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SHAI 聚会预告

上海 AI 聚会 ( SHAI )第二场将在5月15日进行。

地点:长乐路989号世纪商贸广场1楼星巴克

时间:2021年5月15日 下午2:30 – 4:30 

主题:如何揭开 AI 神秘的面纱?

参加者:凡是愿意为了以AI的名义来聚会的人

参加方式:不需要报名,到时候直接过来就好,随时加入,随时离开。当然,也不保证一定有位置。

联系:可以加入如下活动快闪群,获得活动信息。本快闪群会在活动结束的当晚自动解散。

5月5日活动回顾

又到了应该聚会的时候,周日一起来吧

FAQ: 5月9日的开始的聚会将会是每周一次

希望以后可以找到相对固定的地点,就不用发通告了。这样就可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参与者和话题可以随时变化。周六见!

注:有一个经验值可以和大家分享,就是一般来说,实际到场人数不会超过加入群的人数的 1/4 。 比如上一次的群里面是140人左右,会参加的不会超过35个人(实际是30人)。这一次大约70人,到场的人应该不超过18个, 很有可能是15人。当研究一个群体的时候,有些社会学上的统计数字总是那么惊人的准确。就如同《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里面的22总是赢家一样。

来一起工作,搞点好玩的,怎么样?

一句话,招人了!

实习生,正式员工,技术,运营,行政等岗位开放。小团队,直接汇报给我。

可以直接加我微信,发简历给我就可以了。我的微信是:

echo “mldqvkxrzdqj” | tr ‘[a-z]’ ‘[x-za-w]’

你将加入的是一个是什么样的团队

为了了解在我们团队的真实感受,我们采访了几位工程师和实习生,这是大家的分享内容。

做一个真正被用到的产品!我虽然也拿到了微软等实习的offer,但是感觉在小团队里面更能接触到真实的需求,不仅仅是去打杂或者学习一门课程一样学完了就结束了,就跟打游戏会被删档一样,而是能够做一款真的可以被用户使用的产品。在这里还真的做到了!— 羊驼(实习生)

在这里,实习生和正式员工之间是没有边界的,面对一样的挑战,并不因为实习生而降低要求,实习生并不只做辅助的工作。

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又有足够多的指导,可以迅速的成长,很快的就可以独当一面。每个人很快就有了自己全权负责的产品。我们一直把技术实习生当作长期的一线工作在做,通过花时间培养优秀的实习生,确保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

接触的知识面特别广!遇到困难立刻有人问。周围的都是大牛,而且有任何问题都有人可以指导,毕竟大牛都是自己做过,有很多经验。我刚加入第一周就有建硕手把手的教我从代码规范开始到代码重构进行指导。 — 鱼翅(实习生)

团队有一套完善的师徒(Mentoring System),帮助聪明的新员工迅速的进入状态,并且通过每周的定时的培训机制,保证一个人的迅速成长。

不仅仅局限于代码,而是可以了解到所有的决策过程,包括客户的现实需求,业界的发展,还有亲历融资的过程,体验很多没有想到会体验到的过程。— 胖子

这一方面是因为创业公司的特殊的时间阶段,每个人天然的就可以看到全局,能够沉浸式的了解一切企业运作的一切。这些经历,如果未来希望一直在一个稳定的工作上当螺丝钉倒并不重要,但如果对于未来希望自己创立一家公司的成员来说,这些经历弥足珍贵。很多经历了这个过程的成员对于创业这件事情就会有很强的亲切感,感觉轻车熟路。

另一方面是我们这个团队的特点,就是所有的信息除了工资信息以外全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让每个人都全方位的看到所有的信息。这样可以把前一个优点发挥到极致。

做的事情本身有意义,有前景。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能够解决非常多人真实的痛点 — 大熊

视频是一个真实的大的市场,视频的生产,剪辑,协作是一个真实的需求,无数的剪辑师的大量的手工劳动是真实的痛点,而人工智能领域的视觉识别是明确的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个领域是任何对于未来有洞察的技术人员都可以感知到前景的市场和技术方向。同时,这个领域充满了新的技术,新的算法,新的模型和新的主意,对于好奇的技术人员来说,如同老鼠掉到了米缸里面,无比幸福,并且充满希望。

最吸引人的还是方向本身。这是一个很有趣,有价值的方向  — 赵赵

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最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在技术的最前沿寻求技术的可能性的机会。他们是创造者,是探索者,是不断的用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没有比找到一个有有着明确的前景的方向更能让最优秀的工程师兴奋的事情了。

团队对于技术人员的开放性。团队并不会根据一个人过往的经验来判断一个人,所以给了一个在传统行业优秀的技术人员一个进入崭新的领域的绝佳的机会。 — 赵赵

如此明确的对于经验不做要求,我们可以说被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坚信好的工程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于世界的好奇又自信的看法,而不是经验。

所以我们努力的寻找优秀的工程师,却不要求有相应的经验。我们历史上合作过的最优秀的工程,专业大多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化学系,物理系,汽车制造,生物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工程师的摇篮。

对于实习生,只要人足够聪明,对于技术足够有兴趣,我们甚至不要求有编程经验。

如果有在传统的 IT 企业,有着扎实的计算机功底,或者有这数学等理论学科有很强功底的 Geek,对非常欢迎和我们聊一聊。我们和非 AI 或 互联网行业的聪明的好奇的工程师的偏好,远高于相关行业的没有追求的经验丰富的人。

我们直接招工程师,句号。不设限。我们对于工程师的定义,从来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我们从不把工程师分为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或者算法工程师,或者运维工程师等种类。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现实的需求,从系统调试,到硬件设计,到算法,或者调度系统,到测试,甚至到3D打印等等的方方面面探索。 — 赵赵

我们其实很不理解大公司的螺丝钉式的分工方式,把工作分成细细的种类,然后让每一个加入的人只专注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面。

这样对于系统整体的效率虽然可能是最高的,但是对于个人发展无疑是一种畸形的系统。当然仅仅把做一件事情当做一个可以稳定的养家糊口的工作的同学,这样的系统或许是舒适的,但是对于喜欢探索,喜欢新鲜事物的工程师来说,这种完全没有边界的不断变化的世界才是让人兴奋的应该花时间的地方。

这里能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有很多的大牛。几位资深的工程师都是有20年左右的编程的经验,基本上想学的都可以快速找到答案。通过和他们结对编程,自己感觉每次都有飞跃式的提升。  — 胖子

结对编程,Hackathon,代码日等活动可以让团队的成员迅速的成长,让一个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市场价值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面就有明显的提升。从小白到独当一面,基本上三个月的时间就会发生。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看能力是否快速成长,以及是否在一个足够有前途的领域。

下面是一些职位大概的描述:

工程师:

工作内容:

  1. 找到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2. 没有了

我们常用的技术包括

PythonRedisElastic SearchTensorflowPyTorchJavaScriptC++  (一点点)nVidia Jetson NanoDocker 

。。。。总之就是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就对了。

要求很简单:

  1. 无法自拔的热爱技术

  2. 聪明,好学,有好奇心

换句话说,如果把通过写程序创造一些东西看成和打游戏一样上瘾而无法自拔的人,会很喜欢我们这里;仅仅因为自己会一些编程能力而需要找一份工作,你大概率会讨厌我们。

爱好之后就是学习的能力和欲望。我们对于经验的要求为 0 。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实习生,或者在一个和 人工智能 / 互联网 / 视频 等完全不沾边的传统IT公司,但是有着优秀的基本素质的工程师,都是很好的候选人。

我们寻找同伴的视角和很多公司很不一样,对一些要求(比如经验)很低,对另外一些要求(比如发自内心的热爱)又很高。

运营 / 行政 / HR

除了纯纯的谢耳朵类型的工作,也欢迎非技术的同学加入,和我们一起:

  1. 定义产品的用户群,功能,并且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

  2. 负责产品介绍,演说,媒体,商务,活动安排和外部合作

  3. 负责定义和接触产品的初期种子用户,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发布产品的介绍,吸引更多的早期用户使用

  4. 通过建立早期用户的社群,通过见面的小聚,线上的聚会,微信群等各种方式,收集用户反馈,提供用户支持,并且通过他们传播产品。

  5. 通过和目标客户的相关人员访谈,了解未被发掘的需求,反馈给研发团队

要求是:

  1. 思维活跃,聪明,有灵气,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有好奇心,愿意融入到新的领域

  2. 对视频制作行业感兴趣,相信技术改变世界的技术乐观主义者

  3. 性格开朗,是一个社群里面的连接者,可以洞察到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连接产品和特定的需求

  4. 有个人公众号,blog 优先,在小红书,B站,抖音等已有的任何社区里面的活跃分子优

如上职位也欢迎在校的实习生加入。我们现在最年轻的实习生是大一。我们在上海交通大学也有实习生基地,欢迎同学的加入。

如果感兴趣,可以后台回复 1024 获得详细的职位描述。如果你觉得周围有这样的同学,也欢迎转发本文章给他/她。

如果想加入我们,可以直接发简历到邮箱: 

jianshuo@hotmail.com

或者直接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的团队会在未来的一周里面,手工回复每一份简历。也可以扫码加入群,我们会主动勾搭你的。

等你哦~

身临其境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旅行给人带来的,比增长知识更有价值的,是提供一种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如同在时空里拉了条线,打了个结,把一个遥远的国度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此对于那里的事情开始关心起来,似乎那是自己生活的延展。

以色列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曾经匆匆的访问过,从此就一直在心里的边缘的地方若有若无的挂念着。当不时有新闻提醒自己,就会想起来自己的记忆中还有一块那里的回忆。

佩雷斯和平中心朝向地中海的一边

记忆中的以色列

这些天看到以色列又和巴勒斯坦一起霸占了国际新闻的中心版面。我就有种冲动把自己看到的以色列和新闻里的内容联系起来。这些内容,对于哪怕只呆了几天的人是常识,对于其他人来说却不太容易理解。

这种现象的例子:我直到双脚踏在柏林的土地上才意识到,柏林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圆圈 ⭕️, 而不是一条线 ;当我到了澳大利亚以后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一个大一点的岛;当我到印度才知道新德里是德里市的一个区。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

这个说来话长了。在我进入以色列的时候,完全没有做好足够的功课,以至于当我的好朋友 Ami 带我去希蒙-佩雷斯总统的办公室的时候,我并没有理清楚这个常识,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下午的重要性。

以色列前总统希蒙佩雷斯,照片上的他92岁

在聊了一个多小时的人生的感悟之后,我还是忍不住问,为什么你们就是不承认巴勒斯坦呢?

佩雷斯总统的略微激动的答案是这样的:

“不是我们不承认,是他们放弃了。我们曾经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成立两个国家的议案1948年提交给了联合国(应该指的是181号决议),并且也通过了,但是他们不同意。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个方案。” 

我回来以后恶补了好久的那一段历史,才大概理清楚以色列建国,第一次到第五次中东战争的过程,大致理解他的看法的来由。

以色列安全吗?

个人感觉,安全。

这既是一种理性的判断,更是一种感性的判断。

站在特拉维夫的高楼上,特拉维夫的街景尽收眼底:一个典型的欣欣向荣的新兴城市。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风格也基本上是“国际现代”风格为主,就跟很多的亚洲的新城市差别不大。更多的高楼在不断的增加中。

      

特拉维夫的高楼

街头的咖啡馆,一副悠闲的样子。夜里的老城,大家在户外享受盛夏傍晚的凉风。基本上看不到任何特别的战争的影子。

走在以色列街头,如果想要强行感觉到不安全,就必须有一些想象力,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强行构想出一种战争的场面来吓唬,否则,就如同走在上海的街头,无论如何,眼前的场景很难让自己警觉起来,说服自己说这里并不安全。

很多对中国有疑虑的西方旅客,回到本国也经常发表类似的观点,就是眼睛看到的安全和脑子里被灌输的不安全之间,他们无法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头脑和眼睛的冲突感,在刚刚进入以色列的时候还明显的存在,但是几个小时以后就完全消失。

特拉维夫的街景

数字上的安全

理性的判断其实就是用数字推算。按我这么个理工男的习惯,喜欢找一些数字,从概率的角度寻找结论。

以色列的每10万人交通死亡是3.6人,而以色列每年不幸死于战争或者恐怖袭击的平民数量,每年都远小于以色列的车祸死亡人数。而全球平均的车祸死亡人数是每10万人18人左右,中国略高于这个平均数。所以说即使加上战争因素,以色列的交通和战争的死亡的风险,也大约是上海交通事故死亡的风险的一半以下。我们总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过于敏感,却对我们身边的危险缺乏感知。

以色列的安检

我还记得我离开以色列的时候,每一个乘客都需要经过长达20分钟的问答环节。一个安全官问了我一系列的问题,基本上专注在行李是不是我打包的?有没有带人托运什么东西?我在以色列的一些见闻?估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了解对方是一个恐怖分子还是像我宣称的那样的一个好奇的旅客。

也就是在那次对话中我第一次听说轩达维事件。我对于问这么多问题感到疑惑的时候,安全官耐心的解释了以前30年前从约旦登机的孕妇,在不知情的时候,被未婚夫轩达维在行李里面夹带了三磅的炸弹。。。我想他或许都可以当小学老师了,像我这样的有疑问的人和他这样耐心的回答,每天出现肯定不止一次。

这个过程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当我经过20分钟的问答以后,行李上终于获得了一个像行李条一样的安检标签。我一离开安检,就开心的收拾行李上面各种没有来得及撕去的各种航空公司的行李条, 不小心把那个安检的条子也撕掉了。一只手拿着那张撕掉的安检条,我又一次开始了和那位安全官新一轮的20分钟的对话。还是那个人,但是问的问题并没有丝毫的减少。。。但是态度却依然如问第一遍一样认真。。。

据说要是安全的话,就坐以色列航空的飞机,因为以色列航空都是有防导弹设备等等。我的感知是,以色列给人的安全感和其他国家不同。很多国家的安全都是因为仇人不多没人惦记所以安全,而以色列的很多安全都是即便在仇人的高压测试下,依然没有能力突破防线的安全。一个暴漏在全球的黑客面前,经过良好测试的软件的安全性,总比没有经过测试的软件更加安全。

之后再分几次聊一下亲历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犹太人定居点等见闻。

西贡初体验

《Mojito》 里的古巴,记忆中的哈瓦那

如果想了解80年代初的中国,可以去古巴

印度,我正在接近上瘾的边缘 之一

印度,我正在接近上瘾的边缘 之二

印度,我正在接近上瘾的边缘 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