对于小公司,对于大公司,都是这样。让我又想起来我在去南京的火车上,在玄武湖边,在将军山上念念不忘的小地主理论。

江南春说:

“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经验,颠覆现有模式,创造新模式”

还有

“十年如一日的挖井。遇到树根,挖掉;遇到石头,也挖掉。这好过十年挖十口没水的井。”

正应了王志东的说法,“坚持还是变通,没有人能告诉你”。坚持十年挖井,一定是有以前挖井的经验或者教训,才能让人看得远。看未来的10年的远见,是需要有过去的经验积累的。

严介和讲了一个故事,关于第一次创业,20几万标地的工程,接下来,要亏5万块钱。结果他们按亏8万块钱的方式做,最快最优质完成任务。结果质量被认可,从第五包(五次转手后到他那里)直接到指令性分包,两千万项目挣了八百万。通过这个故事,就可以理解严介和最被广为传颂的名言:

今天的真诚是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利润

最近发现反反复复看到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就是“对贡献有激情,对回报有信心”。这又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后注:Jason说了很多次,要我帮他在我的blog上加一个链接,一直忘记。今天看到电视了,就想起来了。罪过,罪过。好了,链接加好了。他是做广告出身的,自己给自己想好了广告词,也让我原封不改的加上去。好,就是下面这个链接:

比王建硕的更好看的博客 – 江南春博客

(画外音:本网站广告谨代表广告主个人观点。。。。嘿嘿)欢迎大家多去捧场。

注二:晚上和我们请来的老师Barry共进晚餐。他推荐《触及巅峰》(Touching the Void) 给我。里面讲到一个面对无比绝望的境界的时候地那种坚持。影片讲的是一个人,在高山遇到风雪,拖着摔断的腿,怎么样一步一步的用两天的时间爬回大本营故事。问及他怎么回来的时候,他说,要爬回去这个目标对于他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去想那些,仅仅把每20分钟的目标设在前面的一块石头上,然后又设定下一个目标。。。后来,积少成多。。。嗯,听起来是个好主意。

推荐大家来看《赢在中国》

周二晚上10:05分,《赢在中国》节目。非常优秀的一档节目,关于创业的,建议大家都去看一下。刚刚看到23号的一期,比以前更能理解大家在谈些什么。有道理的话总在那里,只有当自己想明白了,从别人的嘴里以比自己更精炼传神的表达出来的时候,才会引起自己的注意。记录嘉宾语录如下(记了个意思,可能不是原话)。

王志东说:

“炒股怎么赚钱是个经典的问题,有一个经典的回答,就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必然赚钱;创业遇到困难应该选择坚持还是变通?也有一个经典的回答:该坚持时坚持,改变通时变通。”

这就是创业公司面对的迷茫。 就像告诉你如何可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人自己也不百分百确定一样,更不会有人告诉你该坚持,还是该变通.唯一能做决定的是自己.

王志东说

“没有对特定的产品,技术的需求,只有人性的需求”

这一点印证了远景的重要.所有的需求,最终都落实在人性的需求上了.今天IdeaFactoryChina里面一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互联网是人的互联,不是电脑的互联”.说的就是人性.

《旅行的艺术》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