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国际电影节

早上受世博会美国馆邀请,参观美国馆,参加东·西极客会“East Meets West” Geeks Meetup的活动。

上海国际电影节

在参观过美国馆以后,我们戏称这届世博会可以改名为:2010上海国际电影节了。还有人建议:上海国际短片节,或者上海国际宣传片展。在信息如此便捷的方式,各个馆却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电影(准确的说,是视频)的方式展示自己国家。

以我去过的几个有限的馆,几乎主角全是电影。澳大利亚馆,主角是旋转的电影屏幕;泰国馆,三场电影;美国馆,两场电影;听说新加坡馆,中国馆主角都是电影。。。我开玩笑说,为什么不建一个大电影院把所有的短片放在一起,以免大家排队,转场之苦呢?

世博会的精华

不过玩笑归玩笑,我觉得世博会的精华依然是 – 入夜时候的露天的表演,部分台上台下的舞蹈,还有花车大巡游,这种嘉年华景象,倒是这个城市很少看到的景象。就像今天从后滩地铁站到世博会8号口的短驳车上欧洲的游客和中国的游客开心的打招呼,下车的时候和每个上车的人问好,这些我相信会对这个缺少公共欢乐的城市和国度产生一些影响。虽然我们并不像以前那样天真的认为中国以外的人们都过得水深火热,有一个机会让大家理解很多国家真实的快乐,会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这个世界远不是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一个。

步出国门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国内产生一个和世界有些接触的特区的机会就在眼前。建议大家还是去世博会看看 – 看点在表演,在互动的感觉,看点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梦想与现实之间

美国馆里面的短片《花园》的主题是一个小女孩为了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一个主意,并且坚持去做,感染了更多的人加入,并且最终把一个废弃的街角改造成美丽的花园的类童话故事。我觉得这个“说教气息”浓厚的短片倒是点到了美国这个国家独特的气质。

今天参加活动的Dave McClure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和Brad Feld, Paul Graham几个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通过发放Startup Visa,让全球的创业者在美国创业更加容易。这个不起眼的主意很快得到了160个VC的支持,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提议中来。三个月前,《创业签证法案》正式递交国会。昨天,Dave还成功的游说了在上海访问的希拉里。说不定,很快这个类型为EB-6的Visa就会生效,让全球任何人只要获得25万美金的投资(只需要10万来自美国),就可以获得美国的两年创业签证,并且两年后继续获得1百万美金投资,或者产生1百万美金收入,或者雇佣了5个人,就可以成为永久美国公民。这个疯狂的主意从产生到现在稳步成为一个正在国会讨论的法案,仅仅几年的时间。当一个国家正在想尽办法限制创业者的时候,另一个国家用尽全力吸引创业者的到来。这种对比是一种苦涩的现实。


Dave with Christinae. Photo by Jian Shuo Wang

在我们讨论中国的创业环境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好的主意,但是需要一种方式让这些主意付诸行动。让主意(梦想)成为现实的环境,是我们最需要的环境。但比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为更好的未来做出现改变的精神,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更需要这样。

《2010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8个想法

  1. 对这个《创业签证法案》,为啥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是洗钱?我太悲观了,显然不具备“相信…精神”,唉…

  2. 一直都没时间去世博会看看呢,网上看了很多的照片还有各国的会馆资料,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很不错的国际篇了,甚至可以说不止是短篇,呵呵。这么一次世博会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初办人那会想出这样的想法也真是厉害,好比是一次环球旅行了。试想我们短短的一生就算全部时间花在旅行上,也没有可能玩遍全部的地方啊!

  3. 这几年投影和LED屏幕基本上成为了任何展览的主题,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以后,比谁的屏幕面积大,谁的视频创意好成了一场竞赛了。再下一届世博会,估计就该上3D显示了(这一次3D还只能算牛刀小试)

  4. “永久美国公民“…那大部分成功的创业人才岂不都送往美国,不知道将有多少成功的创业者会选择返回中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